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5頁
光州便在這裝聾作啞的四州當中,光州刺史近日為此十分頭痛。
他能感覺得到,如今光州城中,從上到下無數雙眼睛都在監視著他,那些眼睛,一盼著他管住嘴——萬萬不要學申洲和黃州,口出討打之言;
二盼著他邁開腿——快快帶上身家早日動身,趕去江都交權。
光州刺史焦灼而憤怒地踱步:「……她人在江都,只借一首煽動人心的詩詞,便攪亂了諸州內政民心,簡直荒唐,陰險,卑鄙!」
「不止是一首詩詞……」光州刺史府上的謀士嘆道:「上百首也有了啊。」
真別說,其中的好詩實在不少,有好幾首他已經會背了。
「還有那些打油詩,童謠……」謀士再嘆一口氣:「實在防不勝防。」
童謠這個東西,雖有個「童」字在,但在政治層面,卻向來不可小覷——相比那些只會在官宦和讀書人之間流傳的詩詞,童謠的覆蓋面更為廣泛,更能滲透進尋常百姓間。在這個消息閉塞的世道,它甚至沒有對手。
且它們的傳播速度驚人,往往一夕之間,便可傳得沸沸揚揚。
而這玩意兒之所以傳播得這樣快,同它過於朗朗上口,十分洗腦也有很大關係。
這位謀士先生今早出門時,還曾聽自家麼兒唱了一首,他聽聞後趕忙呵斥制止,然而待他坐進轎中之後,出神之際,腦子裡竟也不受控制地哼唱道:【……泥鰍塘里六個娃,傻哈哈,不認娘,只啃泥巴不要糖……】
便是現下,他還沒辦法把這聲音從腦子裡拿開,單是他和刺史大人說話的間隙,腦子裡就已經唱了十好幾遍了……
如此一來,上有《贈天下書》,中有打油詩,下有童謠,只為確保人人都能吃上這口瓜……如此覆蓋程度,焉能防得住?
「真要往深了說,現下民心之所以齊齊倒向江都,倒也不單單只是因為這些詩詞童謠……」謀士道:「大人要知道,這些終究是表面的。」
真正讓萬民歸心的,仍是江都本身。
在這朝不保夕的世道中,如今江都的景象,宛如暗夜燈盞,沙漠綠洲,什麼都不做,只是待在那裡,就足夠讓無數人神往了。
那裡有讀書人嚮往的書籍前程,有權貴嚮往的太平安定,有商賈嚮往的工商繁茂的肥沃土壤,更有尋常百姓嚮往的安居樂業。
這些詩詞童謠輿論,不過是推了最後一把,給了民心一個齊齊爆發的缺口和底氣。
看著光州刺史擰起的眉,謀士道:「各州現下如此局面,為官者只要還打算繼續留在這片土地上,便不能對這些聲音不聞不問。」
如若不然,結果便是可以預見的。必然先起內亂,再被坐實反叛之名,屆時那常歲寧順理成章率兵前來收權,只怕無數百姓會選擇大開城門相迎。
到那時,人心俱失,兵力上也被碾壓,根本抵擋不了一點。
這是光州的困局,同時也是其它五州即將面臨的局面。
除非他們根本不打算長留在治所州府,就此趁早舉兵而出,加入各方爭霸——
這句話便涉及到此事的關鍵所在了。
「本來也是要反的……」光州刺史聲音很低,語氣並沒有那麼篤定。
他和其它幾州暗中都有聯絡,若非如此,他也不敢裝聾作啞至今。孤掌難鳴,單憑他一州之力面對常歲寧,註定只是以卵擊石,抱團是必然的選擇。
但他私心裡仍在觀望此事的可行性,並未真正拿定決心。
「屬下如今倒是有個不同的見解……」謀士沉吟了一刻,問道:「大人以為,這新任刺史常歲寧,是否有那狼子野心?」
光州刺史哼笑一聲:「擺在明面上的事!」
又是招人才,又是開作坊,造船,冶煉,興農事,市舶司……兵權錢糧,沒有她不折騰的!
「所以,這常歲寧勢必也有反心。」謀士正色道:「既然如此,大人何不歸順於她,來日同她一起反呢?」
光州刺史:「?」
他竟然被問住了!
