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頁
見元南聿閉口不言,滿懷心事地看著他,陳霂心中瞭然,道:「皇后新喪,我這個鰥夫卻不見一絲哀傷,你覺得我很無情?」
元南聿猶豫了片刻,點了點頭。
「皇后乃是寧王之女,她父兄當初將她嫁與我,看中的是我皇長子的身份。我肯娶她,貪圖的是寧王手中的兵權和財力。這樁婚姻不過是利益的交換,我並不愛她。」
陳霂說的極其冷靜,元南聿卻莫名的感到心寒:「可她到底是你的結髮妻子,又曾在微末之時襄助於你。」
「她父兄仗著尺寸之功,又手握兵權,從我登基之初,便不將我放在眼裡,我要江山革故鼎新,一心推行新政,為的不過是延續國祚,讓百姓安享太平,何錯之有?趙煦鼠輩,貪婪成性,百般阻撓朝廷政令施行,甚至敢動起謀反的心思,叫我怎能容忍?皇后到底是趙氏骨血,她自知兄長罪孽深重,憂思惶急之下病勢漸沉,說到底是受了她哥哥的連累!」
陳霂對髮妻十分冷淡,乃至皇后誕下嫡皇子後,夫妻二人依舊情薄,這在宮中是人盡皆知的事。陳霂將皇后早逝的原因與自己撇了個乾淨,一味地歸咎於她母家,實在是太過薄情。
元南聿想起南汝嘉那日所言,心緒煩亂,便想起身告辭,陳霂以為他厭惡自己狠心,後悔自己方才話語涼薄,他趕忙抓住了元南聿的手臂,不讓他離開。
「你討厭我了,是不是?」陳霂語氣慌亂,透著些許的卑微。
「是又怎樣?!」
元南聿心煩意亂,眼下只想甩開陳霂的桎梏,卻被陳霂抓的更緊。
「我說過,這世上除了我母后,我只在乎你,我對誰無情,都不會對你不好。」
「我就是煩你了!怎麼樣?!」元南聿瞪大了眼睛,對陳霂的糾纏愈發惱怒,「陳霂,你放開我!」
「我偏不放!我對別人的確刻薄寡恩,可你我之間與旁人有何干係?我無非是說了實話,你跟著惱恨什麼?事到如今,難道你還不肯相信我對你的真心?」
元南聿頓覺渾身無力,索性不再掙扎,讓自己全然放鬆下來。他深深地看著陳霂,一字一頓地說道:「小霂,我不是不信你,我只是害怕。」
陳霂猶疑地問:「你怕什麼?」
「我怕有朝一日,你對我也如對別人那般狠心,我怕我會萬劫不復!」
陳霂像是受了刺激,又像是恐懼著什麼,一下子鬆開了手。
元南聿越過僵立的陳霂,撩開帳幕,大步走了出去。
——
晟軍大營在太原城外落霞山紮營,至今已有三月。
每日裡除了牧馬練兵,就再沒做過別的,一副打算長期圍而不攻的模樣。這樣做,一是為了迷惑叛軍,讓其放鬆警惕。二是讓趙昶以為,朝廷糧秣充足,有足夠的耐心與他們耗下去。
這些時日,晟軍大營內只發生了一件事。
在鶴渡嶺兵敗被俘,後歸降朝廷的叛將曹昂趁著夜色,奪了馬匹,又殺了巡營的戍衛,從王軍大營逃了出去。
陳名琛派出一路人馬半路劫殺他,奈何此人功夫不差,將追殺他的人殺了個人仰馬翻,他自己雖身受重傷,卻命大的逃回了太原。
陳霂大怒,認為此事有損晟軍顏面,命三軍上下監督,若發現敵軍細作或有意圖叛逃者,一經證實,即刻軍法處置。
政令一出,誰看誰都像是奸細。有些人貪功,或是惦記賞金的,便肆意舉報身邊可疑之人,後經證實許多都是子虛烏有之事,白費了精力不說,還鬧得三軍上下人心惶惶。
