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頁
如今師父聲望日隆,又封了衛國公,可是民間關於師父的謠言從未停止過,更有『星孛復見北地,天下不寧,生靈塗炭』之語。
長姐派人去查放出此話的人,一直沒查到。
朝中眾臣反對師父北伐也是信了這樣的謠傳,將她當作不詳的災星,只是忌憚她手中的權勢和兵馬才沒敢如何。
一旦師父失勢,這些道貌岸然的東西必定會將師父踩到泥地里,她決不允許這樣的事發生。
當天夜裡商玄大長老就被發現死在帳篷中,七竅流血,死不瞑目。
地上有詭異的血色符文,並覆著晶瑩剔透不似人間能有的鱗片,更有許多鮫紗。
傳說中鮫人織的衣服,人間不曾有,又為何會出現在大長老的帳篷內?
一時間猜測紛紛,無疑都指向大長老得罪神靈才會死,這是神靈對他的懲罰。
胡奴脫離喀木六族後就搬遷到邊城附近,族人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其他四個部族雖然沒有完全投誠虞歸晚,但也沒有公然跟她做對,所以偏關來的商隊也還願意同他們交換東西,牧民的日子也能勉強過下去。
唯獨商玄,因大長老和首領的命令,族人不得私自離開領地外出,商隊也都繞過這裡不跟他們交換貨物,族人的日子很艱難,已經餓死了好幾個人,怨氣也越來越大。
現在大長老死了,他們一點都不難過,反而高興。
沒了大長老,商玄族內的權力被其他幾個長老瓜分,扎巴這個首領也形同虛設,沒人再聽他的。
族內謠言瘋傳,都說商玄的這塊領地不詳,被下過詛咒,若是不搬遷以後還會有人遭神罰。
已經有牧民收拾東西在往外跑,攔都攔不住,整個商玄族亂成一鍋粥。
胡奴首領從商隊口中得知此事,沉默了許久,他並非愚蠢看不清,只是有些事不能說出口,尤其這個時候。
他既然投效了虞歸晚,也發過誓會永遠忠臣她,便不會食言。
商玄大長老不肯投誠,又同東遼有往來想算計虞歸晚,再奪回金山和蠍王珠,虞歸晚哪裡會容得下他,死是遲早的事。
胡奴首領壓下心頭的不安,警告族人這段時間沒事別外出,小孩也不許到外面玩,要看好牛羊,更要囤好鹽巴和糧食。
「不要再進城。」
商玄族的變動和胡奴部的異常很快就引起其他草原部族的注意。
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對危險很敏銳,就像兔子外出覓食時會警惕上空,只要老鷹出現,兔子就會迅速找地方躲藏。
所以他們覺得胡奴首領約束族人不許外出必定有緣故。
牧民堅信商玄大長老是得罪了神靈才會死,但其他部族的首領和長老卻深知這世上根本沒有什麼神靈,都是編出來誆騙和壓制牧民的,就是為了他們其聽話。
商玄大長老因何而死,大家心知肚明。
聽說廖小將軍的人在鎮上的商坊抓著了幾個奸細,以往抓的都會將身份公開,大部分都是東遼派來的。
但這次卻沒有說,而是在用刑之後就扒皮抽筋將屍首掛在牆頭示眾,緊接著商玄大長老就莫名其妙死了,說沒有貓膩都沒人信。
杞人憂天也好,未雨綢繆也罷,小心駛得萬年船總是沒錯的。
其他部族的首領也不讓族人再往外跑,進城也只為買糧食和鹽巴,買完就立馬回來了,絕不在城內逗留,更不過夜。
一時間關外風聲鶴唳,平靜之下潛藏著巨大的危機。
終於,在秋收之後一直沒動靜的北境軍突然對東遼發難,將去歲才簽的停戰協議撕了個粉碎。
行軍速度摧枯拉朽,火/藥筒和巨大的攻城器械齊上陣,又有蠍王助力,東遼鐵騎被打得七零八落,倉惶而逃。
單是楊縣率領的南軍就拿下了三座城,更別說閻羅娘的北軍和廖姑的東軍。
這兩支可是強中之強,行軍還神出鬼沒,東遼的斥候根本探不到她們的行蹤,等發現時已經遲了,兩軍兵臨城下,地動山搖的轟炸就是她們的宣戰書。
而最神秘的西軍卻遲遲不見蹤影,虞歸晚更是不露面,也沒人知道她從麒麟城回庶州後是來了偏關還是沒來,就連隨她去麒麟城的黑甲兵也查不到行蹤。
河渠縣的營地又守得鐵桶一般,聽說是九王爺趙崇親自坐鎮,想要探聽消息那是連門都沒有。
好在是打東遼,跟自己沒關係,草原部族的首領和長老就都伸長了脖子看熱鬧。
猜測虞歸晚是不是從別的地方悄悄摸去東遼皇都了,不然沒道理不見人影。
從麒麟城調派的官員都正式走馬上任了,她這個一軍統帥還能在家睡大覺不成。
這種猜測傳得越多就越讓東遼皇室和貴族急得火上房,國內情形如何他們比誰都清楚,虞歸晚在這個時候毀約又發兵攻城,就是瞅准了機會。
若不能擋下她的兵馬,東遼危矣!他們也必死無疑!
