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7頁
駱溪一把扶住好似再無支撐的母親,紅著眼圈看向身後的祖母,卻見祖母與她擺擺手,道:「先扶你母親進去吧……」
駱母看向未回府,先來弔唁的常闊,周全地道:「侯爺,請隨老身一同入內。」
進了靈堂中,駱母在一片哭音中,已然有條不紊地張羅起了諸事。
常闊上完香,看著那身形略已佝僂,穿著褐色布裙,一頭整潔的銀髮仔細包起的老人,心底不禁升起敬意。
這一路來,常闊見過柳氏哭,那一雙兒女哭,卻唯獨不曾見這位金婆婆在人前掉過一滴淚。
白髮人送黑髮人,歷來是人生大悲,可這位老人卻是家中最鎮定的那一個,將一切都安排得周全妥帖。
但同樣為人父母的常闊很清楚,這怎會不痛。
他有心寬慰幾句,但那老人反與他道:「老身這一身喪,卻也不宜入宮拜見太女殿下,便勞請侯爺代為道謝……」
說著,看向靈堂中的一切,真心實意道:「一應事宜皆安排得這樣周到,實在叫殿下費心了,老身一家感激不盡。」
而後,就要向皇城的方向拜下,常闊忙將人扶住了。
然而待常闊離去後,金婆婆依舊堅持地向皇城方向行了一個大禮,許久,待直起身時,眼底方見一絲淚光,看向靈堂中的棺木,啞聲低語道:「娘來了,你去吧……娘知道,你該是瞑目的。」
她的兒子,她怎麼會不了解?
從一開始得知消息,她就已經猜到了這塊臭石頭要去做什麼——她這個做母親的,從沒懷疑過她的兒子會背叛江都,背叛他的主公。
所以才有那句「他大約是死了」,那時,當娘的便做好了她的兒子所做下的準備。兒子沒明說,她知道也作不知道,事以密成的道理她還是懂的。
兒子做錯了事,當娘的要罵要打。
兒子做對的事,當娘的再不捨得,也得讓他去辦。
現如今,他辦成了,做娘的,替他高興!
金婆婆揩去眼角的淚,在一片誦經聲中,走進靈堂。
第650章 黃花大漢忠勇侯
常闊從駱家離開後,便往興寧坊去。
常闊已迫不及待想要進宮去見閨女殿下,但他的故鄉一帶有著弔喪之後需先返回自家卸喪,才能去往親友家中走動的習俗。
且自江都一路來,風塵顛簸,總需要先沐浴更衣,乾淨體面地入宮去。
他如今的身份可是有別於從前了,斷不能丟了太女養父的體面。再者說,李容那女人說不定也在宮中呢。
待馬車近了興寧坊,常闊不禁往車外看,神情很是感慨。
他這一走,竟有四五年了。
各處變了卻未曾大變,大多還是記憶中的模樣。
常闊同騎馬隨行在馬車旁的金副將感嘆道:「那一年,我奉旨出京討伐徐正業,就是從這條巷中離家而去……」
巷子還是這條巷子,但這京師之主已然換了又換,這興寧坊中的一座座宅子也不知幾番易主。
金副將點著頭,感慨之餘,又覺艷羨。
去時遲暮老將,歸來太女她爹……大將軍出一趟京,也是飛黃騰達上了。
還有……大將軍且不止多了太女她爹這一重身份呢——思及那塊玉佩,金副將又在心中補了一句。
繼而想到同在京中的大長公主,金副將心頭難免升起即將直面八卦的火熱,就連大將軍剩下的感慨都聽不太清了。
在常闊的感慨聲中,馬車很快駛近了忠勇侯府。
馬車還未停穩,常闊便聞喧譁之聲。
待拎著虎頭杖,走下馬車,只見烏壓壓的人影向自己圍涌而來。
「恭迎侯爺回京!」
「我等在此恭候已久了!」
「一別數載,侯爺可還記得下官?」
「聽聞侯爺抗擊倭敵時曾受重傷,不知近來身體安否?這一路舟車勞頓可有不適?」
「我觀侯爺卻是英姿氣概未減當年!」
「……」
常闊壓根兒不知道這些人是如何得知他會在今日抵京的。
聽著這一聲聲恭敬關切的聲音,看著那一張張奉承熱情的臉龐,常闊滿心只有一個聲音——祖墳儼然已變火山,這是真炸了啊。
常闊被眾人圍著往前走,摩肩接踵之下,叫他有種腳不著地的感覺。
喜兒和阿稚背著包袱,從後面的馬車中走下來,伸長腦袋卻只能勉強瞧見自家侯爺的腦袋,乍一看,侯爺堂堂七尺余魁梧大漢,竟好似被人給生生抬進了自家府中。
忠勇侯府也曾被卞軍洗掠侵占過,和馬相府一樣,吳春白已簡單讓人將此處重新歸置了一番,並分下了十餘名奴僕,其餘的只等常闊回京後再慢慢添置。
常闊一人自是沒那麼多用人的地方,這十餘名奴僕本是夠用的,但此時一窩蜂地擠進來五六十個官員權貴,府中便忙亂起來。
喜兒阿稚等人放下包袱挽起衣袖就是干,金副將等人跟著搭手,搬椅子凳子,茶盞茶碗統統翻了出來,成桶的打水,才算勉強先將茶水供上了。
明知常闊初才返京,自是沒人會怪罪什麼,況且本也不是來做客的,自然擺不起什麼架子,有官員幫著泡茶倒茶,說說笑笑,場面倒也融洽熱鬧。
常闊陪著眾人寒暄了約有兩刻鐘,便拱手道失陪了,他今日還得進宮去,需去洗塵更衣,若再耽擱,天黑前便要趕不及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駱母看向未回府,先來弔唁的常闊,周全地道:「侯爺,請隨老身一同入內。」
進了靈堂中,駱母在一片哭音中,已然有條不紊地張羅起了諸事。
常闊上完香,看著那身形略已佝僂,穿著褐色布裙,一頭整潔的銀髮仔細包起的老人,心底不禁升起敬意。
這一路來,常闊見過柳氏哭,那一雙兒女哭,卻唯獨不曾見這位金婆婆在人前掉過一滴淚。
白髮人送黑髮人,歷來是人生大悲,可這位老人卻是家中最鎮定的那一個,將一切都安排得周全妥帖。
但同樣為人父母的常闊很清楚,這怎會不痛。
他有心寬慰幾句,但那老人反與他道:「老身這一身喪,卻也不宜入宮拜見太女殿下,便勞請侯爺代為道謝……」
說著,看向靈堂中的一切,真心實意道:「一應事宜皆安排得這樣周到,實在叫殿下費心了,老身一家感激不盡。」
而後,就要向皇城的方向拜下,常闊忙將人扶住了。
然而待常闊離去後,金婆婆依舊堅持地向皇城方向行了一個大禮,許久,待直起身時,眼底方見一絲淚光,看向靈堂中的棺木,啞聲低語道:「娘來了,你去吧……娘知道,你該是瞑目的。」
她的兒子,她怎麼會不了解?
