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頁
因此,劉昌直接就開始從遼國派遣官員,接手南方的各個郡縣。
源源不斷的物資從遼國運輸到南方,隨之而來的還有攜帶著大批機械的工程建設軍團,到了之後就地招人培訓,大搞基建。
南方原本開發程度很低,即便這些年跟遼國貿易量很大,但是,上層壟斷了先進的生產力和絕大多數生產資料,他們也不會願意將資源花費在基礎建設上,因此,底層並沒有分潤到什麼紅利。
而現在,劉昌大張旗鼓地進場,就純粹是要搞個天翻地覆的。也唯有在這等地方才能順利鋪陳開來,這邊藩王謀逆,中上層幾乎都牽扯其中,誰敢阻攔,那直接打成亂臣賊子,自然也就沒什麼阻力。
正經的建設軍團進了場,作戰軍團就能從這些瑣事裡頭解脫出來,開始一路北上。
遼軍裝備好,後勤充足,而且還是職業軍人,常年經歷嚴格的軍事訓練,比起叛軍來,實力不知道強了多少。
何況,遼軍到了這邊這麼長時間,早就得了人心,之前不過是有意拖延,如今動了真格,頓時許多人就撐不住了。
遼軍趁機宣傳,只誅首惡,余者不究,一些小官小吏頓時就起了投靠之心。
這些人之前也不知道頂頭上司要造反,等到知道的時候,已經被裹挾了。漢承秦制,對於造反那是零容忍的,高祖那會兒,諸侯王造反,牽扯其中的那些官吏,就算沒被殺,也得被貶為奴隸,世世代代不得翻身。
如今太子說只要回頭,就既往不咎,這些人琢磨著,老劉家信用其實還可以,何況,如今是真打不過,再拖下去,底下的泥腿子都跑光了。天知道遼軍怎麼那麼多錢糧,甭管是誰,只要去投靠,白花花的大米做成的稠粥吃到飽,裡面還有肉呢!天知道,他們這些低級官吏想要吃上一頓肉,也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不是農忙的時候,豆粥也只能吃個半飽而已。
很多事情只要開個頭,下面就再也止不住了,各個縣城都有底層官吏綁了甚至上了上官投降的,遼軍迅速進駐,很快就是開倉放糧,登記戶籍,然後就是開始做簡單的培訓,拉去疏通河道,開墾土地。遼軍給的報酬豐厚,又允諾開墾出來的土地歸他們所有,搞水利建設也是為了方便他們自己灌溉,因此人人踴躍。
原本那些地主還擔心自己的土地被沒收,但是遼軍壓根看不上這點東西,南方這裡大片的土地沒有開發,以前畏懼的無非是野獸蛇蟲之類,尤其是所謂的水蠱,其實就是血吸蟲病,遼軍到了之後便先開發了幾處煤礦,做成蜂窩煤,作為工作報酬發放下去,鼓勵百姓喝開水,又幫助百姓搞沼氣池,讓糞便發酵,殺滅糞便里存在的血吸蟲。
至於水裡那些釘螺,一方面先盡力捕撈掩埋,另一方面就是用藥毒殺,再在水邊廣種夾竹桃,一次盡力控制釘螺的生長繁衍。
加上各種機械的使用,開荒速度那叫一個快,反倒是那些地主,發現自己連佃戶都招不到了,一個個急得團團轉。這些人配合的,可以買到遼軍帶來的高產糧種,也能租賃到各種農用機械,不配合的,那就守著你那些土地等死吧!
一番組合拳下來,南方民心已經盡數落到了劉昌手里,一個個對什麼寬仁賢明的吳王之類再無懷念,滿口都是太子仁慈,遼王聖德,私底下暗搓搓地琢磨著天子什麼時候山陵崩,好叫太子上位,自家才能安心呢!
遼軍一路勢如破竹,將諸侯聯軍一路逼到了魏地,總算是與漢軍匯合了。
第127章
周亞夫只覺顏面掃地,他自詡名將,論起戰爭素養,遠勝自家父親,結果出關之後,卻一直不順。
這也怪不得周亞夫,一方面是漢軍如今的素質是真不怎麼樣,當初戰鬥力強大的南軍北軍因為諸呂之亂,死了一大批,後來又是打匈奴什麼的,損失不少。
最重要的是,中央沒錢,若是一開始能一鼓作氣,那倒是能有不少繳獲,可惜的是,一開始就受挫,叛軍又被遼軍給逼急了,在前方與漢軍對峙,雙方在前線就是在拼消耗,只將前線打得稀爛,當地的大戶叫苦不迭,能跑的全跑了。
等到叛軍後方連連起火,叛軍軍心已亂,周亞夫趁機領兵衝殺,但是斬殺俘獲了不少,可是繳獲卻不多。而且被俘的還不是異族,不能都殺了了事,就算是將來被貶為城旦,那也不能把人餓死不是,這直接給大軍後勤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少府倒是願意接手這麼一大批奴隸,但前提是不花錢。
少府如今也難得很。如果說以前的少府就是一個經濟怪物,如今,少府的幾大支柱產業都已經在遼國的衝擊下瀕臨崩潰,要不是少府本身體量很大,還真是要破產。為了這個,少府花了大價錢從遼國引進了許多先進的機械,但是遼國那邊之所以能玩轉這樣的工業體系,是因為劉昌建立起了一個初步的教育體系,移民到了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掃盲,唯有認識常用字,會基礎的算術之類,才能吃得開。
