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8頁
二是和州刺史雲回,他的想法十分磊落,他見證了新政帶來的諸多改變,知道這是一把好刀,迫不及待地想要接納。
三是光州刺史邵善同——他不確定這是好刀還是壞刀,他只知道,常節使能帶他造反。造反這種事,講究的不就是一個上下齊心,指哪兒打哪兒嗎?
而第四個,便是沈文雙本人了……心虛,且坐著人家給的軟墊呢,他雖手段不夠,但很懂得看人家的手段眼色——年紀大了,往後安安分分地做個擺件傀儡,比什麼都強。
以上四人為支持者。
保持中立的僅舒州刺史一人,他是被錢甚第一個暗中策反的,原因是他真正被錢甚說動了,看清了不宜與常歲寧繼續僵持的局面。但策反的過程中他並不卑微,在他看來,他是被說服的那一方,因此略得以保留了一些個人風骨姿態。
他此刻保持中立的表現,不外乎是捋一捋鬍鬚,發出一些模稜兩可的感嘆聲,並不詳說什麼,持保留而又保密的態度,讓人輕易猜不透。
餘下的五人,已逐漸不太能裝得下去了,臉上的恭聽順從之色逐漸變得搖擺不定,欲言又止。
許多人是不願意做出過多改變的,尤其是舊制之下的受益者。
面對朝廷任命常歲寧為新任節度使,這部分人當中心底或有不滿,但並未像申洲黃州之前那樣明顯地表露出來。相反,他們稍作權衡後,便選擇了暫時接受,這其中很大一部分考量便是因為他們不想冒險,不想貿然改變還算穩當的現狀。
改變意味著麻煩和挑戰,也代表著風險和變故。
同時,或因他們一直都還算配合的緣故,他們在面對常歲寧時,倒沒有太多心虛,即便也有畏懼,但並未到達能完全覆蓋個人私慾的程度。
若非是常歲寧剛殺了曹宏宣和盛寶明,他們甚至有中途拂袖離開的可能。
人心是多面的,也是容易被慾念瞬間所支配的,這五人中,蘄州,廬州與滁州刺史開始試著委婉地提出反駁和質疑,但面對他們提出的質疑,姚冉及王岳皆可應答如流,再順暢地反駁回去,令他們啞口無言。
那些人沉默下來,但臉色依舊不算十分熱衷。
他們在沉默中繼續思索著,也在觀望試探常歲寧的態度和底線。
但常歲寧並未有明確表態,只是看了眼滴漏,一笑道:「說了半日,該用午食了。」
沉默著的那幾州刺史:「?」
這就吃飯了?她就打算這麼稀里糊塗地揭過嗎?
王長史很快令人撤下椅子,在廳內擺上矮腳食案,左右各五張,每人一案獨坐,常歲寧坐於廳中最上首。
眾官員淨手後,便各自入座。
隨著侍女入內傳菜,眾官員很快發覺了異樣之處。
他們首先發現,面前的飯菜皆是最符合自己喜好口味的,再一看左右,才又發現原來每個人案上的飯食皆不相同。
這時,上首傳開常歲寧和善帶笑的聲音:「諸位遠道而來,怕吃不慣江都飯菜,故而長史提早令府中備下了各位喜食之物。」
「王長史實在費心了。」坐姿端正的雲回舉起酒盞,笑著敬向常歲寧:「也多謝常節使如此用心款待!」
常歲寧便端起面前盛著清茶的酒盞。
其他人回過神,紛紛也端起酒盞,一同端起的還有笑臉,只是這個笑有幾分真,只有他們自個清楚。
這些飯菜,若只是按著他們治下或者籍貫之地的常見風味也就罷了……可偏偏並不只是如此,這其中涉及了許多私密喜好。
蘄州刺史喜食雞蛋砸蒜,但因吃罷口中易留有氣味,故而並不常食,但此刻他面前便擺著一碟。
招來左右異樣視線的滁州刺史班潤,心情則更為複雜——所以……他喜歡吃臭蟲卷餅,干煸蚯蚓的事,竟然也瞞不住了?!
前任滁州刺史韋浚造反被常闊父女所誅,他是前年年底才來了滁州上任……怎麼也被查了個底朝天?
這哪裡只是一桌合胃口的飯菜?這分明是在告訴他們,他們的一切皆在上首那人的掌控之中。
這實在是令人既感動,而又不敢動。
鴻門宴不是沒吃過,但這一頓,卻格外叫人印象深刻。
也有人壓根兒沒覺得這是鴻門宴,譬如雲回,再譬如方才堅定表態的邵善同幾人,當他們決心效忠之後,那麼這桌飯菜,也就只剩下來自節使大人純純的關愛了。
正所謂吾之蜜糖,彼之砒霜,莫過於此了。
這頓午食用罷,廬州刺史幾人的臉色便略有和緩,再往下談事時,也就顯得更好說話了,周身不覺間多了一絲謙遜之氣。
午後,由王長史出面,談到了各州兵事。
按定額來說,淮南道各州兵力多在一萬三千到一萬五千人之間,但這數年來亂象橫生,在此之前各地兵事又多廢弛,譬如蘄州,如今可用兵力尚不足八千,其它數州也各有不等的缺口。
常歲寧明言,讓他們陸續募足兵力,可從民間和流民中招募,以個人意願為主。
提到這裡,一嘴蒜味兒的蘄州刺史面有難色。
倒不是他又想反駁了,如今這世道,募兵自保總歸是好事,且在定額內,也輪不到他人詬病,可是……他窮啊。
他為何從沒想過和人一同起事呢,起事也是需要資本的呀,他的府庫里空空如也,拿什麼來招兵買馬,收買人心?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三是光州刺史邵善同——他不確定這是好刀還是壞刀,他只知道,常節使能帶他造反。造反這種事,講究的不就是一個上下齊心,指哪兒打哪兒嗎?
