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頁
薛寶釵和離回來之後,竟也沉得住氣,她也不是什麼太有見識的人,但是,總算不像是薛王氏那樣六神無主,求不到別人,那就將衙門上下都打點一番,最好能找到合適的人,搞清楚關竅。
結果,薛寶釵也不知道是運氣好,還是運氣不好,竟是找上了賈雨村。
賈雨村也是倒霉,他當初走的是甄家的路子,做了應天府府尹,結果甄家倒了霉,他便是後來及時跳反,也沒能完全脫離這個旋渦,原本都已經升到京城來了,也丟了官,還抄沒了一大筆家產。
他當初在老家那邊壞了名聲,如今也不想回去,便想要留在京城,給人做個幕僚什麼的,看看還有沒有機會。
只是,他這個最高做過三品官的人,誰敢用他做幕僚啊!何況,這位官聲並不算很好,因此,到後來,竟是私底下干起了訟師的行當。當然,他不自己出面,而是叫別人頂在前頭,要不然名聲就愈發壞了。
薛寶釵走投無路,就找上了賈雨村的路子。
賈雨村之前積攢的家當這次都被查抄得差不多,京都居,大不易,到處都是花錢的地方,賈雨村又不是孑然一身,他還有妻子兒女。原本他將妻子留在老家那邊孝順老人,照顧孩子,後來升到京城之後,總不能還叫小妾交際往來。也就是他丟官的那幾年,父母陸續去世了,要不然的話,他還得丁憂守孝。
賈雨村的妻兒當初在老家那邊吃足了苦頭,賈雨村原本這次丟了官,還想叫他們回去,結果人家可不肯。我們回去了,你帶著小老婆吃香喝辣,叫我們母子幾個在老家吃糠咽菜?美不死你!
總之,賈雨村妻妾兒女好幾個,如今便是不敢多用下人,每個月開支也是不小,如今薛家找上門來,賈雨村頓時就意識到,發財的機會來了!
因此,賈雨村乾脆就叫人指點薛寶釵先讓薛蟠在牢里喊冤,再往上遞狀子,反正就是表明,薛蟠那會兒喝多了,最多就是失手致死,不是故意毆殺人命!
然後賈雨村又從中搗鬼,跟衙門的人勾搭了起來,反正就是弄得薛家疲於奔命,到處打點。
以至於短短几個月時間,薛家帳面上的現錢幾乎都被拿去疏通了,連生意都做不下去,不得不開始拆賣產業。
各方得了好處,愈發吊著薛家不放,前腳指點薛家上訴,後腳就叫苦主喊冤。苦主那邊可比薛家這邊看起來可憐多了,一個頭髮全白,瘦得一把骨頭,已經哭瞎了眼睛的老太太跪在衙門口哭訴,便是鐵石心腸,那也得動容啊!薛家那邊反覆強調,自家可以賠錢,人家就是不肯鬆口!
小人物自然有小人物的生存之道,且不說人家已經先拿了賈家的錢,如今其實不缺錢花,他們孤兒寡母的,手裡真的錢多,只怕前腳錢才到了手,後腳家裡就要遭賊!因此,他們就是一口咬定,只想討個公道!要是大老爺不給這個公道,他們孤兒寡母的就敢去敲登聞鼓!
天子腳下,這等態度還是很有威懾力的。放在別的地方,大老爺能容你走到城門口,都是他心善!但是在京城就不一樣了,說不定一個乞丐都能找到機會攔轎告狀,甚至還有什麼拐彎抹角的親戚。尤其,這在朝堂上當官,哪有沒有政敵的,萬一政敵想要借這件事打擊自己呢?所以,便是拿了薛家的錢,最後還得秉公斷案!
