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頁
誰都看得出來景寧侯就是想說動太后出兵對付虞歸晚,好報自己的私仇。
朝臣早就不滿,卻懾於太后的權勢不得不隱忍,可如今虞歸晚的人馬都快打到皇都了,還要他們怎麼忍!
「現在說這些還有什麼用,當務之急是想想看要派誰去攔截。」
馬上就要打過來了,火燒眉毛!
「哼!劉縷戰死,蔑古雄被殺,三王子慘死,這幾個月折損在邊境的將領也有二十幾個,現在朝中都找不出能領三軍的人,既然太后偏信讒言執意要和虞歸晚硬碰到底,不如就讓劉氏女和那位景寧侯代為出征。」
東遼的勇士不怕死不怯懦,可刀架在脖子上了也會腿軟,大臣們也深知以東遼現在的戰力很難贏。
瘟病奪走了很多人的命,並且現在還不斷蔓延,牛羊病死,連戰馬都不能倖免,以前鐵騎的彎刀是索命的,現在連割草都費勁。
無商隊入東遼國境,民間又生亂,到處都有起義,壓了一批又一批。
可這些動亂就像雨後春筍,怎麼都壓不完。
吃不飽肚子又陷在恐慌中的牧民已經瘋了,或許是有拓撻城民殺貴族的先例,這些牧民也沒有之前那麼懼怕貴族了,反正留在那也是個死,不如拼一把,運氣好他們就能穿過邊境線逃進北境軍的地盤,只要他們真心投誠應該也能保住命。
那二十城的東遼百姓原先也不願意留下,北境軍也沒有強行留,想走的都可以走,留下的那部分每天也心驚膽戰。
他們就是平頭百姓,不想打仗,誰能讓他們過安穩日子他們就認誰,留在這裡能有活干吃飽肚子。
他們也不生事,聽話得很,並且已經不承認自己是東遼人,對那些想要往這邊逃的東遼百姓,他們也抗拒得很。
北伐開始之後,這二十城的百姓更是如同護崽的老母雞,自告奮勇將城門守得死死的。
只要見到從北邊來的人,哪怕是有用的* 戰俘,他們也很抗拒,跑到衙門口跟新上任的官員說不要留戰俘的命。
「那些人不會甘願投降的,都是憋著一肚子怨恨的!大人可一定要跟上頭的將軍說,這些人留不得!」
他們不想有外人來瓜分自己現在的好日子,多一個人就意味著他們會少一份活。
他們好不容易擺脫了貴族的壓制,能擁有自己的牛羊,孩子也能進學堂,雖然學的是大雍的文字,但他們現在也算是大雍人,將來還能科考,只要孩子能奔到一個好前程,他們就高興。
巧了,城民找上的正是林大人。
他升了外任四品官,才入城連口氣都沒喘勻,堆積如山的公務就砸得他暈頭轉向。
虞歸晚的人到底沒有治理城池的經驗,這幾個月勉強撐著架子而已,要是再不派有才幹的官員來,他們可是要撐不住了。
所以一聽來了個官,還是老熟人,可是把他們樂壞了,一股腦將公務交接,半句廢話都沒有。
林大人也是頭次碰見這樣的,按理他這也算新官上任,又是麒麟城來的,也沒有完全得到虞歸晚的信任,這些人就讓權,也不知是心大還是故意試探。
不過既然決心投效虞歸晚,就不要計較這麼多了,機會落到了自己手上就要懂得把握,只要把事情辦好辦漂亮,有了政績,他相信以虞歸晚的脾性不會不重用自己。
想通的林大人就這樣正式走馬上任,大著膽子將虞歸晚的人指揮得團團轉。
他也不是瞎指揮,再怎麼說也是正經科考出身,沒點本事也爬不到原來禮部的位子。
所以很快就將外面看著好裡頭卻亂得不成樣子的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條。
許多錯漏和不足也都修正了,其他人也不至於像無頭蒼蠅似的找不到方向。
「大人到底是盛都來的,這沒幾天就把事情安排妥帖了,我們實在是心服口服,往後還要多多仰仗大人,望大人多多提攜我們啊。」
幾句話將林大人誇得飄飄然,不過他也還穩得住,也知道謙虛了。
「哪裡哪裡,當不得這樣的誇讚,我與你們同為衛國公效力,以後大家都是同僚,有事商量著辦,盡全力為衛國公分憂才是。」
「是是是,林大人說的有道理。既如此,我們也大著膽子問一句,林大人對城中興起的星宿之說有何想法?」
也不知從哪刮來的邪風說主子是災星降世,必為禍害。
這事不僅在拓撻傳得厲害,邊城和偏關小鎮也有在傳,只不過閻羅娘和廖姑都是雷霆手段的人。
尤其是廖姑,誰說她師父一句不好,刀子立馬送上對方脖子,她才不管對方什麼身份,都是死這一個下場。
閻羅娘就是個黑心閻王,不會明著殺人,只會讓手下將人弄到僻靜之處千刀萬剮,手段可比一刀抹脖子殘忍多了。
現在拓撻有這樣的流言,可程伯和楊縣已經領兵北伐,管不到這邊的事。
林大人很重視。
他眯起眼睛道:「話不是憑空來的,總有源頭,去查,逮住了就送去偏關喜大人那裡。」
「是。那外面聚集的城民?」
這事讓林大人也頭疼。
「抓來的是戰俘,又不是百姓,他們急個什麼勁,吵吵嚷嚷的想幹什麼,反了不成,讓衙役將他們驅趕散了,要是再嚷就抓起來關幾天。現在外頭正忙著,大軍眼看就要打到烏拉旗了,後續的糧草也要跟上才行,這才是咱們的首要。」
朝臣早就不滿,卻懾於太后的權勢不得不隱忍,可如今虞歸晚的人馬都快打到皇都了,還要他們怎麼忍!
