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1頁
見次子現場表演何為「沒有最膚淺,只有更膚淺」,顧修閉了閉眼,抬手試圖趕人時,一名族人卻道:「家主,將二郎送去刺史府,或也無不可……」
顧修自然不至於誤解這話是讓次子以色侍人之意,或是因為心中也有那個念頭,他很快便反應了過來。
有族人也有所指地道:「兄長,刺史府前七堂中,如今可謂人才濟濟……」
卻無一位顧家子弟。
他們顧家之前被迫送了十多名族人給常歲寧,如今皆在無二院教書做事。
常歲寧除了最初向他們開口討要了那十名族人後,之後也再未「逼迫」過他們出人出力,而他們顧家也沒有主動做過什麼。
這期間,他們也在猶豫思考。
而不可否認的是,這一年來有關常歲寧的一切舉措,皆出乎了他們的意料。
她與徐正業很不一樣。
的確,最初時,她也曾有暴力手段威嚇鎮壓,也逼迫他們獻出藏書和族人,叫他們一度惶惶不可終日……但事實證明,她也確實保下了以他們顧家和虞家為首的江南世家。
看著江都一日日活過來,他們甚至也逐漸可以理解了常歲寧起初的做派,若非她手腕夠硬,迅速掌控了江都上下,將不服的橫枝亂葉迅速修剪乾淨,江都絕無可能有今日景象。
不必說遠的,只說淮南道,便有數州因無法彈壓豪強惡吏及亂民,而陷入一片混亂的例子。
而常歲寧穩固了局面後,更多的便是在施以活民之政,殺伐果斷之下,反倒漸漸透出了仁德之相。
平心而論,她待他們顧家,也並無欺凌折辱,他們的族人在無二院中深得上下禮待敬重。
但想要為族中謀活路,單憑教書,是遠遠不夠的……這也是他們面對朝廷暴力剪殺士族勢力時,所悟得最大的收穫。
還有那卞春梁,一路殺盡了不知多少士族人家,燒了不知多少藏書,無數士族憤怒膽寒,卻也無能為力。
哪怕改變數百年來的認知是無比艱難的,但他們也必須要認清一個事實——守著藏書高貴度日的日子,已經要結束了。
而他們這些三流世家,並不似崔氏那般龐大,沒有於觀望間多方下注的資本,當下,他們只能擇一良木而棲。
確切來說,自從他們接受了常歲寧的庇護開始,便已經沒有其它選擇了,眼下他們只是終於決定拋棄了觀望和猶豫。
常歲寧升任節度使的消息傳開後,今日顧修出門和蔣海長談了一場。
蔣海有句話說得直白卻有道理——顧家若再這麼猶豫下去,來日常歲寧出事時,顧家躲不掉,但常歲寧成事時,論起分好處,顧家只能排在後頭。
又長談半個時辰後,顧修終於下了決定:「從族中再挑三十人,請常刺史選用吧。」
刺史府中或已不缺人用,但她接手了整個淮南道,負責節度使名下事務的人員,必然很快要開始選拔任用了。
他們此時表態,應也還算及時。
顧修又道:「讓人傳信給虞家,告知此事。」
虞家一向與顧家相互依存同進退。
「你若想去常刺史手下做事,便回去好好看書,以備常刺史選用。」顧修看向次子:「刺史府大約是沒什麼興趣養一隻不幹活的孔雀的。」
顧二郎忙道:「父親放心,兒子必會把握住這次機會!」
言畢,便告退而去,準備讀書去了。
此一晚,因鄭潮的到來,江都城中的形勢又有些微改變,而諸如此類的改變,每日都在江都城中無聲上演。
鄭潮被定為無二院院主的消息,自然也已經傳回了刺史府。
王岳晚間來了駱觀臨院中蹭飯,此刻正合計著道:「這位鄭先生實乃名士也……但他初入無二院,許多事務想必也並不精通,身邊定需要有人處理雜事……我想將垂雲送去,由鄭先生使喚,倒不知大人會否同意?」
王岳口中的垂雲,是他家中第二子,與駱澤同齡。
與他相對而坐的駱觀臨喝了口酒,沒吭聲。
鄭潮人是下午到的,院主身份是暮時給的,而王望山的心思,是當晚起的……倒果真是時刻搶占先機,反應之快,叫他嘆服。
這時金婆婆端一碗湯走了進來,聞得王岳此言,立時笑著道:「垂雲一個人怕也不夠,不如叫澤兒同去?二人也好作伴督促。」
這王望山,當真野心不小,前七堂單是他王氏族人就有六個,如今竟又要往書院裡鑽營了!
人比人氣死人,他兒子怎就如此不知上進?