這些事,陳霂全看在眼裡,卻並不加以阻止。
夜空中,月色昏暈,星光稀疏,軍中只散落點點零星篝火,除了偶有巡夜的士卒經過,周遭一片寂靜。
陳霂回到帳中,向沈鶴軒問道:「這一招苦肉計,不知趙昶他們是否會上當?」
沈鶴軒道:「趙昶耽於逸樂,又年少輕狂,曹昂有心歸順朝廷,這次是他立功的好時機,想必他會盡力想辦法,讓趙昶相信他說的話。」
陳霂呷了一口茶,道:「想讓趙昶相信我們『歇兵避暑,秋涼再戰』,現在正是時機,你且故意敞個口子,讓那些剛抓到的細作自己逃了,他們拿著假情報回去,不信趙昶不上當。」
「是。」沈鶴軒拱手領命後,隨即笑道,「若是此計可行,我明日便身披蓑笠,與官兵們到汾水上躬耕。」
陳霂見沈鶴軒身著白衣布褲,一副樸素打扮,那面若冠玉的清雅面孔上蓄了三寸青須,便是披上蓑笠,拿上鋤頭,也不像個農夫,反倒似個到人間幻化歷劫的神仙,不禁跟著笑了起來。
晟軍在暗中備戰,其實從未止歇。
為避人耳目,陳名琛暗中命人從遼北又調來了兩萬人馬,新運來的幾尊大炮,也趁夜運到了山上,晟軍練兵的時間並未明顯增多,只是營帳內新起了幾座帳篷,鑄造兵器的聲音晝夜不停。
反觀叛軍近日動向,趙昶對曹昂帶去的情報信以為真,果真放鬆了戒備,除了派出部分兵卒據險立柵,防禦敵襲,大部分將士被放出城外,解散為農,在平疇沃土的汾水流域耕田種地,放牛牧馬。
放眼望去,滿目儘是一派悠然自得的田園風光。
所謂兵不厭詐,朝廷不可能一直趑趄不前,而趙昶狂悖,卻窺不破這層道理,實在是愚蠢至極!
元南聿猶豫了片刻,點了點頭。
「皇后乃是寧王之女,她父兄當初將她嫁與我,看中的是我皇長子的身份。我肯娶她,貪圖的是寧王手中的兵權和財力。這樁婚姻不過是利益的交換,我並不愛她。」
陳霂說的極其冷靜,元南聿卻莫名的感到心寒:「可她到底是你的結髮妻子,又曾在微末之時襄助於你。」
「她父兄仗著尺寸之功,又手握兵權,從我登基之初,便不將我放在眼裡,我要江山革故鼎新,一心推行新政,為的不過是延續國祚,讓百姓安享太平,何錯之有?趙煦鼠輩,貪婪成性,百般阻撓朝廷政令施行,甚至敢動起謀反的心思,叫我怎能容忍?皇后到底是趙氏骨血,她自知兄長罪孽深重,憂思惶急之下病勢漸沉,說到底是受了她哥哥的連累!」
陳霂對髮妻十分冷淡,乃至皇后誕下嫡皇子後,夫妻二人依舊情薄,這在宮中是人盡皆知的事。陳霂將皇后早逝的原因與自己撇了個乾淨,一味地歸咎於她母家,實在是太過薄情。
元南聿想起南汝嘉那日所言,心緒煩亂,便想起身告辭,陳霂以為他厭惡自己狠心,後悔自己方才話語涼薄,他趕忙抓住了元南聿的手臂,不讓他離開。
「你討厭我了,是不是?」陳霂語氣慌亂,透著些許的卑微。
「是又怎樣?!」
元南聿心煩意亂,眼下只想甩開陳霂的桎梏,卻被陳霂抓的更緊。
「我說過,這世上除了我母后,我只在乎你,我對誰無情,都不會對你不好。」
「我就是煩你了!怎麼樣?!」元南聿瞪大了眼睛,對陳霂的糾纏愈發惱怒,「陳霂,你放開我!」
