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6頁
又靜立片刻,駱觀臨拿起了石桌上的匣子,交給了駱澤,交待他,明日送去城中善堂,盡數捐贈。
投來江都的不單有文人,匠人,以及能種地的流民,還有許多失去了家人的孩子。對比之下,這些稚弱的孩子似乎是「無用」的,但江都也不曾將他們拒之門外。
於是城中設下了多處善堂,用來安置那些孩童。
常歲寧回到居院後,沐浴洗漱後,拆看了一封秘密來信。
讓她意外的是,寫信之人竟是遠在黔州的長孫寂。
值得思量的是,長孫寂也在信中隱晦地提及詢問她對榮王的看法。
單是今日,她便分別從鄭潮、駱觀臨口中,以及長孫寂信中聽到了有關李隱的名號。
如此時局下,一個人的名號,被多處頻繁提及,往往代表著一種信號。
想到長孫家尚存的實力,以及昔日那個未來得及與她做朋友的少女,常歲寧思忖片刻,提筆給長孫寂回信。
相比長孫寂的謹慎試探,她的回信顯得十分直白大膽,她道自己有更好的李氏人選,但此事關乎甚大,故邀長孫寂前來江都當面一敘。
嗯……先將人誆來再說。
將筆放下後,常歲寧便上了榻。
和往常一樣,她躺在那裡靜靜出神冥想了片刻,將每日發生之事皆在腦中梳理了一遍,適才閉上眼睛。
只是今日梳理之時,她刻意越過了後園亭中的那一幕。
一夜未能合眼的喻增,次日清晨,和一行欽差內侍,已開始準備動身回京的事宜。
向常闊辭行時,喻增下意識地問:「不知節使大人何在?」
「天剛亮,就動身去軍中準備慶功之事了。」常闊道:「小女不知諸位大人今日離開,有慢待之處還請勿怪。」
潘公公忙笑著道:「豈敢豈敢……是我等昨日未有提早告知。」
他本以為要等三五日的,但喻常侍昨日突然定下了要今日動身。
而等十日之後,朝廷先前派來增援江都的那三萬大軍也將回京,那三萬兵士本是朝廷為防東羅而增派的,並未派得上用途。但要開口收回,也會憂慮會讓那常節使生出「誤解」,所以他們昨日提到此事時,也一併言明,由常節使操練出的三萬水師,日後便長留江都駐守海上,用以威懾海域。
餘下用於抗倭的四萬餘士兵,也可整編入淮南道兵防之中。
此前兵防並算不上牢固的淮南道遭徐正業摧殘,原節度使麾下兵防或傷亡潰散,或投敵,本就需要重新歸整補足,各道節度使,麾下皆有一定數目的兵權,此四萬餘兵士,在合理範圍之內。
但常歲寧如今真正握在手中的,並不止這三萬水師及四萬餘兵力,還有那些尚未正式歸入江都軍籍的俘虜等。
此部分人也有四萬餘數,這些時日,在方巢等人的操練下,已完全適應融入了江都軍中。
交接罷餘下事務後,喻增一行人,於午時前出了江都城。
出城後,馬車行駛漸快,喻增端坐車內,閉眸掩去了一切思緒。
同日午後,孟列將手上的事情交待給了阿澈,及他暗中調來江都的一名心腹帳房先生,並說明自己要離開一段時日。
天色擦黑之際,常歲寧帶著千名部將來到了軍中。
軍營外每隔五里設一巡亭,軍中已經提早知曉主帥將在今晚歸營,不少將領皆候在營門處。
「主帥到了!」
聽得馬蹄聲響,眾人往前迎去。
繫著玄色披風的少女很快策馬出現,眾人紛紛行禮。
常歲寧躍下馬背,看向迎上來的眾人,視線落在其中一人身上時,猝不及防之下,忽而一愣。
那高大的身影屈一膝跪下,向常歲寧抬手笑著請罪:「屬下歸遲,請大人責罰。」
第457章 幸福得有點歹毒了
常歲寧上前兩步,驚喜之色溢於言表:「休困快快請起!」
「不遲,遲個啥!」薺菜在旁大笑著道:「回得早不如回得巧,正好要擺慶功宴,明日論功行賞,可少不了你那一份!」
何武虎等人都出聲附和。
唐醒嘴邊掛著笑,目光灼灼閃動,抱拳的手愈發用力:「那便斗膽請大人也論功賜屬下一職吧!」
在此之前,他從未與常歲寧提過半句屬意的職位以及日後的打算。
被駱觀臨稱之為「五台山浪子」的唐醒,浪跡半生,從不甘被任何人任何事所束縛。
所以,他返回五台山探親時,的確也想過一去不返。
那段出生入死的軍中經歷,刺激而新奇,但他覺得也只是一段經歷而已。他的人生中有過太多經歷,這一段的確叫他印象深刻,但對他而言,最新奇的總在充滿未知的下一段經歷里。
但他忘了一件事——有些事物的特殊程度,總在失去和捨棄之後才會真正顯現。
他離幽州越遠,那感受便越發明顯,竟形同戒酒一般。
回五台山的路上,一路所見所聞,竟叫他半點提不起興趣,他很喜歡在途中隨心所欲地停下,尋一處茶館或酒肆,要上一壺酒,三兩肉,聽往來眾生談論各自見聞。
可此次,他一路聽下來,竟全覺枯燥。
他逐漸明白了緣由所在。
