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頁
一部分人覺得萬商說得有道理,反正他們女兒還不算大,還等得起,那就再等一等。一部分人就覺得萬商這話是託詞,考慮到萬商還有個侄女養在跟前,有些自以為聰明的就覺得萬商想把侄給詹木舒——這倒也挑不出錯,有利於府里和睦嘛!
連宮裡的皇后都知道了這事,找了個機會開萬商的玩笑,問她想要給詹木舒找一個什麼樣的妻子。
萬商心說,為了詹木舒日後的仕途好,自然是要找文臣家裡的姑娘。畢竟他們一家子武勛,都是武勛的思維,沒有人能地教導詹木舒文臣們的那些彎彎繞繞。
但這話不適合在皇后面前講出來。
家裡的孩子還沒什麼功名就開始算計仕途了?聽上去不像樣子。
萬商就說:「您忽然這麼一問,我還真說不出什麼具體的要求。您是知道我這個人好相處的,只要孩子性情好,我都喜歡。不過非要說的話,我確實有個要求。您看我家老大、老二就知道,我喜歡孩子們年紀大一點再成婚。所以我不會給老三找年紀太小的。」絕不會等詹木舒十八九時給他找個十三四的小姑娘,除非婚事能拖幾年。
皇后愣了一下。詹木寶和詹權成婚晚,不是被守孝耽誤的嗎?
看萬商的意思好像不覺得被耽誤,反倒是樂見其成。
皇后追問道:「這事可有什麼說法?」
萬商說:「一方面呢,是因為年紀越小,性情越不成熟,他們還擔不起組建一個家庭的責任,不如好好讀書、學學本事;另一方面,夫妻年紀太小,尤其是妻子年紀小,懷孕後容易難產。我估摸著醫書里應當有類似的記載,不知道為什麼,大家平日裡卻不提這個。反正根據我的經驗,夫妻十八之後再成婚,對孕育子嗣是最好的。」
考慮到近親成婚不利子嗣也是萬商提出來的,皇后對萬商很信任,表情立馬嚴肅起來:「我原以為十六七歲就已經成丁了,這時成婚不算早。原來要等到十八嗎?」
萬商道:「不如請教一下眾位太醫?叫他們來辯一辯?」
第139章
萬商從不小看古人的智慧。
事實上醫書上確實對婚育的最佳年齡有過記載。
對比時人的平均成婚年齡, 可以說此時的醫書提倡的完全就是「晚婚晚育」——當然和後世一比,這個「晚婚晚育」其實剛好踩著國家的法定結婚年齡,雖不早也不晚。
既然從黃帝內經開始多少醫書都在倡導晚婚晚育, 那是因為這個知識太過專業了, 只有勤讀醫書的大夫知道晚婚晚育的重要性,以至於普通人都不懂嗎?也不是。
據萬商所知, 雖然在這個納妾合法的時代里,少有男人可以把處男之身保留到新婚之夜,但在一些像樣的人家, 他們不會早早給家裡的男丁安排通房——如果男丁自己把持不住誘惑,像賈寶玉那樣偷摸著和襲人有了肌膚之親,那另當別論。但長輩基本上不會過早給小輩安排這些。因為他們知道讓男子太早出精, 這不是一件好事。
既然知道太早行房對男子不好, 那女子還要擔負生育的職責,難不成讓她們過早行房就好了?要知道懷孕是一個艱難的過程, 孕早期的不適, 孕晚期的浮腫, 還有各種各樣的不可預測的風險,當母體還沒發育成熟,她們真能負擔起懷孕的過程嗎?
只要一個人長了腦子, 願意去思考這個問題, 就知道女孩同樣不該早婚早育。
但現實就是礙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大家不怎麼提及這些事。
只有在一些真正疼愛的女孩的人家裡,恰好家裡的長輩又稍微知道一點有用的知識, 他們會讓女兒晚嫁。再不濟先嫁人也行, 但肯定會和親家商量著晚一些圓房。
考慮到民間的識字率,知曉利害關係的長輩顯然是少數。
知曉利害關係並且疼愛女兒的長輩就更少了。
但總歸晚婚晚育的醫學基礎確實是有的, 所以萬商理直氣壯。
把太醫叫來!由著專業人士說!
當值的太醫都被請來了。一位好太醫在醫術高超的同時還要謹言慎行,但皇后問的並不是什麼致命的問題,只是想知道醫書上記載的婚育最佳年齡而已。這個一查醫書就知道了,同時又不涉及任何宮闈隱秘,太醫們自然毫無心理負擔都有一說一。
因為太醫日常還承擔著給后妃公主們看病的職責,這些都是貴主子,不能用看待尋常婦人的目光去看待她們,故而太醫里有兩位非常擅長婦科。涉及到自己專業內的東西,這兩位太醫還結合了骨骼發育、五臟平衡等內容詳細說了晚婚晚育的好處。
叫太醫暫時先離開,皇后的視線久久地落在萬商身上:「我自是知道太早成婚對身體不好,但我一直以為十三四歲才叫太早,十六七歲便已經成丁了……當然,疼愛女兒的人家,可以把女兒留到十八九再出嫁,大公主就被我留到了這個歲數。但我並不知道十六七也算太小了。」她自己就是十六歲那年嫁給皇上的,這在邊城很常見。
之所以留女兒到十八九,也不都是意識到了早婚早育不好,更多的還是知道去了婆家的日子沒有在娘家鬆快,因此想讓女兒再鬆快幾年,捨不得她早早嫁人吃苦。
萬商心說,考慮到此時的人喜歡算虛歲,十八歲都不算大呢!
