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1頁
「行了,你懂什麼,閉嘴!」魏妙青打斷她的話,柳眉倒豎:「我乃聖人欽點的太子妃,我什麼德性聖人再清楚不過,我若突然變得賢良淑德吃苦耐勞,聖人只怕反要懷疑我憋著什麼壞水呢!」
「這太子妃該怎麼當,我心中自有分寸在,不必你來事事挑剔規訓。」魏妙青說到最後,故作兇相,努嘴哼了一聲:「再盯著我的刺來挑,我將你換下也不是不能!」
做這個太子妃,她沒有選擇。但怎麼做這個太子妃,她有自己的節奏!
若這東宮的風氣容不得她,她便將這鬼風氣一把火給整治乾淨!
適應環境是不存在的,她偏要這環境來適應她這個太子妃。
橫豎阿兄早就說過了,她入宮後不必忍氣吞聲,她就算真惹出什麼禍事來,也自有阿兄來給她兜著。
她又不是靠著太子活的,她能在這宮中活幾日,同她能不能受委屈沒有半點干係,那還得看阿兄和鄭國公府的——
只要阿兄一日還是聖人跟前的心腹大臣,她這太子妃便誰也捋不下來。
既如此,她作甚要將自己束得死死的?
魏妙青說著,又瞪了一眼嚴女史——最討厭這些空學了些表皮規矩,根本看不清內里輕重,便試圖用規矩禮教來拿捏人的。
她魏妙青可不是那等好欺負好嚇唬的小女郎!
嚴女史被訓斥得臉色紅白交加。
小姑娘的這又一記瞪眼,透著不滿的嗔怪,尚有幾分天真,半點不足以叫人膽寒,卻能叫人顏面盡失。
嚴女史從未受過這等訓,但她偏也清楚魏叔易在天子跟前的分量,一時只有打碎牙往肚子裡咽:「太子妃提醒得是……」
魏妙青:「那你愣著幹什麼,還不趕緊退下去反省?」
嚴女史這下更是臉紅到了耳根處,匆匆行禮後便退了出去。
殿內與殿外的宮人們,凡是聽到了這番經過的,無不傻眼。
而「嚴女史欲管教太子妃不成,反遭太子妃管教」的消息,很快傳遍了整座東宮。
譁然之外,大家又不禁暗暗激動起來,再抬頭時,總覺得籠罩在東宮上方的陰霾都散去許多。
此時,魏妙青正躺在貴妃榻上吃著果脯,一邊聽兩名為她捏腿的宮婢小聲說著宮中的八卦。
相比之下,太子就有些慘了。
昨夜禁宮血案,在朝野間引起了極大的震動。
百官之間,氣氛駭然而又譁然。
即便有馬行舟與魏叔易等人竭力穩固人心,但在這十月的京師里,太子依舊汗濕了衣袍,幾欲支撐不住。
而不多時,忽有一封急報自洛陽方向傳回。
前來傳報的士兵跪於殿內,高聲道,數日前,范陽軍忽然動兵汴州——
每日都在聽壞消息的太子,此刻臉上反而看不出太多波動,腦海中卻響起一道聲音——不然,他以死謝罪呢?
總這樣熬著,也不是個事吧?
然而下一瞬,又聽那士兵接著道,范陽軍已被淮南道節度使常歲寧率兵擊退,江都軍於汴州城外挫敵數萬,並重傷了段士昂!
太子一愣後,猛地站起身來:「……常節使力保汴州,此乃大功,當重賞!」
莫說重賞了,若不是禮節束縛,他甚至想給常節使磕一個!
太子滿心感激,眼睛都要紅了。
常歲寧率兵於汴州重創范陽軍,於朝廷而言,實是近來唯一的好消息了。
這個消息連同捷報,很快被呈至甘露殿內。
聖冊帝看罷那封由汴州刺史胡粼呈上的捷報,片刻後,卻是問那報訊的士兵:「如此大捷,常節使未曾說什麼嗎?」
士兵被問得愣了一下,將頭叩在地上,道:「回陛下,一應戰事明細,皆在這封捷報之上了。」
聖冊帝久久無言,靜靜望向那樽徐徐吐著青煙的博山爐。
所以……阿尚如今對朝廷,對她,是一個字也不曾有了。
第542章 馬婉來信
常歲寧重創范陽軍的消息,在一定程度上暫安了朝野人心。
但這份暫安,僅是針對朝中對范陽軍的忌憚,以及對洛陽及河南道形勢的憂切。而嶺南及朔方節度使慘死禁門外所帶來的震盪,並未能因此得到消解。
任誰都能看出,在這份震盪中,得益最大的無疑是益州榮王府。
朝中上下一時間皆在緊急商議對策,以求儘量降低此事帶來的衝擊。
天色將暗之際,魏叔易從門下省離開後,未曾就此離宮,而是去了甘露殿求見天子。
殿中,魏叔易撩起官袍,執禮向天子跪拜而下,說明了來意與所請。
聖冊帝臉上有著少見的意外之色,她看著那跪拜自薦的臣子,心緒幾經起落。
良久,帝王才開口道:「魏卿當知,此去危險重重,更勝去歲出使東羅百倍余……」
魏叔易深深叩拜下去:「為陛下解憂,為大盛平亂,微臣責無旁貸。」
殿內再次陷入寂靜當中。
不知過了多久,魏叔易方聽得上方傳來一聲長長的嘆息聲。
而後,那聲音緩緩道:「如此,朕便將此事交予魏卿了。」
魏叔易再叩一首。
不多時,他退出甘露殿,轉身踏入了懸浮著琉璃燈火的夜色中。
甘露殿宮門外,司宮台掌事宦官向魏叔易行禮,恭敬地道:「時辰已晚,奴令人為魏相公備下了出宮的軟轎……」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這太子妃該怎麼當,我心中自有分寸在,不必你來事事挑剔規訓。」魏妙青說到最後,故作兇相,努嘴哼了一聲:「再盯著我的刺來挑,我將你換下也不是不能!」
做這個太子妃,她沒有選擇。但怎麼做這個太子妃,她有自己的節奏!
