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3頁
內侍應下,退了出去。
午時末,有宮人入殿內通傳,說是出使東羅的使者官員平安歸京,前來復命,於殿外求見。
聖冊帝擱下手中硃筆:「速宣。」
片刻,一行已更衣沐浴罷,卻依舊給人風塵僕僕之感的出使官員們入得殿內行禮。
為首者是魏叔易與吳寺卿,宋顯與譚離等人也難得有機會入甘露殿面聖,此刻皆恭敬垂首立於後側,未敢側目。
行禮後,魏叔易獻上東羅君主奉與大盛天子的文書,並請罪道:「臣等歸京遲緩,還請陛下責罰。」
女帝看向一眾消瘦許多的臣子:「諸位愛卿長途跋涉,一路危險重重,歸途中又因疲乏而不慎染病,著實辛苦之極……朕又豈有功過不分,濫加責罰之理?」
說到此處,關切詢問眾人是否已經痊癒。
魏叔易抬手行禮:「勞陛下關切體恤,臣等已無大礙。」
他們在途中感染了一場風寒,風寒之症可輕可重,要人命的例子也不是沒有,而他們染上的便是偏重之症。
隨行的醫官在給他們診治的過程中也不慎被擊敗,貼身照料的侍從更是未能倖免……很快,一行數百人馬中,不流鼻涕的就只剩下了馬。
為了性命著想,只能暫時停下趕路,在驛館中足足養了半月,才又重新動身。
在驛館養病其間,魏叔易一度高燒不退,燒得糊塗間,他這個對這世間本無太大眷戀執念的人,竟頭一回生出十分怕死的念頭來——須知,他甚至還沒來得及回京向母親印證真相,如此死去,做鬼也不甘心。
想到自己要做鬼,魏侍郎於昏沉中猛地打了個激靈,頓時清醒地睜開了眼睛。
或因此種種念頭支撐,他竟是一行人中好得最快最利索的那一個。
聖冊帝依舊請了幾名醫官前來,為魏叔易等人診看了脈象。
「諸位大人脈象多見疲乏無力,脾胃虛弱之象……應是病後勞累之故,無大礙,但也還須用心調養,下官這便為諸位大人開方取藥。」醫官這句話說得十分流暢,畢竟近來凡是請他們看病的官員,大多是這麼個症狀。
京中官員勞累過度,出京的也好不到哪裡去啊。
聖冊帝聞言只讓魏叔易等人做了簡單的復命,便准允他們各自回府歇息洗塵,並道明日早朝之上論功厚賞。
因各地戰事頻發,政務繁重,早朝從兩天一朝,已改成了一日一朝。
而除了早朝外,各部事務也愈發繁多,休沐也難以保證,官員們固然疲憊不堪,但天子在上表率,他們亦不敢吐露怨言。
前日裡,甚至有官員在早朝上忽然失儀昏倒。
整個朝廷,都在極度緊繃與疲憊中支撐著。
魏叔易等人謝恩出宮後,便各自歸家散去。
魏叔易回到鄭國公府時,前廳中圍滿了等候給他接風洗塵的魏家族人。
魏叔易以袖掩口咳了幾聲。
「方才在宮中,醫官才給郎君看罷,說郎君尚未痊癒,還需靜養。」
長吉言畢,只覺自己的反應堪稱完美,郎君只消咳上幾聲,他便能領會得如此徹底,實在過於出色了——雖然,在回來的路上郎君與他提前交待過,這一部分也占了些許原因。
魏毓便與眾人道:「如此,便先讓子顧歇息,有什麼話之後再說不遲。」
對於魏家百年來最出色的天才子弟,大家的包容度和愛惜程度都十分喜人,交待了魏叔易好生休養後,便都散去了。
待眾人都離開後,段氏看著兒子消瘦不少的臉,不禁心疼地道:「兒啊,多日未見,怎丑成這般模樣了……」
魏叔易:「……」
母親如此慈愛的神態,怎能說出如此冰涼的話?
「兄長的臉,竟不比那崔大都督來得抗折騰。」一向看臉的魏妙青也口出冰涼之言,偏又一臉資深客觀:「看來阿兄只有養在富貴堆里才最好看,如此說來,阿兄實是一朵須得小心嬌養的富貴花。」
「……」魏叔易看向父親——當真沒人為他發聲嗎?
鄭國公捋捋整潔短須,祭出敷衍大法:「對嘛。」
段氏的心疼倒也不是假的,未有過多閒話,便與丈夫和女兒一同送兒子回居院去,趁著路上的工夫說話。
待將人送回院子,段氏叮囑了下人小心照料,正待離開時,卻聽魏叔易道:「母親,兒子有話想同您說。」
那樁焦灼心事,懷揣足足兩月余,魏叔易實是一日一刻也不想等了。
見他神情,段氏若有所察,遂點了頭。
第460章 從來都是同一人
魏叔易帶著母親往院中走去時,只見父親也自然而然地跟了上來。
「父親。」魏叔易止步,只好道:「我有話想單獨與母親說。」
鄭國公腳下一頓,連他也要避著嗎?
