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頁
但現在,寶貴的移民是要投入到產值更加高的事業裡頭的,比如說開拓更多的土地,提煉更多的礦石。大家又沒法像是那些西洋殖民者一樣,往死里用崑崙奴,一方面買不到,他們跟西洋殖民者如今算是競爭者,哪怕已經開始接觸做起了生意,但私底下也是衝突不斷。那些人很多時候根本不講規矩,前腳做成了生意,後腳就偷偷來打劫也是有的。移民這邊種植生產效率遠比他們高,他們自然不肯資敵。另一方面就是,再悄悄觀摩過那些西洋人的農場種植園之後,他們就意識到,這些崑崙奴遠沒有想像中那麼好用,反正比起卷得飛起的漢人來說,崑崙奴屬於那種吃得多,幹活卻不夠利索努力的。再比對一下價格,大家一琢磨,還是用牲口比較划算。最多就是農忙的時候,大家多辛苦一些就好。
何況,因為那些西洋殖民者對原住民的殘酷手段,許多原住民開始不斷投奔過來,這些人雖說素來是以狩獵為生,但是經過學習,也能夠成為很好的農夫。
如今的殷洲,已經不僅對外輸出各種原材料,而是開始輸出各種產品了!比如說棉布,他們從西洋人那裡得到了最新的紡紗機和織布機的圖紙,效率更高,織出來的棉布更寬,也更柔軟細密。絲綢也是一樣,大概是水土的緣故,被帶到殷洲的蠶種也發生了變化,吐出來的絲也比之前粗了一些,若是用來織紗羅這種輕薄的,肯定是比不上中原的蠶種的,但是用來織各類錦緞,就比較合用了。
他們也不搞什麼太複雜的雲錦緙絲之類,而是直接用經過改良的提花機織出不同的圖案來,作為中檔產品對外輸出,如今返銷到中原,居然挺受歡迎。另外,中原這邊也開始向殷洲預訂生絲,別的不說,江南織造那邊對於這種質量更好的生絲還是很看好的。
當然,如今殷洲的產品數量其實並不算多,中原這邊還沒意識到移民出去的人反過來成了他們的競爭對手,市場很大,大家還能繼續合作。不過,等著時間長了,雙方生產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情況只怕就不一樣了,到時候,奢侈品都只能當做白菜賣了!
對於那些開明一些的地主士紳來說,他們雖說放不下中原的產業,但是叫家裡的庶子出去闖蕩一下,也不是什麼壞事!
結果就在他們蠢蠢欲動的時候,各家勛貴都開始行動了起來。
甄家最先發現了不對勁,金陵那邊史家和賈家跟他們關係素來親近,但是如今卻發現,那兩家動靜有些不對勁。他們想要去打探怎麼回事,結果派出去的人居然一去不回了!
這下,甄家慌了,這兩家不會反水吧!
甄應嘉不是什麼多有決斷的人,如今徒宏憬在緊鑼密鼓地打算逼宮,甄家在江南這邊也在不斷造勢,另外,還私底下將不少違禁的東西運進了京城。
甄家自以為做得隱蔽,其實都被人看在眼裡,只是引而不發罷了。
聖上早就受夠了徒宏憬這個弟弟,這麼多年來,對他擺出一副寬宏忍讓的模樣,無非就是效仿鄭莊公舊事,等到徒宏憬做出什麼不忍言之事,聖上才能假惺惺地抹一把眼淚,然後將人處置了,晚上回到興慶宮,再蓋著被子偷笑一回。
自從經歷過那次宮變之後,聖上就對類似的事情充滿了警惕,等到他上位之後,愈發將兵權看得很緊。
太上皇攥著權柄不放,聖上就另闢蹊徑,先是通過徒宏軒拉攏了西寧郡王府這一排的勛貴,然後又拉攏了賈赦,借著這個機會,收攏了賈家的一部分舊部,如此一來,天下兵權之中,就有近半落在了聖上手裡。不僅如此,他之後連沿海都控制住了,可以說,甄家自以為在江南一手遮天,其實就在聖上眼皮子底下上躥下跳。
不管在什麼時代,大規模的物資流動,總是沒法徹底避開人的耳目的。
甄家私底下採購精鐵,鍛造兵甲,蓄養死士,聖上早就得到了稟報,只是太上皇還在,奉聖夫人居然死撐活撐,至今還在喘氣,加上聖上也不想逼著甄家狗急跳牆,因此,只是暗中命人潛入其中,等著關鍵的時候行釜底抽薪、偷梁換柱之事。
甄家做了那麼多要命的事情,賭的無非就是徒宏憬能夠成功,再有太上皇的支持,甄家就能一步登天,從此成為外戚中的權臣。但是,事情是做了,心裡頭,他們心裡不是不心虛的!
如今瞧著勢頭不對,甄應嘉就忍不住心慌意亂,忙不迭就寫了一封密信,又親自謄抄了幾份,叫幾個心腹分頭行動,將信送到徒宏憬手中。
他不知道的是,這幾位心腹剛出甄家的門,就被盯上了。這些人也沒太多警惕心,他們在甄家好日子過得太多了,哪怕甄應嘉吩咐了要儘快送到,但是指望這些人如同朝廷的驛卒一樣,一路上換馬不換人不眠不休送信,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他們雖說一路騎馬,但打尖住店都沒省過。
然後住店的時候,幾封信就都被有心人拆開看過了,之後又重新裝起來,上了火漆,放回原處,這幾個人對此那是一無所知,就這麼將信送到了徒宏憬手裡。
徒宏憬一看,自然相信甄應嘉的判斷,當下就覺得,此事宜早不宜晚,得趁著聖上還沒反應過來,趕緊發動才行!
