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頁
最初的最初,我只是想寫一個靈幻故事。這個故事的女主自始至終都是夏夏,但是她一開始也是不知道鬼魂的存在,所以這裡得給一個理由。
如果大家都知道有鬼,以現代社會的習性,很多防身知識應該是要普及的。但是我不想寫這種世界觀,所以設定里就是普通人認為沒有鬼。
為什麼沒有鬼?因為官方刻意隱瞞了。
很多文都會寫官方隱瞞這些東西,但是基本不給出任何理由,好像這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是我認為不是這樣的。你看現在各種科普那麼多,這東西假如能危害人類,為什麼不科普,讓大眾有一些緊急應對措施呢?
秦朝官方就有《日書》,裡面有很多指導普通人防鬼的小知識,要求基層官吏傳達給民眾。難道堂堂現代社會,還不如死了兩千年的大秦嗎?這合理嗎?
不合理。
覺得合理的,你去看看兵馬俑同意嗎?
所以普通人不知道,必然有不能知道的理由。
那麼第一,靈異事件對人造成的傷害,並沒有那麼多,也沒有那麼嚴重,一般情況下都有官方控制之下。
第二,跟靈異無關但造謠是靈異的事件帶來的危害要嚴重得多。
出於這些考量,他們最終決定讓大眾以為從來沒有鬼。
所以《華電工檔案》系列,是這篇文很早就想好的部分,那個隔絕人和鬼的計劃就叫《絕地天通》。
「絕地天通」是個出自《國語》的典故,大概就是上古神人交流很容易,神民雜居,後來有了職官系統,神的事有專門的宗教官員管理,人的事就讓世俗官員管理,從此宗教和世俗就分開了。
這當然是他們自己認為的「絕地天通」,實際上這個典故並不是已經發生的事,而是一個正在進行的故事。
你看看我們的過去吧,直到七十年代,其實迷信依然占主流,八十年代這些迷信觀念才真正意義上開始消解。
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鄧啟耀教授在做巫蠱的田野研究的時候,依然看到許多迷信觀念頑強生存著。
現在也能看到有些東西在換一種形式捲土重來,因為宗教信仰實際上是一種市場,只要人有無法解決的問題,最後都有可能遁入對無形力量的求助上。
但是環境畢竟不太一樣了,因為社會發展了,許多人更相信世俗的力量,所以無形的力量沒有以往那麼強大。當然,一些以往的無助的點不再重要,雖然別的一些點依然沒有解決。
例如我一個月賺的錢為什麼這麼少,無解的,還是拜拜財神吧。
所以財神是現在最受歡迎的神,什麼瘟神之類的,就逐漸沒落了。
正文和《活娘娘》那個番外里出現過的三霄是江西傳統的痘疹女神,信仰曾經遍布各地,她們的廟宇也被稱為天花宮。可是你們現在看,江西還有多少人信呢?剩下的天花宮好些都因為天花被消滅改名了,三霄都轉崗去保平安了。
所以這篇文的背景就是,從先秦時期開始的「絕地天通」的故事,在現代的延續。
說這麼多,也只是想說,「絕地天通」是一種世俗力量的需求,是人對把握自身命運的追求。所以本文的華電工,在數十年前果斷地選擇了絕地天通。
有人提過這不對,但是這個得看各自的立場。不同的人的理念是不一樣的,我無意作出評判,但我想《華電工檔案》那個系列,說了很多普通人的絕地天通的需求,這也是他們作出決策的起點,他們也不能說拍腦袋就想這麼做。
所以在這篇文里,跟現實一樣,隨著社會的發展,大眾對鬼神的理解和態度也在變化。
我讀了那麼多志怪小說,讀了那麼多相關材料,是非常深切地覺得很多觀念其實是變動的,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縱向的、橫向的,都有。
許多對於鬼神的看法和描述,自古至今是一直在變動著,而不是從一開始就是大家在靈異文里見到的模樣。實際上這些東西,也是在林正英等人的創作上進行層累,最後構造而成的。
這也是我的創作這篇文最想表達的東西之一:人類對世界的認知是一直在發展的。
表現在靈幻題材里,大家對鬼魂的認知也應該是變動著的。
這樣的刻畫林正英是做過的,雖然受限於時長只是淺淺點一下。但是現在的靈異文那真是基本不考慮這個,就算加入了直播元素,給人的感覺始終還是世界是凝固的。
我想看,所以我寫了。
也因為這樣,這文的靈異框架非常地不傳統,因為我借了一些很古早的、但是大家很陌生的點來進行現代化解釋,解釋不通那就量子力學。
科學本身是一種方法論,科學講鬼嘛,在本文里就是正常的。
後來因為一些比較有求生欲的想法,這篇文變成了多小說世界融合的背景,但是絕地天通跟認知發展這兩個設定跟新背景很契合,就保留了下來。
不過因為這個世界觀調整,所以夏夏的設定被調整了一番,君君的原作我也做了詳細設定,後來因為喜歡君君,也寫了君君故事的大綱。但是靈幻我寫了這麼多字,暫時不打算寫。
最初的夏夏,真的是個單純的法師學徒,而且她的故事會更側重學習和冒險。
這也是我寫這篇文一開始最想寫的點:學習。
為什麼我會想寫學習呢?因為現在的主角都不需要學習,但是我喜歡看別人學習啊!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如果大家都知道有鬼,以現代社會的習性,很多防身知識應該是要普及的。但是我不想寫這種世界觀,所以設定里就是普通人認為沒有鬼。
為什麼沒有鬼?因為官方刻意隱瞞了。
很多文都會寫官方隱瞞這些東西,但是基本不給出任何理由,好像這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是我認為不是這樣的。你看現在各種科普那麼多,這東西假如能危害人類,為什麼不科普,讓大眾有一些緊急應對措施呢?