若這東宮的風氣容不得她,她便將這鬼風氣一把火給整治乾淨!
適應環境是不存在的,她偏要這環境來適應她這個太子妃。
橫豎阿兄早就說過了,她入宮後不必忍氣吞聲,她就算真惹出什麼禍事來,也自有阿兄來給她兜著。
她又不是靠著太子活的,她能在這宮中活幾日,同她能不能受委屈沒有半點干係,那還得看阿兄和鄭國公府的——
只要阿兄一日還是聖人跟前的心腹大臣,她這太子妃便誰也捋不下來。
既如此,她作甚要將自己束得死死的?
魏妙青說著,又瞪了一眼嚴女史——最討厭這些空學了些表皮規矩,根本看不清內里輕重,便試圖用規矩禮教來拿捏人的。
她魏妙青可不是那等好欺負好嚇唬的小女郎!
嚴女史被訓斥得臉色紅白交加。
小姑娘的這又一記瞪眼,透著不滿的嗔怪,尚有幾分天真,半點不足以叫人膽寒,卻能叫人顏面盡失。
嚴女史從未受過這等訓,但她偏也清楚魏叔易在天子跟前的分量,一時只有打碎牙往肚子裡咽:「太子妃提醒得是……」
魏妙青:「那你愣著幹什麼,還不趕緊退下去反省?」
嚴女史這下更是臉紅到了耳根處,匆匆行禮後便退了出去。
殿內與殿外的宮人們,凡是聽到了這番經過的,無不傻眼。
而「嚴女史欲管教太子妃不成,反遭太子妃管教」的消息,很快傳遍了整座東宮。
譁然之外,大家又不禁暗暗激動起來,再抬頭時,總覺得籠罩在東宮上方的陰霾都散去許多。
此時,魏妙青正躺在貴妃榻上吃著果脯,一邊聽兩名為她捏腿的宮婢小聲說著宮中的八卦。
相比之下,太子就有些慘了。
昨夜禁宮血案,在朝野間引起了極大的震動。
百官之間,氣氛駭然而又譁然。
即便有馬行舟與魏叔易等人竭力穩固人心,但在這十月的京師里,太子依舊汗濕了衣袍,幾欲支撐不住。
而不多時,忽有一封急報自洛陽方向傳回。
前來傳報的士兵跪於殿內,高聲道,數日前,范陽軍忽然動兵汴州——
每日都在聽壞消息的太子,此刻臉上反而看不出太多波動,腦海中卻響起一道聲音——不然,他以死謝罪呢?
總這樣熬著,也不是個事吧?
然而下一瞬,又聽那士兵接著道,范陽軍已被淮南道節度使常歲寧率兵擊退,江都軍於汴州城外挫敵數萬,並重傷了段士昂!
太子一愣後,猛地站起身來:「……常節使力保汴州,此乃大功,當重賞!」
莫說重賞了,若不是禮節束縛,他甚至想給常節使磕一個!
太子滿心感激,眼睛都要紅了。
常歲寧率兵於汴州重創范陽軍,於朝廷而言,實是近來唯一的好消息了。
這個消息連同捷報,很快被呈至甘露殿內。
聖冊帝看罷那封由汴州刺史胡粼呈上的捷報,片刻後,卻是問那報訊的士兵:「如此大捷,常節使未曾說什麼嗎?」
士兵被問得愣了一下,將頭叩在地上,道:「回陛下,一應戰事明細,皆在這封捷報之上了。」
聖冊帝久久無言,靜靜望向那樽徐徐吐著青煙的博山爐。
所以……阿尚如今對朝廷,對她,是一個字也不曾有了。
第542章 馬婉來信
常歲寧重創范陽軍的消息,在一定程度上暫安了朝野人心。
但這份暫安,僅是針對朝中對范陽軍的忌憚,以及對洛陽及河南道形勢的憂切。而嶺南及朔方節度使慘死禁門外所帶來的震盪,並未能因此得到消解。
任誰都能看出,在這份震盪中,得益最大的無疑是益州榮王府。
朝中上下一時間皆在緊急商議對策,以求儘量降低此事帶來的衝擊。
天色將暗之際,魏叔易從門下省離開後,未曾就此離宮,而是去了甘露殿求見天子。
殿中,魏叔易撩起官袍,執禮向天子跪拜而下,說明了來意與所請。
聖冊帝臉上有著少見的意外之色,她看著那跪拜自薦的臣子,心緒幾經起落。
良久,帝王才開口道:「魏卿當知,此去危險重重,更勝去歲出使東羅百倍余……」
魏叔易深深叩拜下去:「為陛下解憂,為大盛平亂,微臣責無旁貸。」
殿內再次陷入寂靜當中。
不知過了多久,魏叔易方聽得上方傳來一聲長長的嘆息聲。
而後,那聲音緩緩道:「如此,朕便將此事交予魏卿了。」
魏叔易再叩一首。
不多時,他退出甘露殿,轉身踏入了懸浮著琉璃燈火的夜色中。
甘露殿宮門外,司宮台掌事宦官向魏叔易行禮,恭敬地道:「時辰已晚,奴令人為魏相公備下了出宮的軟轎……」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