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頁
只是寶玉房裡的事情,一幫子姐妹素來是不多管的,這會兒便是聽到寶玉這話,大家也只是轉移了話題。
寶玉瞧著氣氛不對,也覺得自己說錯了話,不過他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只得乾笑著轉移了話題。
好在那邊佳婉又叫人送了些時新的果子過來,寶玉這才如蒙大赦,張羅著要做果子露,還說起了他的胭脂經,比如說,有些胭脂裡頭,其實是可以添上一些水果的成分的。玫姐兒跟佳婉學過調香,乾脆也說起用果皮果核入香的話來,之前的話題似乎一下子就沒人提起了。
總有一些人想要痴心妄想,比如說王氏,她是真覺得自家兒子配得上王府縣主的,佳姝也就罷了,年紀略大一些,可卿雖說也比寶玉年紀大,但是王氏也覺得可以接受,竟是私底下找佳婉打聽起來。
佳婉聽得可氣又可笑,沒錯,寶玉算起來是個好孩子,不像是外頭那些紈絝子弟一樣,流連風月,好勇鬥狠之類。可以說,是個溫和無害的人,最多不過就是吃吃丫頭們臉上的胭脂,其他也無什麼惡習怪癖。但這建立在,這只是隔房的小叔子的基礎上。
佳婉不會在意隔房小叔子是個只知道在內帷廝混的公子哥,但是,別說她兩個妹妹已經私底下定親了,便是沒有,佳婉也不覺得寶玉會是個良配!寶玉就是個長不大的孩子,要麼你跟他一樣長不大,什麼都不管,一起吃喝玩樂,要麼你嫁過來就得做個老媽子,什麼都得管著,還得被他嫌棄!
這就是個坑!所以,佳婉對於薛寶釵看上了賈寶玉,那是樂見其成,畢竟,除了寶釵這樣一個充滿著世俗認定賢妻良母姿態的人,其他人在閨中將賈寶玉當做個男閨蜜,那是什麼問題也沒有,真要是結婚,只怕用不了幾年,就要落得個類似貧賤夫妻百事哀的境地。
如今王氏居然痴心妄想,看上了自家妹妹,佳婉沒當場發作,都是她脾氣好。不過,她還是說道:「我家兩位妹妹的婚事都差不多已經定下了,只是因為還沒有正式交換庚帖,所以,沒有說出去罷了!」
王氏便是蠢,也不是聽不懂人話的,只是還有些不甘心,又問道:「不知是哪家的公子?」
佳婉推脫道:「這還沒完全定下呢,等回頭訂親了,自然會跟二嬸子說!」
王氏只覺佳婉是故意推脫,瞧不上寶玉,還想要再爭取一下,卻見佳婉已經端茶送客,只得憤憤不平地回去了,琢磨一下,居然還跑去找賈史氏說這事。
賈史氏一聽就大皺其眉,呵斥道:「咱們家能得郡主下嫁,已經是上頭的隆恩,你還指望再有一次不成?」
賈史氏現在看王氏,簡直是厭煩無比。在賈史氏眼裡,寶玉自然是處處都好,但她也沒覺得,寶玉就誰都配得上了!說白了,在她看來,寶玉是未來可期,但是一般的人家,需要兌現的是現在,還不是寄希望於遙遠的未來。
結果王氏給寶玉看中的,那真是上限下限都破了賈史氏的防!你便是看上個寒門薄宦家的女兒呢,也比寶釵這樣的商戶女來得強!其他人覺得寶釵處處都妥帖,但是在賈史氏看來,寶釵就是聰明外露,還沒聰明到點子上頭來。
很多時候,一個自以為是的聰明人比蠢人更有危害性,偏生王氏不懂這個道理,她一方面是想要找一個跟自己一條心的兒媳婦,另一方面就是看中了薛家的錢財。
沒錯,錢財是很重要,但很多時候,錢財又根本不重要!
薛家能給薛寶釵多少嫁妝?!但真要是娶了薛寶釵,就得擔負起薛家這個累贅!這是薛家那點嫁妝能扛得住的嗎?