秦朝官方就有《日書》,裡面有很多指導普通人防鬼的小知識,要求基層官吏傳達給民眾。難道堂堂現代社會,還不如死了兩千年的大秦嗎?這合理嗎?
不合理。
覺得合理的,你去看看兵馬俑同意嗎?
所以普通人不知道,必然有不能知道的理由。
那麼第一,靈異事件對人造成的傷害,並沒有那麼多,也沒有那麼嚴重,一般情況下都有官方控制之下。
第二,跟靈異無關但造謠是靈異的事件帶來的危害要嚴重得多。
出於這些考量,他們最終決定讓大眾以為從來沒有鬼。
所以《華電工檔案》系列,是這篇文很早就想好的部分,那個隔絕人和鬼的計劃就叫《絕地天通》。
「絕地天通」是個出自《國語》的典故,大概就是上古神人交流很容易,神民雜居,後來有了職官系統,神的事有專門的宗教官員管理,人的事就讓世俗官員管理,從此宗教和世俗就分開了。
這當然是他們自己認為的「絕地天通」,實際上這個典故並不是已經發生的事,而是一個正在進行的故事。
你看看我們的過去吧,直到七十年代,其實迷信依然占主流,八十年代這些迷信觀念才真正意義上開始消解。
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鄧啟耀教授在做巫蠱的田野研究的時候,依然看到許多迷信觀念頑強生存著。
現在也能看到有些東西在換一種形式捲土重來,因為宗教信仰實際上是一種市場,只要人有無法解決的問題,最後都有可能遁入對無形力量的求助上。
但是環境畢竟不太一樣了,因為社會發展了,許多人更相信世俗的力量,所以無形的力量沒有以往那麼強大。當然,一些以往的無助的點不再重要,雖然別的一些點依然沒有解決。
例如我一個月賺的錢為什麼這麼少,無解的,還是拜拜財神吧。
所以財神是現在最受歡迎的神,什麼瘟神之類的,就逐漸沒落了。
正文和《活娘娘》那個番外里出現過的三霄是江西傳統的痘疹女神,信仰曾經遍布各地,她們的廟宇也被稱為天花宮。可是你們現在看,江西還有多少人信呢?剩下的天花宮好些都因為天花被消滅改名了,三霄都轉崗去保平安了。
所以這篇文的背景就是,從先秦時期開始的「絕地天通」的故事,在現代的延續。
說這麼多,也只是想說,「絕地天通」是一種世俗力量的需求,是人對把握自身命運的追求。所以本文的華電工,在數十年前果斷地選擇了絕地天通。
有人提過這不對,但是這個得看各自的立場。不同的人的理念是不一樣的,我無意作出評判,但我想《華電工檔案》那個系列,說了很多普通人的絕地天通的需求,這也是他們作出決策的起點,他們也不能說拍腦袋就想這麼做。
所以在這篇文里,跟現實一樣,隨著社會的發展,大眾對鬼神的理解和態度也在變化。
我讀了那麼多志怪小說,讀了那麼多相關材料,是非常深切地覺得很多觀念其實是變動的,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縱向的、橫向的,都有。
許多對於鬼神的看法和描述,自古至今是一直在變動著,而不是從一開始就是大家在靈異文里見到的模樣。實際上這些東西,也是在林正英等人的創作上進行層累,最後構造而成的。
這也是我的創作這篇文最想表達的東西之一:人類對世界的認知是一直在發展的。
表現在靈幻題材里,大家對鬼魂的認知也應該是變動著的。
這樣的刻畫林正英是做過的,雖然受限於時長只是淺淺點一下。但是現在的靈異文那真是基本不考慮這個,就算加入了直播元素,給人的感覺始終還是世界是凝固的。
我想看,所以我寫了。
也因為這樣,這文的靈異框架非常地不傳統,因為我借了一些很古早的、但是大家很陌生的點來進行現代化解釋,解釋不通那就量子力學。
科學本身是一種方法論,科學講鬼嘛,在本文里就是正常的。
後來因為一些比較有求生欲的想法,這篇文變成了多小說世界融合的背景,但是絕地天通跟認知發展這兩個設定跟新背景很契合,就保留了下來。
不過因為這個世界觀調整,所以夏夏的設定被調整了一番,君君的原作我也做了詳細設定,後來因為喜歡君君,也寫了君君故事的大綱。但是靈幻我寫了這麼多字,暫時不打算寫。
最初的夏夏,真的是個單純的法師學徒,而且她的故事會更側重學習和冒險。
這也是我寫這篇文一開始最想寫的點:學習。
為什麼我會想寫學習呢?因為現在的主角都不需要學習,但是我喜歡看別人學習啊!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