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片刻後,陳霂忽想起一事,他從懷中取出一物,仔細打開包裹著的紅緞,將此物不由分說地戴在了元南聿頸上。

  「這是?……」

  元南聿頸上一涼,低頭看去,竟是陳霂先前送過他的那支銀鎖片。

  「這是我娘留給我的,現在你帶在身上,我娘在天有靈,我讓她在天上護你平安。」

  見陳霂說的無比鄭重,元南聿感動之餘,只好收下。

  「我是皇帝,身為帝王,便有許多不得已的時候。我傷你負你的那些事,你不要再想,再記恨。等蕩平叛軍,朝廷有餘力肅清痹政,重整朝綱,我便能大權在握。等那時,我定不叫你再受任何委屈。聿兒,我會保護你,好好愛惜你。」

  元南聿含笑看著他,陳霂卻覺得莫名心慌,只覺得自己這雙翻雲覆雨,攪動天下局勢的手,不一定能抓緊眼前的幸福。

  「你答應我,以後無論何時,無論何事,你都不要再恨我,不要離開我,好不好?」

  「……好。」

  「聿兒,你真好,真好!」

  得到肯定,陳霂一顆心這才放下,兩人額頭相抵,緊緊地擁在了一處。

  第59章

  陳霂終究還是聽了元南聿的話,在原地又多修整了兩日,到了第三日,陳霂命錢非同帥三軍即刻開拔,奔赴林州。

  大軍出發前,錢非同先到元南聿帳中,朝斜靠在榻上的人躬了躬身,而後道:「陛下,末將特來請示,如何處置這些俘虜?」

  趙昶被困鶴渡嶺,千鈞一髮之際,還是靠徐峰等悍將奮勇拼殺,才帶著殘兵殺出了重圍。最終成功突圍的人並不多,除了戰死之人,還有近兩萬叛軍被俘。

  陳霂與元南聿互看了一眼,陳霂示意他來做決定。

  元南聿給陳霂換好藥,道:「我們從梨城帶出的人馬也不過兩萬,此戰損失了幾千兵馬,投降人數太多,我們又急著去林州,我的意見是,不如就地遣散。」

  錢非同搖頭道:「鶴渡嶺一役,好容易將趙昶的主力擊潰,寧殺了這些人,也不能放他們再投叛軍。」

  元南聿走到錢非同身邊,拍了拍他肩膀,說道:「趙煦這些年為防備朝廷削藩,暗地裡一直在擴軍,這些兵卒大多來源於寧王治下兩府,多半是失了土地的流民,被趙煦強行徵到軍中,倉促訓練便上了戰場,這些勇夫豈能與朝廷的王軍相抗?我們能這麼快收復失地,這便是原因之一。」

  「我說遣散,並非是放任他們不管,將軍可讓這些人親屬相隨,等到了百里之外,再讓先前押領他們的將領在岔路口等著,若有意報效朝廷者,可即刻徵召入伍。」

  陳霂贊同道:「南聿所言不錯,我大晟百年國祚,延續至今日,什麼風浪不曾經歷過?朝廷連續十餘年征戰,百姓流徙,民生凋敝,朝廷還不至於容不下這兩萬壯丁。隨他們去吧,何必再造殺孽?」

  「是。」錢非同亦覺有理,遂領命而去。

  方才元南聿的一席話,頃刻間就免了兩萬人的死罪,陳霂拍了拍身邊的床榻,示意他過來坐下。

  元南聿走過來,先拱手向陳霂拜了一拜。

  陳霂不解:「你這是何意?」

  元南聿道:「等叛亂平息,有陛下新政推恩,這些人回到家鄉,有田可種,有工可做,必然感謝朝廷恩德。臣替這兩萬百姓,先謝過陛下善心仁念。」

  陳霂見他一臉赤誠,心裡十分受用,朗聲大笑:「你鮮少誇我,今日聽你一番誇讚,卻不知竟叫人這樣舒坦!」

  他攬過元南聿的肩膀,咬著他耳朵說道:「是你心善,我吃了你恁多口水,還不變得和你一樣,日後定成一代聖主仁君。」

  見他受傷還沒正經,元南聿面色微紅,將陳霂推到了一邊:「大軍今日便要起程,我去看看錢將軍還需做何準備,你自個兒躺著吧。」

  「好,好,我定是聽你話的,你且去忙吧。」

  陳霂目中含笑,元南聿卻似嗔似惱,逃出了帳外。

  ——

  趙昶在林州大敗,一路高歌猛進的叛軍終於遇挫。趙昶率殘勇西逃,軍心大潰,使得王師得以接連收復失地,陳名琛在軍中的聲望一日勝於一日。

  但所有人都清楚,陳名琛在台前如何受人敬仰,背後始終離不開陳霂的支持。

  戰事持續了數月,趙昶一路向西逃竄,狼狽跋涉數月,終於逃回了太原。

  叛軍大敗之後,許是趙昶等人心灰意冷,他們命大軍龜縮於太原城中,拒不迎戰,同時在城北的平亭設下了營柵,以御官軍。

  此時正是四月初夏,天氣漸漸熱了起來,陳霂從全國各府道調撥的援軍已悉數趕到,王軍二十萬人馬已集結於太原城腳下。

  太原城城高澗深,箭塔林立,袤延數里,城內如今藏有趙昶的數萬兵馬,又有如此漫漫雄關,便是飛鳥也插翅難度,何況尋常人力,血肉之軀乎?

  元南聿策馬立於大營外的高地上,眺望著遠處的太原城,許久之後,閉上了眼睛。

  十年前,他曾親自追隨封野,攻下過這座固若金湯的城池。不想十年過去,他能再臨此地。當年攻城時伏屍遍野,血流成河的慘烈景象,只要閉上雙目,仍能浮現在眼前。

  「元將軍在想什麼?」

  「我在想,這人世間的相互攻伐,實在是讓人厭惡。」元南聿回頭,按了按額角,「小南,付湛清現在如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