戰敗的消息不斷傳來,氣暈了好幾個大臣。
沒暈的就在朝上怒罵:「太后就不該聽信劉氏妖女的話!劉縷死在虞歸晚手上,劉氏就想為他報仇,劉卜算鼓動太后和皇后對偏關發兵,可曾想過一旦惹怒虞歸晚,我們的下場將如何!東遼又會如何!」
誰也沒想到劉卜算還活著,甚至將大雍的景寧侯也給帶回了東遼。
兩人伴在太后身邊,很得太后賞識。
長姐派人去查放出此話的人,一直沒查到。
朝中眾臣反對師父北伐也是信了這樣的謠傳,將她當作不詳的災星,只是忌憚她手中的權勢和兵馬才沒敢如何。
一旦師父失勢,這些道貌岸然的東西必定會將師父踩到泥地里,她決不允許這樣的事發生。
當天夜裡商玄大長老就被發現死在帳篷中,七竅流血,死不瞑目。
地上有詭異的血色符文,並覆著晶瑩剔透不似人間能有的鱗片,更有許多鮫紗。
傳說中鮫人織的衣服,人間不曾有,又為何會出現在大長老的帳篷內?
一時間猜測紛紛,無疑都指向大長老得罪神靈才會死,這是神靈對他的懲罰。
胡奴脫離喀木六族後就搬遷到邊城附近,族人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其他四個部族雖然沒有完全投誠虞歸晚,但也沒有公然跟她做對,所以偏關來的商隊也還願意同他們交換東西,牧民的日子也能勉強過下去。
唯獨商玄,因大長老和首領的命令,族人不得私自離開領地外出,商隊也都繞過這裡不跟他們交換貨物,族人的日子很艱難,已經餓死了好幾個人,怨氣也越來越大。
現在大長老死了,他們一點都不難過,反而高興。
沒了大長老,商玄族內的權力被其他幾個長老瓜分,扎巴這個首領也形同虛設,沒人再聽他的。
族內謠言瘋傳,都說商玄的這塊領地不詳,被下過詛咒,若是不搬遷以後還會有人遭神罰。
已經有牧民收拾東西在往外跑,攔都攔不住,整個商玄族亂成一鍋粥。
胡奴首領從商隊口中得知此事,沉默了許久,他並非愚蠢看不清,只是有些事不能說出口,尤其這個時候。
他既然投效了虞歸晚,也發過誓會永遠忠臣她,便不會食言。
商玄大長老不肯投誠,又同東遼有往來想算計虞歸晚,再奪回金山和蠍王珠,虞歸晚哪裡會容得下他,死是遲早的事。
胡奴首領壓下心頭的不安,警告族人這段時間沒事別外出,小孩也不許到外面玩,要看好牛羊,更要囤好鹽巴和糧食。
「不要再進城。」
商玄族的變動和胡奴部的異常很快就引起其他草原部族的注意。
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對危險很敏銳,就像兔子外出覓食時會警惕上空,只要老鷹出現,兔子就會迅速找地方躲藏。
所以他們覺得胡奴首領約束族人不許外出必定有緣故。
牧民堅信商玄大長老是得罪了神靈才會死,但其他部族的首領和長老卻深知這世上根本沒有什麼神靈,都是編出來誆騙和壓制牧民的,就是為了他們其聽話。
商玄大長老因何而死,大家心知肚明。
聽說廖小將軍的人在鎮上的商坊抓著了幾個奸細,以往抓的都會將身份公開,大部分都是東遼派來的。
但這次卻沒有說,而是在用刑之後就扒皮抽筋將屍首掛在牆頭示眾,緊接著商玄大長老就莫名其妙死了,說沒有貓膩都沒人信。
杞人憂天也好,未雨綢繆也罷,小心駛得萬年船總是沒錯的。
其他部族的首領也不讓族人再往外跑,進城也只為買糧食和鹽巴,買完就立馬回來了,絕不在城內逗留,更不過夜。
一時間關外風聲鶴唳,平靜之下潛藏著巨大的危機。
終於,在秋收之後一直沒動靜的北境軍突然對東遼發難,將去歲才簽的停戰協議撕了個粉碎。
行軍速度摧枯拉朽,火/藥筒和巨大的攻城器械齊上陣,又有蠍王助力,東遼鐵騎被打得七零八落,倉惶而逃。
單是楊縣率領的南軍就拿下了三座城,更別說閻羅娘的北軍和廖姑的東軍。
這兩支可是強中之強,行軍還神出鬼沒,東遼的斥候根本探不到她們的行蹤,等發現時已經遲了,兩軍兵臨城下,地動山搖的轟炸就是她們的宣戰書。
而最神秘的西軍卻遲遲不見蹤影,虞歸晚更是不露面,也沒人知道她從麒麟城回庶州後是來了偏關還是沒來,就連隨她去麒麟城的黑甲兵也查不到行蹤。
河渠縣的營地又守得鐵桶一般,聽說是九王爺趙崇親自坐鎮,想要探聽消息那是連門都沒有。
好在是打東遼,跟自己沒關係,草原部族的首領和長老就都伸長了脖子看熱鬧。
猜測虞歸晚是不是從別的地方悄悄摸去東遼皇都了,不然沒道理不見人影。
從麒麟城調派的官員都正式走馬上任了,她這個一軍統帥還能在家睡大覺不成。
這種猜測傳得越多就越讓東遼皇室和貴族急得火上房,國內情形如何他們比誰都清楚,虞歸晚在這個時候毀約又發兵攻城,就是瞅准了機會。
若不能擋下她的兵馬,東遼危矣!他們也必死無疑!
戰敗的消息不斷傳來,氣暈了好幾個大臣。
沒暈的就在朝上怒罵:「太后就不該聽信劉氏妖女的話!劉縷死在虞歸晚手上,劉氏就想為他報仇,劉卜算鼓動太后和皇后對偏關發兵,可曾想過一旦惹怒虞歸晚,我們的下場將如何!東遼又會如何!」
誰也沒想到劉卜算還活著,甚至將大雍的景寧侯也給帶回了東遼。
兩人伴在太后身邊,很得太后賞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