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6頁
至此,局面已經十分明朗了。
「即便那劍南道節度使此行入京不過是李隱的障眼法,朕亦尚有五道節度使可用。」天子的聲音恢復了往日的威嚴與無懼:「待朕先將這些懷有異心者一一剷除……」
十多年前,她可以將覬覦皇位者除盡,今時自然也能!
到那時,即便阿尚仍不願與她站在一處,但那也皆是她們母女之間的事了……里與外,總歸是不同的。
魏叔易斂眸站在那裡,心情卻是異樣沉重。
女帝是有決斷的,也從來不乏魄力,可是如今這時局……
魏叔易私心裡認為,時至今日,最能決定大局走向的,或許根本不是權勢爭鬥,而是天下人心所向……那恰恰是帝王向來最不曾看重的東西。
魏叔易曾試著與馬行舟談過這個問題,試圖讓最得帝王重用的馬相進言一二,但馬相也只是長長地嘆了口氣。
馬行舟不是不曾勸過。
而今已經走到這一步,早已不存在所謂「幡然醒悟」的餘地……女帝沒有退路,他們身為天子心腹也別無選擇。
此時,拋開對大局的勝算不提,令魏叔易心頭感到沉重的,還有一個問題——
帝王方才話中之意,是且隨常歲寧去,她需先平定大局……
若果真有那麼一日,只餘下母女二人對峙,而到時若常歲寧仍無「乖順」之意,帝王又會如何?
這非是魏叔易能夠貿然開口去問的,但他僅僅只是在心中想一想,竟也覺得只有無盡寒意。
或許,在天子眼中,這也是身為帝王的一種本分嗎?
半個時辰後,魏叔易正欲退去時,東宮的宮人尋了過來,那宮人顫顫跪下,說明了太子突然病倒之事。
太子高燒不退,甚至有神志不清之言……
魏叔易心神凝滯一瞬,腦海中即時閃過一個想法——或許,明日大婚會有延後的可能?
但只是一瞬,他便意識到了這個想法是不切實際的,至少絕對不在天子的考慮範圍之內。
在聖冊帝看來,太子婚期非同兒戲,此時若突然再傳出太子病倒的消息,只會加劇人心的動盪,以太子之名聚攏而來的勢力只怕會再度動搖。
病倒又算得了什麼,同大局相比,區區一個李智又算得了什麼?
李智所代表的僅僅只是一個身份,而她此時需要李智用這個身份來完成太子該履行的作用。
聖冊帝當即讓人傳令太醫院眾醫士去往東宮,讓他們無論用什麼法子,都務必要讓太子順利完成明日的大婚流程。
魏叔易無聲施禮,緩緩退出了甘露殿。
此一夜,東宮上下無人敢有片刻放鬆。
眾醫士們幾乎將所有退燒的法子都在太子身上試了一遍,最終以針灸之法,加之灌入猛藥,折騰到子時過後,才總算讓太子暫時得以清醒過來。
太子清醒的那一瞬,即有宮人將聖人口諭轉達:「太子殿下明日務必謹慎,萬不可在百官大臣面前失了儲君之儀……」
退燒之後,裡衣被冷汗浸透的太子戰戰兢兢地點頭:「勞煩回稟聖人,兒臣必當警醒謹慎……」
太子大婚的流程繁雜至極,尤其是數不清的天地祖先叩拜禮儀。
魏妙青身披沉重的太子妃婚服,全程大氣都不敢喘上一口,唯恐自己哪裡做錯一步。
然而她悄悄看了一眼身側的太子,卻發現對方額角滿是冷汗,雖是強作鎮定,仍不難看出比她還要緊張忐忑。
如此一對比,魏妙青覺得自己似乎頗為優秀,如此大場合下,她竟比這做了多年太子的李智還要從容不迫。
這般一想,魏妙青倒果真更加從容許多。
且她這些時日一直在被逼著演練大婚流程,體力倒也真叫她鍛鍊出來了,大半日下來,除了餓的能吞下一頭豬拌一頭牛之外,竟也沒有累到渾身要散架的程度。
一切流程終於結束之後,魏妙青坐上華輦,被抬去了東宮之中。
久未公開面前露面的聖冊帝,於含元殿中大宴百官藩王及各道節度使,帝王面上未褪去的病容被眾人看在眼中,倒是坐實了此前稱病之言。
宴上,聖冊帝有諸多對太子寄予厚重之言,並讓太子禮敬百官。
雖無明言,但一舉一動皆透露出讓位太子的預兆。
眾人看在眼中,各有思量。
宣安大長公主的視線落在敬酒的太子身上,卻只在心中感嘆一句,這個被推到漩渦頂端的孩子,本不過是個可憐蟲而已。
待到宴席散去,太子才得以在一群內侍的陪同下回到了東宮。
魏妙青聽到外面的動靜,趕忙將那揉著已被餓得不能再扁的肚子的手收回,端莊地疊放在膝上。
太子進來之後,在一名女史的指引下,同魏妙青共飲了合卺酒。
一切流程至此總算結束,宮婢內侍們行禮之後,退去了外面守著。
房內突然安靜得叫人不適應,坐在喜床邊的魏妙青轉頭看向身側的李智,只見他坐在那裡,繃緊著下頜,一動不動。
魏妙青心中納悶地收回視線,又忍了一會兒,終於忍不住轉頭,開口問:「太子殿下……」
然而她話還沒問完,忽見李智身形一晃,竟是「撲通」一聲栽倒了下去。
魏妙青驚叫一聲猛然起身,手足無措地道:「殿下……這是怎麼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即便那劍南道節度使此行入京不過是李隱的障眼法,朕亦尚有五道節度使可用。」天子的聲音恢復了往日的威嚴與無懼:「待朕先將這些懷有異心者一一剷除……」
十多年前,她可以將覬覦皇位者除盡,今時自然也能!
