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4頁
見夫人總算說累了,攢了些力氣的胡粼才開口道:「今日在城門下,我與那段士昂……」
「郎主。」陳氏將手輕壓在丈夫嘴上,不贊成地道:「郎主重傷在身,切莫多開口說話。」
胡粼:「……」
合著說常節使就行,他說點別的就要建議他閉嘴了?
屋外,跟著喬玉綿忙裡忙出的阿點,端著一盆血水經過此處,見到胡粼的兩個兒子,不禁眼睛一亮:「小孩兄,又見面了!」
「點將軍!」那兩個男孩子見著阿點也很興奮,連忙跑了過去。
見著小友,阿點也顧不上幹活了,手中抱著銅盆,唧唧咋咋地說起話來。
喬玉綿從一旁的屋子裡出來,見著這一幕,笑了笑,也沒有再喊阿點過來。
喬玉綿忙了大半日,此刻稍得歇息,站在屋廊下拿棉巾擦了擦額角的濕汗,一陣風吹來,周身反而有些冷意。
喬玉綿雙手反抱,輕輕搓了搓雙臂,視線卻是望向西面洛陽城的方向。
早在離開江都之前,她便已經從常歲寧口中得知,崔琅落入了范陽軍手中的消息。
那他此時,必然也在洛陽吧?
他還好嗎?不知是何處境?
喬玉綿短暫地失神間,聽得有人喊了一聲「喬大夫」,忙又快步走了過去。
此一夜,汴州城燈火通明,徹夜無眠。
城外的屍首已被清點處理完畢,此次守城之戰,汴州折損了千餘名守軍,他們當中大半都是汴州百姓出身,此番卻以如此壯烈的方式,永遠地留在了這片故土之上。
士兵們正欲沖洗城樓上的血跡時,陰沉了許久的天空忽然落下了大雨。
在無數汴州人眼中,這似是上天的悲嘆與憐憫。
天色初亮時,許多百姓冒雨撐傘,自發來到城樓處弔唁。
有文人將帶來的幾壺清酒緩緩傾倒在地,以慰英靈。
天亮之後,范陽軍此戰折損也被清點完畢,此行范陽軍死傷嚴重,五萬士兵出洛陽,敗退返回時僅剩下兩萬,這兩萬中還包括許多傷兵。
除了死傷之外,另有五千范陽軍俘兵此刻被押在汴州。
先前段士昂用來脅迫胡粼的那些汴州俘虜,也被趁亂救了回來。
這一戰,是范陽軍自起事南下以來,最大的一場敗仗。
而讓范陽王李復更加心焦的是,段士昂傷得很重。
那槍頭固然已經取出,但一群醫士們含蓄地說,這一槍穿骨斷筋,之後能否恢復尚是未知。
且段士昂高熱昏迷,至今還未能轉醒。
范陽王這下也沒心情泡溫湯逗美姬了,幾乎每隔一個時辰便要問一句:「士昂轉醒否?」
因擔心段士昂傷重昏迷的消息會進一步影響到軍心,心焦的范陽王便讓人瞞了下來。
但崔琅還是很快打聽到了此事。
他很擅長與人交際,這些時日看似毫無作為只知吃喝玩樂,但無形中結交了不少人。
得知此事後,崔琅當場表現出憂色,同那名護衛一同嘆息了一陣後,返回住處,才露出激動之色。
此番范陽軍攻打汴州,偷雞不成蝕把米不說,就連段士昂也重傷不醒!
且將段士昂重傷至此的,不是旁人,正是他的師父!
他師父此時人就在汴州!
「走,出門去!」崔琅一回來就讓張羅著族人們出門吃酒。
他們雖不能離開洛陽城,出入皆有人以護衛為名監視跟隨,但在洛陽城中的行動並不受限。
崔琅打算出門走走,碰一碰「運氣」。
見崔琅神態,崔氏族人壓低聲音問:「六郎,這是出什麼好事了?」
「我掐指一算……」崔琅也壓低聲音,神秘兮兮地道:「京師太子明日大婚。」
「……」崔氏族人只覺無語。
身體養得好了些的崔塵無奈輕嘆氣,眼中藏著智者的憂慮——六郎何時才能有些長進啊。
當日,崔琅帶著族人們在洛陽城中一家酒樓中聽曲吃酒,甚是瀟灑。
同一刻,京師之中縱然人心惶惶,各處卻依舊在為明日太子大婚做著準備。
然而叫人焦心的是,值此大婚前夕,太子李智卻病倒了。
第539章 太子大婚
太子突然病倒,將一眾東宮奴僕嚇得魂不守舍,也恨不能病倒了事。
近來朝廷的局面,怎一個難字了得,他們這些做下人的一顆心七上八下,好似被放在油鍋里煎著。
此次太子大婚,遵旨前來京師的藩王宗室倒是不在少數,於他們大多數人而言,只要皇位上坐著的他們李家人,差別便不大……相較之下,他們更願意「順應時勢」,扶持太子。
至於以個人名義起事,倒也不是他們不想,而是他們當中甚少有人擁有起事的資本。
女帝登基後,為防止大權回落到李氏手中,曾大肆貶殺打壓過李氏宗親,故而李氏子弟中握有實際兵權的人少之又少。此番范陽王李復能夠鬧出這般亂象,說到底不過是借了范陽軍段士昂的力。
如今的大盛,地方兵權大多掌握在節度使手中。
大盛今有節度使十位,而此番入京的有六位。
餘下未至的四人,一是隴右道節度使,隴右肩負抗擊北狄重任,對於未能入京之事,隴右節度使曾傳信入京請罪,他細緻地解釋了不敢擅離職守的原因。而今北境又起戰事,朝廷一時間也無法苛責什麼。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郎主。」陳氏將手輕壓在丈夫嘴上,不贊成地道:「郎主重傷在身,切莫多開口說話。」
胡粼:「……」
合著說常節使就行,他說點別的就要建議他閉嘴了?
