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頁
誰能想到平日裡文縐縐只會之乎者也的林大人竟會說這樣的話。
立馬就有文官跳出來懟道:「說得輕巧,滅東遼?談何容易!林大人莫要上下嘴皮子動兩下就勞民傷財縱得某些人窮兵黷武,倒誤了我大雍!」
林大人也不生氣,冷笑反問:「那照蔡大人的意思該當如何?就這麼由著東遼再上門欺壓?」
「本官可沒有這樣說。」
「你可不就是這個意思,貪生怕死,實為不恥。」
「你!」
排在首位的幾個重臣都沒有說話,兩人吵得厲害,被趙顯呵斥了才悻悻住嘴。
林大人一甩袖,沖蔡大人哼了好幾聲。
「不知隨大人對此事是如何看的?」有個賊精的文臣將矛頭對準排在隊列中間的幼兒。
她是被舉薦入仕,又是女子,任大理寺丞一職,官居六品。
目前文官中就她一個女子,聽說明年會開女子恩科,平民和世家姑娘皆可報考。
因虞歸晚以及趙禎的關係,幼兒在大理寺並未受到不公允的對待,且她極有手段,那些原先不服她的下級官員如今都乖著了。
咋一聽有人將禍水引到自己身上,幼兒也沒有慌。
她先是看了眼武官首位的虞歸晚,一身紅色朝服,身姿挺拔,整個人如同寶刀出鞘。
感受到她的目光,虞歸晚也回頭。
兩人的視線在半空交匯。
虞歸晚沖她點點頭,幼兒不會不同意她北伐東遼。
幼兒恪守君臣之禮,邁出來一步,手執笏板。
「臣以為衛國公北伐之舉並無不妥,東遼國力日漸衰弱,這正好給了我們可趁之機。」
她還說了關外邊城和草原部族的通商、南柏舍的鹽礦和拓撻的黑煤,商玄的金礦則瞞下沒提。
不過麒麟城怕是早已聞到了風聲,提不提的都無所謂,反正那是歲歲的私產,誰都別想惦記。
都以為關外不是草原就是荒漠,惡劣貧瘠得很,東遼占著最肥沃的那塊土地才能兵強馬壯欺凌周邊的部族和小國,不曾想關外竟是個聚寶盆,光是邊城這幾個月的商稅就抵得過庶州府兩三年不止。
文臣隊伍里眾人交頭接耳,嗡嗡聲不斷,都在議論。
龍椅上的趙顯也在眼熱,就更不願意聽那日趙禎提到的,免了庶州府九成稅收,並開始盤算要如何才能將這些拿到自己手中。
「既如此,那就准!」
「陛下聖明!」武官齊呼喊。
文官的臉色則是有些不好看,一旦出兵北伐,敗了倒好,若勝了,這群武夫在朝中的地位勢必會趕超文臣,到時讓文臣如何自處。
這事攔不住,也不能攔,否則會激起虞歸晚的反心,她手裡可是握著大雍最強的兵力。
散朝後,虞歸晚同幼兒並肩往外走,後頭烏泱泱跟了一大群大小官員。
選官調任關外的事已經有眉目了,幾家歡喜幾家愁。
像那些家族在麒麟城中不顯,官途走到頭也只能到個六品的官員都盼著能去關外大展宏圖,那可是升遷去的。
雖是外任,遠離了權力中心,可如今的麒麟城不比先帝在時了,倒不如出去的好,所以近幾日來找虞歸晚攀關係的人不少。
再有就是武官,他們族中多有小輩投身在北境軍,曾經蒙九王爺照拂,如今主帥換成了虞歸晚,聽說她治軍嚴苛,賞罰分明,在偏關有過軍功的,哪怕只是個小兵卒都能得到豐厚的獎賞,他們自然要跟她打好關係,為小輩鋪路。
因為囚禁深宮一事,新帝並不信任他們這些老臣,認為他們當時懼怕景寧侯才沒有救駕,禁軍大換血之後他們自然也得不到重用,想要重振家族榮耀就只有隨虞歸晚北伐東遼這一條路可走,贏了便是幾代人不愁。
虞歸晚也知道他們的心思,私下裡倒查訪過,能入朝為官又有今日地位的都有些本事,熟讀兵書不說,幾個年老的將軍曾經也是替先祖皇帝打過江山的,實打實的軍功,北伐帶上他們倒是彌補了她沒有領兵之將的難題。
.
