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頁
國內最權威的晚間新聞節目也對《鳳仙花》報導更是讓大家的雀躍心情更上一層樓,雖然只有十幾秒的鏡頭,也足以驅趕大家幾個月以來的辛勞。 「我爸媽把全家二十幾口人都叫過來看昨天的新聞,我叔叔還放了鞭炮呢!」一個還不到二十的小演員最為興奮,她同屋的說她這兩天睡著了都笑,大家聽了也都樂。
遠在首都的祝爺爺也戴著老花鏡聚精會神地守在電視機前。
「那是不是小安子?第一排跟著謝幕那個?」
「是呀爸,可不就是您大孫子嗎。」姑姑也笑得不見眼,「您當時還死活不讓學舞呢。得虧沒聽您的吧?」。
祝啟軍假裝聽不見,只一個勁追問:「錄下來了嗎?你一會把那個回看調出來給我瞅瞅。」
後來這段視頻祝啟軍老人家發給了所有還健在的老戰友老同事老街坊。
爺爺在升學的過程中還是想阻撓祝君安跳舞,他想讓他回到他認為正確的屬於男孩的道路上。
但是當他看到孫子舞蹈教室出來,坐在浴室的地板上,齜牙咧嘴地脫掉舞鞋,疼得眼淚都掉下來了。老爺子心想,快別遭這洋罪;祝君安在拖右腳的時候,淚都下來了,老爺子撇了撇嘴,有些不滿他的嬌氣;小孫子卻在眼淚中綻放出一個笑容,他一瘸一拐得站起來,光著腳把上課新學地動作跳了一遍,接著他又一瘸一拐地走到水槽,用清洗了雙腳,簡單處理過,換上了一雙舒服的運動鞋,哼著上課伴奏地音樂回家了。
廁所的隔間裡,祝啟軍坐了大半晌,他看見水流過孩子的腳,變成了紅色,他突然明白,自己的小孫子不亞於一位士兵,他為夢想流血流淚,卻又樂在其中。
自此之後,他再沒提過讓祝君安放棄跳舞。
祝君安雖然就在北京上學,但是因為舞校的封閉式管理制度,回家也不多,兩人也說不上有多親,但提起孫子,老人家總是驕傲的。直到後來發現祝君安喜歡的人也是個男孩,兩人關係急轉直下,爺孫倆爆發了巨大的衝突,好幾年祝君安都被掃地出門。祝啟軍連帶著姑姑一起埋怨,他怪罪芭蕾讓自己的孫子走上了一條「不男不女」不正常的路,再到後來祝君安出事,再也跳不了舞,他才心軟下來。老人家嚇壞了,想起自己早逝的兒子兒媳,只剩下愧疚和心疼。他勒令祝君安搬回家休養,祝爺爺眼看著祝君安一蹶不振,又聽說他那個小朋友跑到美利堅去了,他忍住沒說一句風涼話,後來他也見證了祝君安轉行的掙扎,現在看見電視機里人群中一眼就看到的孫子,站在舞台上,和主演們一排,筆挺朝直的,他才終於放下心來。
祝君安反而是整個舞團,乃至整個親屬團里最淡定那個,媒體常用的字眼,「橫掃」「征服」,他覺得太誇張太嚇人,得到好評他心裡自然也高興,但是他也明白舞蹈的評價和政治、劇團運作宣傳都有關係,唯獨與他無關,作品完成的好壞,他自有心頭的一桿秤。
他認為紐約的首演簡直是最不理想的一次。謝幕時觀眾們都拍手叫好,他卻只覺得透不過氣來,整個劇場一片「混沌」。
祝君安明白是幾位主演的出色表現撐住了掌聲,其他很多方面都差強人意。「是演員們太認真太緊張了?是下午走台彩排太累了嗎?到底哪裡不對勁?」但是祝君安把這些情緒都自我消化了,他不願意掃大家的興,只是第二場之前,他找個別演員談過心,排練的時候又花了很長時間讓大家感受自己的身體,互相踩腿按摩。
第二場的表演行雲流水,觀眾反應更加激烈,但是祝君安總是覺得哪裡不對。
後來他清晨跑步時對著中心公園的湖面,才想明白問題出在哪裡—他的留白不夠。
好的編舞應該本身就能發光,而不是全依賴舞者的詮釋,舞者累了,狀態差一點,或者說換一批技術稍差一點的舞者,整個作品都該是那麼精彩,不同的演員、時間、狀態、時節,都應該賦予一個作品不一樣的生命光彩。
這一瞬間,他才感到大腦以及整個胸腔里的混沌離去,復又清明起來。
第37章
周日第三場演出前,已經回到國內的程團開著視頻和演員們講話。
「首芭在國際的舞台上獻上這麼精彩、高水平的演出,中美舞蹈界的認可,包括電視一套的播報大家想必也看到了,我真的,與有榮焉。謝謝大家,小祝小孟,編了這麼好的舞,邱老師這麼好的音樂,演員完美地呈現,各部門工作人員不余餘力地付出,相輔相成,才有了這麼的表現,也贏得觀眾的口碑。巡演這麼久了,我知道一路上舟車勞頓,真的辛苦了,在此謝謝大家。」程團起身對著鏡頭鞠了一躬,大家鼓起掌來,也是為自己的努力喝彩。
「還有最後半個月的時間了,下兩周又是各排了四場,比較辛苦。大家可以驕傲,我們也應該驕傲,但是呢,不要浮躁,好不好,再堅持一下,剩下的演出,也不能鬆懈。我們團訓是什麼?」
演員們異口同聲地說:「完美是職責所在!」
「沒錯!完美是職責所在。我期待大家接下來完美地演出,完美地完成任務,我在北京等著你們凱旋!給你們慶功!」