從一開始得知消息,她就已經猜到了這塊臭石頭要去做什麼——她這個做母親的,從沒懷疑過她的兒子會背叛江都,背叛他的主公。
所以才有那句「他大約是死了」,那時,當娘的便做好了她的兒子所做下的準備。兒子沒明說,她知道也作不知道,事以密成的道理她還是懂的。
兒子做錯了事,當娘的要罵要打。
兒子做對的事,當娘的再不捨得,也得讓他去辦。
現如今,他辦成了,做娘的,替他高興!
金婆婆揩去眼角的淚,在一片誦經聲中,走進靈堂。
第650章 黃花大漢忠勇侯
常闊從駱家離開後,便往興寧坊去。
常闊已迫不及待想要進宮去見閨女殿下,但他的故鄉一帶有著弔喪之後需先返回自家卸喪,才能去往親友家中走動的習俗。
且自江都一路來,風塵顛簸,總需要先沐浴更衣,乾淨體面地入宮去。
他如今的身份可是有別於從前了,斷不能丟了太女養父的體面。再者說,李容那女人說不定也在宮中呢。
待馬車近了興寧坊,常闊不禁往車外看,神情很是感慨。
他這一走,竟有四五年了。
各處變了卻未曾大變,大多還是記憶中的模樣。
常闊同騎馬隨行在馬車旁的金副將感嘆道:「那一年,我奉旨出京討伐徐正業,就是從這條巷中離家而去……」
巷子還是這條巷子,但這京師之主已然換了又換,這興寧坊中的一座座宅子也不知幾番易主。
金副將點著頭,感慨之餘,又覺艷羨。
去時遲暮老將,歸來太女她爹……大將軍出一趟京,也是飛黃騰達上了。
還有……大將軍且不止多了太女她爹這一重身份呢——思及那塊玉佩,金副將又在心中補了一句。
繼而想到同在京中的大長公主,金副將心頭難免升起即將直面八卦的火熱,就連大將軍剩下的感慨都聽不太清了。
在常闊的感慨聲中,馬車很快駛近了忠勇侯府。
馬車還未停穩,常闊便聞喧譁之聲。
待拎著虎頭杖,走下馬車,只見烏壓壓的人影向自己圍涌而來。
「恭迎侯爺回京!」
「我等在此恭候已久了!」
「一別數載,侯爺可還記得下官?」
「聽聞侯爺抗擊倭敵時曾受重傷,不知近來身體安否?這一路舟車勞頓可有不適?」
「我觀侯爺卻是英姿氣概未減當年!」
「……」
常闊壓根兒不知道這些人是如何得知他會在今日抵京的。
聽著這一聲聲恭敬關切的聲音,看著那一張張奉承熱情的臉龐,常闊滿心只有一個聲音——祖墳儼然已變火山,這是真炸了啊。
常闊被眾人圍著往前走,摩肩接踵之下,叫他有種腳不著地的感覺。
喜兒和阿稚背著包袱,從後面的馬車中走下來,伸長腦袋卻只能勉強瞧見自家侯爺的腦袋,乍一看,侯爺堂堂七尺余魁梧大漢,竟好似被人給生生抬進了自家府中。
忠勇侯府也曾被卞軍洗掠侵占過,和馬相府一樣,吳春白已簡單讓人將此處重新歸置了一番,並分下了十餘名奴僕,其餘的只等常闊回京後再慢慢添置。
常闊一人自是沒那麼多用人的地方,這十餘名奴僕本是夠用的,但此時一窩蜂地擠進來五六十個官員權貴,府中便忙亂起來。
喜兒阿稚等人放下包袱挽起衣袖就是干,金副將等人跟著搭手,搬椅子凳子,茶盞茶碗統統翻了出來,成桶的打水,才算勉強先將茶水供上了。
明知常闊初才返京,自是沒人會怪罪什麼,況且本也不是來做客的,自然擺不起什麼架子,有官員幫著泡茶倒茶,說說笑笑,場面倒也融洽熱鬧。
常闊陪著眾人寒暄了約有兩刻鐘,便拱手道失陪了,他今日還得進宮去,需去洗塵更衣,若再耽擱,天黑前便要趕不及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