三日後南城的黑甲兵正式開拔返回庶州。
原先隨軍而來的趙崇也要回。
「本王的妻女都在庶州,不回去留在這裡作甚?再說北伐東遼這麼大的事我怎能袖手旁觀,這些東遼蠻狗,就是讓他們滅國都難解本王心頭之恨,不過能親眼看著他們跪地求饒,本王心裡也暢快!」
妙娘她們是走不了的,留在麒麟城能保護幼兒。
出發那日,趙顯領百官到南城門相送。
幼兒著朝服也在中間,站於城頭目送高頭大馬上那抹血紅離自己越來越遠。
第201章
金秋的草原上本應是羔羊肥美的時節, 可一年多來牧民的牛羊多有病死,且蔓延迅速,貴族的牧場都不能倖免, 又捨不得放火焚燒病死的牛羊,就黑著心肝將這些病牛病羊屠宰去賣。
低廉的價格讓餘糧不多的牧民很心動,買回家吃了之後人也開始生病,連巫醫都束手無策。
朝廷便下令鐵騎圍剿有瘟病蔓延的村子,將染病的牧民全部殺死焚燒,活著的牧民也不許離開村子,沒病死也會餓死了。
已是人心惶惶。
想活命的牧民就拼了命的往外跑,跟鐵騎發生過數起衝突, 最後也是逃跑失敗, 被抓回去絞死。
東遼境內的形勢嚴峻如此,更是沒有商隊願意涉險,他們想掙錢卻不想把自己的命搭上,動亂不可怕,百姓起義更是司空見慣, 但瘟病可是最恐怖的,不快著遠離就罷了還往前湊, 除非是真不要命了。
立馬就有文官跳出來懟道:「說得輕巧,滅東遼?談何容易!林大人莫要上下嘴皮子動兩下就勞民傷財縱得某些人窮兵黷武,倒誤了我大雍!」
林大人也不生氣,冷笑反問:「那照蔡大人的意思該當如何?就這麼由著東遼再上門欺壓?」
「本官可沒有這樣說。」
「你可不就是這個意思,貪生怕死,實為不恥。」
「你!」
排在首位的幾個重臣都沒有說話,兩人吵得厲害,被趙顯呵斥了才悻悻住嘴。
林大人一甩袖,沖蔡大人哼了好幾聲。
「不知隨大人對此事是如何看的?」有個賊精的文臣將矛頭對準排在隊列中間的幼兒。
她是被舉薦入仕,又是女子,任大理寺丞一職,官居六品。
目前文官中就她一個女子,聽說明年會開女子恩科,平民和世家姑娘皆可報考。
因虞歸晚以及趙禎的關係,幼兒在大理寺並未受到不公允的對待,且她極有手段,那些原先不服她的下級官員如今都乖著了。
咋一聽有人將禍水引到自己身上,幼兒也沒有慌。
她先是看了眼武官首位的虞歸晚,一身紅色朝服,身姿挺拔,整個人如同寶刀出鞘。
感受到她的目光,虞歸晚也回頭。
兩人的視線在半空交匯。
虞歸晚沖她點點頭,幼兒不會不同意她北伐東遼。
幼兒恪守君臣之禮,邁出來一步,手執笏板。
「臣以為衛國公北伐之舉並無不妥,東遼國力日漸衰弱,這正好給了我們可趁之機。」
她還說了關外邊城和草原部族的通商、南柏舍的鹽礦和拓撻的黑煤,商玄的金礦則瞞下沒提。
不過麒麟城怕是早已聞到了風聲,提不提的都無所謂,反正那是歲歲的私產,誰都別想惦記。
都以為關外不是草原就是荒漠,惡劣貧瘠得很,東遼占著最肥沃的那塊土地才能兵強馬壯欺凌周邊的部族和小國,不曾想關外竟是個聚寶盆,光是邊城這幾個月的商稅就抵得過庶州府兩三年不止。