這個提議乍聽之下,十分荒誕,甚至透著說不出的奇異……但耐不住它竟然很經得起深想。
謀士趁機將其中的利弊說明:「大人同那些人本也沒什麼交情可言,且他們說要起事,卻又有幾分底氣和勝算?」
再看看人家常節使,兵權錢糧皆有籌備……多麼紮實靠譜。
且人家有軍功,有名望,能服眾,當真歸順了她,還能不被百姓戳著脊梁骨罵——
近日被百姓、甚至是自己的親爹罵得頭昏腦漲的光州刺史聽到這裡,忍不住開始心動了。
謀士接著往下說,倘若跟隨江都,即便不說造反這檔子事,至少還能攢點錢,充實家底……這是擺在眼前的利益。
光州刺史徹底動搖了。
這些話,旁人來說,他還要思量一二,但這位謀士跟隨他多年,是他最信任的人——他能在光州刺史的位置上坐穩多年,此人有很大的功勞。
「先生固然不會害我……」光州刺史坐回椅中,最後溢出一聲嘆息:「但讓我認一個小女子為主……我這心裡,橫豎不是個滋味。」
他本就不滿女帝當政,好不容易見女帝人心盡失,皇權動搖,正喜著呢,結果轉頭又讓他去歸順另一個女子,且是個十七八歲的小女娃……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他能感覺得到,如今光州城中,從上到下無數雙眼睛都在監視著他,那些眼睛,一盼著他管住嘴——萬萬不要學申洲和黃州,口出討打之言;
二盼著他邁開腿——快快帶上身家早日動身,趕去江都交權。
光州刺史焦灼而憤怒地踱步:「……她人在江都,只借一首煽動人心的詩詞,便攪亂了諸州內政民心,簡直荒唐,陰險,卑鄙!」
「不止是一首詩詞……」光州刺史府上的謀士嘆道:「上百首也有了啊。」
真別說,其中的好詩實在不少,有好幾首他已經會背了。
「還有那些打油詩,童謠……」謀士再嘆一口氣:「實在防不勝防。」
童謠這個東西,雖有個「童」字在,但在政治層面,卻向來不可小覷——相比那些只會在官宦和讀書人之間流傳的詩詞,童謠的覆蓋面更為廣泛,更能滲透進尋常百姓間。在這個消息閉塞的世道,它甚至沒有對手。
且它們的傳播速度驚人,往往一夕之間,便可傳得沸沸揚揚。
而這玩意兒之所以傳播得這樣快,同它過於朗朗上口,十分洗腦也有很大關係。
這位謀士先生今早出門時,還曾聽自家麼兒唱了一首,他聽聞後趕忙呵斥制止,然而待他坐進轎中之後,出神之際,腦子裡竟也不受控制地哼唱道:【……泥鰍塘里六個娃,傻哈哈,不認娘,只啃泥巴不要糖……】
便是現下,他還沒辦法把這聲音從腦子裡拿開,單是他和刺史大人說話的間隙,腦子裡就已經唱了十好幾遍了……
如此一來,上有《贈天下書》,中有打油詩,下有童謠,只為確保人人都能吃上這口瓜……如此覆蓋程度,焉能防得住?
「真要往深了說,現下民心之所以齊齊倒向江都,倒也不單單只是因為這些詩詞童謠……」謀士道:「大人要知道,這些終究是表面的。」
真正讓萬民歸心的,仍是江都本身。
在這朝不保夕的世道中,如今江都的景象,宛如暗夜燈盞,沙漠綠洲,什麼都不做,只是待在那裡,就足夠讓無數人神往了。
那裡有讀書人嚮往的書籍前程,有權貴嚮往的太平安定,有商賈嚮往的工商繁茂的肥沃土壤,更有尋常百姓嚮往的安居樂業。
這些詩詞童謠輿論,不過是推了最後一把,給了民心一個齊齊爆發的缺口和底氣。
看著光州刺史擰起的眉,謀士道:「各州現下如此局面,為官者只要還打算繼續留在這片土地上,便不能對這些聲音不聞不問。」
如若不然,結果便是可以預見的。必然先起內亂,再被坐實反叛之名,屆時那常歲寧順理成章率兵前來收權,只怕無數百姓會選擇大開城門相迎。
到那時,人心俱失,兵力上也被碾壓,根本抵擋不了一點。
這是光州的困局,同時也是其它五州即將面臨的局面。
除非他們根本不打算長留在治所州府,就此趁早舉兵而出,加入各方爭霸——
這句話便涉及到此事的關鍵所在了。
「本來也是要反的……」光州刺史聲音很低,語氣並沒有那麼篤定。
他和其它幾州暗中都有聯絡,若非如此,他也不敢裝聾作啞至今。孤掌難鳴,單憑他一州之力面對常歲寧,註定只是以卵擊石,抱團是必然的選擇。
但他私心裡仍在觀望此事的可行性,並未真正拿定決心。
「屬下如今倒是有個不同的見解……」謀士沉吟了一刻,問道:「大人以為,這新任刺史常歲寧,是否有那狼子野心?」
光州刺史哼笑一聲:「擺在明面上的事!」
又是招人才,又是開作坊,造船,冶煉,興農事,市舶司……兵權錢糧,沒有她不折騰的!
「所以,這常歲寧勢必也有反心。」謀士正色道:「既然如此,大人何不歸順於她,來日同她一起反呢?」
光州刺史:「?」
他竟然被問住了!
這個提議乍聽之下,十分荒誕,甚至透著說不出的奇異……但耐不住它竟然很經得起深想。
謀士趁機將其中的利弊說明:「大人同那些人本也沒什麼交情可言,且他們說要起事,卻又有幾分底氣和勝算?」
再看看人家常節使,兵權錢糧皆有籌備……多麼紮實靠譜。
且人家有軍功,有名望,能服眾,當真歸順了她,還能不被百姓戳著脊梁骨罵——
近日被百姓、甚至是自己的親爹罵得頭昏腦漲的光州刺史聽到這裡,忍不住開始心動了。
謀士接著往下說,倘若跟隨江都,即便不說造反這檔子事,至少還能攢點錢,充實家底……這是擺在眼前的利益。
光州刺史徹底動搖了。
這些話,旁人來說,他還要思量一二,但這位謀士跟隨他多年,是他最信任的人——他能在光州刺史的位置上坐穩多年,此人有很大的功勞。
「先生固然不會害我……」光州刺史坐回椅中,最後溢出一聲嘆息:「但讓我認一個小女子為主……我這心裡,橫豎不是個滋味。」
他本就不滿女帝當政,好不容易見女帝人心盡失,皇權動搖,正喜著呢,結果轉頭又讓他去歸順另一個女子,且是個十七八歲的小女娃……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