薛蟠算是幸運的,前腳判了秋決,後腳聖上那邊終於決定立太子,立的是六皇子,主要是六皇子生母沒了,聖上將人養在皇后名下,算是半個嫡子,也算是跟殷洲那邊有了情分,日後省得鬧出什麼靖難勤王的事情來。
歷來,新皇登基,冊封太子之類的大事,多半都要大赦天下,這次也不例外。
薛蟠從秋決變成了流放海外。
這回不是流放殷洲了,如今殷洲不太缺移民,反倒是南洋那邊,這幾年已經跟當地土著還有海盜什麼的發生了許多衝突,以至於移民損失了不少,急著補充。
薛蟠這樣的,流放到南洋,那就是先發往軍前效力了!
薛王氏就這麼一個兒子,哪裡捨得,因此,不顧薛寶釵的反對,硬是變賣了家產,想要跟著薛蟠一起去南洋。
薛寶釵只氣得要死,但是,她也明白,自己一個年輕的女人,還有幾分姿色,要是沒有家人,留在中原,還不定會是什麼下場。最後,只得也老老實實一起下南洋。
而此時,經過幾番折騰之後,薛家原本的掌柜夥計也散了個乾乾淨淨,家產更是剩不下多少了。薛王氏琢磨著南洋那邊地便宜,到了那邊之後再買地,一家子先靠著種地生活下來。薛蟠命保住了,薛王氏就琢磨著得給薛家傳宗接代。
何家早就將義絕書送了過來,薛家已經得罪了賈家,沒了半點價值,不值當何家再搭進去一個女兒進去。薛王氏也沒錢再給薛蟠娶個媳婦,便又將主意打到了香菱身上。
第230章
薛家絕大多數下人都被遣散了, 但是薛王氏一直把香菱帶在身邊。畢竟,沉沒成本太高,薛蟠為了香菱是打死過人的, 兩人私底下也端了茶,哪怕以薛蟠的身份,根本沒資格納妾, 香菱在戶籍上頭就是奴僕,但是在薛家眼裡, 香菱就是薛蟠的妾。
如今薛蟠老婆跑了,也沒別的女人看得上他, 薛王氏又瞧不上南洋那些土著女子,在她看來, 那都是蠻夷,哪裡配得上自家兒子。如此, 只能委屈一下薛蟠, 將香菱扶正了!
結果,薛寶釵也不知道是運氣好,還是運氣不好,竟是找上了賈雨村。
賈雨村也是倒霉,他當初走的是甄家的路子,做了應天府府尹,結果甄家倒了霉,他便是後來及時跳反,也沒能完全脫離這個旋渦,原本都已經升到京城來了,也丟了官,還抄沒了一大筆家產。
他當初在老家那邊壞了名聲,如今也不想回去,便想要留在京城,給人做個幕僚什麼的,看看還有沒有機會。
只是,他這個最高做過三品官的人,誰敢用他做幕僚啊!何況,這位官聲並不算很好,因此,到後來,竟是私底下干起了訟師的行當。當然,他不自己出面,而是叫別人頂在前頭,要不然名聲就愈發壞了。
薛寶釵走投無路,就找上了賈雨村的路子。
賈雨村之前積攢的家當這次都被查抄得差不多,京都居,大不易,到處都是花錢的地方,賈雨村又不是孑然一身,他還有妻子兒女。原本他將妻子留在老家那邊孝順老人,照顧孩子,後來升到京城之後,總不能還叫小妾交際往來。也就是他丟官的那幾年,父母陸續去世了,要不然的話,他還得丁憂守孝。
賈雨村的妻兒當初在老家那邊吃足了苦頭,賈雨村原本這次丟了官,還想叫他們回去,結果人家可不肯。我們回去了,你帶著小老婆吃香喝辣,叫我們母子幾個在老家吃糠咽菜?美不死你!
總之,賈雨村妻妾兒女好幾個,如今便是不敢多用下人,每個月開支也是不小,如今薛家找上門來,賈雨村頓時就意識到,發財的機會來了!
因此,賈雨村乾脆就叫人指點薛寶釵先讓薛蟠在牢里喊冤,再往上遞狀子,反正就是表明,薛蟠那會兒喝多了,最多就是失手致死,不是故意毆殺人命!