文臣隊伍里眾人交頭接耳,嗡嗡聲不斷,都在議論。
龍椅上的趙顯也在眼熱,就更不願意聽那日趙禎提到的,免了庶州府九成稅收,並開始盤算要如何才能將這些拿到自己手中。
「既如此,那就准!」
「陛下聖明!」武官齊呼喊。
文官的臉色則是有些不好看,一旦出兵北伐,敗了倒好,若勝了,這群武夫在朝中的地位勢必會趕超文臣,到時讓文臣如何自處。
這事攔不住,也不能攔,否則會激起虞歸晚的反心,她手裡可是握著大雍最強的兵力。
散朝後,虞歸晚同幼兒並肩往外走,後頭烏泱泱跟了一大群大小官員。
選官調任關外的事已經有眉目了,幾家歡喜幾家愁。
像那些家族在麒麟城中不顯,官途走到頭也只能到個六品的官員都盼著能去關外大展宏圖,那可是升遷去的。
雖是外任,遠離了權力中心,可如今的麒麟城不比先帝在時了,倒不如出去的好,所以近幾日來找虞歸晚攀關係的人不少。
再有就是武官,他們族中多有小輩投身在北境軍,曾經蒙九王爺照拂,如今主帥換成了虞歸晚,聽說她治軍嚴苛,賞罰分明,在偏關有過軍功的,哪怕只是個小兵卒都能得到豐厚的獎賞,他們自然要跟她打好關係,為小輩鋪路。
因為囚禁深宮一事,新帝並不信任他們這些老臣,認為他們當時懼怕景寧侯才沒有救駕,禁軍大換血之後他們自然也得不到重用,想要重振家族榮耀就只有隨虞歸晚北伐東遼這一條路可走,贏了便是幾代人不愁。
虞歸晚也知道他們的心思,私下裡倒查訪過,能入朝為官又有今日地位的都有些本事,熟讀兵書不說,幾個年老的將軍曾經也是替先祖皇帝打過江山的,實打實的軍功,北伐帶上他們倒是彌補了她沒有領兵之將的難題。
.
三日後南城的黑甲兵正式開拔返回庶州。
原先隨軍而來的趙崇也要回。
「本王的妻女都在庶州,不回去留在這裡作甚?再說北伐東遼這麼大的事我怎能袖手旁觀,這些東遼蠻狗,就是讓他們滅國都難解本王心頭之恨,不過能親眼看著他們跪地求饒,本王心裡也暢快!」
妙娘她們是走不了的,留在麒麟城能保護幼兒。
出發那日,趙顯領百官到南城門相送。
幼兒著朝服也在中間,站於城頭目送高頭大馬上那抹血紅離自己越來越遠。
第201章
金秋的草原上本應是羔羊肥美的時節, 可一年多來牧民的牛羊多有病死,且蔓延迅速,貴族的牧場都不能倖免, 又捨不得放火焚燒病死的牛羊,就黑著心肝將這些病牛病羊屠宰去賣。
低廉的價格讓餘糧不多的牧民很心動,買回家吃了之後人也開始生病,連巫醫都束手無策。
朝廷便下令鐵騎圍剿有瘟病蔓延的村子,將染病的牧民全部殺死焚燒,活著的牧民也不許離開村子,沒病死也會餓死了。
已是人心惶惶。
想活命的牧民就拼了命的往外跑,跟鐵騎發生過數起衝突, 最後也是逃跑失敗, 被抓回去絞死。
東遼境內的形勢嚴峻如此,更是沒有商隊願意涉險,他們想掙錢卻不想把自己的命搭上,動亂不可怕,百姓起義更是司空見慣, 但瘟病可是最恐怖的,不快著遠離就罷了還往前湊, 除非是真不要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