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頁
「嬤嬤,我不是……我……」菊心抬頭,正好與竹清對視,對方眼中的瞭然讓她心口一顫,似乎已經看透她了。
「你所求,我萬萬應不了。」竹清說,甚麽事該做甚麽事不該做,她都明白。要是幫菊心把她妹妹塞入皇子的後院,那她就成了里外不是人。
這樣得罪人還不討好的差事,竹清斷然不會做。菊心也明白了,咬了咬唇,回答道:「嬤嬤把柑橘分我幾個,就當是我這些天的酬勞,可好?」
竹清滿意,「你自己挑去,想要多少要多少。」還算是個聰明人,不糾纏了。
菊心高高興興地應了,果真挑了好些,又分與旁人,只不過高興過後,她又滿心苦澀。那日她上茶,正好聽見了太后說要調教宮女,過後賜給各位皇子。恰好她妹妹入宮,她便想給妹妹謀一個好前程,妹妹如果不能入壽仁宮,左不過是去別的地方磋磨幾年,再出宮。
*
尚宮局很快領了一批小宮女來壽仁宮,太后親自挑了十個,都是交給竹清去教導,甚麽點茶、投壺,都是要學會的。
這批能入壽仁宮的宮女,要麽貌美,要麽機靈,再不濟,也是身量高挑豐滿。有些能猜到自個前程不錯,有些則是單純的想要學藝。
竹清教她們的時候,也是有過煩心事,那便是她們總是鬥嘴,甚至已經開始拉幫結派,孤立某些人。這些鬧不到臉面上,都是私底下進行的,被她發現後,狠狠責罰了一番。
又稟告給太后,於是太后把壽仁宮所有宮女叫出來,這十個與旁人不同的宮女被帶到眾人面前,太后慢慢悠悠地開口說道:「崩以為你們學些手藝就自認不凡,哀家告訴你們,沒了你們,也還有旁人,整日裡調三窩四,總是不學好。今日哀家便當著她們的面說道說道,在壽仁宮裡,宮女們都是一樣的。」
「她們為了差事,你們十個也是為了差事,沒有不同。你,你,還有你,菊兒,教尚宮局來把這三個鬧事的領回去,好好教過規矩,再不許進壽仁宮的門。」太后一番冷臉,讓壽仁宮安靜下來。
三個宮女被帶走了,其中有一個容貌最盛,正哭喊著求太后娘娘開恩。
借著這個機會,太后敲打了壽仁宮上下,讓她們不敢再生事。
第142章 太后駕崩
「陛下讓竹清嬤嬤去勤政殿見駕。」
太后看向稟報的小太監,問道:「可是有甚麽事?」
小太監搖搖頭,「啟稟太后娘娘,奴才不知,只知道陛下心情舒暢,想來也是喜事。」
去勤政殿的路上,那小太監還與竹清拉關係,「奴才的乾爹時常說,竹清嬤嬤最得聖心,旁人都比不得的。」
「小何公公過譽了,論起得聖心,有誰能比得過何公公呢?到底是跟著陛下十幾年的人,情分就不一般。」竹清說,這個小何公公是何盛康的乾兒子,也有一股機靈勁兒。
陛下正在批閱奏摺,見了竹清,說道:「免禮,何盛康,搬個椅子給姑姑坐。」
「是。」何盛康揮退小太監,親自搬了,又客客氣氣地與竹清說道:「竹清嬤嬤,坐。」
待坐下,竹清問道:「奴婢看陛下甚是愉悅,陛下可是有喜事告知奴婢?」
「姑姑真是敏銳。今日安州知州上了一道奏摺,說州內各縣都為姑姑立了生祠,供奉你,感念你為了百姓們讀書所做出的貢獻。」皇帝放下毛筆,說道:「這難道不是一件喜事?」
竹清起身行禮,「奴婢能有今日,一是陛下善於用人,信任奴婢,二是百姓們可教化,懂得感恩,說來,百姓們最應該感恩的便是陛下,不過想來他們也不敢冒犯天顏,所以才折中,為你奴婢立了生祠。」
陛下一聽,果然高興,又說道:「該是你的功勞便是你的,朕都記著,嬤嬤不必謙虛。除了此事,朕還打算冊封姑姑為代王,如何?」
代王?竹清再次謝恩,「陛下賞賜,奴婢不敢不受,只是奴婢想陪伴太后左右,還請陛下晚些再頒發旨意。」
後面這句話有些逾越,不過帝王不在意,反而更加滿意竹清把太后放在前面,他點點頭,「這是自然,何盛康,把庫房裡的物件挑一些讓姑姑帶走,再送一送姑姑回壽仁宮。」
回到了壽仁宮,把喜事告訴太后,竹清又得了太后的一份賞賜。
*
如此過了三年,天下大定,領土經過數次擴張,多出了幾個大州,以及二十多個縣城。
竹清四十八了,白髮爬了半個頭,已然不年輕,她手下教出了一批宮女,個個婷婷裊裊,腰肢兒軟,說話亦是不緊不慢,頗有江南女子的溫柔。
她把這十二個人叫到跟前,說道:「太后娘娘要見你們,到了娘娘面前,甚麽該說甚麽不該說,你們都明白。」
入內,她們排成兩列,逐列見了太后,「都是不錯的女孩子,出挑得很,如此去了皇子的後院,哀家才放心。」
宮女們被教得很好,聞言面上沒有任何表情,皆行禮,「奴婢等聽太后娘娘的吩咐,莫敢不遵。」