「現在說這些還有什麼用,當務之急是想想看要派誰去攔截。」
馬上就要打過來了,火燒眉毛!
「哼!劉縷戰死,蔑古雄被殺,三王子慘死,這幾個月折損在邊境的將領也有二十幾個,現在朝中都找不出能領三軍的人,既然太后偏信讒言執意要和虞歸晚硬碰到底,不如就讓劉氏女和那位景寧侯代為出征。」
東遼的勇士不怕死不怯懦,可刀架在脖子上了也會腿軟,大臣們也深知以東遼現在的戰力很難贏。
瘟病奪走了很多人的命,並且現在還不斷蔓延,牛羊病死,連戰馬都不能倖免,以前鐵騎的彎刀是索命的,現在連割草都費勁。
無商隊入東遼國境,民間又生亂,到處都有起義,壓了一批又一批。
可這些動亂就像雨後春筍,怎麼都壓不完。
吃不飽肚子又陷在恐慌中的牧民已經瘋了,或許是有拓撻城民殺貴族的先例,這些牧民也沒有之前那麼懼怕貴族了,反正留在那也是個死,不如拼一把,運氣好他們就能穿過邊境線逃進北境軍的地盤,只要他們真心投誠應該也能保住命。
那二十城的東遼百姓原先也不願意留下,北境軍也沒有強行留,想走的都可以走,留下的那部分每天也心驚膽戰。
他們就是平頭百姓,不想打仗,誰能讓他們過安穩日子他們就認誰,留在這裡能有活干吃飽肚子。
他們也不生事,聽話得很,並且已經不承認自己是東遼人,對那些想要往這邊逃的東遼百姓,他們也抗拒得很。
北伐開始之後,這二十城的百姓更是如同護崽的老母雞,自告奮勇將城門守得死死的。
只要見到從北邊來的人,哪怕是有用的* 戰俘,他們也很抗拒,跑到衙門口跟新上任的官員說不要留戰俘的命。
「那些人不會甘願投降的,都是憋著一肚子怨恨的!大人可一定要跟上頭的將軍說,這些人留不得!」
他們不想有外人來瓜分自己現在的好日子,多一個人就意味著他們會少一份活。
他們好不容易擺脫了貴族的壓制,能擁有自己的牛羊,孩子也能進學堂,雖然學的是大雍的文字,但他們現在也算是大雍人,將來還能科考,只要孩子能奔到一個好前程,他們就高興。
巧了,城民找上的正是林大人。
他升了外任四品官,才入城連口氣都沒喘勻,堆積如山的公務就砸得他暈頭轉向。
虞歸晚的人到底沒有治理城池的經驗,這幾個月勉強撐著架子而已,要是再不派有才幹的官員來,他們可是要撐不住了。
所以一聽來了個官,還是老熟人,可是把他們樂壞了,一股腦將公務交接,半句廢話都沒有。
林大人也是頭次碰見這樣的,按理他這也算新官上任,又是麒麟城來的,也沒有完全得到虞歸晚的信任,這些人就讓權,也不知是心大還是故意試探。
不過既然決心投效虞歸晚,就不要計較這麼多了,機會落到了自己手上就要懂得把握,只要把事情辦好辦漂亮,有了政績,他相信以虞歸晚的脾性不會不重用自己。
想通的林大人就這樣正式走馬上任,大著膽子將虞歸晚的人指揮得團團轉。
他也不是瞎指揮,再怎麼說也是正經科考出身,沒點本事也爬不到原來禮部的位子。
所以很快就將外面看著好裡頭卻亂得不成樣子的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條。
許多錯漏和不足也都修正了,其他人也不至於像無頭蒼蠅似的找不到方向。
「大人到底是盛都來的,這沒幾天就把事情安排妥帖了,我們實在是心服口服,往後還要多多仰仗大人,望大人多多提攜我們啊。」
幾句話將林大人誇得飄飄然,不過他也還穩得住,也知道謙虛了。
「哪裡哪裡,當不得這樣的誇讚,我與你們同為衛國公效力,以後大家都是同僚,有事商量著辦,盡全力為衛國公分憂才是。」
「是是是,林大人說的有道理。既如此,我們也大著膽子問一句,林大人對城中興起的星宿之說有何想法?」
也不知從哪刮來的邪風說主子是災星降世,必為禍害。
這事不僅在拓撻傳得厲害,邊城和偏關小鎮也有在傳,只不過閻羅娘和廖姑都是雷霆手段的人。
尤其是廖姑,誰說她師父一句不好,刀子立馬送上對方脖子,她才不管對方什麼身份,都是死這一個下場。
閻羅娘就是個黑心閻王,不會明著殺人,只會讓手下將人弄到僻靜之處千刀萬剮,手段可比一刀抹脖子殘忍多了。
現在拓撻有這樣的流言,可程伯和楊縣已經領兵北伐,管不到這邊的事。
林大人很重視。
他眯起眼睛道:「話不是憑空來的,總有源頭,去查,逮住了就送去偏關喜大人那裡。」
「是。那外面聚集的城民?」
這事讓林大人也頭疼。
「抓來的是戰俘,又不是百姓,他們急個什麼勁,吵吵嚷嚷的想幹什麼,反了不成,讓衙役將他們驅趕散了,要是再嚷就抓起來關幾天。現在外頭正忙著,大軍眼看就要打到烏拉旗了,後續的糧草也要跟上才行,這才是咱們的首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