在賈史氏看來,便是薛蟠死了,薛寶釵帶著整個薛家的家財嫁給寶玉,賈史氏都覺得寶玉婚後日子不會好過。薛寶釵那個望夫成龍的勁兒,隔著兩里地都聞得到,而到底怎麼樣,才能讓她滿意呢?而且,一個沒有娘家助力的兒媳婦,對於寶玉來說,又有多少用處,難不成,拿著薛家的錢給寶玉鋪路,這事但凡傳出去,寶玉就得憋屈一輩子。
所以,薛家怎麼著,賈史氏都是不滿意的。
如今,王氏倒是拿了薛家當備胎,結果卻看上了人家王府貴女!
說實話,在賈史氏看來,要是當初平王府就有兩個能變成外藩國主的王爺,除非賈瑚能跟著佳婉一起出海,否則的話,佳婉多半也是不會嫁到賈家的。
畢竟,一個閒散宗室,並不會在意女婿娘家能給他們帶來什麼助力,畢竟,閒散宗室不沾權,最多就是女婿逢年過節多給點節禮,這些又算得了什麼呢!
而一個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開發萬里之外一個國度的藩國國主,那就不一樣了,他的姐妹,就需要嫁個能給自己帶來極大助力的人,無論是人力還是物力。
偏生賈家這邊大家都已經在神京紮下根了,或者說,他們出去了之後,並不覺得能得到比留下來更能吸引他們的利益。尤其,賈家的下一代,都是嬌生慣養大的,叫他們外放個幾百里,都覺得自己是吃了大苦頭,何況是篳路藍縷,去一個幾乎完全沒有開發過的地方從頭開始。以為這是開國那會兒嗎?這種時候,才是正經的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所以,那位鄭王就娶了錦鄉侯府的女兒,錦鄉侯府就在出海這件事上下了重注,據說半個宗族的人都跟著一塊出去了。那位衛王婚事懸而未決,說不得到時候就要娶個番邦實權人物的女子。人家國主本人尚且如此,下面兩個妹妹更要待價而沽,除非寶玉也肯帶著半個宗族的人一起出海,否則的話,想要娶人家縣主,你想屁吃呢!
寶玉瞧著氣氛不對,也覺得自己說錯了話,不過他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只得乾笑著轉移了話題。
好在那邊佳婉又叫人送了些時新的果子過來,寶玉這才如蒙大赦,張羅著要做果子露,還說起了他的胭脂經,比如說,有些胭脂裡頭,其實是可以添上一些水果的成分的。玫姐兒跟佳婉學過調香,乾脆也說起用果皮果核入香的話來,之前的話題似乎一下子就沒人提起了。
總有一些人想要痴心妄想,比如說王氏,她是真覺得自家兒子配得上王府縣主的,佳姝也就罷了,年紀略大一些,可卿雖說也比寶玉年紀大,但是王氏也覺得可以接受,竟是私底下找佳婉打聽起來。
佳婉聽得可氣又可笑,沒錯,寶玉算起來是個好孩子,不像是外頭那些紈絝子弟一樣,流連風月,好勇鬥狠之類。可以說,是個溫和無害的人,最多不過就是吃吃丫頭們臉上的胭脂,其他也無什麼惡習怪癖。但這建立在,這只是隔房的小叔子的基礎上。
佳婉不會在意隔房小叔子是個只知道在內帷廝混的公子哥,但是,別說她兩個妹妹已經私底下定親了,便是沒有,佳婉也不覺得寶玉會是個良配!寶玉就是個長不大的孩子,要麼你跟他一樣長不大,什麼都不管,一起吃喝玩樂,要麼你嫁過來就得做個老媽子,什麼都得管著,還得被他嫌棄!