「完美是職責所在。」萊恩重複了一遍團訓,「說得好。」祝君安頷首。觀眾喊了一聲聲「Bravo」」Encore」固然讓人為之振奮,但是說到底,精彩的演出是職責所在。
遠在首都的祝爺爺也戴著老花鏡聚精會神地守在電視機前。
「那是不是小安子?第一排跟著謝幕那個?」
「是呀爸,可不就是您大孫子嗎。」姑姑也笑得不見眼,「您當時還死活不讓學舞呢。得虧沒聽您的吧?」。
祝啟軍假裝聽不見,只一個勁追問:「錄下來了嗎?你一會把那個回看調出來給我瞅瞅。」
後來這段視頻祝啟軍老人家發給了所有還健在的老戰友老同事老街坊。
爺爺在升學的過程中還是想阻撓祝君安跳舞,他想讓他回到他認為正確的屬於男孩的道路上。
但是當他看到孫子舞蹈教室出來,坐在浴室的地板上,齜牙咧嘴地脫掉舞鞋,疼得眼淚都掉下來了。老爺子心想,快別遭這洋罪;祝君安在拖右腳的時候,淚都下來了,老爺子撇了撇嘴,有些不滿他的嬌氣;小孫子卻在眼淚中綻放出一個笑容,他一瘸一拐得站起來,光著腳把上課新學地動作跳了一遍,接著他又一瘸一拐地走到水槽,用清洗了雙腳,簡單處理過,換上了一雙舒服的運動鞋,哼著上課伴奏地音樂回家了。
廁所的隔間裡,祝啟軍坐了大半晌,他看見水流過孩子的腳,變成了紅色,他突然明白,自己的小孫子不亞於一位士兵,他為夢想流血流淚,卻又樂在其中。
自此之後,他再沒提過讓祝君安放棄跳舞。
祝君安雖然就在北京上學,但是因為舞校的封閉式管理制度,回家也不多,兩人也說不上有多親,但提起孫子,老人家總是驕傲的。直到後來發現祝君安喜歡的人也是個男孩,兩人關係急轉直下,爺孫倆爆發了巨大的衝突,好幾年祝君安都被掃地出門。祝啟軍連帶著姑姑一起埋怨,他怪罪芭蕾讓自己的孫子走上了一條「不男不女」不正常的路,再到後來祝君安出事,再也跳不了舞,他才心軟下來。老人家嚇壞了,想起自己早逝的兒子兒媳,只剩下愧疚和心疼。他勒令祝君安搬回家休養,祝爺爺眼看著祝君安一蹶不振,又聽說他那個小朋友跑到美利堅去了,他忍住沒說一句風涼話,後來他也見證了祝君安轉行的掙扎,現在看見電視機里人群中一眼就看到的孫子,站在舞台上,和主演們一排,筆挺朝直的,他才終於放下心來。
祝君安反而是整個舞團,乃至整個親屬團里最淡定那個,媒體常用的字眼,「橫掃」「征服」,他覺得太誇張太嚇人,得到好評他心裡自然也高興,但是他也明白舞蹈的評價和政治、劇團運作宣傳都有關係,唯獨與他無關,作品完成的好壞,他自有心頭的一桿秤。
他認為紐約的首演簡直是最不理想的一次。謝幕時觀眾們都拍手叫好,他卻只覺得透不過氣來,整個劇場一片「混沌」。
祝君安明白是幾位主演的出色表現撐住了掌聲,其他很多方面都差強人意。「是演員們太認真太緊張了?是下午走台彩排太累了嗎?到底哪裡不對勁?」但是祝君安把這些情緒都自我消化了,他不願意掃大家的興,只是第二場之前,他找個別演員談過心,排練的時候又花了很長時間讓大家感受自己的身體,互相踩腿按摩。
第二場的表演行雲流水,觀眾反應更加激烈,但是祝君安總是覺得哪裡不對。
後來他清晨跑步時對著中心公園的湖面,才想明白問題出在哪裡—他的留白不夠。
好的編舞應該本身就能發光,而不是全依賴舞者的詮釋,舞者累了,狀態差一點,或者說換一批技術稍差一點的舞者,整個作品都該是那麼精彩,不同的演員、時間、狀態、時節,都應該賦予一個作品不一樣的生命光彩。
這一瞬間,他才感到大腦以及整個胸腔里的混沌離去,復又清明起來。
第37章
周日第三場演出前,已經回到國內的程團開著視頻和演員們講話。
「首芭在國際的舞台上獻上這麼精彩、高水平的演出,中美舞蹈界的認可,包括電視一套的播報大家想必也看到了,我真的,與有榮焉。謝謝大家,小祝小孟,編了這麼好的舞,邱老師這麼好的音樂,演員完美地呈現,各部門工作人員不余餘力地付出,相輔相成,才有了這麼的表現,也贏得觀眾的口碑。巡演這麼久了,我知道一路上舟車勞頓,真的辛苦了,在此謝謝大家。」程團起身對著鏡頭鞠了一躬,大家鼓起掌來,也是為自己的努力喝彩。
「還有最後半個月的時間了,下兩周又是各排了四場,比較辛苦。大家可以驕傲,我們也應該驕傲,但是呢,不要浮躁,好不好,再堅持一下,剩下的演出,也不能鬆懈。我們團訓是什麼?」
演員們異口同聲地說:「完美是職責所在!」
「沒錯!完美是職責所在。我期待大家接下來完美地演出,完美地完成任務,我在北京等著你們凱旋!給你們慶功!」
「完美是職責所在。」萊恩重複了一遍團訓,「說得好。」祝君安頷首。觀眾喊了一聲聲「Bravo」」Encore」固然讓人為之振奮,但是說到底,精彩的演出是職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