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4頁
他們皆向常歲寧行禮,又於行禮之後,以目光追隨著那道墨白色的女子身影。
他們都很清楚今日這一面代表著什麼,從此後,他們將與這個少年女郎形成一段緊密的上下從屬關係,為她效力,憑她差遣。
常歲寧踏入廳內時,崔家族老帶人迎上了前來。
鬚髮銀白的老人抬手施禮:「老朽見過常節使……」
常歲寧還禮之後,抬手相扶:「老人家不必多禮。」
老人側身相請:「常節使請上座說話。」
戴從也抬手,做出相請的姿態。
常歲寧看向他們示向的上首正座,含笑道:「我為客,居主座恐有不妥。」
戴從未來得及說話,崔氏族老已再次抬手,道:「節使身份貴重,無有不妥。正如君臨臣邸,難道會有君居於次座之理嗎?」
老人蒼老的聲音有些沙啞,無半分諂媚奉承,而透出別樣莊重肅穆之感。
今聚於此,一切已然不必多言。
常歲寧遂於上首落座。
族老帶著崔琅在前,領著身後族人,向常歲寧深深拜下。
盧氏此番入太原,帶來了崔據的親筆書信,其上已為這一支族人指明了今後道路,令遷居太原的族人尊崔琅為新任家主,又交待崔琅一切聽從長兄崔璟的安排行事。
而最重要的一件交待,則與他們此時正緩緩拜下之人有關。
從家族中被分割出來的疼痛,身處動盪時局下的茫然,家族傾塌的頹敗,以及祖父之死、父親身陷牢獄的衝擊……此一刻齊齊湧現在崔琅心頭,刺得他眼眶發燙。
他躬身執拜間,只聽身側的族老拿蒼老的嗓音道:「老朽在此,代新任家主及族中上下,以表跟從常節使行事之心——今後,我崔氏數百名族人,願傾微末之力,秉忠貞之節,為節使效犬馬之勞,繼之以死!」
老人話至此處,再次深深拜下:「惟願節使不棄!」
老人的聲音為這份承諾更添分量,崔琅壓下淚意,跟著深深下拜:「惟願節使不棄!」
崔琅身後的族人們亦紛紛跟從著拜下,從廳內,再到廳外,他們拜下的動作,如被風拂過的山巔草木,就此彎下了脊樑,卻仍保有不滅風骨。
他們身後,此刻天際開闊,有風掃過青天,帶走了漂浮著的雲紗,放眼望去,天愈湛藍高遠。
見常歲寧很快與崔氏族老和崔琅商議起了之後的用人之事,戴從適時地從廳中退了出來。
看著頭頂的藍天,又看了一看腳下踩著的大地,戴長史心底莫名有些發虛。
這裡可是太原……老李家發跡之地,藏著龍脈在呢。
戴長史回頭看了一眼廳中共商大事的人影,總覺得這反造的,實在有些過於不避諱了。
如若李家列祖列宗在天有靈,此刻大抵正在罵罵咧咧。
戴從有心想要去燒一炷香平息一二,但轉念一想,倒反天罡到這般地步,燒香都顯得像是挑釁似地,大約只能起到火上澆油的作用……於是只能作罷。
戴從自去料理各處事務,如此直至晚間,才得以再次見到常歲寧。
「此來并州,多謝戴長史費心安排。」常歲寧先與戴從道了謝。
「節使言重了,這些皆是大都督的吩咐,在下只是聽令行事。」戴從拱手道:「大都督早前便料到節使會來太原,遂令在下在此相候。」
又道:「此外,大都督有言,節使凡有差遣,一概視作大都督之令,并州上下必當無不遵從。」
常歲寧坐在那裡,眼底現出少許安定之色,先慢慢點了頭,才問:「你們大都督他近日可有來信?此時與北狄的戰況是何情形?」
第565章 大者
「大都督上次來信,已是將近一月前。」戴從如實告知:「數日前得到消息,得知大都督如今率軍於陰山一帶抵禦北狄大軍,戰況……」
戴從斟酌了一下言辭,仍是道:「北狄此次於陰山一帶動兵十萬餘,戰況頗為嚴峻。」
「陰山……」常歲寧眉心微鎖,眼底思索一瞬,即篤定地道:「北狄此時選擇從關內道正上方大舉攻入,必是得知了關內道朔方節度使的死訊,將此視作可乘之機。」
朔方節度使在京師遇害之事,還是無可避免地波及到了北境戰局。
「是。」戴從點了頭,神情幾分沉重:「先前北狄鐵騎首次攻來時,被大都督率軍阻殺於玉門關外,數萬鐵騎幾乎全軍覆沒,自那後,倒是安分了一段時日。然而我朝內亂頻發,才叫北狄諸部落賊子野心難消,屢屢趁虛而入……」
北狄再次進犯的這半年來,多是游擊作戰,往往以數千或千餘名鐵騎在各處行突襲之舉,崔璟部署抵禦得當,始終未叫北狄鐵騎踏破防線。
直到駐紮關內道多年的朔方節度使的死訊傳開,北狄東面的幾大部落合謀連結,共同動兵十萬餘,大舉逼進陰山。
戴從說到陰山防線,語氣里有一絲慶幸:「好在陰山一帶的防禦,是大都督這數年以來最為重視的邊境地段……」
「若非如此,北狄鐵騎早已破我國境。」常歲寧每每想到先前崔璟動身趕往北境重建邊防之舉,心中總也有一絲慶幸,甚至是感激。
