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因為年後要準備和孫權作戰。

  王基已經成婚,買了一處住所,和妻子搬去新家住了。

  季汐在南郡的家很久都沒有人住。

  王二取出鑰匙打開了舊宅的院門,將行李放下後就開始打掃。

  舟車勞頓,需要休息。

  季汐從柜子里取出被褥,鋪好床後卷著被子直接就睡了。

  王二打掃完就見季汐睡的正香。

  現在是下午兩三點鐘,屋外陽光明媚,正是曬被子的好時候。

  王二:「……」

  第二天,諸葛亮登門,來給季汐說親,介紹他大哥的女兒。

  不久前他收到了諸葛瑾的信。

  因為有前車之鑑,所以信件上有防偽標誌,加蓋了諸葛瑾的私印和官印。

  所以不會有假。

  諸葛瑾在信上說女兒正值二八年華,托諸葛亮幫忙說媒。

  諸葛亮拿著信先去見了劉備。

  劉備說道:「諸葛瑾是你兄長,他的女兒嫁給季汐是件好事。

  有這層關係在,親上加親。

  弟弟在這,女婿在這,等我們消滅了東吳,方便勸降諸葛瑾。

  諸葛瑾是個人才。

  東吳被滅後若是拒不投降,再也不能施展才華很可惜。」

  這意思就是同意了。

  畢竟諸葛瑾是東吳的重臣,諸葛亮得了劉備的首肯才去找季汐說這事。

  季汐見諸葛亮來說媒,十分震驚。

  「我大侄女芳齡十六……」諸葛亮還在吧啦吧啦。

  季汐聽的都愣住了。

  誰能想到諸葛亮居然當起了媒人,而且看起來還很專業的樣子。

  季汐對這婚事很滿意。

  主要是因為女方已經十六歲了,周歲滿打滿算也滿了十四歲,不算幼女。

  十四五歲的少女已經開始發育了。

  雖然還是小了點,但古代就這樣,女孩的初婚年齡正常來說都是十五六歲。

  晚的也不超過十八歲。

  他若是想找個年齡大點的,基本上就只能在寡婦里選了。

  初婚娶寡婦不太合適。

  而且女方的出身也好,是諸葛瑾的女兒,諸葛亮的親侄女。

  娶了她可以和諸葛亮成為親戚。

  季汐正要答應,突然想到了諸葛瑾的驢臉,嚇得一哆嗦。

  都說小棉襖的相貌隨父親。

  萬一諸葛瑾的女兒和諸葛瑾一樣也長了一張驢臉呢?

  這不是跳進火坑裡了嗎?

  季汐沒有見過諸葛瑾,對諸葛瑾相貌的認知來源於小學時讀的課外書。

  他對此印象深刻。

  諸葛瑾臉長,孫權就在驢臉上貼張紙,上書「諸葛瑾」三字。

  可見諸葛瑾的臉是真的很長了。

  季汐問諸葛亮:「你見過你大侄女嗎?她的長相如何?」

  可千萬不要是驢臉。

  諸葛亮一點都不心虛地說道:「見過,是個美人胚子。」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諸葛亮也就是還在隆中時見過一次,對大侄女的印象還停留在她三歲的時候。

  一個有著嬰兒肥的胖娃娃。

  季汐聽到諸葛亮的話後放心了,答應了這門親事。

  消息傳到東吳,孫權樂了。

  孫權想和劉備修復關係,但是劉備想要看到他的誠意。

  這個誠意要怎麼給呢?

  他的腦袋瓜子能想到的辦法就只有聯姻,但是已經沒有妹妹可嫁了。

  唯一的妹妹早幾年嫁給了劉備。

  但是早就接回來了,總不能把已經接回了娘家的妹妹又給送過去吧?

  那就嫁女兒?

  政治聯姻輩分不是問題,先娶妹妹後娶女兒沒有問題。

  問題是他長女才剛出生沒有滿月。

  他的長子孫登也只有七歲,遠遠沒有達到娶媳婦的年齡。

  劉備沒有女兒。

  孫登年齡太小,娶劉備手下重臣的女兒這條路也行不通。

  孫權發愁之際正好看到諸葛瑾。

  他眼前一亮,說道:「子瑜,你女兒可曾許配人家?」

  諸葛瑾說道:「未曾。」

  孫權樂呵呵地開始當媒人,想讓諸葛瑾的女兒嫁給季汐。

  這也算是一種聯姻了。

  古代結婚的流程太過於複雜,等季汐上門迎親的時候已經是年後了。

  季汐準備了豐厚的聘禮。

  古代女子幾乎都是從一而終,嫁到夫家了就是夫家的人。

  不像現代,可以二嫁三嫁……

  在古代女子基本上都是繁衍後代的工具人,沒有人權。

  就像這次,沒人詢問女方的意見。

  形容嫁妝豐厚有一個詞叫做「十里紅妝」,形容聘禮豐厚的詞卻沒有一個能夠和「十里紅妝」相媲美的。

  不過很快就有了。

  季汐走的是水路,全鹿、大雁、蜀錦等聘禮裝了百十條船。

  每條船都掛上了紅綢。

  東吳的人看到迎親隊伍時,見到烏壓壓的人,還以為是劉備的大軍打過來了,慌慌張張地向孫權稟報。

  孫權親自來到了江邊。

  這輩子他就沒有見過這麼豐厚的聘禮,像吃了檸檬一樣,十分羨慕諸葛瑾。

  這麼大的迎親陣仗驚動了曹操。

  曹操得知是季汐娶妻,娶的是諸葛瑾的女兒,敏銳地察覺到劉備和孫權又要聯盟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