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5頁
「你想吃,我還不想做了!」
無絕甩著衣袖離開,常闊拄著拐在後面追趕。
天鏡也笑著跟上前去。
待到晚間,無絕到底還是熬了兩大鍋羊湯。常歲寧忙完公務,剛回到居院,就見院子裡一派熱鬧,老常招手讓她來喝湯。
次日清早,常歲寧親自送李潼出了刺史府,並讓常刃帶人一路護送。
臨別之際,李潼抱了抱常歲寧。
常歲寧交待了幾句後,目送著李潼提起衣裙上了馬車,眼中有著幾分冀望——當一個人擔起責任時,也將是她獲取掌控前路能力的開端。
她希望李潼此去能夠振翅而起,即便遇挫卻愈勇,早日與權力完成匹配。
一行車馬出了江都城後,李潼放下車簾,未再回望。
這時,陪同在她身側的搖金,取出一隻匣子,遞到她面前。
李潼下意識地接過,打開後,不禁怔住:「這是……」
搖金:「殿下交待婢子,若女郎堅持要回宣州,便讓婢子將它們交給女郎。」
「這裡有殿下的印信,各處府庫的鑰匙,以及宣州兵符——」
搖金正色道:「殿下說,她不在宣州的這段時日,接下來,您就是宣州的主人。」
李潼愣住半晌,緩緩紅了眼眶。
母親不願她回宣州涉險,可當她做出這樣的決定後,卻又將一切都交予了她。
她想退,母親便願她平庸平安。
她想進,母親便不吝交付一切。
母親何其聰慧通透……在母親眼中,唯有她主動承擔起這一切,擁有獨立決定的能力和膽量,才配成為那個適合代替母親守護宣州的人選。
可她甚至並非母親的親生女兒……
李潼捧著那隻沉甸甸的匣子,一時淚如雨下,心中卻更添堅定與膽氣。
在李潼抬手將眼淚拭去時,她的馬車正與一匹迎面而來的快馬擦肩而過。
這匹快馬是往江都送信而來,此信來自肖旻,信中帶來了一則捷訊。
肖旻重整兵馬後,今已順利取回潭州,卞軍再次敗退,只是卞春梁提前出逃,未能一舉殺之。
卞春梁退至四百里後的衡州一帶,肖旻已繼續率兵乘勝追擊。
常歲寧心下稍安些許,無論如何,眼下能定一方是一方,朝廷固然有失,但亦無法改變卞軍作惡多端,卞春梁罪該萬死的事實。
這封捷報同時也傳回了京師,伴隨著秋收的喜悅,朝廷許多官員生出了局面轉好的錯覺。
可很多時候,一時的曙光乍現,往往是更大危機的預演。
八月末,秋收落幕,至此距太子大婚之期,已不足兩月。
有部分藩王和節度使在經過觀望之後,已在預備入京之事。
但更快一步入京的,是一封十萬火急的奏報——范陽王造反了。
范陽節度使被麾下行軍司馬段士昂毒殺,而段士昂早已暗中投靠范陽王李復。
李復出身宗室旁支,手中本無多少兵權,為人也一向謹小慎微,素日裡很少被人提及,此番卻突然趁亂掌控四萬范陽軍,又於幽州一帶強行征軍數萬,赫然已成大患。
在朝廷尚未及做出應對之時,段士昂一路揮師南下,很快占據了瀛洲、冀州。
消息傳到江都時,喬玉綿手中提著的食盒陡然跌落,於喧鬧長街中,猛地轉頭望向北面。
冀州緊鄰邢州,清河屬邢州治下……而崔琅此刻仍在清河!
一陣秋風過,幾片枯葉落在青瓦間,北面天際有烏雲乘風而至。
第518章 哭也將城門哭開
范陽王造反之事,如一粒本不起眼的火種忽然爆開,在這個深秋中陡然燃起一場大火。
這場大火蔓延燒灼在每個人心頭,有人生出置身火海般的懼意,也有人被點燃起灼灼野心。
而在范陽王起兵的十日前,北境忽有異動,有北狄鐵騎再次來犯,三萬北狄大軍逼境,崔璟已率兵迎戰。
先前,靺鞨犯境,康定山造反,崔璟率兵前去支援,便曾紮營於幽州一帶,而范陽王的封地便在幽州——
故此刻再回看范陽王造反之事,便不難發現,他們待崔璟與玄策軍心存忌憚,未免成為第二個康定山,遂擇取北境生變、崔璟無暇分身之際,迅速發動了這場兵變。
由此亦可看出,范陽王與段士昂為此早有圖謀,只是在等候一個適合動手的時機。
至此,就朝中召諸王入京之舉,范陽王李復算是第一個用行動給出了明確拒絕態度之人。
而可以預見的是,他不會是最後一個。
段士昂在范陽軍中本就頗有威信,此次趁亂毒殺了舉棋不定的范陽節度使之後,以自身毒辣果決的手段,加之范陽王的宗室身份名號,迅速控制了范陽軍。
之後,段士昂即一路迅速南下,用兵如臂使指,勢如破竹。
段士昂在前方衝殺攻掠,范陽王李復則緩後一步,於後方收整局面人心,徵收擴大兵力,快速積蓄力量。
范陽軍突然造反,幾乎在所有人意料之外,加之段士昂動作極快,待他攻下第二座城池冀州之際,消息才堪堪傳入京中。
冀州之下,便是邢州。
邢州刺史迅速做出應對,並向魏州、相州求援,才勉強支撐住局面。
段士昂五日內接連兩次攻取邢州未果,又遇一場大雨,大軍便暫時停留在冀州界內休整。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無絕甩著衣袖離開,常闊拄著拐在後面追趕。