在大盛還未大亂時,崔璟便一直重視北境邊防事項,正因有他數年來不遺餘力地投身於此,才讓大盛在此時面對北狄的進犯中,得以有一戰之力。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他們都很清楚今日這一面代表著什麼,從此後,他們將與這個少年女郎形成一段緊密的上下從屬關係,為她效力,憑她差遣。
常歲寧踏入廳內時,崔家族老帶人迎上了前來。
鬚髮銀白的老人抬手施禮:「老朽見過常節使……」
常歲寧還禮之後,抬手相扶:「老人家不必多禮。」
老人側身相請:「常節使請上座說話。」
戴從也抬手,做出相請的姿態。
常歲寧看向他們示向的上首正座,含笑道:「我為客,居主座恐有不妥。」
戴從未來得及說話,崔氏族老已再次抬手,道:「節使身份貴重,無有不妥。正如君臨臣邸,難道會有君居於次座之理嗎?」
老人蒼老的聲音有些沙啞,無半分諂媚奉承,而透出別樣莊重肅穆之感。
今聚於此,一切已然不必多言。
常歲寧遂於上首落座。
族老帶著崔琅在前,領著身後族人,向常歲寧深深拜下。
盧氏此番入太原,帶來了崔據的親筆書信,其上已為這一支族人指明了今後道路,令遷居太原的族人尊崔琅為新任家主,又交待崔琅一切聽從長兄崔璟的安排行事。
而最重要的一件交待,則與他們此時正緩緩拜下之人有關。
從家族中被分割出來的疼痛,身處動盪時局下的茫然,家族傾塌的頹敗,以及祖父之死、父親身陷牢獄的衝擊……此一刻齊齊湧現在崔琅心頭,刺得他眼眶發燙。
他躬身執拜間,只聽身側的族老拿蒼老的嗓音道:「老朽在此,代新任家主及族中上下,以表跟從常節使行事之心——今後,我崔氏數百名族人,願傾微末之力,秉忠貞之節,為節使效犬馬之勞,繼之以死!」
老人話至此處,再次深深拜下:「惟願節使不棄!」
老人的聲音為這份承諾更添分量,崔琅壓下淚意,跟著深深下拜:「惟願節使不棄!」
崔琅身後的族人們亦紛紛跟從著拜下,從廳內,再到廳外,他們拜下的動作,如被風拂過的山巔草木,就此彎下了脊樑,卻仍保有不滅風骨。
他們身後,此刻天際開闊,有風掃過青天,帶走了漂浮著的雲紗,放眼望去,天愈湛藍高遠。
見常歲寧很快與崔氏族老和崔琅商議起了之後的用人之事,戴從適時地從廳中退了出來。
看著頭頂的藍天,又看了一看腳下踩著的大地,戴長史心底莫名有些發虛。
這裡可是太原……老李家發跡之地,藏著龍脈在呢。
戴長史回頭看了一眼廳中共商大事的人影,總覺得這反造的,實在有些過於不避諱了。
如若李家列祖列宗在天有靈,此刻大抵正在罵罵咧咧。
戴從有心想要去燒一炷香平息一二,但轉念一想,倒反天罡到這般地步,燒香都顯得像是挑釁似地,大約只能起到火上澆油的作用……於是只能作罷。
戴從自去料理各處事務,如此直至晚間,才得以再次見到常歲寧。
「此來并州,多謝戴長史費心安排。」常歲寧先與戴從道了謝。
「節使言重了,這些皆是大都督的吩咐,在下只是聽令行事。」戴從拱手道:「大都督早前便料到節使會來太原,遂令在下在此相候。」
又道:「此外,大都督有言,節使凡有差遣,一概視作大都督之令,并州上下必當無不遵從。」
常歲寧坐在那裡,眼底現出少許安定之色,先慢慢點了頭,才問:「你們大都督他近日可有來信?此時與北狄的戰況是何情形?」
第565章 大者
「大都督上次來信,已是將近一月前。」戴從如實告知:「數日前得到消息,得知大都督如今率軍於陰山一帶抵禦北狄大軍,戰況……」
戴從斟酌了一下言辭,仍是道:「北狄此次於陰山一帶動兵十萬餘,戰況頗為嚴峻。」
「陰山……」常歲寧眉心微鎖,眼底思索一瞬,即篤定地道:「北狄此時選擇從關內道正上方大舉攻入,必是得知了關內道朔方節度使的死訊,將此視作可乘之機。」
朔方節度使在京師遇害之事,還是無可避免地波及到了北境戰局。
「是。」戴從點了頭,神情幾分沉重:「先前北狄鐵騎首次攻來時,被大都督率軍阻殺於玉門關外,數萬鐵騎幾乎全軍覆沒,自那後,倒是安分了一段時日。然而我朝內亂頻發,才叫北狄諸部落賊子野心難消,屢屢趁虛而入……」
北狄再次進犯的這半年來,多是游擊作戰,往往以數千或千餘名鐵騎在各處行突襲之舉,崔璟部署抵禦得當,始終未叫北狄鐵騎踏破防線。
直到駐紮關內道多年的朔方節度使的死訊傳開,北狄東面的幾大部落合謀連結,共同動兵十萬餘,大舉逼進陰山。
戴從說到陰山防線,語氣里有一絲慶幸:「好在陰山一帶的防禦,是大都督這數年以來最為重視的邊境地段……」
「若非如此,北狄鐵騎早已破我國境。」常歲寧每每想到先前崔璟動身趕往北境重建邊防之舉,心中總也有一絲慶幸,甚至是感激。
在大盛還未大亂時,崔璟便一直重視北境邊防事項,正因有他數年來不遺餘力地投身於此,才讓大盛在此時面對北狄的進犯中,得以有一戰之力。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