他已見識到了最新奇之人,最新奇之事,僅在那一人身側便可見識到這世間最廣闊新奇的事物風景,她所行即是千古奇事,她一人可抵千軍萬馬,千山萬水,他還要去哪裡尋求所謂新奇?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投來江都的不單有文人,匠人,以及能種地的流民,還有許多失去了家人的孩子。對比之下,這些稚弱的孩子似乎是「無用」的,但江都也不曾將他們拒之門外。
於是城中設下了多處善堂,用來安置那些孩童。
常歲寧回到居院後,沐浴洗漱後,拆看了一封秘密來信。
讓她意外的是,寫信之人竟是遠在黔州的長孫寂。
值得思量的是,長孫寂也在信中隱晦地提及詢問她對榮王的看法。
單是今日,她便分別從鄭潮、駱觀臨口中,以及長孫寂信中聽到了有關李隱的名號。
如此時局下,一個人的名號,被多處頻繁提及,往往代表著一種信號。
想到長孫家尚存的實力,以及昔日那個未來得及與她做朋友的少女,常歲寧思忖片刻,提筆給長孫寂回信。
相比長孫寂的謹慎試探,她的回信顯得十分直白大膽,她道自己有更好的李氏人選,但此事關乎甚大,故邀長孫寂前來江都當面一敘。
嗯……先將人誆來再說。
將筆放下後,常歲寧便上了榻。
和往常一樣,她躺在那裡靜靜出神冥想了片刻,將每日發生之事皆在腦中梳理了一遍,適才閉上眼睛。
只是今日梳理之時,她刻意越過了後園亭中的那一幕。
一夜未能合眼的喻增,次日清晨,和一行欽差內侍,已開始準備動身回京的事宜。
向常闊辭行時,喻增下意識地問:「不知節使大人何在?」
「天剛亮,就動身去軍中準備慶功之事了。」常闊道:「小女不知諸位大人今日離開,有慢待之處還請勿怪。」
潘公公忙笑著道:「豈敢豈敢……是我等昨日未有提早告知。」
他本以為要等三五日的,但喻常侍昨日突然定下了要今日動身。
而等十日之後,朝廷先前派來增援江都的那三萬大軍也將回京,那三萬兵士本是朝廷為防東羅而增派的,並未派得上用途。但要開口收回,也會憂慮會讓那常節使生出「誤解」,所以他們昨日提到此事時,也一併言明,由常節使操練出的三萬水師,日後便長留江都駐守海上,用以威懾海域。
餘下用於抗倭的四萬餘士兵,也可整編入淮南道兵防之中。
此前兵防並算不上牢固的淮南道遭徐正業摧殘,原節度使麾下兵防或傷亡潰散,或投敵,本就需要重新歸整補足,各道節度使,麾下皆有一定數目的兵權,此四萬餘兵士,在合理範圍之內。
但常歲寧如今真正握在手中的,並不止這三萬水師及四萬餘兵力,還有那些尚未正式歸入江都軍籍的俘虜等。
此部分人也有四萬餘數,這些時日,在方巢等人的操練下,已完全適應融入了江都軍中。
交接罷餘下事務後,喻增一行人,於午時前出了江都城。
出城後,馬車行駛漸快,喻增端坐車內,閉眸掩去了一切思緒。
同日午後,孟列將手上的事情交待給了阿澈,及他暗中調來江都的一名心腹帳房先生,並說明自己要離開一段時日。
天色擦黑之際,常歲寧帶著千名部將來到了軍中。
軍營外每隔五里設一巡亭,軍中已經提早知曉主帥將在今晚歸營,不少將領皆候在營門處。
「主帥到了!」
聽得馬蹄聲響,眾人往前迎去。
繫著玄色披風的少女很快策馬出現,眾人紛紛行禮。
常歲寧躍下馬背,看向迎上來的眾人,視線落在其中一人身上時,猝不及防之下,忽而一愣。
那高大的身影屈一膝跪下,向常歲寧抬手笑著請罪:「屬下歸遲,請大人責罰。」
第457章 幸福得有點歹毒了
常歲寧上前兩步,驚喜之色溢於言表:「休困快快請起!」
「不遲,遲個啥!」薺菜在旁大笑著道:「回得早不如回得巧,正好要擺慶功宴,明日論功行賞,可少不了你那一份!」
何武虎等人都出聲附和。
唐醒嘴邊掛著笑,目光灼灼閃動,抱拳的手愈發用力:「那便斗膽請大人也論功賜屬下一職吧!」
在此之前,他從未與常歲寧提過半句屬意的職位以及日後的打算。
被駱觀臨稱之為「五台山浪子」的唐醒,浪跡半生,從不甘被任何人任何事所束縛。
所以,他返回五台山探親時,的確也想過一去不返。
那段出生入死的軍中經歷,刺激而新奇,但他覺得也只是一段經歷而已。他的人生中有過太多經歷,這一段的確叫他印象深刻,但對他而言,最新奇的總在充滿未知的下一段經歷里。
但他忘了一件事——有些事物的特殊程度,總在失去和捨棄之後才會真正顯現。
他離幽州越遠,那感受便越發明顯,竟形同戒酒一般。
回五台山的路上,一路所見所聞,竟叫他半點提不起興趣,他很喜歡在途中隨心所欲地停下,尋一處茶館或酒肆,要上一壺酒,三兩肉,聽往來眾生談論各自見聞。
可此次,他一路聽下來,竟全覺枯燥。
他逐漸明白了緣由所在。
他已見識到了最新奇之人,最新奇之事,僅在那一人身側便可見識到這世間最廣闊新奇的事物風景,她所行即是千古奇事,她一人可抵千軍萬馬,千山萬水,他還要去哪裡尋求所謂新奇?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