「我偏不放!我對別人的確刻薄寡恩,可你我之間與旁人有何干係?我無非是說了實話,你跟著惱恨什麼?事到如今,難道你還不肯相信我對你的真心?」
元南聿頓覺渾身無力,索性不再掙扎,讓自己全然放鬆下來。他深深地看著陳霂,一字一頓地說道:「小霂,我不是不信你,我只是害怕。」
陳霂猶疑地問:「你怕什麼?」
「我怕有朝一日,你對我也如對別人那般狠心,我怕我會萬劫不復!」
陳霂像是受了刺激,又像是恐懼著什麼,一下子鬆開了手。
元南聿越過僵立的陳霂,撩開帳幕,大步走了出去。
——
晟軍大營在太原城外落霞山紮營,至今已有三月。
每日裡除了牧馬練兵,就再沒做過別的,一副打算長期圍而不攻的模樣。這樣做,一是為了迷惑叛軍,讓其放鬆警惕。二是讓趙昶以為,朝廷糧秣充足,有足夠的耐心與他們耗下去。
這些時日,晟軍大營內只發生了一件事。
在鶴渡嶺兵敗被俘,後歸降朝廷的叛將曹昂趁著夜色,奪了馬匹,又殺了巡營的戍衛,從王軍大營逃了出去。
陳名琛派出一路人馬半路劫殺他,奈何此人功夫不差,將追殺他的人殺了個人仰馬翻,他自己雖身受重傷,卻命大的逃回了太原。
陳霂大怒,認為此事有損晟軍顏面,命三軍上下監督,若發現敵軍細作或有意圖叛逃者,一經證實,即刻軍法處置。
政令一出,誰看誰都像是奸細。有些人貪功,或是惦記賞金的,便肆意舉報身邊可疑之人,後經證實許多都是子虛烏有之事,白費了精力不說,還鬧得三軍上下人心惶惶。
這些事,陳霂全看在眼裡,卻並不加以阻止。
夜空中,月色昏暈,星光稀疏,軍中只散落點點零星篝火,除了偶有巡夜的士卒經過,周遭一片寂靜。
陳霂回到帳中,向沈鶴軒問道:「這一招苦肉計,不知趙昶他們是否會上當?」
沈鶴軒道:「趙昶耽於逸樂,又年少輕狂,曹昂有心歸順朝廷,這次是他立功的好時機,想必他會盡力想辦法,讓趙昶相信他說的話。」
陳霂呷了一口茶,道:「想讓趙昶相信我們『歇兵避暑,秋涼再戰』,現在正是時機,你且故意敞個口子,讓那些剛抓到的細作自己逃了,他們拿著假情報回去,不信趙昶不上當。」
「是。」沈鶴軒拱手領命後,隨即笑道,「若是此計可行,我明日便身披蓑笠,與官兵們到汾水上躬耕。」
陳霂見沈鶴軒身著白衣布褲,一副樸素打扮,那面若冠玉的清雅面孔上蓄了三寸青須,便是披上蓑笠,拿上鋤頭,也不像個農夫,反倒似個到人間幻化歷劫的神仙,不禁跟著笑了起來。
晟軍在暗中備戰,其實從未止歇。
為避人耳目,陳名琛暗中命人從遼北又調來了兩萬人馬,新運來的幾尊大炮,也趁夜運到了山上,晟軍練兵的時間並未明顯增多,只是營帳內新起了幾座帳篷,鑄造兵器的聲音晝夜不停。
反觀叛軍近日動向,趙昶對曹昂帶去的情報信以為真,果真放鬆了戒備,除了派出部分兵卒據險立柵,防禦敵襲,大部分將士被放出城外,解散為農,在平疇沃土的汾水流域耕田種地,放牛牧馬。
放眼望去,滿目儘是一派悠然自得的田園風光。
所謂兵不厭詐,朝廷不可能一直趑趄不前,而趙昶狂悖,卻窺不破這層道理,實在是愚蠢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