第49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然商人重利,若其肆意滋長,恐生禍亂。商人逐利而行,若不加節制,必使民心浮躁,棄農從商者或會日眾。

  農桑之事一旦荒廢,國本將動搖。且商人富可敵國,或能左右物價,擾亂市場,長此以往,國之經濟秩序必將大亂。

  望大王深思,權衡利弊,切莫因小失大,危及國之根本。」

  這話楊秋知道對方說得很真心,應該不摻雜私心。

  事實上這話也沒說錯,商人這種東西,一旦膨脹起來,那自然就是禍端了。

  但若是按照以往的套路極限打壓,那也會是一個問題。

  「鄭公,漢初行黃老之術休養生息,此乃正道。然至武帝時,匈奴為北方大患,屢屢犯邊,威脅國家安定。

  彼時武帝整合全國之力以御外敵,遂有鹽鐵之論、桑弘羊之問。

  時至今日,有些問題依然沒有答案,長安人才濟濟,不妨讓眾人論之,鄭公可否主持此事?」

  楊秋不打算回答鄭玄關於商人的討論,這種事情本來就要根據當時的經濟情形做決定,並沒有永遠適用的方法。

  於是她直接轉移了話題,而這一個話題石破天驚,讓鄭玄都頗為詫異。

  畢竟這個話題一般人都不敢討論,但楊秋卻要放開這個口子。

  她也想看一看,長安如今有沒有什麼有才之士?

  反正有很多勢力都在蠢蠢欲動,不妨讓這些人都加入到這件事情中來,吸引一下他們的注意力!

  「大王確定讓吾做此事?」

  楊秋笑著點頭。

  「不過,我有一建議,鄭公莫要限制出身門檻,但凡能言之有物者,皆可參與。

  可於長安太學以及凌霄樓舉行辯論,表現優異者之言論,可呈至我處……」

  說不定能挖掘出什麼有才之士呢?

  楊秋在心中做著這番美夢,鄭玄在一旁已經激動了起來。

  他這樣的年紀,最在乎的就是自己在歷史上留下的名聲,若能主持這樣一件大事,實在是此生幸事。

  「請大王放心,臣一定全力主持此事,必定不辜負大王期望!

  因為有這件事情,之前兩個人的辯論鄭玄都不放在心上了,離開時候的鄭玄甚至滿臉笑意。

  田沖走到楊秋身邊來,然後有些一言難盡地開口了。

  「大王為了應付鄭公,就連這事兒也開始放開討論了?」

  「難道你以為,接下來數年,關東之人會坐而待斃,只顧埋頭研究武器、操練士卒?

  他們又不是蠢笨之人,定會興風作浪,妄圖在昭國內部挑起動亂。不論是言語攻訐,還是付諸行動,總歸是要惹出些禍事來的。

  不妨就讓他們把心思都花在這上面,我料想有不少人會樂意配合。

  所以我給他們一個施展的空間任其折騰,總好過他們在暗中謀劃出其他亂子。」

  此言一出,田沖瞬間放心的笑了。

  「那我得遣一些弟子去參與辯論,切不可只有一種言論,需得把這局面攪得更亂些。

  只是,此事一旦走漏風聲,昭國的商人怕是會陷入恐慌。」

  這件事情楊秋倒是不在意。

  「鄭公有一言倒是不假,商人嘛,本就以逐利為要,所以偶爾也需要敲打一下。如此風聲,足以令他們收斂些,老實一點。」

  兩人這話一說出來,一旁的蔡邕有點無奈,他真想把後面這段話也寫到史書上去。

  顯然是不行的!

  「大王,臣除了修史之外,心有一念,欲將此生所見所聞記錄下來,也好為後世之人留下些可供閒談之資。」

  這話一說出來,楊秋和田沖兩個人轉頭都笑了,田沖趕緊恭敬的行了一個禮。

  「讓老師見笑了。」

  蔡邕也不理會這個弟子,而是看著楊秋。

  「蔡公年紀見長,倒是越發幽默風趣了。」

  第182章

  長安的人很快就知道了最新動向,鄭公接到了昭王的指示,要重新來一次鹽鐵之論。

  參與者不限制身份門檻,誰都可以參加,表現優秀的人甚至可能直接在大王那裡留名。

  一時之間,長安的學子們沸騰了起來,這難道不是給他們機會嗎?一群人摩拳擦掌的等待著辯論的開始!

  不過這種事情不可能馬上進行,鄭玄這邊還要召集自己弟子議論出辯論地點時間,討論出辯論規則。

  所以這事至少也要準備一兩個月,因此正式的辯論明年才能開始。

  於是一群學子們開始天天聚集在凌霄樓裡面辯論,又或者在二樓三樓看書,興奮地為明年辯論做準備。

  而很多家族琢磨出了一些意味,所以開始在家族中挑選一些年輕聰明的子弟進行培養,希望能在這一次辯論當中放出風采。

  而對於某些想要改變昭國現在賦稅制度的人來說,這可是一次表現的機會。

  所以他們開始積極籠絡為自己發聲的人,務必要將他們的想法傳達出去。

  一場辯論將長安的水都攪渾了,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利益做準備,有人想要出名,有人想要生亂,有人則在琢磨昭王到底想做什麼?

  諸葛亮,司馬懿,仲長統這三個交好的長安年輕人聚集在了一起,於是也對這件事情展開了討論。

  「豫州天子借昭國錢幣一事興起殺戮,最近這月逃亡到長安的關東之人日益增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