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頁
偏生王氏根本看不明白其中的利益糾葛,就看上人家王府代表的利益了!你啥也沒有,人家憑什麼嫁個縣主給你!
賈史氏已經懶得教這個兒媳婦學乖了,乾脆只是疾言厲色警告了她一番,不許她再打這個不切實際的主意。
實際上,等到佳姝和可卿兩人的婚約傳出去之後,大家就更覺得顧曉這邊是為了兒子,讓女兒去聯姻了!
因為柳湘蓮先搞了一番騷操作。
柳湘蓮這個人有底線,其實不算高。他自個是理國公府的邊緣人,放在京城,打著理國公府的招牌人家都不認的,結果這次他也偷著回來了,沒去別的地方,先去了柳家的祖籍。
因為理國公府發了家,如今他們祖籍那邊,柳家幾乎占了兩個鎮的土地,那邊不是姓柳的,就是柳家的佃戶。
結果柳湘蓮這邊先是跑去找族人鼓吹,結果那些族人多半不太樂意,也就是一些比較窮的心動了。一個宗族,本來就是有貧有富,看著體面,實際上內部還有些不和諧之處。比如說誰家當家的男人死了,首先就得提防宗族吃絕戶。
像是那等窮的,大概也就是姓氏說出去別人還能高看一眼,實際上日子過得跟柳家的佃戶無異。
被柳湘蓮一番許諾,一些人就動了心,還有幾家因為只有女兒,早就被族裡頭逼迫著一定要過繼的,這會兒也心動了。他們原本想著的是給女兒招贅,結果族裡不允許,非要他們過繼族親的孩子,將女兒嫁出去。疼愛女兒的人家哪裡肯干,我給孩子招贅,這家財都是女兒的,女婿作為贅婿,在禮法上頭也得聽女兒的,日後有了孩子,也跟我姓柳,我們兩口子就算是死了,女兒日子也不會難過!但真要是招贅了,那女兒最多就一副嫁妝,回頭過繼回來的兄弟在關鍵時候只怕不光不給姐妹撐腰,還得琢磨著這個姐妹出嫁的嫁妝原本都該是自己的錢,如此,哪裡還能對姐妹怎麼照應,不想著坑死對方,將嫁妝拉回來都是好事!甚至,要是我在女兒成親之前就沒了,那女兒就落到過繼來的兄弟手裡,人家直接找個藉口,將人往姑子廟裡頭一送,甚至將你賣了,你連喊冤的地方都沒有,因為法理上,人家就是能這麼做!
因此,這幾家人一聽說到了殷洲,便是女子也能分地做戶主,允許招贅,那邊會保護他們的私人財產。然後私底下一商量,乾脆直接將家裡的房子地私底下給賣了,準備跟著一起走。
這也罷了,柳湘蓮居然還說動了許多佃戶。柳家在地方上太強勢了,租子高,又借著種種藉口逼著鄉民借高利貸,逼著人家賣兒鬻女,名聲很不好聽。
如今柳湘蓮這邊直接鼓吹,你只要一跑,便是欠了債也不怕,這些人還能追到殷洲去要債不成!而且殷洲那麼大,他也找不著你!你到了那邊,一人分個五十畝地,一家子人口多一點,那就是大地主,何苦留在這邊擔驚受怕?
很多時候,底層人是會用腳投票的,留在家鄉,等著給人做牛做馬,家破人亡,只等著斷子絕孫!但是一出海,那立馬就有錢有地,這帳傻子也會算!
柳湘蓮又提早準備了幾艘大船,然後藉口找人搬運貨物,做些雜活之類的,連夜將老家這邊的佃戶和底層族人捲走了大半,等到柳家宗族那些族老發現不對勁的時候,他們已經揚帆跑出去上百里了,想要追都追不回來。
柳家一干族老氣不過,跑到京中找理國公府要尋個公道,這事才算是暴露出來。
但是理國公府哪裡給得出什麼公道,你們這麼多人,居然看不住一個柳湘蓮,還叫他忽悠走了那麼多人,這怎麼說,都是你們無能吧!
