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2頁
長吉滿是鮮血的手上一僵,卻是帶出悲怒的哭腔:「……郎君果然病得不輕!」
「長吉啊。」魏叔易閉上了眼睛:「有勞了。」
雪下得更急了,身後奪命的叛軍將至。
受傷過重的長吉卻覺自己出現了幻覺,這幻覺中,逼近的馬蹄聲不單來自身後,也來自前方。
混沌的絕望中,長吉抬頭看向前方,然而下一瞬,卻是突然色變,矮下身形,撲伏進了雪中。
一支支羽箭在頭頂上空飛襲而過,刺向緊追而來的叛軍。
有一瞬間,魏叔易在想,是岳家郎君心腸太軟,選擇了去而復返,他今日怕是要白死一場。
但這念頭只是一瞬。
他雖未急著妄動,但隨著馬蹄聲愈近,可見上方箭矢愈密,已密布如急雨。
他視線中原本直直下落的大片雪絮在箭雨中變得破碎,凌亂狂舞。
箭雨停下時,被箭矢遮蔽的上方仍未明,取而代之的是龐大的鐵騎隊伍。
健碩的戰馬奔騰著,戰馬上的騎兵皆著甲,繫著墨色披風。
茫茫雪原中忽現這濃重的墨色,如潑墨於白紙之上,迸濺出最天然的豪邁颯沓之形。
那些墨色鐵騎源源不斷地奔涌而過,馬蹄聲震得地面上的積雪都在微微顫動,隨這方天地一同顫動著的還有魏叔易的心與神。
一支墨色騎兵將他圍起,不多時,視線上方出現了一抹醒目的黑白。
戰馬之上,那人身上繫著一件玄底鑲白狐毛的披風,披風連著的兜帽罩住她的頭臉,不大的臉半掩在帽沿邊的狐狸毛後,連同下巴也被遮擋住,只一雙眼睛最為清晰可見。
那雙眼睛的主人盯著他,幾分訝然:「這塊乾糧,險些真要霉了啊。」
魏叔易終於顫顫地眨了下眼睛,濃密眼睫上的雪屑抖落,尋回了兩分神思。
她身後仍有鐵騎滔滔不竭而過,她卻勒馬不動,問他:「初至靈州,便這樣著急赴死,為何不設法多拖延兩日?」
魏叔易望著她,嘴角很輕地彎了一下:「不知常節使會來,便擇日不如撞日了。」
他算遍了所有可能,並儘量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卻從未算到過,她竟然會突然出現。
她一直在他的謀算之外,甚至也在這天地之外。
這是他知曉「她」全部的身份內情之後,二人第一次相見。
她坐在馬上,他躺在雪中,對望間緊擦著生死之線。
她問他:「躺得這樣體面灑脫,想來死不了吧?」
他緩聲答:「常節使來了,魏某便不死了。」
「那便坐起來,我讓人為你看傷止血。」常歲寧語落,驅馬而去,查看前方情況。
常歲寧大軍出現的方向,同那些朔方叛軍出現的方向是相反的,與岳春言逃離的方向則是重疊的。
所以,那一行士兵護著岳春言沒離開多遠,便遇到了常歲寧的大軍。
彼時,岳春言一行人看著那鋪天蓋地而來的鐵騎,自覺微渺如蟻,下一瞬便會被踏碎成齏粉。
但那些人沒有傷他們,問明情形後,反而帶著他們折返。
回來的路上,比起慶幸,少年岳春言心中更多的是驚異,驚異於這至少五萬重騎兵,怎麼會突然悄無聲息地奔襲至靈州……他們入關內道時,一路上為何無人傳報?!
他們來靈州,又是意欲何為?
常歲寧此行所率騎兵,確有五萬之眾。
五萬重騎兵,放在哪裡都是一個驚人的數目,這其中僅有一萬是常歲寧的人,餘下皆來自并州。
大盛戰馬多產自北方,而北方又以并州與冀州為最大的牧馬之地,并州騎兵古時便有「狼騎」之稱——
崔璟深知抵禦北狄,培育騎兵是重中之重,自領并州以來,便從未讓人懈怠過養馬以及訓練騎兵大事。
但駐守太原重地的并州鐵騎齊出河東道,卻是歷來罕見,甚至外界很多人並不清楚如今的并州尚有如此龐大的鐵騎軍。
五萬鐵騎奔襲而至,此時對上那以千計數的朔方叛軍,自然不會有分毫懸念。
能不殺的,常歲寧讓人儘量都留了活口,包括那名全姓校尉。
畢竟是插手旁人的家事,收斂些是基本的操守,殺不殺的,事後最好還是交由朔方軍處置。
再者,活口便是證據。
將士們清點並將那些叛軍綁縛之際,下了馬的常歲寧走到了魏叔易身邊。
他手臂上的箭已被取出,所幸未有傷斷臂骨。
但止血卻花了不少工夫,此刻血勉強止住,也已包紮完畢,魏叔易整張臉都透著從未有過的蒼白虛弱,由兩名士兵一左一右將他扶著起身。
少年岳春言走上前來,衝著魏叔易跪了下去,將頭叩下:「魏相捨命相救之恩,春言沒齒不忘!」
常歲寧見此一幕,心中更落定兩分。
她疾行至此的途中,同時也讓人時刻留意著魏叔易一行欽差的行程,估算著魏叔易是今日才抵達的靈州——
依照魏叔易的聰明才智,未必想不出拖延入城的法子,常歲寧原是想,待見到魏叔易之後,便與他商議行事計劃……誰知,她趕到此處,只見這廝已躺在雪地里安然等死。
但這並不是說,魏叔易的決策是沒有意義的。