殊不知,這一切都在聖上預料之中。
這些日子,徒宏憬見了什麼人,說了什麼話,私底下做了什麼事情,都有人報到了宮中。聖上怕太上皇從中作梗,還故意叫人給大明宮那邊傳遞了假消息。
何況,因為那些西洋殖民者對原住民的殘酷手段,許多原住民開始不斷投奔過來,這些人雖說素來是以狩獵為生,但是經過學習,也能夠成為很好的農夫。
如今的殷洲,已經不僅對外輸出各種原材料,而是開始輸出各種產品了!比如說棉布,他們從西洋人那裡得到了最新的紡紗機和織布機的圖紙,效率更高,織出來的棉布更寬,也更柔軟細密。絲綢也是一樣,大概是水土的緣故,被帶到殷洲的蠶種也發生了變化,吐出來的絲也比之前粗了一些,若是用來織紗羅這種輕薄的,肯定是比不上中原的蠶種的,但是用來織各類錦緞,就比較合用了。
他們也不搞什麼太複雜的雲錦緙絲之類,而是直接用經過改良的提花機織出不同的圖案來,作為中檔產品對外輸出,如今返銷到中原,居然挺受歡迎。另外,中原這邊也開始向殷洲預訂生絲,別的不說,江南織造那邊對於這種質量更好的生絲還是很看好的。
當然,如今殷洲的產品數量其實並不算多,中原這邊還沒意識到移民出去的人反過來成了他們的競爭對手,市場很大,大家還能繼續合作。不過,等著時間長了,雙方生產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情況只怕就不一樣了,到時候,奢侈品都只能當做白菜賣了!
對於那些開明一些的地主士紳來說,他們雖說放不下中原的產業,但是叫家裡的庶子出去闖蕩一下,也不是什麼壞事!
結果就在他們蠢蠢欲動的時候,各家勛貴都開始行動了起來。
甄家最先發現了不對勁,金陵那邊史家和賈家跟他們關係素來親近,但是如今卻發現,那兩家動靜有些不對勁。他們想要去打探怎麼回事,結果派出去的人居然一去不回了!
這下,甄家慌了,這兩家不會反水吧!
甄應嘉不是什麼多有決斷的人,如今徒宏憬在緊鑼密鼓地打算逼宮,甄家在江南這邊也在不斷造勢,另外,還私底下將不少違禁的東西運進了京城。
甄家自以為做得隱蔽,其實都被人看在眼裡,只是引而不發罷了。
聖上早就受夠了徒宏憬這個弟弟,這麼多年來,對他擺出一副寬宏忍讓的模樣,無非就是效仿鄭莊公舊事,等到徒宏憬做出什麼不忍言之事,聖上才能假惺惺地抹一把眼淚,然後將人處置了,晚上回到興慶宮,再蓋著被子偷笑一回。
自從經歷過那次宮變之後,聖上就對類似的事情充滿了警惕,等到他上位之後,愈發將兵權看得很緊。
太上皇攥著權柄不放,聖上就另闢蹊徑,先是通過徒宏軒拉攏了西寧郡王府這一排的勛貴,然後又拉攏了賈赦,借著這個機會,收攏了賈家的一部分舊部,如此一來,天下兵權之中,就有近半落在了聖上手裡。不僅如此,他之後連沿海都控制住了,可以說,甄家自以為在江南一手遮天,其實就在聖上眼皮子底下上躥下跳。
不管在什麼時代,大規模的物資流動,總是沒法徹底避開人的耳目的。
甄家私底下採購精鐵,鍛造兵甲,蓄養死士,聖上早就得到了稟報,只是太上皇還在,奉聖夫人居然死撐活撐,至今還在喘氣,加上聖上也不想逼著甄家狗急跳牆,因此,只是暗中命人潛入其中,等著關鍵的時候行釜底抽薪、偷梁換柱之事。
甄家做了那麼多要命的事情,賭的無非就是徒宏憬能夠成功,再有太上皇的支持,甄家就能一步登天,從此成為外戚中的權臣。但是,事情是做了,心裡頭,他們心裡不是不心虛的!
如今瞧著勢頭不對,甄應嘉就忍不住心慌意亂,忙不迭就寫了一封密信,又親自謄抄了幾份,叫幾個心腹分頭行動,將信送到徒宏憬手中。
他不知道的是,這幾位心腹剛出甄家的門,就被盯上了。這些人也沒太多警惕心,他們在甄家好日子過得太多了,哪怕甄應嘉吩咐了要儘快送到,但是指望這些人如同朝廷的驛卒一樣,一路上換馬不換人不眠不休送信,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他們雖說一路騎馬,但打尖住店都沒省過。
然後住店的時候,幾封信就都被有心人拆開看過了,之後又重新裝起來,上了火漆,放回原處,這幾個人對此那是一無所知,就這麼將信送到了徒宏憬手裡。
徒宏憬一看,自然相信甄應嘉的判斷,當下就覺得,此事宜早不宜晚,得趁著聖上還沒反應過來,趕緊發動才行!
殊不知,這一切都在聖上預料之中。
這些日子,徒宏憬見了什麼人,說了什麼話,私底下做了什麼事情,都有人報到了宮中。聖上怕太上皇從中作梗,還故意叫人給大明宮那邊傳遞了假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