天鏡也笑著跟上前去。
待到晚間,無絕到底還是熬了兩大鍋羊湯。常歲寧忙完公務,剛回到居院,就見院子裡一派熱鬧,老常招手讓她來喝湯。
次日清早,常歲寧親自送李潼出了刺史府,並讓常刃帶人一路護送。
臨別之際,李潼抱了抱常歲寧。
常歲寧交待了幾句後,目送著李潼提起衣裙上了馬車,眼中有著幾分冀望——當一個人擔起責任時,也將是她獲取掌控前路能力的開端。
她希望李潼此去能夠振翅而起,即便遇挫卻愈勇,早日與權力完成匹配。
一行車馬出了江都城後,李潼放下車簾,未再回望。
這時,陪同在她身側的搖金,取出一隻匣子,遞到她面前。
李潼下意識地接過,打開後,不禁怔住:「這是……」
搖金:「殿下交待婢子,若女郎堅持要回宣州,便讓婢子將它們交給女郎。」
「這裡有殿下的印信,各處府庫的鑰匙,以及宣州兵符——」
搖金正色道:「殿下說,她不在宣州的這段時日,接下來,您就是宣州的主人。」
李潼愣住半晌,緩緩紅了眼眶。
母親不願她回宣州涉險,可當她做出這樣的決定後,卻又將一切都交予了她。
她想退,母親便願她平庸平安。
她想進,母親便不吝交付一切。
母親何其聰慧通透……在母親眼中,唯有她主動承擔起這一切,擁有獨立決定的能力和膽量,才配成為那個適合代替母親守護宣州的人選。
可她甚至並非母親的親生女兒……
李潼捧著那隻沉甸甸的匣子,一時淚如雨下,心中卻更添堅定與膽氣。
在李潼抬手將眼淚拭去時,她的馬車正與一匹迎面而來的快馬擦肩而過。
這匹快馬是往江都送信而來,此信來自肖旻,信中帶來了一則捷訊。
肖旻重整兵馬後,今已順利取回潭州,卞軍再次敗退,只是卞春梁提前出逃,未能一舉殺之。
卞春梁退至四百里後的衡州一帶,肖旻已繼續率兵乘勝追擊。
常歲寧心下稍安些許,無論如何,眼下能定一方是一方,朝廷固然有失,但亦無法改變卞軍作惡多端,卞春梁罪該萬死的事實。
這封捷報同時也傳回了京師,伴隨著秋收的喜悅,朝廷許多官員生出了局面轉好的錯覺。
可很多時候,一時的曙光乍現,往往是更大危機的預演。
八月末,秋收落幕,至此距太子大婚之期,已不足兩月。
有部分藩王和節度使在經過觀望之後,已在預備入京之事。
但更快一步入京的,是一封十萬火急的奏報——范陽王造反了。
范陽節度使被麾下行軍司馬段士昂毒殺,而段士昂早已暗中投靠范陽王李復。
李復出身宗室旁支,手中本無多少兵權,為人也一向謹小慎微,素日裡很少被人提及,此番卻突然趁亂掌控四萬范陽軍,又於幽州一帶強行征軍數萬,赫然已成大患。
在朝廷尚未及做出應對之時,段士昂一路揮師南下,很快占據了瀛洲、冀州。
消息傳到江都時,喬玉綿手中提著的食盒陡然跌落,於喧鬧長街中,猛地轉頭望向北面。
冀州緊鄰邢州,清河屬邢州治下……而崔琅此刻仍在清河!
一陣秋風過,幾片枯葉落在青瓦間,北面天際有烏雲乘風而至。
第518章 哭也將城門哭開
范陽王造反之事,如一粒本不起眼的火種忽然爆開,在這個深秋中陡然燃起一場大火。
這場大火蔓延燒灼在每個人心頭,有人生出置身火海般的懼意,也有人被點燃起灼灼野心。
而在范陽王起兵的十日前,北境忽有異動,有北狄鐵騎再次來犯,三萬北狄大軍逼境,崔璟已率兵迎戰。
先前,靺鞨犯境,康定山造反,崔璟率兵前去支援,便曾紮營於幽州一帶,而范陽王的封地便在幽州——
故此刻再回看范陽王造反之事,便不難發現,他們待崔璟與玄策軍心存忌憚,未免成為第二個康定山,遂擇取北境生變、崔璟無暇分身之際,迅速發動了這場兵變。
由此亦可看出,范陽王與段士昂為此早有圖謀,只是在等候一個適合動手的時機。
至此,就朝中召諸王入京之舉,范陽王李復算是第一個用行動給出了明確拒絕態度之人。
而可以預見的是,他不會是最後一個。
段士昂在范陽軍中本就頗有威信,此次趁亂毒殺了舉棋不定的范陽節度使之後,以自身毒辣果決的手段,加之范陽王的宗室身份名號,迅速控制了范陽軍。
之後,段士昂即一路迅速南下,用兵如臂使指,勢如破竹。
段士昂在前方衝殺攻掠,范陽王李復則緩後一步,於後方收整局面人心,徵收擴大兵力,快速積蓄力量。
范陽軍突然造反,幾乎在所有人意料之外,加之段士昂動作極快,待他攻下第二座城池冀州之際,消息才堪堪傳入京中。
冀州之下,便是邢州。
邢州刺史迅速做出應對,並向魏州、相州求援,才勉強支撐住局面。
段士昂五日內接連兩次攻取邢州未果,又遇一場大雨,大軍便暫時停留在冀州界內休整。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