「好好好。」太后拍了拍竹清的手,「都是你的功勞。」隨後她看向宮女們,逐一選了人,「這兩個面相不錯,看著就是好生養的,讓她們去齊兒那兒。」<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你所求,我萬萬應不了。」竹清說,甚麽事該做甚麽事不該做,她都明白。要是幫菊心把她妹妹塞入皇子的後院,那她就成了里外不是人。
這樣得罪人還不討好的差事,竹清斷然不會做。菊心也明白了,咬了咬唇,回答道:「嬤嬤把柑橘分我幾個,就當是我這些天的酬勞,可好?」
竹清滿意,「你自己挑去,想要多少要多少。」還算是個聰明人,不糾纏了。
菊心高高興興地應了,果真挑了好些,又分與旁人,只不過高興過後,她又滿心苦澀。那日她上茶,正好聽見了太后說要調教宮女,過後賜給各位皇子。恰好她妹妹入宮,她便想給妹妹謀一個好前程,妹妹如果不能入壽仁宮,左不過是去別的地方磋磨幾年,再出宮。
*
尚宮局很快領了一批小宮女來壽仁宮,太后親自挑了十個,都是交給竹清去教導,甚麽點茶、投壺,都是要學會的。
這批能入壽仁宮的宮女,要麽貌美,要麽機靈,再不濟,也是身量高挑豐滿。有些能猜到自個前程不錯,有些則是單純的想要學藝。
竹清教她們的時候,也是有過煩心事,那便是她們總是鬥嘴,甚至已經開始拉幫結派,孤立某些人。這些鬧不到臉面上,都是私底下進行的,被她發現後,狠狠責罰了一番。
又稟告給太后,於是太后把壽仁宮所有宮女叫出來,這十個與旁人不同的宮女被帶到眾人面前,太后慢慢悠悠地開口說道:「崩以為你們學些手藝就自認不凡,哀家告訴你們,沒了你們,也還有旁人,整日裡調三窩四,總是不學好。今日哀家便當著她們的面說道說道,在壽仁宮裡,宮女們都是一樣的。」
「她們為了差事,你們十個也是為了差事,沒有不同。你,你,還有你,菊兒,教尚宮局來把這三個鬧事的領回去,好好教過規矩,再不許進壽仁宮的門。」太后一番冷臉,讓壽仁宮安靜下來。
三個宮女被帶走了,其中有一個容貌最盛,正哭喊著求太后娘娘開恩。
借著這個機會,太后敲打了壽仁宮上下,讓她們不敢再生事。
第142章 太后駕崩
「陛下讓竹清嬤嬤去勤政殿見駕。」
太后看向稟報的小太監,問道:「可是有甚麽事?」
小太監搖搖頭,「啟稟太后娘娘,奴才不知,只知道陛下心情舒暢,想來也是喜事。」
去勤政殿的路上,那小太監還與竹清拉關係,「奴才的乾爹時常說,竹清嬤嬤最得聖心,旁人都比不得的。」
「小何公公過譽了,論起得聖心,有誰能比得過何公公呢?到底是跟著陛下十幾年的人,情分就不一般。」竹清說,這個小何公公是何盛康的乾兒子,也有一股機靈勁兒。
陛下正在批閱奏摺,見了竹清,說道:「免禮,何盛康,搬個椅子給姑姑坐。」
「是。」何盛康揮退小太監,親自搬了,又客客氣氣地與竹清說道:「竹清嬤嬤,坐。」
待坐下,竹清問道:「奴婢看陛下甚是愉悅,陛下可是有喜事告知奴婢?」
「姑姑真是敏銳。今日安州知州上了一道奏摺,說州內各縣都為姑姑立了生祠,供奉你,感念你為了百姓們讀書所做出的貢獻。」皇帝放下毛筆,說道:「這難道不是一件喜事?」
竹清起身行禮,「奴婢能有今日,一是陛下善於用人,信任奴婢,二是百姓們可教化,懂得感恩,說來,百姓們最應該感恩的便是陛下,不過想來他們也不敢冒犯天顏,所以才折中,為你奴婢立了生祠。」
陛下一聽,果然高興,又說道:「該是你的功勞便是你的,朕都記著,嬤嬤不必謙虛。除了此事,朕還打算冊封姑姑為代王,如何?」
代王?竹清再次謝恩,「陛下賞賜,奴婢不敢不受,只是奴婢想陪伴太后左右,還請陛下晚些再頒發旨意。」
後面這句話有些逾越,不過帝王不在意,反而更加滿意竹清把太后放在前面,他點點頭,「這是自然,何盛康,把庫房裡的物件挑一些讓姑姑帶走,再送一送姑姑回壽仁宮。」
回到了壽仁宮,把喜事告訴太后,竹清又得了太后的一份賞賜。
*
如此過了三年,天下大定,領土經過數次擴張,多出了幾個大州,以及二十多個縣城。
竹清四十八了,白髮爬了半個頭,已然不年輕,她手下教出了一批宮女,個個婷婷裊裊,腰肢兒軟,說話亦是不緊不慢,頗有江南女子的溫柔。
她把這十二個人叫到跟前,說道:「太后娘娘要見你們,到了娘娘面前,甚麽該說甚麽不該說,你們都明白。」
入內,她們排成兩列,逐列見了太后,「都是不錯的女孩子,出挑得很,如此去了皇子的後院,哀家才放心。」
宮女們被教得很好,聞言面上沒有任何表情,皆行禮,「奴婢等聽太后娘娘的吩咐,莫敢不遵。」
「好好好。」太后拍了拍竹清的手,「都是你的功勞。」隨後她看向宮女們,逐一選了人,「這兩個面相不錯,看著就是好生養的,讓她們去齊兒那兒。」<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