這就是個坑!所以,佳婉對於薛寶釵看上了賈寶玉,那是樂見其成,畢竟,除了寶釵這樣一個充滿著世俗認定賢妻良母姿態的人,其他人在閨中將賈寶玉當做個男閨蜜,那是什麼問題也沒有,真要是結婚,只怕用不了幾年,就要落得個類似貧賤夫妻百事哀的境地。
如今王氏居然痴心妄想,看上了自家妹妹,佳婉沒當場發作,都是她脾氣好。不過,她還是說道:「我家兩位妹妹的婚事都差不多已經定下了,只是因為還沒有正式交換庚帖,所以,沒有說出去罷了!」
王氏便是蠢,也不是聽不懂人話的,只是還有些不甘心,又問道:「不知是哪家的公子?」
佳婉推脫道:「這還沒完全定下呢,等回頭訂親了,自然會跟二嬸子說!」
王氏只覺佳婉是故意推脫,瞧不上寶玉,還想要再爭取一下,卻見佳婉已經端茶送客,只得憤憤不平地回去了,琢磨一下,居然還跑去找賈史氏說這事。
賈史氏一聽就大皺其眉,呵斥道:「咱們家能得郡主下嫁,已經是上頭的隆恩,你還指望再有一次不成?」
賈史氏現在看王氏,簡直是厭煩無比。在賈史氏眼裡,寶玉自然是處處都好,但她也沒覺得,寶玉就誰都配得上了!說白了,在她看來,寶玉是未來可期,但是一般的人家,需要兌現的是現在,還不是寄希望於遙遠的未來。
結果王氏給寶玉看中的,那真是上限下限都破了賈史氏的防!你便是看上個寒門薄宦家的女兒呢,也比寶釵這樣的商戶女來得強!其他人覺得寶釵處處都妥帖,但是在賈史氏看來,寶釵就是聰明外露,還沒聰明到點子上頭來。
很多時候,一個自以為是的聰明人比蠢人更有危害性,偏生王氏不懂這個道理,她一方面是想要找一個跟自己一條心的兒媳婦,另一方面就是看中了薛家的錢財。
沒錯,錢財是很重要,但很多時候,錢財又根本不重要!
薛家能給薛寶釵多少嫁妝?!但真要是娶了薛寶釵,就得擔負起薛家這個累贅!這是薛家那點嫁妝能扛得住的嗎?
在賈史氏看來,便是薛蟠死了,薛寶釵帶著整個薛家的家財嫁給寶玉,賈史氏都覺得寶玉婚後日子不會好過。薛寶釵那個望夫成龍的勁兒,隔著兩里地都聞得到,而到底怎麼樣,才能讓她滿意呢?而且,一個沒有娘家助力的兒媳婦,對於寶玉來說,又有多少用處,難不成,拿著薛家的錢給寶玉鋪路,這事但凡傳出去,寶玉就得憋屈一輩子。
所以,薛家怎麼著,賈史氏都是不滿意的。
如今,王氏倒是拿了薛家當備胎,結果卻看上了人家王府貴女!
說實話,在賈史氏看來,要是當初平王府就有兩個能變成外藩國主的王爺,除非賈瑚能跟著佳婉一起出海,否則的話,佳婉多半也是不會嫁到賈家的。
畢竟,一個閒散宗室,並不會在意女婿娘家能給他們帶來什麼助力,畢竟,閒散宗室不沾權,最多就是女婿逢年過節多給點節禮,這些又算得了什麼呢!
而一個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開發萬里之外一個國度的藩國國主,那就不一樣了,他的姐妹,就需要嫁個能給自己帶來極大助力的人,無論是人力還是物力。
偏生賈家這邊大家都已經在神京紮下根了,或者說,他們出去了之後,並不覺得能得到比留下來更能吸引他們的利益。尤其,賈家的下一代,都是嬌生慣養大的,叫他們外放個幾百里,都覺得自己是吃了大苦頭,何況是篳路藍縷,去一個幾乎完全沒有開發過的地方從頭開始。以為這是開國那會兒嗎?這種時候,才是正經的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所以,那位鄭王就娶了錦鄉侯府的女兒,錦鄉侯府就在出海這件事上下了重注,據說半個宗族的人都跟著一塊出去了。那位衛王婚事懸而未決,說不得到時候就要娶個番邦實權人物的女子。人家國主本人尚且如此,下面兩個妹妹更要待價而沽,除非寶玉也肯帶著半個宗族的人一起出海,否則的話,想要娶人家縣主,你想屁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