到那時,即便阿尚仍不願與她站在一處,但那也皆是她們母女之間的事了……里與外,總歸是不同的。
魏叔易斂眸站在那裡,心情卻是異樣沉重。
女帝是有決斷的,也從來不乏魄力,可是如今這時局……
魏叔易私心裡認為,時至今日,最能決定大局走向的,或許根本不是權勢爭鬥,而是天下人心所向……那恰恰是帝王向來最不曾看重的東西。
魏叔易曾試著與馬行舟談過這個問題,試圖讓最得帝王重用的馬相進言一二,但馬相也只是長長地嘆了口氣。
馬行舟不是不曾勸過。
而今已經走到這一步,早已不存在所謂「幡然醒悟」的餘地……女帝沒有退路,他們身為天子心腹也別無選擇。
此時,拋開對大局的勝算不提,令魏叔易心頭感到沉重的,還有一個問題——
帝王方才話中之意,是且隨常歲寧去,她需先平定大局……
若果真有那麼一日,只餘下母女二人對峙,而到時若常歲寧仍無「乖順」之意,帝王又會如何?
這非是魏叔易能夠貿然開口去問的,但他僅僅只是在心中想一想,竟也覺得只有無盡寒意。
或許,在天子眼中,這也是身為帝王的一種本分嗎?
半個時辰後,魏叔易正欲退去時,東宮的宮人尋了過來,那宮人顫顫跪下,說明了太子突然病倒之事。
太子高燒不退,甚至有神志不清之言……
魏叔易心神凝滯一瞬,腦海中即時閃過一個想法——或許,明日大婚會有延後的可能?
但只是一瞬,他便意識到了這個想法是不切實際的,至少絕對不在天子的考慮範圍之內。
在聖冊帝看來,太子婚期非同兒戲,此時若突然再傳出太子病倒的消息,只會加劇人心的動盪,以太子之名聚攏而來的勢力只怕會再度動搖。
病倒又算得了什麼,同大局相比,區區一個李智又算得了什麼?
李智所代表的僅僅只是一個身份,而她此時需要李智用這個身份來完成太子該履行的作用。
聖冊帝當即讓人傳令太醫院眾醫士去往東宮,讓他們無論用什麼法子,都務必要讓太子順利完成明日的大婚流程。
魏叔易無聲施禮,緩緩退出了甘露殿。
此一夜,東宮上下無人敢有片刻放鬆。
眾醫士們幾乎將所有退燒的法子都在太子身上試了一遍,最終以針灸之法,加之灌入猛藥,折騰到子時過後,才總算讓太子暫時得以清醒過來。
太子清醒的那一瞬,即有宮人將聖人口諭轉達:「太子殿下明日務必謹慎,萬不可在百官大臣面前失了儲君之儀……」
退燒之後,裡衣被冷汗浸透的太子戰戰兢兢地點頭:「勞煩回稟聖人,兒臣必當警醒謹慎……」
太子大婚的流程繁雜至極,尤其是數不清的天地祖先叩拜禮儀。
魏妙青身披沉重的太子妃婚服,全程大氣都不敢喘上一口,唯恐自己哪裡做錯一步。
然而她悄悄看了一眼身側的太子,卻發現對方額角滿是冷汗,雖是強作鎮定,仍不難看出比她還要緊張忐忑。
如此一對比,魏妙青覺得自己似乎頗為優秀,如此大場合下,她竟比這做了多年太子的李智還要從容不迫。
這般一想,魏妙青倒果真更加從容許多。
且她這些時日一直在被逼著演練大婚流程,體力倒也真叫她鍛鍊出來了,大半日下來,除了餓的能吞下一頭豬拌一頭牛之外,竟也沒有累到渾身要散架的程度。
一切流程終於結束之後,魏妙青坐上華輦,被抬去了東宮之中。
久未公開面前露面的聖冊帝,於含元殿中大宴百官藩王及各道節度使,帝王面上未褪去的病容被眾人看在眼中,倒是坐實了此前稱病之言。
宴上,聖冊帝有諸多對太子寄予厚重之言,並讓太子禮敬百官。
雖無明言,但一舉一動皆透露出讓位太子的預兆。
眾人看在眼中,各有思量。
宣安大長公主的視線落在敬酒的太子身上,卻只在心中感嘆一句,這個被推到漩渦頂端的孩子,本不過是個可憐蟲而已。
待到宴席散去,太子才得以在一群內侍的陪同下回到了東宮。
魏妙青聽到外面的動靜,趕忙將那揉著已被餓得不能再扁的肚子的手收回,端莊地疊放在膝上。
太子進來之後,在一名女史的指引下,同魏妙青共飲了合卺酒。
一切流程至此總算結束,宮婢內侍們行禮之後,退去了外面守著。
房內突然安靜得叫人不適應,坐在喜床邊的魏妙青轉頭看向身側的李智,只見他坐在那裡,繃緊著下頜,一動不動。
魏妙青心中納悶地收回視線,又忍了一會兒,終於忍不住轉頭,開口問:「太子殿下……」
然而她話還沒問完,忽見李智身形一晃,竟是「撲通」一聲栽倒了下去。
魏妙青驚叫一聲猛然起身,手足無措地道:「殿下……這是怎麼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