而第四個,便是沈文雙本人了……心虛,且坐著人家給的軟墊呢,他雖手段不夠,但很懂得看人家的手段眼色——年紀大了,往後安安分分地做個擺件傀儡,比什麼都強。
以上四人為支持者。
保持中立的僅舒州刺史一人,他是被錢甚第一個暗中策反的,原因是他真正被錢甚說動了,看清了不宜與常歲寧繼續僵持的局面。但策反的過程中他並不卑微,在他看來,他是被說服的那一方,因此略得以保留了一些個人風骨姿態。
他此刻保持中立的表現,不外乎是捋一捋鬍鬚,發出一些模稜兩可的感嘆聲,並不詳說什麼,持保留而又保密的態度,讓人輕易猜不透。
餘下的五人,已逐漸不太能裝得下去了,臉上的恭聽順從之色逐漸變得搖擺不定,欲言又止。
許多人是不願意做出過多改變的,尤其是舊制之下的受益者。
面對朝廷任命常歲寧為新任節度使,這部分人當中心底或有不滿,但並未像申洲黃州之前那樣明顯地表露出來。相反,他們稍作權衡後,便選擇了暫時接受,這其中很大一部分考量便是因為他們不想冒險,不想貿然改變還算穩當的現狀。
改變意味著麻煩和挑戰,也代表著風險和變故。
同時,或因他們一直都還算配合的緣故,他們在面對常歲寧時,倒沒有太多心虛,即便也有畏懼,但並未到達能完全覆蓋個人私慾的程度。
若非是常歲寧剛殺了曹宏宣和盛寶明,他們甚至有中途拂袖離開的可能。
人心是多面的,也是容易被慾念瞬間所支配的,這五人中,蘄州,廬州與滁州刺史開始試著委婉地提出反駁和質疑,但面對他們提出的質疑,姚冉及王岳皆可應答如流,再順暢地反駁回去,令他們啞口無言。
那些人沉默下來,但臉色依舊不算十分熱衷。
他們在沉默中繼續思索著,也在觀望試探常歲寧的態度和底線。
但常歲寧並未有明確表態,只是看了眼滴漏,一笑道:「說了半日,該用午食了。」
沉默著的那幾州刺史:「?」
這就吃飯了?她就打算這麼稀里糊塗地揭過嗎?
王長史很快令人撤下椅子,在廳內擺上矮腳食案,左右各五張,每人一案獨坐,常歲寧坐於廳中最上首。
眾官員淨手後,便各自入座。
隨著侍女入內傳菜,眾官員很快發覺了異樣之處。
他們首先發現,面前的飯菜皆是最符合自己喜好口味的,再一看左右,才又發現原來每個人案上的飯食皆不相同。
這時,上首傳開常歲寧和善帶笑的聲音:「諸位遠道而來,怕吃不慣江都飯菜,故而長史提早令府中備下了各位喜食之物。」
「王長史實在費心了。」坐姿端正的雲回舉起酒盞,笑著敬向常歲寧:「也多謝常節使如此用心款待!」
常歲寧便端起面前盛著清茶的酒盞。
其他人回過神,紛紛也端起酒盞,一同端起的還有笑臉,只是這個笑有幾分真,只有他們自個清楚。
這些飯菜,若只是按著他們治下或者籍貫之地的常見風味也就罷了……可偏偏並不只是如此,這其中涉及了許多私密喜好。
蘄州刺史喜食雞蛋砸蒜,但因吃罷口中易留有氣味,故而並不常食,但此刻他面前便擺著一碟。
招來左右異樣視線的滁州刺史班潤,心情則更為複雜——所以……他喜歡吃臭蟲卷餅,干煸蚯蚓的事,竟然也瞞不住了?!
前任滁州刺史韋浚造反被常闊父女所誅,他是前年年底才來了滁州上任……怎麼也被查了個底朝天?
這哪裡只是一桌合胃口的飯菜?這分明是在告訴他們,他們的一切皆在上首那人的掌控之中。
這實在是令人既感動,而又不敢動。
鴻門宴不是沒吃過,但這一頓,卻格外叫人印象深刻。
也有人壓根兒沒覺得這是鴻門宴,譬如雲回,再譬如方才堅定表態的邵善同幾人,當他們決心效忠之後,那麼這桌飯菜,也就只剩下來自節使大人純純的關愛了。
正所謂吾之蜜糖,彼之砒霜,莫過於此了。
這頓午食用罷,廬州刺史幾人的臉色便略有和緩,再往下談事時,也就顯得更好說話了,周身不覺間多了一絲謙遜之氣。
午後,由王長史出面,談到了各州兵事。
按定額來說,淮南道各州兵力多在一萬三千到一萬五千人之間,但這數年來亂象橫生,在此之前各地兵事又多廢弛,譬如蘄州,如今可用兵力尚不足八千,其它數州也各有不等的缺口。
常歲寧明言,讓他們陸續募足兵力,可從民間和流民中招募,以個人意願為主。
提到這裡,一嘴蒜味兒的蘄州刺史面有難色。
倒不是他又想反駁了,如今這世道,募兵自保總歸是好事,且在定額內,也輪不到他人詬病,可是……他窮啊。
他為何從沒想過和人一同起事呢,起事也是需要資本的呀,他的府庫里空空如也,拿什麼來招兵買馬,收買人心?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