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頁
風模糊了她的聲音,又卷著尾音飄向了遠方。
一切結束之後,竹清回到了壽仁宮,宮女太監們大多另謀出路,準備搬走,剩下的庫房、西廂房以及正殿依舊維持原樣。
竹清進內走了走,年輕時候的太后逐漸出現在她的腦海里,太后也有缺點,但不可否認的是,的確是太后一手提拔她,讓她逐漸走到今日。
「吱嘎」,正殿的門被關上,在壽仁宮裡的無數經歷便就此塵封。
竹清去了勤政殿見陛下,觀他面容消瘦,神色倦怠,便出聲勸道:「陛下要注意自己的身子,太后在天之靈,也不希望陛下傷害自己。」
「朕知道。」陛下抬眸,「原本應該把聖旨給姑姑了,但昨日太子與朕說,太子妃初初有孕,身邊沒有個長輩瞧著,他求朕讓姑姑去東宮,照料太子妃。」
「姑姑可願意?」
竹清低頭,「陛下想到用奴婢,奴婢如何不願意?」
*
東宮。
太子妃出身大族,打眼一看去,首先注意到的是她通身靈韻的氣派,再然後,才是她不俗的容貌。
「太子殿下求陛下讓竹清嬤嬤來照顧您,可見陛下很在意主子。」
「他也是謹慎,太后娘娘剛薨逝,加之這又是在東宮裡,教母家尋人進來,多少有些不符合禮制。」太子妃說,按照規矩,她們必須為太后娘娘守孝三年,這一年內須得吃齋念佛,安靜低調。
「而且,竹清嬤嬤跟著太后娘娘那麽多年,見識氣度都不是一般人可比的,正巧我曾在碧桐書院讀過書,與嬤嬤想來是能玩到一起去的。」她才剛說完,就聽宮人說竹清嬤嬤來了,「快請她進來。」
說著,太子妃還親自起身,到門口迎了。
「奴婢見過太子妃。」竹清行了一個禮,又說道:「勞動太子妃,您該坐著才是。」她扶著太子妃轉身,兩人一同進內。
「嬤嬤能來,我最是歡喜了……」面對這樣一個經歷無數風霜的女子,太子妃並不敢托大,而是與竹清有商有量,商定了她的住處以及今後如何當差。
竹清住在正院,倒不是太子妃故意怠慢,而是竹清怕離得遠了,要出了甚麽事,走來走去不方便。畢竟如今她腿骨不靈活,不能像從前那般健步如飛。
正院……竹清不可避免地想起來從前與太后住在這兒,那時她朝氣蓬勃,是東宮的大管事,多麽意氣風發。一晃幾十年過去了,地方還是一樣的,只是風景心情大為不同。
太子妃大約很喜歡花團錦簇,故而正院裡種著一團團的花朵兒,奼紫嫣紅,忒漂亮了。
正欣賞著,身邊的小宮女忽然說道:「嬤嬤,我和春蘭去幫您收拾衣物。」
「去罷。」竹清點頭,春蘭與秋葵是太子妃撥給她的宮女,專門伺候她的。
待在正院住下,晚上太子回來,到了正院,也見了竹清,他已經初具儲君的沉穩,面上看不出喜怒哀樂,只很平靜地對竹清說道:「有嬤嬤在,孤很放心。」
「奴婢比不辜負太子殿下的信任。」竹清說。
太子妃著實是個好相處的女子,她喜好詩詞歌賦,常與竹清論文,因著宮裡是皇貴妃管,她也得時時去咸福宮聆聽教導。
而竹清空閒時候,陛下就會把她召過去,一如從前那般兩人對坐下棋,「朕時常夢見母后,總覺得她還在。」母后在的時候,他就感覺前朝的事都有人與他商量,而母后一離開,他還能與誰說?
竹清沉默,抬眸看向一側,以前那兒會有一個身影,喝著茶看她們下棋,「陛下要顧念身子,太后娘娘在天之靈,會看著陛下的。」
陛下也終究不是小孩子了,那一刻的脆弱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他問起了竹清在東宮的日子,「嬤嬤是宮裡的老人,論年紀論資歷,若是太子與太子妃不敬你,你大可以來回朕,朕來罵他們。」
「陛下這是哪兒的話,太子與太子妃都是知禮懂儀的好孩子,奴婢在東宮裡很好,陛下不必掛心。」竹清擋了話,垂眸看了看棋盤,她輸了,感慨道:「陛下的棋藝一如既往的精湛,奴婢萬萬比不上。」
「嬤嬤又說笑了。」陛下知道竹清一直在讓他麽?大約是知道的,但身為帝王,很多時候不能較真。
從勤政殿裡出來,何盛康與竹清年紀相當,便提醒她,「嬤嬤小心腳下,別一個不小心摔了。」
「多謝何公公。」竹清點頭。
*
又是一個新年,只今年不是大辦,宮宴不過草草結束,之後的銅雀台賞煙花也取消了,大抵是因為陛下懷念太后的緣故。
太子妃還沒回來,竹清便在房裡拆看自己的信件,有蕭扶風寄給她的,陳學恆與李雙雙寄的,還有那幾個娘子。
蕭扶風帶著陳學恆下到南邊去建造大壩去了,與她寫了許多南邊的盛景,又說,等她不當官了,她們兩個一起去遊山玩水,豈不美哉?又說,她在這兒見到了她的生祠,與竹清長的有幾分相,想來是見過她的人造的。
