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4頁
「當日事成之後,屬下等人留下首級後,便將屍體掩埋……之後首級失竊,屬下前去掩埋屍體處查看,只見餘下屍身也不翼而飛。」
「於是屬下大膽揣測,或許是國師的故友或師門中人所為……想要將其屍身取回安葬。」
末了道:「請陛下准允屬下前往蜀地,詳查此事!」
天鏡便是出自蜀地,其師門雖不顯於世,但若用心探查,總能查到些什麼。
片刻,聖冊帝緩一擺手,使人退了下去。
她為北狄及各處亂狀焦心不已,已沒有更多的充沛精力可以分到這些次要之事上。
她將視線放在那拂塵上一刻,道:「傳告天下,天鏡國師得道升仙,歸虛化生而去,朕感念其功德,願為其鑄仙身建道觀,受世人參拜供奉。」
司宮台掌事會意應下,捧著拂塵退去。
殿外夜色深濃,風吹過,樹影婆娑。
姚翼自大理寺下值歸家,和往常一樣,先低聲向貼身的僕從問了一句:「女郎可有家書傳回?」
僕從搖頭:「郎主,尚無……」
姚翼嘆了口氣。
自去年他試圖讓女兒打探那女娃「背後之人」,女兒不單來信拒絕了他,之後就連家書都很少傳回了,倒像是跟他避嫌上了……
「真就是有了主公忘了親爹啊。」姚翼低聲念叨了一句。
不過,就算女兒不傳書回來,他也偶然聽說過女兒的事,京中也有人在傳,那常節使身邊有一位能力出眾的女史,很得常節使重用……
但是誰又能想得到,那會是他姚翼的女兒呢?
先前大雲寺祭天,神象傷人當場,裴氏陰謀敗露,冉兒自毀面容……鬧得沸沸揚揚。
現如今世人都當冉兒已半入空門,不再出現在人前,卻不知她早已去到了當初那險些喪命於神象之下的常家女郎身邊。
實是世事莫測啊。
姚翼在心底感慨。
但比世事更莫測的,卻是那個女娃……
即便如今想來,他仍舊覺得奇異,九娘性柔弱,表姨母也膽小得很,這家女子往上數三代,就湊不出一個像樣的膽子來,怎就生出了這樣一個膽大的女娃來呢?
莫非是前頭的長輩們沒長全的、省下來的膽子,到頭來全都生在這女娃一個人身上了?
也或許……是隨了那位吧。
倒也別說,如今放眼四下,姓李的人物抖一抖,數一數,倒真沒幾個比得上她這般顧全大局……就拿今次解荊州之危來說,便是毋庸置疑的護國之舉了。
「果真是……以身入局,續世道以白晝。」千里外,有老者嘆息著,放下了掐算的手指。
「您是道家吧?」搖槳的船夫見老者掐指,笑著攀談:「不知您師從何門吶?」
老者哈地一笑:「無師無門,亂修一通罷了。」
船夫卻不認同,他雖不通道家事,但這老者一看便有幾分仙風在身上,想來只是不願過多透露罷了。
小船劃開稀薄夜色,於拂曉之際靠了岸。
老者上岸離開,船夫下意識地目送,只見那老者一身灰布袍,步履格外輕快,很快消失在綠油油的小徑上。
拂曉之間,天地一片霧藍,漁夫用力地眨了眨眼睛,又掂了掂手裡的十來個銅板,才確認載人夜渡並非幻覺,只是仍忍不住納罕:「倒真像是遇著了神仙一般……」
那「神仙」行至朝陽升起時,折了只青荷葉,在泉邊掬了清涼泉水飲罷,拿衣袖輕拭嘴角,發出一聲愉悅喟嘆,遂起得身來,負手而行,往南面飄然而去:「是時候該去江都赴約了……」
此時的江都,百花竟放,人流如織,正是一幅初夏喧鬧的江南早景。
近來的江都刺史府也頗為喧鬧。
諸州刺史已達,此時正聚於前堂議事,並向王長史催問:「……敢問常節使何時回來?」
安州之事,他們俱已知曉,是以此刻這催問聲中,聽來也多為關切,而無一絲不耐。
安州曹宏宣,黃州盛寶明事敗伏誅,給舒州和光州刺史帶來了尤其重的心理陰影,若非他們及時醒悟,只怕此時墳都壘起來了……不對,如此死法,連墳都沒有。
除了陰影之外,光州刺史心頭還有幾分不為人知的火熱——很快就能見到真正適合帶他造反的人了,對方如此能耐,倒叫他相當期待。
期待之下,光州刺史便也問了一句:「不知節度使是否已經動身回江都了?」
王長史正要說話時,眾人忽聽堂外一陣匆忙的腳步聲傳近,隱隱還夾雜著諸多行禮的聲音。
一名小吏快步奔來傳話,滿臉欣喜地道:「節度使大人回來了!」
堂內眾人聞言精神一振,連忙整理官袍儀容,轉身往堂外看去。
這時,卻見一名穿著同樣官服的年輕人,已滿面喜色地大步往堂外迎去。
眾人定睛一瞧,只見是那和州刺史雲回——這小子,年紀不大,心機深沉!
而如此媚上之舉,他們……他們又豈能落於區區小兒之後!