而少府呢,裡面的奴隸除了獲罪的官員貴族之外,大多數生下來就是奴隸,稍微大一點就是勞動力,少府只催著他們幹活,誰會教他們什麼知識。<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源源不斷的物資從遼國運輸到南方,隨之而來的還有攜帶著大批機械的工程建設軍團,到了之後就地招人培訓,大搞基建。
南方原本開發程度很低,即便這些年跟遼國貿易量很大,但是,上層壟斷了先進的生產力和絕大多數生產資料,他們也不會願意將資源花費在基礎建設上,因此,底層並沒有分潤到什麼紅利。
而現在,劉昌大張旗鼓地進場,就純粹是要搞個天翻地覆的。也唯有在這等地方才能順利鋪陳開來,這邊藩王謀逆,中上層幾乎都牽扯其中,誰敢阻攔,那直接打成亂臣賊子,自然也就沒什麼阻力。
正經的建設軍團進了場,作戰軍團就能從這些瑣事裡頭解脫出來,開始一路北上。
遼軍裝備好,後勤充足,而且還是職業軍人,常年經歷嚴格的軍事訓練,比起叛軍來,實力不知道強了多少。
何況,遼軍到了這邊這麼長時間,早就得了人心,之前不過是有意拖延,如今動了真格,頓時許多人就撐不住了。
遼軍趁機宣傳,只誅首惡,余者不究,一些小官小吏頓時就起了投靠之心。
這些人之前也不知道頂頭上司要造反,等到知道的時候,已經被裹挾了。漢承秦制,對於造反那是零容忍的,高祖那會兒,諸侯王造反,牽扯其中的那些官吏,就算沒被殺,也得被貶為奴隸,世世代代不得翻身。
如今太子說只要回頭,就既往不咎,這些人琢磨著,老劉家信用其實還可以,何況,如今是真打不過,再拖下去,底下的泥腿子都跑光了。天知道遼軍怎麼那麼多錢糧,甭管是誰,只要去投靠,白花花的大米做成的稠粥吃到飽,裡面還有肉呢!天知道,他們這些低級官吏想要吃上一頓肉,也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不是農忙的時候,豆粥也只能吃個半飽而已。
很多事情只要開個頭,下面就再也止不住了,各個縣城都有底層官吏綁了甚至上了上官投降的,遼軍迅速進駐,很快就是開倉放糧,登記戶籍,然後就是開始做簡單的培訓,拉去疏通河道,開墾土地。遼軍給的報酬豐厚,又允諾開墾出來的土地歸他們所有,搞水利建設也是為了方便他們自己灌溉,因此人人踴躍。
原本那些地主還擔心自己的土地被沒收,但是遼軍壓根看不上這點東西,南方這裡大片的土地沒有開發,以前畏懼的無非是野獸蛇蟲之類,尤其是所謂的水蠱,其實就是血吸蟲病,遼軍到了之後便先開發了幾處煤礦,做成蜂窩煤,作為工作報酬發放下去,鼓勵百姓喝開水,又幫助百姓搞沼氣池,讓糞便發酵,殺滅糞便里存在的血吸蟲。
至於水裡那些釘螺,一方面先盡力捕撈掩埋,另一方面就是用藥毒殺,再在水邊廣種夾竹桃,一次盡力控制釘螺的生長繁衍。
加上各種機械的使用,開荒速度那叫一個快,反倒是那些地主,發現自己連佃戶都招不到了,一個個急得團團轉。這些人配合的,可以買到遼軍帶來的高產糧種,也能租賃到各種農用機械,不配合的,那就守著你那些土地等死吧!
一番組合拳下來,南方民心已經盡數落到了劉昌手里,一個個對什麼寬仁賢明的吳王之類再無懷念,滿口都是太子仁慈,遼王聖德,私底下暗搓搓地琢磨著天子什麼時候山陵崩,好叫太子上位,自家才能安心呢!
遼軍一路勢如破竹,將諸侯聯軍一路逼到了魏地,總算是與漢軍匯合了。
第127章
周亞夫只覺顏面掃地,他自詡名將,論起戰爭素養,遠勝自家父親,結果出關之後,卻一直不順。
這也怪不得周亞夫,一方面是漢軍如今的素質是真不怎麼樣,當初戰鬥力強大的南軍北軍因為諸呂之亂,死了一大批,後來又是打匈奴什麼的,損失不少。
最重要的是,中央沒錢,若是一開始能一鼓作氣,那倒是能有不少繳獲,可惜的是,一開始就受挫,叛軍又被遼軍給逼急了,在前方與漢軍對峙,雙方在前線就是在拼消耗,只將前線打得稀爛,當地的大戶叫苦不迭,能跑的全跑了。
等到叛軍後方連連起火,叛軍軍心已亂,周亞夫趁機領兵衝殺,但是斬殺俘獲了不少,可是繳獲卻不多。而且被俘的還不是異族,不能都殺了了事,就算是將來被貶為城旦,那也不能把人餓死不是,這直接給大軍後勤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少府倒是願意接手這麼一大批奴隸,但前提是不花錢。
少府如今也難得很。如果說以前的少府就是一個經濟怪物,如今,少府的幾大支柱產業都已經在遼國的衝擊下瀕臨崩潰,要不是少府本身體量很大,還真是要破產。為了這個,少府花了大價錢從遼國引進了許多先進的機械,但是遼國那邊之所以能玩轉這樣的工業體系,是因為劉昌建立起了一個初步的教育體系,移民到了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掃盲,唯有認識常用字,會基礎的算術之類,才能吃得開。
而少府呢,裡面的奴隸除了獲罪的官員貴族之外,大多數生下來就是奴隸,稍微大一點就是勞動力,少府只催著他們幹活,誰會教他們什麼知識。<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