萬商心中的十八歲成年指的是十八周歲!
萬商不想和皇后掰扯年齡,因為真正的困境並不在年齡上。她認真地說:<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連宮裡的皇后都知道了這事,找了個機會開萬商的玩笑,問她想要給詹木舒找一個什麼樣的妻子。
萬商心說,為了詹木舒日後的仕途好,自然是要找文臣家裡的姑娘。畢竟他們一家子武勛,都是武勛的思維,沒有人能地教導詹木舒文臣們的那些彎彎繞繞。
但這話不適合在皇后面前講出來。
家裡的孩子還沒什麼功名就開始算計仕途了?聽上去不像樣子。
萬商就說:「您忽然這麼一問,我還真說不出什麼具體的要求。您是知道我這個人好相處的,只要孩子性情好,我都喜歡。不過非要說的話,我確實有個要求。您看我家老大、老二就知道,我喜歡孩子們年紀大一點再成婚。所以我不會給老三找年紀太小的。」絕不會等詹木舒十八九時給他找個十三四的小姑娘,除非婚事能拖幾年。
皇后愣了一下。詹木寶和詹權成婚晚,不是被守孝耽誤的嗎?
看萬商的意思好像不覺得被耽誤,反倒是樂見其成。
皇后追問道:「這事可有什麼說法?」
萬商說:「一方面呢,是因為年紀越小,性情越不成熟,他們還擔不起組建一個家庭的責任,不如好好讀書、學學本事;另一方面,夫妻年紀太小,尤其是妻子年紀小,懷孕後容易難產。我估摸著醫書里應當有類似的記載,不知道為什麼,大家平日裡卻不提這個。反正根據我的經驗,夫妻十八之後再成婚,對孕育子嗣是最好的。」
考慮到近親成婚不利子嗣也是萬商提出來的,皇后對萬商很信任,表情立馬嚴肅起來:「我原以為十六七歲就已經成丁了,這時成婚不算早。原來要等到十八嗎?」
萬商道:「不如請教一下眾位太醫?叫他們來辯一辯?」
第139章
萬商從不小看古人的智慧。
事實上醫書上確實對婚育的最佳年齡有過記載。
對比時人的平均成婚年齡, 可以說此時的醫書提倡的完全就是「晚婚晚育」——當然和後世一比,這個「晚婚晚育」其實剛好踩著國家的法定結婚年齡,雖不早也不晚。
既然從黃帝內經開始多少醫書都在倡導晚婚晚育, 那是因為這個知識太過專業了, 只有勤讀醫書的大夫知道晚婚晚育的重要性,以至於普通人都不懂嗎?也不是。
據萬商所知, 雖然在這個納妾合法的時代里,少有男人可以把處男之身保留到新婚之夜,但在一些像樣的人家, 他們不會早早給家裡的男丁安排通房——如果男丁自己把持不住誘惑,像賈寶玉那樣偷摸著和襲人有了肌膚之親,那另當別論。但長輩基本上不會過早給小輩安排這些。因為他們知道讓男子太早出精, 這不是一件好事。
既然知道太早行房對男子不好, 那女子還要擔負生育的職責,難不成讓她們過早行房就好了?要知道懷孕是一個艱難的過程, 孕早期的不適, 孕晚期的浮腫, 還有各種各樣的不可預測的風險,當母體還沒發育成熟,她們真能負擔起懷孕的過程嗎?
只要一個人長了腦子, 願意去思考這個問題, 就知道女孩同樣不該早婚早育。
但現實就是礙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大家不怎麼提及這些事。
只有在一些真正疼愛的女孩的人家裡,恰好家裡的長輩又稍微知道一點有用的知識, 他們會讓女兒晚嫁。再不濟先嫁人也行, 但肯定會和親家商量著晚一些圓房。
考慮到民間的識字率,知曉利害關係的長輩顯然是少數。
知曉利害關係並且疼愛女兒的長輩就更少了。
但總歸晚婚晚育的醫學基礎確實是有的, 所以萬商理直氣壯。
把太醫叫來!由著專業人士說!
當值的太醫都被請來了。一位好太醫在醫術高超的同時還要謹言慎行,但皇后問的並不是什麼致命的問題,只是想知道醫書上記載的婚育最佳年齡而已。這個一查醫書就知道了,同時又不涉及任何宮闈隱秘,太醫們自然毫無心理負擔都有一說一。
因為太醫日常還承擔著給后妃公主們看病的職責,這些都是貴主子,不能用看待尋常婦人的目光去看待她們,故而太醫里有兩位非常擅長婦科。涉及到自己專業內的東西,這兩位太醫還結合了骨骼發育、五臟平衡等內容詳細說了晚婚晚育的好處。
叫太醫暫時先離開,皇后的視線久久地落在萬商身上:「我自是知道太早成婚對身體不好,但我一直以為十三四歲才叫太早,十六七歲便已經成丁了……當然,疼愛女兒的人家,可以把女兒留到十八九再出嫁,大公主就被我留到了這個歲數。但我並不知道十六七也算太小了。」她自己就是十六歲那年嫁給皇上的,這在邊城很常見。
之所以留女兒到十八九,也不都是意識到了早婚早育不好,更多的還是知道去了婆家的日子沒有在娘家鬆快,因此想讓女兒再鬆快幾年,捨不得她早早嫁人吃苦。
萬商心說,考慮到此時的人喜歡算虛歲,十八歲都不算大呢!
萬商心中的十八歲成年指的是十八周歲!
萬商不想和皇后掰扯年齡,因為真正的困境並不在年齡上。她認真地說:<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