屋外,跟著喬玉綿忙裡忙出的阿點,端著一盆血水經過此處,見到胡粼的兩個兒子,不禁眼睛一亮:「小孩兄,又見面了!」
「點將軍!」那兩個男孩子見著阿點也很興奮,連忙跑了過去。
見著小友,阿點也顧不上幹活了,手中抱著銅盆,唧唧咋咋地說起話來。
喬玉綿從一旁的屋子裡出來,見著這一幕,笑了笑,也沒有再喊阿點過來。
喬玉綿忙了大半日,此刻稍得歇息,站在屋廊下拿棉巾擦了擦額角的濕汗,一陣風吹來,周身反而有些冷意。
喬玉綿雙手反抱,輕輕搓了搓雙臂,視線卻是望向西面洛陽城的方向。
早在離開江都之前,她便已經從常歲寧口中得知,崔琅落入了范陽軍手中的消息。
那他此時,必然也在洛陽吧?
他還好嗎?不知是何處境?
喬玉綿短暫地失神間,聽得有人喊了一聲「喬大夫」,忙又快步走了過去。
此一夜,汴州城燈火通明,徹夜無眠。
城外的屍首已被清點處理完畢,此次守城之戰,汴州折損了千餘名守軍,他們當中大半都是汴州百姓出身,此番卻以如此壯烈的方式,永遠地留在了這片故土之上。
士兵們正欲沖洗城樓上的血跡時,陰沉了許久的天空忽然落下了大雨。
在無數汴州人眼中,這似是上天的悲嘆與憐憫。
天色初亮時,許多百姓冒雨撐傘,自發來到城樓處弔唁。
有文人將帶來的幾壺清酒緩緩傾倒在地,以慰英靈。
天亮之後,范陽軍此戰折損也被清點完畢,此行范陽軍死傷嚴重,五萬士兵出洛陽,敗退返回時僅剩下兩萬,這兩萬中還包括許多傷兵。
除了死傷之外,另有五千范陽軍俘兵此刻被押在汴州。
先前段士昂用來脅迫胡粼的那些汴州俘虜,也被趁亂救了回來。
這一戰,是范陽軍自起事南下以來,最大的一場敗仗。
而讓范陽王李復更加心焦的是,段士昂傷得很重。
那槍頭固然已經取出,但一群醫士們含蓄地說,這一槍穿骨斷筋,之後能否恢復尚是未知。
且段士昂高熱昏迷,至今還未能轉醒。
范陽王這下也沒心情泡溫湯逗美姬了,幾乎每隔一個時辰便要問一句:「士昂轉醒否?」
因擔心段士昂傷重昏迷的消息會進一步影響到軍心,心焦的范陽王便讓人瞞了下來。
但崔琅還是很快打聽到了此事。
他很擅長與人交際,這些時日看似毫無作為只知吃喝玩樂,但無形中結交了不少人。
得知此事後,崔琅當場表現出憂色,同那名護衛一同嘆息了一陣後,返回住處,才露出激動之色。
此番范陽軍攻打汴州,偷雞不成蝕把米不說,就連段士昂也重傷不醒!
且將段士昂重傷至此的,不是旁人,正是他的師父!
他師父此時人就在汴州!
「走,出門去!」崔琅一回來就讓張羅著族人們出門吃酒。
他們雖不能離開洛陽城,出入皆有人以護衛為名監視跟隨,但在洛陽城中的行動並不受限。
崔琅打算出門走走,碰一碰「運氣」。
見崔琅神態,崔氏族人壓低聲音問:「六郎,這是出什麼好事了?」
「我掐指一算……」崔琅也壓低聲音,神秘兮兮地道:「京師太子明日大婚。」
「……」崔氏族人只覺無語。
身體養得好了些的崔塵無奈輕嘆氣,眼中藏著智者的憂慮——六郎何時才能有些長進啊。
當日,崔琅帶著族人們在洛陽城中一家酒樓中聽曲吃酒,甚是瀟灑。
同一刻,京師之中縱然人心惶惶,各處卻依舊在為明日太子大婚做著準備。
然而叫人焦心的是,值此大婚前夕,太子李智卻病倒了。
第539章 太子大婚
太子突然病倒,將一眾東宮奴僕嚇得魂不守舍,也恨不能病倒了事。
近來朝廷的局面,怎一個難字了得,他們這些做下人的一顆心七上八下,好似被放在油鍋里煎著。
此次太子大婚,遵旨前來京師的藩王宗室倒是不在少數,於他們大多數人而言,只要皇位上坐著的他們李家人,差別便不大……相較之下,他們更願意「順應時勢」,扶持太子。
至於以個人名義起事,倒也不是他們不想,而是他們當中甚少有人擁有起事的資本。
女帝登基後,為防止大權回落到李氏手中,曾大肆貶殺打壓過李氏宗親,故而李氏子弟中握有實際兵權的人少之又少。此番范陽王李復能夠鬧出這般亂象,說到底不過是借了范陽軍段士昂的力。
如今的大盛,地方兵權大多掌握在節度使手中。
大盛今有節度使十位,而此番入京的有六位。
餘下未至的四人,一是隴右道節度使,隴右肩負抗擊北狄重任,對於未能入京之事,隴右節度使曾傳信入京請罪,他細緻地解釋了不敢擅離職守的原因。而今北境又起戰事,朝廷一時間也無法苛責什麼。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