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群臣宗親都不認她的功勞,母后也不站她這邊,都無妨,她早料到會如此,現在她什麼都不用做,只要稍微運作一番就可以坐山觀虎鬥,她最後得利。

  送進衛國公府的人都被虞歸晚收了,她沒管,人分下去後就是幼兒抽空料理。

  那些人是得了命令加上對虞歸晚和幼兒都有怨恨,哪裡肯聽話做事,每日睡到日上三竿,還跟佟潼挑來的人吵架拌嘴,鬧得雞犬不寧,又欺幼兒是個未出閣的小姐,身子還不好,更是不將她放在眼裡。

  虞歸晚每日要去滿城操練兵馬,燕州和雲州的人都被留在了麒麟城,已是落到她麾下,又有其他州府奉旨來的人,要從這裡面再選人組建禁軍。

  她對這事上心完全是因為幼兒在這裡,否則就算趙顯被人千刀萬剮也同她無關。

  操練的法子跟在南柏舍練衛所營那些軍漢差不多,妙娘她們也都去了,各自顯了身手,又比試過,讓這群人心服口服,再不情願都得聽令乖乖訓練,每日一個慘字了得。

  廖姑傳來消息,東遼有異動。

  虞歸晚便決定三日後啟程回庶州,已經上表請示。

  她懶得寫這些,都是幼兒替她寫的。

  沒兩日就要走,家裡頭那些還不安生,有僕從來報說又有丫頭欺主。

  「那是安國公府送來的人,鬧得厲害,姑娘都哭了。」

  僕從是佟潼挑來的,為人可靠,又有武功在身,瞧他做事穩妥,幼兒已決定下個月提拔他為管家,再從中選幾個厲害的婦人管後宅。

  虞歸晚才跟人在校場比試過關公刀,她習慣用短刃,卻不代表舞不動長兵器,那個跳出來要跟她比的人這會已經抬下去了。

  一聽幼兒被下人惹哭了,她就急急忙忙往回趕。

  進門就道:「別怕,萬事有我,我倒要看看是誰在鬧事,將今日吵嚷的人全部帶過來!」

  後一句是對報信那個僕從說的。

  僕從立馬去帶人。

  幼兒坐在廳上哭得梨花帶雨,「都怪我沒用,這一路都靠你護著,如今連幾個下人都管教不好,是我沒用。」

  虞歸晚回來的時候策馬經過正街,很多人都看見了,也知道了她家裡出了刁奴,敢欺負到主子頭上。

  所以當她把這些奴僕都發賣或退回去時,也無人說她什麼,她對那些人的死活也不在乎,就算死了,罪責也按不到她頭上,試問誰家願意留這樣狂妄的奴才伺候。

  她跟幼兒演的這齣戲還是有用的。

  當夜兩人親熱完,虞歸晚起身下床走到桌邊端起茶水就咕咚咕咚喝,喝完又一抹嘴。

  「三日後我帶黑甲兵回庶州,留一隊人馬在麒麟城護著你。」

  幼兒有些累,臉上散著淡淡的疲倦。

  「有妙娘她們在,你放心回去便是。」

  嘴上這樣說,心中到底不舍,倦色下是化不開的情義,連聲音都哽咽了。

  「景寧侯還沒有找到,劉卜算極有可能跟她在一塊,東遼有異動怕就是她們在背後搞鬼,肯定是衝著我來的,你在麒麟城也要小心,這宅子裡我已布了死士,外面的人休想靠近你,你出門時多帶些人,不要往雜亂人多的地方去。」

  虞歸晚仔細叮囑。

  為了不讓她在外打仗還要記掛著自己,幼兒點點頭。

  「你在外一定要當心。」她將虞歸晚緊緊抱入懷中,萬分的擔憂和不舍。

  虞歸晚心安的窩在她懷裡,蹭著柔軟的胸脯,整個人如枕棉雲,輕飄飄的就要飛起來。

  「嗯。」

  「我會給陳婦下令,讓她的人在東遼秘密行動,只要找到景寧侯的行蹤就即刻動手。」寒光在幼兒眼底閃過,她絕不會讓任何人傷害歲歲。

  麗妃從雲洲潛逃出海,虞歸晚的人已乘船追擊,她休想躲去倭國,即使上了岸也活不成。

  虞歸晚沒吱聲,心裡卻在感慨曾經手無縛雞之力要靠自己護著的嬌人兒如今已是能護著她了,這種被保護的感覺此前從未有過。

  在末世她為強者,只有她將弱者護在羽翼下,沒人會想她是否撐得住,是否也需要保護。

  當然,她也不需要保護,只是……

  那種感覺也說不清,就好像錢袋子裡的錢,她不缺,但想要有,還越多越好。

  她用指尖纏著幼兒的長髮玩兒,又嗯了一聲。

  跑不了的,誰都跑不了。

  她想讓誰死,誰就得死,想讓誰活,誰就能活。

  這會麗妃的頭顱怕是已經在被帶回麒麟城的路上了。

  .

  逆黨北逃,東遼異動。

  趙顯和群臣就算不想放虞歸晚回庶州都不行,若是東遼鐵騎再度南下,除了她再無人能抵擋,遂准了她回庶州。

  朝中的武官也蠢蠢欲動,自請隨虞歸晚去關外。

  「邊疆不穩,臣等身為武將自當為國征戰,還請陛下恩准我等追隨!」

  「請陛下恩准!」

  他們這是要明著上虞歸晚這艘船,跟她同一個陣營。

  趙顯臉色發黑,坐在龍椅上一言不發。

  虞歸晚已明說要滅東遼,這幫武官聽了還不熱血沸騰,恨不得現在就回去收拾東西,哪裡還將他這個皇帝放在眼裡。

  文官中也有蠢蠢欲動的,像本來就跟虞歸晚走得近的林大人、頗為看好她的王大人等,都公然支持她對東遼發兵。

  林大人率先站出來道:「陛下,東遼猖狂數十載,虐殺我大雍邊民無數,臣曾隨使團去過關外邊城,路上還隱約能見到東遼用邊民和士兵的屍首築京觀。既然已交惡,北境軍又在衛國公的英明神武下屢立奇功,致使東遼損失慘重,我們何不乘勝追擊,永絕後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