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頁
如今正處在皇權交替的關鍵時刻,劉昌和劉恆這對父子的關係又一直非常微妙,真要是放任這些流言蜚語,回頭外頭就要猜測皇室發生了什麼骨肉相殘的慘劇,變成有心之人興風作浪的藉口。
宮中也是一片愁雲慘澹。劉恆的妃嬪其實並不少,不過多半地位比較低,混個七子、八子都算是不錯的了,更多的根本就是被睡了那麼一兩次,比宮一些而已。
最重要的是,她們都沒有孩子。劉恆自從來了長安之後,就再也沒有生育過,他現有的孩子都是在代國就有的。對於那些低位的妃嬪來說,沒有孩子,就意味著新帝登基,她們的未來得不到任何保障。
劉邦死後,戚姬算是自己找死,但是呂后也沒留著其他女人給自己添堵,有孩子的都被打發到封國做王太后,沒孩子的要麼就是被遣散出宮,要麼就是送到永巷。劉盈的女人更是倒霉,正兒八經的皇后張嫣都只能被幽禁一生,何況是其他人。
遣散出宮對於她們這些沒有多少私有財產,又除了侍奉男人沒有別的技能,偏偏還有幾分美貌的人來說,多半就意味著她們只能淪為奴婢,社會地位大幅度下降。而永巷就更倒霉,原本就是安置犯錯的宮人的地方,進去了之後也就別指望有翻身的餘地。
劉恆卻沒有心思去管這些他幾乎連面目都記不清楚的女人,他清醒過來之後,便開始召見朝中幾個重臣,此時的皇權可沒達到巔峰,還保留著君拜臣,臣拜君的傳統,三公九卿乃至一眾貴族,話語權還是比較大的。像是這等緊要關頭,就得先跟這些人達成一致。
事實上這也就是走個過場,偏偏還不得不走。劉昌幾乎就沒在中樞待過,他也不可能一上來就將所有人都換成自己人,甚至哪怕到後期,他有能力換人了,也不能全換了,免得朝堂上一家獨大。
眾臣也明白這個道理,這可不是自矜拿喬的時候,現在你不給臉,那就別怪之後新君不給你臉了。能坐到這個位置上的,都是聰明人,一個個老老實實在劉恆病榻前發誓會遵從劉恆的詔令,效忠新君。
劉恆也抓緊時間,將朝堂上的情況跟劉昌交了底,誰誰可用,誰誰就是牆頭草,誰誰暗地裡頭有些小心思……
自覺將該交代的事情都說了,劉恆最終還是沒有忍住:「你登基之後,準備如何待你的兄弟?」
劉昌很坦誠:「我打算恢復周制,封宗室與功臣於外,不僅是幾個弟弟,便是將來我自己的兒子也是一樣,除了儲君坐鎮神州重地,其他人都會分封出去!」
「你就不怕再出一個大秦?」劉恆問道。
劉昌輕哼一聲,說道:「後世子孫占據那麼大的優勢,還叫人翻了盤,那也是命該如此,何必多管!」
劉恆便不再多說,始皇帝那般雄才大略,尚且二世而亡,老劉家也沒什麼千秋萬代的野心,一代人顧好一代人便是。老劉家的根本從來不是那些貴族官僚,而是那些看似卑微的黔首。大澤鄉的那一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言猶在耳,曾經世代公卿的家族在秦末亂世的碾壓下如同塵土。
而這些黔首之所以揭竿而起,無非就是因為他們已經被壓迫到了極致,根本活不下去了,只要給他們一頓飽飯,一個哪怕渺茫的希望,他們就會安安穩穩地繼續做這片土地的基石。
至於說那些貴族官僚,還真的是成不了什麼大事。別看這些年,似乎造反的貴族官僚很是不少,但是都沒掀起什麼風浪來。很多甚至才漏出一個苗頭,就被撲滅了,這得益於漢室對基層的掌控,而想要掌控好基層,那就不能放縱那些貴族和官僚。
