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4頁
這些年來,崔璟堅守本心,手上沾染無數鮮血,卻也累下無數厚重陰德。
更為關鍵的是,他與李歲寧的命格有相生之相……無絕突然想到那「機緣者」的身份,隱隱間有所頓悟,忽生出一切早有安排之感。
崔璟也覺得命運早有安排。
無絕言他身負厚重陰德,而他之所以走上這條護佑蒼生的路,不正是因為她多年前相救之下的指引嗎?
時隔多年曆經生死,一切因果自成循環。
以她所予,替她之劫,這甚至談不上是付出,只是歸還而已——崔璟沒有猶豫。
哪怕無絕告訴他,因命數輕重不同,此劫在殿下身上呈現出的生死未卜之象,若移轉到他的身上,多半便是必死之劫,崔璟亦未見遲疑。
【讓她活下去,我來應此劫。】
【大師無需從中為難,此於崔某而言,是莫大幸事。】
他一直覺得能為她做得實在太少,今次也終於可以拿出一份像樣的心意來了。
崔璟的這個決定,早在李歲寧在太原歸宗之前。
在那之後他總在想,那一日來臨之前他還能再為她做些什麼。
所以便有了許多繁瑣小事,隨她回太原,替她撐傘,為她舞一次劍,再為她挑選隨行的兵馬,護送她最後一程……每一件小事裡,都曾有他平靜的告別。
然而此刻,充斥在崔璟腦海中的,卻換作了臨別時李歲寧說過的話:
【崔璟,你為我做太多了。】
【崔璟,當真已經很足夠了。】
她最後還說:【崔令安,好好守著家門,等我回來。】
之所以讓他好好等著她,是因為她將他給出去的命又還給了他。
帳外狂風大作。
崔璟站在那方斷裂的玉盤旁,漆黑眸中幾乎沁出淚光,轉過頭,目光穿過被大風揚起的帳簾,看向帳外的風起雲湧。
雨絲密密如針,那份他自以為是的感應消失了。
他恐慌,畏懼,這些時日自恃的冷靜從容破碎了個乾乾淨淨。
但他很快懂得了她的堅持……
她不願不甘不屑被束縛擺布,天命劫數不行,他自以為是的付出也不行。
世人可以伴隨她,可以扶攜她,卻不可替代她。
或許他一直都懂,他怎麼會不懂……只是面對她或會離開這件事,他太過恐懼太過不舍。
此時一切妄想落空,恐懼排山倒海而來,但在這山海顛覆,地動天搖間,崔璟心間所見那道身影,卻愈發壯烈灑脫,獨立於這天地山海之間,卻又在其之外。
越往北去,風越大。
李歲寧率軍踏過一片生機盎然的草原,草木飄動如海浪。
大風起兮,她的披風烏髮與雨絲一同飛揚著。
第615章 九月百花殺
八月金秋,北境接連兩場大敗北狄的捷訊,隨秋風傳往各處。
但只要戰事一日不曾結束,再多的捷訊也只能短暫地安撫人心。
且北狄的戰事對大多數人來說目前還太遙遠了,比起那未曾砍在自己身上的刀子,世人更關心自己眼前的亂局能否得到解決。
如今放眼天下,過半之數的百姓皆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尤其是山南東道一帶,即便正值秋收之季,路邊也常見餓死病死的屍骨。
秋收的糧食被卞姓「朝廷」強行征掠而去,作為抵禦榮王大軍的糧草補給。
面對榮王大軍的逼近,卞軍一敗再敗,搜刮百姓的手段也越發殘暴。
如惡匪般的卞軍闖入一戶又一戶人家「征糧」,若遇阻攔或藏糧者,一概血濺當場。
有男子紅著眼睛要上前同卞軍拼死,被一名老嫗哭著抱拖住:「兒,不能啊……」
「再忍一忍……」等那群卞軍扛著糧食走遠了,老嫗哭著勸說寬慰:「再忍一忍,聽說榮王就要打回京師來了……」
周圍或悲憤愴然或麻木煎熬的百姓,聞聽此言,大多滿懷希冀地附和起來。
他們不懂,當初口口聲聲打著為民起義,為百姓尋求公道名號的卞軍在終於入主京師之後,為什麼他們這些平民的日子反倒更加艱難,甚至連活路都要沒有了。
他們想不通,只能唾罵詛咒那「出爾反爾」的卞春梁,期盼著為人仁德的榮王殿下能早日打回京師,主持大局。
還有那位皇太女殿下……有人說皇太女是假的,但普通百姓不在意,只要有人能救他們,能讓他們活下去就好。
有消息稍靈通些的貧寒文人說:「皇太女在北境打了兩場勝仗……」
「這是好事啊!等榮王殿下回到京師,趕走卞賊……皇太女殿下平息北境之亂,那天下就太平了!」
「可是到那時……誰來做皇帝?」
換作太平年間,這等禁忌話題不是他們能觸碰的,他們也不會去關心,但此時這個問題卻是與他們的生死息息相關,他們急切地盼望著能從這苦海中解脫出來。
「榮王德高望重,皇太女是個將星……」有面黃肌瘦的老人說:「榮王做皇帝是眾望所歸,到時皇太女繼續當個女將軍,咱們的日子就能好過了!」
那起先說話的文人搖搖頭,卻無法苛責老人的天真愚昧,只悵惘地走開了:「哪裡會有這樣簡單的事……」
這裡是山南東道,恰好切割了淮南道與山南西道,換而言之,是位於皇太女與榮王勢力之間的緩衝地帶。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更為關鍵的是,他與李歲寧的命格有相生之相……無絕突然想到那「機緣者」的身份,隱隱間有所頓悟,忽生出一切早有安排之感。
崔璟也覺得命運早有安排。
無絕言他身負厚重陰德,而他之所以走上這條護佑蒼生的路,不正是因為她多年前相救之下的指引嗎?