相反,此時的局面之「好」,大大地出乎了常歲寧的預料。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長吉啊。」魏叔易閉上了眼睛:「有勞了。」
雪下得更急了,身後奪命的叛軍將至。
受傷過重的長吉卻覺自己出現了幻覺,這幻覺中,逼近的馬蹄聲不單來自身後,也來自前方。
混沌的絕望中,長吉抬頭看向前方,然而下一瞬,卻是突然色變,矮下身形,撲伏進了雪中。
一支支羽箭在頭頂上空飛襲而過,刺向緊追而來的叛軍。
有一瞬間,魏叔易在想,是岳家郎君心腸太軟,選擇了去而復返,他今日怕是要白死一場。
但這念頭只是一瞬。
他雖未急著妄動,但隨著馬蹄聲愈近,可見上方箭矢愈密,已密布如急雨。
他視線中原本直直下落的大片雪絮在箭雨中變得破碎,凌亂狂舞。
箭雨停下時,被箭矢遮蔽的上方仍未明,取而代之的是龐大的鐵騎隊伍。
健碩的戰馬奔騰著,戰馬上的騎兵皆著甲,繫著墨色披風。
茫茫雪原中忽現這濃重的墨色,如潑墨於白紙之上,迸濺出最天然的豪邁颯沓之形。
那些墨色鐵騎源源不斷地奔涌而過,馬蹄聲震得地面上的積雪都在微微顫動,隨這方天地一同顫動著的還有魏叔易的心與神。
一支墨色騎兵將他圍起,不多時,視線上方出現了一抹醒目的黑白。
戰馬之上,那人身上繫著一件玄底鑲白狐毛的披風,披風連著的兜帽罩住她的頭臉,不大的臉半掩在帽沿邊的狐狸毛後,連同下巴也被遮擋住,只一雙眼睛最為清晰可見。
那雙眼睛的主人盯著他,幾分訝然:「這塊乾糧,險些真要霉了啊。」
魏叔易終於顫顫地眨了下眼睛,濃密眼睫上的雪屑抖落,尋回了兩分神思。
她身後仍有鐵騎滔滔不竭而過,她卻勒馬不動,問他:「初至靈州,便這樣著急赴死,為何不設法多拖延兩日?」
魏叔易望著她,嘴角很輕地彎了一下:「不知常節使會來,便擇日不如撞日了。」
他算遍了所有可能,並儘量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卻從未算到過,她竟然會突然出現。
她一直在他的謀算之外,甚至也在這天地之外。
這是他知曉「她」全部的身份內情之後,二人第一次相見。
她坐在馬上,他躺在雪中,對望間緊擦著生死之線。
她問他:「躺得這樣體面灑脫,想來死不了吧?」
他緩聲答:「常節使來了,魏某便不死了。」
「那便坐起來,我讓人為你看傷止血。」常歲寧語落,驅馬而去,查看前方情況。
常歲寧大軍出現的方向,同那些朔方叛軍出現的方向是相反的,與岳春言逃離的方向則是重疊的。
所以,那一行士兵護著岳春言沒離開多遠,便遇到了常歲寧的大軍。
彼時,岳春言一行人看著那鋪天蓋地而來的鐵騎,自覺微渺如蟻,下一瞬便會被踏碎成齏粉。
但那些人沒有傷他們,問明情形後,反而帶著他們折返。
回來的路上,比起慶幸,少年岳春言心中更多的是驚異,驚異於這至少五萬重騎兵,怎麼會突然悄無聲息地奔襲至靈州……他們入關內道時,一路上為何無人傳報?!
他們來靈州,又是意欲何為?
常歲寧此行所率騎兵,確有五萬之眾。
五萬重騎兵,放在哪裡都是一個驚人的數目,這其中僅有一萬是常歲寧的人,餘下皆來自并州。
大盛戰馬多產自北方,而北方又以并州與冀州為最大的牧馬之地,并州騎兵古時便有「狼騎」之稱——
崔璟深知抵禦北狄,培育騎兵是重中之重,自領并州以來,便從未讓人懈怠過養馬以及訓練騎兵大事。
但駐守太原重地的并州鐵騎齊出河東道,卻是歷來罕見,甚至外界很多人並不清楚如今的并州尚有如此龐大的鐵騎軍。
五萬鐵騎奔襲而至,此時對上那以千計數的朔方叛軍,自然不會有分毫懸念。
能不殺的,常歲寧讓人儘量都留了活口,包括那名全姓校尉。
畢竟是插手旁人的家事,收斂些是基本的操守,殺不殺的,事後最好還是交由朔方軍處置。
再者,活口便是證據。
將士們清點並將那些叛軍綁縛之際,下了馬的常歲寧走到了魏叔易身邊。
他手臂上的箭已被取出,所幸未有傷斷臂骨。
但止血卻花了不少工夫,此刻血勉強止住,也已包紮完畢,魏叔易整張臉都透著從未有過的蒼白虛弱,由兩名士兵一左一右將他扶著起身。
少年岳春言走上前來,衝著魏叔易跪了下去,將頭叩下:「魏相捨命相救之恩,春言沒齒不忘!」
常歲寧見此一幕,心中更落定兩分。
她疾行至此的途中,同時也讓人時刻留意著魏叔易一行欽差的行程,估算著魏叔易是今日才抵達的靈州——
依照魏叔易的聰明才智,未必想不出拖延入城的法子,常歲寧原是想,待見到魏叔易之後,便與他商議行事計劃……誰知,她趕到此處,只見這廝已躺在雪地里安然等死。
但這並不是說,魏叔易的決策是沒有意義的。
相反,此時的局面之「好」,大大地出乎了常歲寧的預料。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