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3頁
這究竟是何道理?
士族家主雖有威望,但一族存亡大事,從來也非家主一人可自行決斷。
崔洐也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他即便也同樣認為父親此言叫人震驚,甚至透出幾分荒誕,但他也並未有出言反對質疑——父親若果真有此意,自有無數族人會反對,他不必再給父親徒增無謂壓力。
然而他實在不解,只迫切地想要聽一聽父親給出的理由。
但是,崔洐潛意識裡幾乎認定,無論父親給出怎樣的理由,都不可能真正說服族人。
崔據將族人們的反應看在眼中,語氣卻依舊沉靜客觀:「淮南道常歲寧此人,天資出眾非常人可比,叫人無法不去留意。而縱觀今局,如她這般矚目者,世間再無二人——」
「她確是女子之身,但正因她為女子,能在數年間聚此大勢,便愈發可見其心智手段過人。」
此女行事作風,看似毫無顧忌大膽至極,但那歸根結底,是此前總有人認定她沒有與這份作風相匹配的能力……但事實上,她一路走到此處,全無半點運氣,所憑皆是毋庸置疑的能力。
崔據雖未曾提及,但已暗中留意了常歲寧許久。
不誇大地說,那個小女子治理江都與淮南道的這一過程,屢屢出乎他的意料,乃至給他以驚艷之感。
驚艷之餘,他甚至一度感到困惑,困惑這樣一個少年女郎,數年前甚至被久束閨閣……那些過人而成熟獨到的政治手段,她究竟是如何習來的?
用一句矛盾的話來說,這份天資,甚至超乎了天資所能涵蓋的範圍。
他感到不解,乃至蹊蹺,於是只能疑心她身後另有非同尋常的高人相助。
直到數月前,他收到了一封書信……
在族人們或不贊成或斟酌猶疑的反應中,崔據道:「令安在此次迎戰北狄之前,曾暗中傳回一封書信——」
隨著這句話,嘈雜躁動的堂內重新恢復了短暫的寂靜。
老人渾厚的聲音在這寂靜中盪開:「令安於信中言,淮南道節度使常歲寧天資出眾,德行無雙,有先太子李效之姿,可為天下主。」
隨著老人的話音落下,四下陷入了更加異樣的寂靜之中。
有先太子李效之姿?
可為天下主?
這兩句話,簡直一句比一句狂妄……
如此評價,怎會出現在一個年不過十八歲的女子身上?
「我看這逆子分明是鬼迷心竅……」崔洐忍無可忍道:「竟拿他這痰迷般的偏愛之辭,試圖來左右族中決策!」
這豎子在芙蓉花宴上擅自求娶那常家女兒之事,他可沒忘!
「鬼迷心竅,痰迷偏愛之辭……」盧氏訝然道:「難道常節使的功勳作為,竟全是令安發病臆想出來的不成?」
問罷,對上丈夫精彩紛呈的臉色,盧氏又拿真誠而不確定的神態道:「這……想來不能吧?」
好似她果真不知真假,不過是個消息閉塞的婦人,想要從丈夫口中得知全貌,並迫切地關心起長子的精神狀態。
「……」崔洐幾分難堪地別過臉去:「我自然不是說皆為他之臆想……而是所謂先太子之姿,可為天下主之言,實在過於虛浮,先太子又豈是她一個小女郎能相提並論的。」
他雖不屑皇權,但也並不否認那位先太子李效的出色,尤其是當他需要搬出性別這座大山之時——男子與女子,天然就有著懸殊,怎可相提並論?
其他的崔氏族人,想法大多也與崔洐大同小異。
除此外,他們的心情也實在複雜,竟生喜憂參半之感。
喜的是,原來令安並非是一心愚忠於女帝,先前是他們誤會他了。
憂的是,他待另一女子竟是愛慕愚忠到了如斯地步……竟要拉著他們全族巴巴地去效忠人家!
這到底是哪門子發了桃花癲的大情種?
怎就托生到了他們崔家來?