柳家那些族人能在老家作威作福,無非就是仗著理國公府的勢,如今理國公府不肯幫著他們撐腰,甚至也沒法幫,總不能叫他們把京中柳家的族人帶回去吧!至於佃戶什麼的,你們要是給了人家活路,人家能跑?其他人跑那叫拋家舍業,這些佃戶跑路,完全是拋開舊包袱,走向新人生啊!
這也是為什麼柳家許多人破防的緣故,他們借出去的錢,借出去的糧食,那成箱的借條,如今就都是廢紙了啊!一想到這些借條背後所代表的財富,這些人就恨不得捶胸頓足,對柳湘蓮殺之而後快!
京中其他大族一開始還想著看理國公府笑話,但是再一想,自家似乎也有旁支子弟跟著柳湘蓮一塊跑了,這些人不會故技重施吧!
他們立馬叫人快馬加鞭給族裡傳信,結果已經晚了!
柳湘蓮又不是一個人回來的,也帶了許多能說會道的夥伴故交,大家都是差不多的操作手法,多管齊下之下,一下子就捲走了近十萬人口。
也虧得不僅是中原這邊的船廠在趕工,殷洲那邊同樣在造船,甚至還買下了一些西洋商人的商船,要不然的話,這麼多人想要運到殷洲去,也是個麻煩。
朝堂上一些官員已經急了,雖說外流的人口多半是些已經窮得無立錐之地的苦哈哈,但是,沒有這些苦哈哈,叫那些士紳自個下地幹活嗎?
如今鄉下那些泥腿子已經開始坐地起價,佃租不能超過三成,利錢不能超過三分,做長工短工工錢要比以前多一半,吃飯還想要有肉……
一幫賤民,老爺心善,才叫你們有地種,有飯吃,結果你們還挑三揀四上了。
但是悲哀的是,如今這些泥腿子真有坐地起價的條件,因為他們要是不幹活,在這個人口流動性比較小的時代,這些老爺們的地都要荒廢掉了!
賈史氏已經懶得教這個兒媳婦學乖了,乾脆只是疾言厲色警告了她一番,不許她再打這個不切實際的主意。
實際上,等到佳姝和可卿兩人的婚約傳出去之後,大家就更覺得顧曉這邊是為了兒子,讓女兒去聯姻了!
因為柳湘蓮先搞了一番騷操作。
柳湘蓮這個人有底線,其實不算高。他自個是理國公府的邊緣人,放在京城,打著理國公府的招牌人家都不認的,結果這次他也偷著回來了,沒去別的地方,先去了柳家的祖籍。
因為理國公府發了家,如今他們祖籍那邊,柳家幾乎占了兩個鎮的土地,那邊不是姓柳的,就是柳家的佃戶。
結果柳湘蓮這邊先是跑去找族人鼓吹,結果那些族人多半不太樂意,也就是一些比較窮的心動了。一個宗族,本來就是有貧有富,看著體面,實際上內部還有些不和諧之處。比如說誰家當家的男人死了,首先就得提防宗族吃絕戶。
像是那等窮的,大概也就是姓氏說出去別人還能高看一眼,實際上日子過得跟柳家的佃戶無異。
被柳湘蓮一番許諾,一些人就動了心,還有幾家因為只有女兒,早就被族裡頭逼迫著一定要過繼的,這會兒也心動了。他們原本想著的是給女兒招贅,結果族裡不允許,非要他們過繼族親的孩子,將女兒嫁出去。疼愛女兒的人家哪裡肯干,我給孩子招贅,這家財都是女兒的,女婿作為贅婿,在禮法上頭也得聽女兒的,日後有了孩子,也跟我姓柳,我們兩口子就算是死了,女兒日子也不會難過!但真要是招贅了,那女兒最多就一副嫁妝,回頭過繼回來的兄弟在關鍵時候只怕不光不給姐妹撐腰,還得琢磨著這個姐妹出嫁的嫁妝原本都該是自己的錢,如此,哪裡還能對姐妹怎麼照應,不想著坑死對方,將嫁妝拉回來都是好事!甚至,要是我在女兒成親之前就沒了,那女兒就落到過繼來的兄弟手裡,人家直接找個藉口,將人往姑子廟裡頭一送,甚至將你賣了,你連喊冤的地方都沒有,因為法理上,人家就是能這麼做!