「好好……」鄭國公一向很好說話:「正好我想去園中逛逛。」
昨夜的雨不小,他得去看看他園子裡的花花草草們。
「父親慢走。」
鄭國公前腳剛哼著小曲兒離開,魏叔易剛走兩步,再次止步,轉頭看向跟上來的妹妹,略顯疲憊地微笑提醒道:「妙青,阿兄是說要『單獨』與母親說話——」
魏妙青點頭,卻是反問:「那我便不能聽了嗎?」
看著妹妹理所當然的神態,魏叔易有種他一人有難,八方添亂之感。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午時末,有宮人入殿內通傳,說是出使東羅的使者官員平安歸京,前來復命,於殿外求見。
聖冊帝擱下手中硃筆:「速宣。」
片刻,一行已更衣沐浴罷,卻依舊給人風塵僕僕之感的出使官員們入得殿內行禮。
為首者是魏叔易與吳寺卿,宋顯與譚離等人也難得有機會入甘露殿面聖,此刻皆恭敬垂首立於後側,未敢側目。
行禮後,魏叔易獻上東羅君主奉與大盛天子的文書,並請罪道:「臣等歸京遲緩,還請陛下責罰。」
女帝看向一眾消瘦許多的臣子:「諸位愛卿長途跋涉,一路危險重重,歸途中又因疲乏而不慎染病,著實辛苦之極……朕又豈有功過不分,濫加責罰之理?」
說到此處,關切詢問眾人是否已經痊癒。
魏叔易抬手行禮:「勞陛下關切體恤,臣等已無大礙。」
他們在途中感染了一場風寒,風寒之症可輕可重,要人命的例子也不是沒有,而他們染上的便是偏重之症。
隨行的醫官在給他們診治的過程中也不慎被擊敗,貼身照料的侍從更是未能倖免……很快,一行數百人馬中,不流鼻涕的就只剩下了馬。
為了性命著想,只能暫時停下趕路,在驛館中足足養了半月,才又重新動身。
在驛館養病其間,魏叔易一度高燒不退,燒得糊塗間,他這個對這世間本無太大眷戀執念的人,竟頭一回生出十分怕死的念頭來——須知,他甚至還沒來得及回京向母親印證真相,如此死去,做鬼也不甘心。
想到自己要做鬼,魏侍郎於昏沉中猛地打了個激靈,頓時清醒地睜開了眼睛。
或因此種種念頭支撐,他竟是一行人中好得最快最利索的那一個。
聖冊帝依舊請了幾名醫官前來,為魏叔易等人診看了脈象。
「諸位大人脈象多見疲乏無力,脾胃虛弱之象……應是病後勞累之故,無大礙,但也還須用心調養,下官這便為諸位大人開方取藥。」醫官這句話說得十分流暢,畢竟近來凡是請他們看病的官員,大多是這麼個症狀。
京中官員勞累過度,出京的也好不到哪裡去啊。
聖冊帝聞言只讓魏叔易等人做了簡單的復命,便准允他們各自回府歇息洗塵,並道明日早朝之上論功厚賞。
因各地戰事頻發,政務繁重,早朝從兩天一朝,已改成了一日一朝。
而除了早朝外,各部事務也愈發繁多,休沐也難以保證,官員們固然疲憊不堪,但天子在上表率,他們亦不敢吐露怨言。
前日裡,甚至有官員在早朝上忽然失儀昏倒。
整個朝廷,都在極度緊繃與疲憊中支撐著。
魏叔易等人謝恩出宮後,便各自歸家散去。
魏叔易回到鄭國公府時,前廳中圍滿了等候給他接風洗塵的魏家族人。
魏叔易以袖掩口咳了幾聲。
「方才在宮中,醫官才給郎君看罷,說郎君尚未痊癒,還需靜養。」
長吉言畢,只覺自己的反應堪稱完美,郎君只消咳上幾聲,他便能領會得如此徹底,實在過於出色了——雖然,在回來的路上郎君與他提前交待過,這一部分也占了些許原因。
魏毓便與眾人道:「如此,便先讓子顧歇息,有什麼話之後再說不遲。」
對於魏家百年來最出色的天才子弟,大家的包容度和愛惜程度都十分喜人,交待了魏叔易好生休養後,便都散去了。
待眾人都離開後,段氏看著兒子消瘦不少的臉,不禁心疼地道:「兒啊,多日未見,怎丑成這般模樣了……」
魏叔易:「……」
母親如此慈愛的神態,怎能說出如此冰涼的話?
「兄長的臉,竟不比那崔大都督來得抗折騰。」一向看臉的魏妙青也口出冰涼之言,偏又一臉資深客觀:「看來阿兄只有養在富貴堆里才最好看,如此說來,阿兄實是一朵須得小心嬌養的富貴花。」
「……」魏叔易看向父親——當真沒人為他發聲嗎?
鄭國公捋捋整潔短須,祭出敷衍大法:「對嘛。」
段氏的心疼倒也不是假的,未有過多閒話,便與丈夫和女兒一同送兒子回居院去,趁著路上的工夫說話。
待將人送回院子,段氏叮囑了下人小心照料,正待離開時,卻聽魏叔易道:「母親,兒子有話想同您說。」
那樁焦灼心事,懷揣足足兩月余,魏叔易實是一日一刻也不想等了。
見他神情,段氏若有所察,遂點了頭。
第460章 從來都是同一人
魏叔易帶著母親往院中走去時,只見父親也自然而然地跟了上來。
「父親。」魏叔易止步,只好道:「我有話想單獨與母親說。」
鄭國公腳下一頓,連他也要避著嗎?
「好好……」鄭國公一向很好說話:「正好我想去園中逛逛。」
昨夜的雨不小,他得去看看他園子裡的花花草草們。
「父親慢走。」
鄭國公前腳剛哼著小曲兒離開,魏叔易剛走兩步,再次止步,轉頭看向跟上來的妹妹,略顯疲憊地微笑提醒道:「妙青,阿兄是說要『單獨』與母親說話——」
魏妙青點頭,卻是反問:「那我便不能聽了嗎?」
看著妹妹理所當然的神態,魏叔易有種他一人有難,八方添亂之感。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