但這些丟人的話不適宜拿到明面上細說,他們只據大事而論,以顯得自己足夠客觀公允:「家主,即便不提其它,那常歲寧此前將江南士族藏書據為己有,並昭之天下文人,此舉對我崔氏也有頗多衝擊……」
「這是她的本領,而非她之不足。」崔據道:「大勢所趨,而她不過是借勢而起,這無可厚非,她亦非我崔氏仇敵。」
崔據看向一眾族人,語氣中多了一絲似有若無的嘆息:「爾等若放下成見,細思她此一路之足跡成就,便可知即便是數朝來以天資手段成事的開國君主,也未必能有她走得這般穩妥而老練……」
「她如今儼然已可與諸王對峙,她從一無所有走到今日,你們可曾算過,這統共用了多久?而榮王又耗時經營多少載,方有今時之勢?」
「這說明了什麼,你們又是否曾靜下心來細思深想過?」
這一句接著一句的問話,讓崔氏族人們陷入了複雜而沉重的思索當中。
第526章 崔家的決定
如今的局勢與家主之言,迫使他們終於試著放下那些成見迷障,儘量去客觀看待那個的確已經叫人無法忽視的女子。
然而,即便如此商討了近一個時辰後,崔家眾人即便已然收起了對常歲寧的輕視,但態度依舊不見根本上的動搖。
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源於他們之前從未將女子納入考慮範圍之內。若他們願意扶持女子,趁早選擇宣安大長公主豈不是更加名正言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士族家主雖有威望,但一族存亡大事,從來也非家主一人可自行決斷。
崔洐也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他即便也同樣認為父親此言叫人震驚,甚至透出幾分荒誕,但他也並未有出言反對質疑——父親若果真有此意,自有無數族人會反對,他不必再給父親徒增無謂壓力。
然而他實在不解,只迫切地想要聽一聽父親給出的理由。
但是,崔洐潛意識裡幾乎認定,無論父親給出怎樣的理由,都不可能真正說服族人。
崔據將族人們的反應看在眼中,語氣卻依舊沉靜客觀:「淮南道常歲寧此人,天資出眾非常人可比,叫人無法不去留意。而縱觀今局,如她這般矚目者,世間再無二人——」
「她確是女子之身,但正因她為女子,能在數年間聚此大勢,便愈發可見其心智手段過人。」
此女行事作風,看似毫無顧忌大膽至極,但那歸根結底,是此前總有人認定她沒有與這份作風相匹配的能力……但事實上,她一路走到此處,全無半點運氣,所憑皆是毋庸置疑的能力。
崔據雖未曾提及,但已暗中留意了常歲寧許久。
不誇大地說,那個小女子治理江都與淮南道的這一過程,屢屢出乎他的意料,乃至給他以驚艷之感。
驚艷之餘,他甚至一度感到困惑,困惑這樣一個少年女郎,數年前甚至被久束閨閣……那些過人而成熟獨到的政治手段,她究竟是如何習來的?
用一句矛盾的話來說,這份天資,甚至超乎了天資所能涵蓋的範圍。
他感到不解,乃至蹊蹺,於是只能疑心她身後另有非同尋常的高人相助。
直到數月前,他收到了一封書信……
在族人們或不贊成或斟酌猶疑的反應中,崔據道:「令安在此次迎戰北狄之前,曾暗中傳回一封書信——」
隨著這句話,嘈雜躁動的堂內重新恢復了短暫的寂靜。
老人渾厚的聲音在這寂靜中盪開:「令安於信中言,淮南道節度使常歲寧天資出眾,德行無雙,有先太子李效之姿,可為天下主。」
隨著老人的話音落下,四下陷入了更加異樣的寂靜之中。
有先太子李效之姿?
可為天下主?
這兩句話,簡直一句比一句狂妄……
如此評價,怎會出現在一個年不過十八歲的女子身上?
「我看這逆子分明是鬼迷心竅……」崔洐忍無可忍道:「竟拿他這痰迷般的偏愛之辭,試圖來左右族中決策!」
這豎子在芙蓉花宴上擅自求娶那常家女兒之事,他可沒忘!
「鬼迷心竅,痰迷偏愛之辭……」盧氏訝然道:「難道常節使的功勳作為,竟全是令安發病臆想出來的不成?」
問罷,對上丈夫精彩紛呈的臉色,盧氏又拿真誠而不確定的神態道:「這……想來不能吧?」
好似她果真不知真假,不過是個消息閉塞的婦人,想要從丈夫口中得知全貌,並迫切地關心起長子的精神狀態。
「……」崔洐幾分難堪地別過臉去:「我自然不是說皆為他之臆想……而是所謂先太子之姿,可為天下主之言,實在過於虛浮,先太子又豈是她一個小女郎能相提並論的。」
他雖不屑皇權,但也並不否認那位先太子李效的出色,尤其是當他需要搬出性別這座大山之時——男子與女子,天然就有著懸殊,怎可相提並論?
其他的崔氏族人,想法大多也與崔洐大同小異。
除此外,他們的心情也實在複雜,竟生喜憂參半之感。
喜的是,原來令安並非是一心愚忠於女帝,先前是他們誤會他了。
憂的是,他待另一女子竟是愛慕愚忠到了如斯地步……竟要拉著他們全族巴巴地去效忠人家!
這到底是哪門子發了桃花癲的大情種?
怎就托生到了他們崔家來?
但這些丟人的話不適宜拿到明面上細說,他們只據大事而論,以顯得自己足夠客觀公允:「家主,即便不提其它,那常歲寧此前將江南士族藏書據為己有,並昭之天下文人,此舉對我崔氏也有頗多衝擊……」
「這是她的本領,而非她之不足。」崔據道:「大勢所趨,而她不過是借勢而起,這無可厚非,她亦非我崔氏仇敵。」
崔據看向一眾族人,語氣中多了一絲似有若無的嘆息:「爾等若放下成見,細思她此一路之足跡成就,便可知即便是數朝來以天資手段成事的開國君主,也未必能有她走得這般穩妥而老練……」
「她如今儼然已可與諸王對峙,她從一無所有走到今日,你們可曾算過,這統共用了多久?而榮王又耗時經營多少載,方有今時之勢?」
「這說明了什麼,你們又是否曾靜下心來細思深想過?」
這一句接著一句的問話,讓崔氏族人們陷入了複雜而沉重的思索當中。
第526章 崔家的決定
如今的局勢與家主之言,迫使他們終於試著放下那些成見迷障,儘量去客觀看待那個的確已經叫人無法忽視的女子。
然而,即便如此商討了近一個時辰後,崔家眾人即便已然收起了對常歲寧的輕視,但態度依舊不見根本上的動搖。
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源於他們之前從未將女子納入考慮範圍之內。若他們願意扶持女子,趁早選擇宣安大長公主豈不是更加名正言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