然後賈雨村又從中搗鬼,跟衙門的人勾搭了起來,反正就是弄得薛家疲於奔命,到處打點。
以至於短短几個月時間,薛家帳面上的現錢幾乎都被拿去疏通了,連生意都做不下去,不得不開始拆賣產業。
各方得了好處,愈發吊著薛家不放,前腳指點薛家上訴,後腳就叫苦主喊冤。苦主那邊可比薛家這邊看起來可憐多了,一個頭髮全白,瘦得一把骨頭,已經哭瞎了眼睛的老太太跪在衙門口哭訴,便是鐵石心腸,那也得動容啊!薛家那邊反覆強調,自家可以賠錢,人家就是不肯鬆口!
小人物自然有小人物的生存之道,且不說人家已經先拿了賈家的錢,如今其實不缺錢花,他們孤兒寡母的,手裡真的錢多,只怕前腳錢才到了手,後腳家裡就要遭賊!因此,他們就是一口咬定,只想討個公道!要是大老爺不給這個公道,他們孤兒寡母的就敢去敲登聞鼓!
天子腳下,這等態度還是很有威懾力的。放在別的地方,大老爺能容你走到城門口,都是他心善!但是在京城就不一樣了,說不定一個乞丐都能找到機會攔轎告狀,甚至還有什麼拐彎抹角的親戚。尤其,這在朝堂上當官,哪有沒有政敵的,萬一政敵想要借這件事打擊自己呢?所以,便是拿了薛家的錢,最後還得秉公斷案!
薛蟠算是幸運的,前腳判了秋決,後腳聖上那邊終於決定立太子,立的是六皇子,主要是六皇子生母沒了,聖上將人養在皇后名下,算是半個嫡子,也算是跟殷洲那邊有了情分,日後省得鬧出什麼靖難勤王的事情來。
歷來,新皇登基,冊封太子之類的大事,多半都要大赦天下,這次也不例外。
薛蟠從秋決變成了流放海外。
這回不是流放殷洲了,如今殷洲不太缺移民,反倒是南洋那邊,這幾年已經跟當地土著還有海盜什麼的發生了許多衝突,以至於移民損失了不少,急著補充。
薛蟠這樣的,流放到南洋,那就是先發往軍前效力了!
薛王氏就這麼一個兒子,哪裡捨得,因此,不顧薛寶釵的反對,硬是變賣了家產,想要跟著薛蟠一起去南洋。
薛寶釵只氣得要死,但是,她也明白,自己一個年輕的女人,還有幾分姿色,要是沒有家人,留在中原,還不定會是什麼下場。最後,只得也老老實實一起下南洋。
而此時,經過幾番折騰之後,薛家原本的掌柜夥計也散了個乾乾淨淨,家產更是剩不下多少了。薛王氏琢磨著南洋那邊地便宜,到了那邊之後再買地,一家子先靠著種地生活下來。薛蟠命保住了,薛王氏就琢磨著得給薛家傳宗接代。
何家早就將義絕書送了過來,薛家已經得罪了賈家,沒了半點價值,不值當何家再搭進去一個女兒進去。薛王氏也沒錢再給薛蟠娶個媳婦,便又將主意打到了香菱身上。
第230章
薛家絕大多數下人都被遣散了, 但是薛王氏一直把香菱帶在身邊。畢竟,沉沒成本太高,薛蟠為了香菱是打死過人的, 兩人私底下也端了茶,哪怕以薛蟠的身份,根本沒資格納妾, 香菱在戶籍上頭就是奴僕,但是在薛家眼裡, 香菱就是薛蟠的妾。
如今薛蟠老婆跑了,也沒別的女人看得上他, 薛王氏又瞧不上南洋那些土著女子,在她看來, 那都是蠻夷,哪裡配得上自家兒子。如此, 只能委屈一下薛蟠, 將香菱扶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