眾人連忙跟從,皆往堂外涌去。
此處為刺史府前院,常歲寧是在府外下的馬,直接便往此處而來,所以只慢了通傳之人些許工夫。
她與身後大軍分開而行,行程並未對外透露,只姚冉王長史等人知曉,昨日午後,姚冉便親自出了江都城前去迎候。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於是屬下大膽揣測,或許是國師的故友或師門中人所為……想要將其屍身取回安葬。」
末了道:「請陛下准允屬下前往蜀地,詳查此事!」
天鏡便是出自蜀地,其師門雖不顯於世,但若用心探查,總能查到些什麼。
片刻,聖冊帝緩一擺手,使人退了下去。
她為北狄及各處亂狀焦心不已,已沒有更多的充沛精力可以分到這些次要之事上。
她將視線放在那拂塵上一刻,道:「傳告天下,天鏡國師得道升仙,歸虛化生而去,朕感念其功德,願為其鑄仙身建道觀,受世人參拜供奉。」
司宮台掌事會意應下,捧著拂塵退去。
殿外夜色深濃,風吹過,樹影婆娑。
姚翼自大理寺下值歸家,和往常一樣,先低聲向貼身的僕從問了一句:「女郎可有家書傳回?」
僕從搖頭:「郎主,尚無……」
姚翼嘆了口氣。
自去年他試圖讓女兒打探那女娃「背後之人」,女兒不單來信拒絕了他,之後就連家書都很少傳回了,倒像是跟他避嫌上了……
「真就是有了主公忘了親爹啊。」姚翼低聲念叨了一句。
不過,就算女兒不傳書回來,他也偶然聽說過女兒的事,京中也有人在傳,那常節使身邊有一位能力出眾的女史,很得常節使重用……
但是誰又能想得到,那會是他姚翼的女兒呢?
先前大雲寺祭天,神象傷人當場,裴氏陰謀敗露,冉兒自毀面容……鬧得沸沸揚揚。
現如今世人都當冉兒已半入空門,不再出現在人前,卻不知她早已去到了當初那險些喪命於神象之下的常家女郎身邊。
實是世事莫測啊。
姚翼在心底感慨。
但比世事更莫測的,卻是那個女娃……
即便如今想來,他仍舊覺得奇異,九娘性柔弱,表姨母也膽小得很,這家女子往上數三代,就湊不出一個像樣的膽子來,怎就生出了這樣一個膽大的女娃來呢?
莫非是前頭的長輩們沒長全的、省下來的膽子,到頭來全都生在這女娃一個人身上了?
也或許……是隨了那位吧。
倒也別說,如今放眼四下,姓李的人物抖一抖,數一數,倒真沒幾個比得上她這般顧全大局……就拿今次解荊州之危來說,便是毋庸置疑的護國之舉了。
「果真是……以身入局,續世道以白晝。」千里外,有老者嘆息著,放下了掐算的手指。
「您是道家吧?」搖槳的船夫見老者掐指,笑著攀談:「不知您師從何門吶?」
老者哈地一笑:「無師無門,亂修一通罷了。」
船夫卻不認同,他雖不通道家事,但這老者一看便有幾分仙風在身上,想來只是不願過多透露罷了。
小船劃開稀薄夜色,於拂曉之際靠了岸。
老者上岸離開,船夫下意識地目送,只見那老者一身灰布袍,步履格外輕快,很快消失在綠油油的小徑上。
拂曉之間,天地一片霧藍,漁夫用力地眨了眨眼睛,又掂了掂手裡的十來個銅板,才確認載人夜渡並非幻覺,只是仍忍不住納罕:「倒真像是遇著了神仙一般……」
那「神仙」行至朝陽升起時,折了只青荷葉,在泉邊掬了清涼泉水飲罷,拿衣袖輕拭嘴角,發出一聲愉悅喟嘆,遂起得身來,負手而行,往南面飄然而去:「是時候該去江都赴約了……」
此時的江都,百花竟放,人流如織,正是一幅初夏喧鬧的江南早景。
近來的江都刺史府也頗為喧鬧。
諸州刺史已達,此時正聚於前堂議事,並向王長史催問:「……敢問常節使何時回來?」
安州之事,他們俱已知曉,是以此刻這催問聲中,聽來也多為關切,而無一絲不耐。
安州曹宏宣,黃州盛寶明事敗伏誅,給舒州和光州刺史帶來了尤其重的心理陰影,若非他們及時醒悟,只怕此時墳都壘起來了……不對,如此死法,連墳都沒有。
除了陰影之外,光州刺史心頭還有幾分不為人知的火熱——很快就能見到真正適合帶他造反的人了,對方如此能耐,倒叫他相當期待。
期待之下,光州刺史便也問了一句:「不知節度使是否已經動身回江都了?」
王長史正要說話時,眾人忽聽堂外一陣匆忙的腳步聲傳近,隱隱還夾雜著諸多行禮的聲音。
一名小吏快步奔來傳話,滿臉欣喜地道:「節度使大人回來了!」
堂內眾人聞言精神一振,連忙整理官袍儀容,轉身往堂外看去。
這時,卻見一名穿著同樣官服的年輕人,已滿面喜色地大步往堂外迎去。
眾人定睛一瞧,只見是那和州刺史雲回——這小子,年紀不大,心機深沉!
而如此媚上之舉,他們……他們又豈能落於區區小兒之後!
眾人連忙跟從,皆往堂外涌去。
此處為刺史府前院,常歲寧是在府外下的馬,直接便往此處而來,所以只慢了通傳之人些許工夫。
她與身後大軍分開而行,行程並未對外透露,只姚冉王長史等人知曉,昨日午後,姚冉便親自出了江都城前去迎候。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