「你做得比朕強,朕雖說想要富民強本,卻一直不得其法,只能是儘可能減少百姓的負擔!」劉恆這會兒已經有些恍惚,他輕嘆了一口氣,說道,「你短短几年,已經盡收遼地還有齊楚吳越之地的民心,關中百姓也翹首以盼,朕也沒什麼可以教你的,你自己好自為之吧!」
接下來幾天,劉恆已經幾乎是進入了彌留階段,醫者已經不敢用藥了,只能是用參湯吊著,然而,人力有時而窮,劉恆甚至沒來得及與薄太后最後交代一番,就駕崩了。
此時,已經無人能夠阻止劉昌。劉昌在靈前走了「三辭三讓」的流程之後,正式成為新一任的漢家天子,正式下達了一系列的詔令。
關於劉恆的諡號乃至廟號朝堂上還得討論一下,主要是因為劉昌的存在,對比得劉恆似乎沒有那麼仁厚了,還有他之前對於功臣的清算,最重要的是,大家都知道,劉恆和劉昌這對父子也就是表面上的和氣,因此,諡號也就罷了,廟號什麼的,朝堂上如今是吵成了一團。
劉昌也不著急,他先是尊薄太后為太皇太后,竇皇后卻沒撈到皇太后的尊號,只能是王太后,不過她可以自己選擇以後是跟著劉啟或者是劉武。她對此倒是早有心理準備,平平淡淡地接了詔書,老老實實地搬出了未央宮,等著兒子奔喪返回的時候跟兒子一起回封國。慎夫人暗地裡頭很是偷笑了一番,畢竟老對頭忙活了這麼多年,皇后都當了,卻也只能做個王太后,這個樂子能讓她回味半輩子。相比較起來,宮裡那些位份低微的妃嬪這會兒簡直是喜出望外,劉昌給了她們兩種選擇,一種就是按照她們的品級,給她們相應的產業,她們可以自立門戶,之後無論是想要帶著產業再嫁還是招贅,都隨她們的心意。還有一種就是留在長樂宮中,以後還是按照她們以前的品級享受相應的供給,在宮中終老。<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宮中也是一片愁雲慘澹。劉恆的妃嬪其實並不少,不過多半地位比較低,混個七子、八子都算是不錯的了,更多的根本就是被睡了那麼一兩次,比宮一些而已。
最重要的是,她們都沒有孩子。劉恆自從來了長安之後,就再也沒有生育過,他現有的孩子都是在代國就有的。對於那些低位的妃嬪來說,沒有孩子,就意味著新帝登基,她們的未來得不到任何保障。
劉邦死後,戚姬算是自己找死,但是呂后也沒留著其他女人給自己添堵,有孩子的都被打發到封國做王太后,沒孩子的要麼就是被遣散出宮,要麼就是送到永巷。劉盈的女人更是倒霉,正兒八經的皇后張嫣都只能被幽禁一生,何況是其他人。
遣散出宮對於她們這些沒有多少私有財產,又除了侍奉男人沒有別的技能,偏偏還有幾分美貌的人來說,多半就意味著她們只能淪為奴婢,社會地位大幅度下降。而永巷就更倒霉,原本就是安置犯錯的宮人的地方,進去了之後也就別指望有翻身的餘地。
劉恆卻沒有心思去管這些他幾乎連面目都記不清楚的女人,他清醒過來之後,便開始召見朝中幾個重臣,此時的皇權可沒達到巔峰,還保留著君拜臣,臣拜君的傳統,三公九卿乃至一眾貴族,話語權還是比較大的。像是這等緊要關頭,就得先跟這些人達成一致。
事實上這也就是走個過場,偏偏還不得不走。劉昌幾乎就沒在中樞待過,他也不可能一上來就將所有人都換成自己人,甚至哪怕到後期,他有能力換人了,也不能全換了,免得朝堂上一家獨大。