時隔多年曆經生死,一切因果自成循環。
以她所予,替她之劫,這甚至談不上是付出,只是歸還而已——崔璟沒有猶豫。
哪怕無絕告訴他,因命數輕重不同,此劫在殿下身上呈現出的生死未卜之象,若移轉到他的身上,多半便是必死之劫,崔璟亦未見遲疑。
【讓她活下去,我來應此劫。】
【大師無需從中為難,此於崔某而言,是莫大幸事。】
他一直覺得能為她做得實在太少,今次也終於可以拿出一份像樣的心意來了。
崔璟的這個決定,早在李歲寧在太原歸宗之前。
在那之後他總在想,那一日來臨之前他還能再為她做些什麼。
所以便有了許多繁瑣小事,隨她回太原,替她撐傘,為她舞一次劍,再為她挑選隨行的兵馬,護送她最後一程……每一件小事裡,都曾有他平靜的告別。
然而此刻,充斥在崔璟腦海中的,卻換作了臨別時李歲寧說過的話:
【崔璟,你為我做太多了。】
【崔璟,當真已經很足夠了。】
她最後還說:【崔令安,好好守著家門,等我回來。】
之所以讓他好好等著她,是因為她將他給出去的命又還給了他。
帳外狂風大作。
崔璟站在那方斷裂的玉盤旁,漆黑眸中幾乎沁出淚光,轉過頭,目光穿過被大風揚起的帳簾,看向帳外的風起雲湧。
雨絲密密如針,那份他自以為是的感應消失了。
他恐慌,畏懼,這些時日自恃的冷靜從容破碎了個乾乾淨淨。
但他很快懂得了她的堅持……
她不願不甘不屑被束縛擺布,天命劫數不行,他自以為是的付出也不行。
世人可以伴隨她,可以扶攜她,卻不可替代她。
或許他一直都懂,他怎麼會不懂……只是面對她或會離開這件事,他太過恐懼太過不舍。
此時一切妄想落空,恐懼排山倒海而來,但在這山海顛覆,地動天搖間,崔璟心間所見那道身影,卻愈發壯烈灑脫,獨立於這天地山海之間,卻又在其之外。
越往北去,風越大。
李歲寧率軍踏過一片生機盎然的草原,草木飄動如海浪。
大風起兮,她的披風烏髮與雨絲一同飛揚著。
第615章 九月百花殺
八月金秋,北境接連兩場大敗北狄的捷訊,隨秋風傳往各處。
但只要戰事一日不曾結束,再多的捷訊也只能短暫地安撫人心。
且北狄的戰事對大多數人來說目前還太遙遠了,比起那未曾砍在自己身上的刀子,世人更關心自己眼前的亂局能否得到解決。
如今放眼天下,過半之數的百姓皆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尤其是山南東道一帶,即便正值秋收之季,路邊也常見餓死病死的屍骨。
秋收的糧食被卞姓「朝廷」強行征掠而去,作為抵禦榮王大軍的糧草補給。
面對榮王大軍的逼近,卞軍一敗再敗,搜刮百姓的手段也越發殘暴。
如惡匪般的卞軍闖入一戶又一戶人家「征糧」,若遇阻攔或藏糧者,一概血濺當場。
有男子紅著眼睛要上前同卞軍拼死,被一名老嫗哭著抱拖住:「兒,不能啊……」
「再忍一忍……」等那群卞軍扛著糧食走遠了,老嫗哭著勸說寬慰:「再忍一忍,聽說榮王就要打回京師來了……」
周圍或悲憤愴然或麻木煎熬的百姓,聞聽此言,大多滿懷希冀地附和起來。
他們不懂,當初口口聲聲打著為民起義,為百姓尋求公道名號的卞軍在終於入主京師之後,為什麼他們這些平民的日子反倒更加艱難,甚至連活路都要沒有了。
他們想不通,只能唾罵詛咒那「出爾反爾」的卞春梁,期盼著為人仁德的榮王殿下能早日打回京師,主持大局。
還有那位皇太女殿下……有人說皇太女是假的,但普通百姓不在意,只要有人能救他們,能讓他們活下去就好。
有消息稍靈通些的貧寒文人說:「皇太女在北境打了兩場勝仗……」
「這是好事啊!等榮王殿下回到京師,趕走卞賊……皇太女殿下平息北境之亂,那天下就太平了!」
「可是到那時……誰來做皇帝?」
換作太平年間,這等禁忌話題不是他們能觸碰的,他們也不會去關心,但此時這個問題卻是與他們的生死息息相關,他們急切地盼望著能從這苦海中解脫出來。
「榮王德高望重,皇太女是個將星……」有面黃肌瘦的老人說:「榮王做皇帝是眾望所歸,到時皇太女繼續當個女將軍,咱們的日子就能好過了!」
那起先說話的文人搖搖頭,卻無法苛責老人的天真愚昧,只悵惘地走開了:「哪裡會有這樣簡單的事……」
這裡是山南東道,恰好切割了淮南道與山南西道,換而言之,是位於皇太女與榮王勢力之間的緩衝地帶。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