至於那幾個娘子,同竹清說,她們的孩子回到了大陽縣讀書,也多虧了從前她們鼓起勇氣,東南西北闖天下,終於積攢出一份家底,供得起自己的孩子念書。<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一切結束之後,竹清回到了壽仁宮,宮女太監們大多另謀出路,準備搬走,剩下的庫房、西廂房以及正殿依舊維持原樣。
竹清進內走了走,年輕時候的太后逐漸出現在她的腦海里,太后也有缺點,但不可否認的是,的確是太后一手提拔她,讓她逐漸走到今日。
「吱嘎」,正殿的門被關上,在壽仁宮裡的無數經歷便就此塵封。
竹清去了勤政殿見陛下,觀他面容消瘦,神色倦怠,便出聲勸道:「陛下要注意自己的身子,太后在天之靈,也不希望陛下傷害自己。」
「朕知道。」陛下抬眸,「原本應該把聖旨給姑姑了,但昨日太子與朕說,太子妃初初有孕,身邊沒有個長輩瞧著,他求朕讓姑姑去東宮,照料太子妃。」
「姑姑可願意?」
竹清低頭,「陛下想到用奴婢,奴婢如何不願意?」
*
東宮。
太子妃出身大族,打眼一看去,首先注意到的是她通身靈韻的氣派,再然後,才是她不俗的容貌。
「太子殿下求陛下讓竹清嬤嬤來照顧您,可見陛下很在意主子。」
「他也是謹慎,太后娘娘剛薨逝,加之這又是在東宮裡,教母家尋人進來,多少有些不符合禮制。」太子妃說,按照規矩,她們必須為太后娘娘守孝三年,這一年內須得吃齋念佛,安靜低調。
「而且,竹清嬤嬤跟著太后娘娘那麽多年,見識氣度都不是一般人可比的,正巧我曾在碧桐書院讀過書,與嬤嬤想來是能玩到一起去的。」她才剛說完,就聽宮人說竹清嬤嬤來了,「快請她進來。」
說著,太子妃還親自起身,到門口迎了。
「奴婢見過太子妃。」竹清行了一個禮,又說道:「勞動太子妃,您該坐著才是。」她扶著太子妃轉身,兩人一同進內。
「嬤嬤能來,我最是歡喜了……」面對這樣一個經歷無數風霜的女子,太子妃並不敢托大,而是與竹清有商有量,商定了她的住處以及今後如何當差。
竹清住在正院,倒不是太子妃故意怠慢,而是竹清怕離得遠了,要出了甚麽事,走來走去不方便。畢竟如今她腿骨不靈活,不能像從前那般健步如飛。
正院……竹清不可避免地想起來從前與太后住在這兒,那時她朝氣蓬勃,是東宮的大管事,多麽意氣風發。一晃幾十年過去了,地方還是一樣的,只是風景心情大為不同。
太子妃大約很喜歡花團錦簇,故而正院裡種著一團團的花朵兒,奼紫嫣紅,忒漂亮了。
正欣賞著,身邊的小宮女忽然說道:「嬤嬤,我和春蘭去幫您收拾衣物。」
「去罷。」竹清點頭,春蘭與秋葵是太子妃撥給她的宮女,專門伺候她的。
待在正院住下,晚上太子回來,到了正院,也見了竹清,他已經初具儲君的沉穩,面上看不出喜怒哀樂,只很平靜地對竹清說道:「有嬤嬤在,孤很放心。」
「奴婢比不辜負太子殿下的信任。」竹清說。
太子妃著實是個好相處的女子,她喜好詩詞歌賦,常與竹清論文,因著宮裡是皇貴妃管,她也得時時去咸福宮聆聽教導。
而竹清空閒時候,陛下就會把她召過去,一如從前那般兩人對坐下棋,「朕時常夢見母后,總覺得她還在。」母后在的時候,他就感覺前朝的事都有人與他商量,而母后一離開,他還能與誰說?
竹清沉默,抬眸看向一側,以前那兒會有一個身影,喝著茶看她們下棋,「陛下要顧念身子,太后娘娘在天之靈,會看著陛下的。」
陛下也終究不是小孩子了,那一刻的脆弱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他問起了竹清在東宮的日子,「嬤嬤是宮裡的老人,論年紀論資歷,若是太子與太子妃不敬你,你大可以來回朕,朕來罵他們。」
「陛下這是哪兒的話,太子與太子妃都是知禮懂儀的好孩子,奴婢在東宮裡很好,陛下不必掛心。」竹清擋了話,垂眸看了看棋盤,她輸了,感慨道:「陛下的棋藝一如既往的精湛,奴婢萬萬比不上。」
「嬤嬤又說笑了。」陛下知道竹清一直在讓他麽?大約是知道的,但身為帝王,很多時候不能較真。
從勤政殿裡出來,何盛康與竹清年紀相當,便提醒她,「嬤嬤小心腳下,別一個不小心摔了。」
「多謝何公公。」竹清點頭。
*
又是一個新年,只今年不是大辦,宮宴不過草草結束,之後的銅雀台賞煙花也取消了,大抵是因為陛下懷念太后的緣故。
太子妃還沒回來,竹清便在房裡拆看自己的信件,有蕭扶風寄給她的,陳學恆與李雙雙寄的,還有那幾個娘子。
蕭扶風帶著陳學恆下到南邊去建造大壩去了,與她寫了許多南邊的盛景,又說,等她不當官了,她們兩個一起去遊山玩水,豈不美哉?又說,她在這兒見到了她的生祠,與竹清長的有幾分相,想來是見過她的人造的。
至於那幾個娘子,同竹清說,她們的孩子回到了大陽縣讀書,也多虧了從前她們鼓起勇氣,東南西北闖天下,終於積攢出一份家底,供得起自己的孩子念書。<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