因此,這幾家人一聽說到了殷洲,便是女子也能分地做戶主,允許招贅,那邊會保護他們的私人財產。然後私底下一商量,乾脆直接將家裡的房子地私底下給賣了,準備跟著一起走。
這也罷了,柳湘蓮居然還說動了許多佃戶。柳家在地方上太強勢了,租子高,又借著種種藉口逼著鄉民借高利貸,逼著人家賣兒鬻女,名聲很不好聽。
如今柳湘蓮這邊直接鼓吹,你只要一跑,便是欠了債也不怕,這些人還能追到殷洲去要債不成!而且殷洲那麼大,他也找不著你!你到了那邊,一人分個五十畝地,一家子人口多一點,那就是大地主,何苦留在這邊擔驚受怕?
很多時候,底層人是會用腳投票的,留在家鄉,等著給人做牛做馬,家破人亡,只等著斷子絕孫!但是一出海,那立馬就有錢有地,這帳傻子也會算!
柳湘蓮又提早準備了幾艘大船,然後藉口找人搬運貨物,做些雜活之類的,連夜將老家這邊的佃戶和底層族人捲走了大半,等到柳家宗族那些族老發現不對勁的時候,他們已經揚帆跑出去上百里了,想要追都追不回來。
柳家一干族老氣不過,跑到京中找理國公府要尋個公道,這事才算是暴露出來。
但是理國公府哪裡給得出什麼公道,你們這麼多人,居然看不住一個柳湘蓮,還叫他忽悠走了那麼多人,這怎麼說,都是你們無能吧!
柳家那些族人能在老家作威作福,無非就是仗著理國公府的勢,如今理國公府不肯幫著他們撐腰,甚至也沒法幫,總不能叫他們把京中柳家的族人帶回去吧!至於佃戶什麼的,你們要是給了人家活路,人家能跑?其他人跑那叫拋家舍業,這些佃戶跑路,完全是拋開舊包袱,走向新人生啊!
這也是為什麼柳家許多人破防的緣故,他們借出去的錢,借出去的糧食,那成箱的借條,如今就都是廢紙了啊!一想到這些借條背後所代表的財富,這些人就恨不得捶胸頓足,對柳湘蓮殺之而後快!
京中其他大族一開始還想著看理國公府笑話,但是再一想,自家似乎也有旁支子弟跟著柳湘蓮一塊跑了,這些人不會故技重施吧!
他們立馬叫人快馬加鞭給族裡傳信,結果已經晚了!
柳湘蓮又不是一個人回來的,也帶了許多能說會道的夥伴故交,大家都是差不多的操作手法,多管齊下之下,一下子就捲走了近十萬人口。
也虧得不僅是中原這邊的船廠在趕工,殷洲那邊同樣在造船,甚至還買下了一些西洋商人的商船,要不然的話,這麼多人想要運到殷洲去,也是個麻煩。
朝堂上一些官員已經急了,雖說外流的人口多半是些已經窮得無立錐之地的苦哈哈,但是,沒有這些苦哈哈,叫那些士紳自個下地幹活嗎?
如今鄉下那些泥腿子已經開始坐地起價,佃租不能超過三成,利錢不能超過三分,做長工短工工錢要比以前多一半,吃飯還想要有肉……
一幫賤民,老爺心善,才叫你們有地種,有飯吃,結果你們還挑三揀四上了。
但是悲哀的是,如今這些泥腿子真有坐地起價的條件,因為他們要是不幹活,在這個人口流動性比較小的時代,這些老爺們的地都要荒廢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