眾臣也明白這個道理,這可不是自矜拿喬的時候,現在你不給臉,那就別怪之後新君不給你臉了。能坐到這個位置上的,都是聰明人,一個個老老實實在劉恆病榻前發誓會遵從劉恆的詔令,效忠新君。
劉恆也抓緊時間,將朝堂上的情況跟劉昌交了底,誰誰可用,誰誰就是牆頭草,誰誰暗地裡頭有些小心思……
自覺將該交代的事情都說了,劉恆最終還是沒有忍住:「你登基之後,準備如何待你的兄弟?」
劉昌很坦誠:「我打算恢復周制,封宗室與功臣於外,不僅是幾個弟弟,便是將來我自己的兒子也是一樣,除了儲君坐鎮神州重地,其他人都會分封出去!」
「你就不怕再出一個大秦?」劉恆問道。
劉昌輕哼一聲,說道:「後世子孫占據那麼大的優勢,還叫人翻了盤,那也是命該如此,何必多管!」
劉恆便不再多說,始皇帝那般雄才大略,尚且二世而亡,老劉家也沒什麼千秋萬代的野心,一代人顧好一代人便是。老劉家的根本從來不是那些貴族官僚,而是那些看似卑微的黔首。大澤鄉的那一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言猶在耳,曾經世代公卿的家族在秦末亂世的碾壓下如同塵土。
而這些黔首之所以揭竿而起,無非就是因為他們已經被壓迫到了極致,根本活不下去了,只要給他們一頓飽飯,一個哪怕渺茫的希望,他們就會安安穩穩地繼續做這片土地的基石。
至於說那些貴族官僚,還真的是成不了什麼大事。別看這些年,似乎造反的貴族官僚很是不少,但是都沒掀起什麼風浪來。很多甚至才漏出一個苗頭,就被撲滅了,這得益於漢室對基層的掌控,而想要掌控好基層,那就不能放縱那些貴族和官僚。
「你做得比朕強,朕雖說想要富民強本,卻一直不得其法,只能是儘可能減少百姓的負擔!」劉恆這會兒已經有些恍惚,他輕嘆了一口氣,說道,「你短短几年,已經盡收遼地還有齊楚吳越之地的民心,關中百姓也翹首以盼,朕也沒什麼可以教你的,你自己好自為之吧!」
接下來幾天,劉恆已經幾乎是進入了彌留階段,醫者已經不敢用藥了,只能是用參湯吊著,然而,人力有時而窮,劉恆甚至沒來得及與薄太后最後交代一番,就駕崩了。
此時,已經無人能夠阻止劉昌。劉昌在靈前走了「三辭三讓」的流程之後,正式成為新一任的漢家天子,正式下達了一系列的詔令。
關於劉恆的諡號乃至廟號朝堂上還得討論一下,主要是因為劉昌的存在,對比得劉恆似乎沒有那麼仁厚了,還有他之前對於功臣的清算,最重要的是,大家都知道,劉恆和劉昌這對父子也就是表面上的和氣,因此,諡號也就罷了,廟號什麼的,朝堂上如今是吵成了一團。
劉昌也不著急,他先是尊薄太后為太皇太后,竇皇后卻沒撈到皇太后的尊號,只能是王太后,不過她可以自己選擇以後是跟著劉啟或者是劉武。她對此倒是早有心理準備,平平淡淡地接了詔書,老老實實地搬出了未央宮,等著兒子奔喪返回的時候跟兒子一起回封國。慎夫人暗地裡頭很是偷笑了一番,畢竟老對頭忙活了這麼多年,皇后都當了,卻也只能做個王太后,這個樂子能讓她回味半輩子。相比較起來,宮裡那些位份低微的妃嬪這會兒簡直是喜出望外,劉昌給了她們兩種選擇,一種就是按照她們的品級,給她們相應的產業,她們可以自立門戶,之後無論是想要帶著產業再嫁還是招贅,都隨她們的心意。還有一種就是留在長樂宮中,以後還是按照她們以前的品級享受相應的供給,在宮中終老。<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