王岳喝了不少酒,此刻聞聽駱母此言,面帶惋惜地搖頭,解釋道:「晚輩此為家中族人長久紮根而慮,而觀臨不同……」
駱觀臨眼皮一跳,忽生出不祥預感,想要阻止,卻已來不及——
「觀臨與大人早有約定,只為大人效力三年,三年後便要離開……」王岳說著,又粗略一算,嘆息道:「而今算一算,至多只剩兩年時間了。」
金婆婆端著的湯碗突然離手,「啪」地一聲摔得粉碎。
金婆婆看也未看一眼,只拿圍裙擦著手,笑著走到兒子跟前,稍彎下腰詢問:「……兒啊,跟娘說說,什麼三年兩年?」
話語神態,甚至還稱得上耐心慈愛。
駱觀臨的身形卻頃刻僵硬石化。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顧修自然不至於誤解這話是讓次子以色侍人之意,或是因為心中也有那個念頭,他很快便反應了過來。
有族人也有所指地道:「兄長,刺史府前七堂中,如今可謂人才濟濟……」
卻無一位顧家子弟。
他們顧家之前被迫送了十多名族人給常歲寧,如今皆在無二院教書做事。
常歲寧除了最初向他們開口討要了那十名族人後,之後也再未「逼迫」過他們出人出力,而他們顧家也沒有主動做過什麼。
這期間,他們也在猶豫思考。
而不可否認的是,這一年來有關常歲寧的一切舉措,皆出乎了他們的意料。
她與徐正業很不一樣。
的確,最初時,她也曾有暴力手段威嚇鎮壓,也逼迫他們獻出藏書和族人,叫他們一度惶惶不可終日……但事實證明,她也確實保下了以他們顧家和虞家為首的江南世家。
看著江都一日日活過來,他們甚至也逐漸可以理解了常歲寧起初的做派,若非她手腕夠硬,迅速掌控了江都上下,將不服的橫枝亂葉迅速修剪乾淨,江都絕無可能有今日景象。
不必說遠的,只說淮南道,便有數州因無法彈壓豪強惡吏及亂民,而陷入一片混亂的例子。
而常歲寧穩固了局面後,更多的便是在施以活民之政,殺伐果斷之下,反倒漸漸透出了仁德之相。
平心而論,她待他們顧家,也並無欺凌折辱,他們的族人在無二院中深得上下禮待敬重。
但想要為族中謀活路,單憑教書,是遠遠不夠的……這也是他們面對朝廷暴力剪殺士族勢力時,所悟得最大的收穫。
還有那卞春梁,一路殺盡了不知多少士族人家,燒了不知多少藏書,無數士族憤怒膽寒,卻也無能為力。
哪怕改變數百年來的認知是無比艱難的,但他們也必須要認清一個事實——守著藏書高貴度日的日子,已經要結束了。
而他們這些三流世家,並不似崔氏那般龐大,沒有於觀望間多方下注的資本,當下,他們只能擇一良木而棲。
確切來說,自從他們接受了常歲寧的庇護開始,便已經沒有其它選擇了,眼下他們只是終於決定拋棄了觀望和猶豫。
常歲寧升任節度使的消息傳開後,今日顧修出門和蔣海長談了一場。
蔣海有句話說得直白卻有道理——顧家若再這麼猶豫下去,來日常歲寧出事時,顧家躲不掉,但常歲寧成事時,論起分好處,顧家只能排在後頭。
又長談半個時辰後,顧修終於下了決定:「從族中再挑三十人,請常刺史選用吧。」
刺史府中或已不缺人用,但她接手了整個淮南道,負責節度使名下事務的人員,必然很快要開始選拔任用了。
他們此時表態,應也還算及時。
顧修又道:「讓人傳信給虞家,告知此事。」
虞家一向與顧家相互依存同進退。
「你若想去常刺史手下做事,便回去好好看書,以備常刺史選用。」顧修看向次子:「刺史府大約是沒什麼興趣養一隻不幹活的孔雀的。」
顧二郎忙道:「父親放心,兒子必會把握住這次機會!」
言畢,便告退而去,準備讀書去了。
此一晚,因鄭潮的到來,江都城中的形勢又有些微改變,而諸如此類的改變,每日都在江都城中無聲上演。
鄭潮被定為無二院院主的消息,自然也已經傳回了刺史府。
王岳晚間來了駱觀臨院中蹭飯,此刻正合計著道:「這位鄭先生實乃名士也……但他初入無二院,許多事務想必也並不精通,身邊定需要有人處理雜事……我想將垂雲送去,由鄭先生使喚,倒不知大人會否同意?」
王岳口中的垂雲,是他家中第二子,與駱澤同齡。
與他相對而坐的駱觀臨喝了口酒,沒吭聲。
鄭潮人是下午到的,院主身份是暮時給的,而王望山的心思,是當晚起的……倒果真是時刻搶占先機,反應之快,叫他嘆服。
這時金婆婆端一碗湯走了進來,聞得王岳此言,立時笑著道:「垂雲一個人怕也不夠,不如叫澤兒同去?二人也好作伴督促。」
這王望山,當真野心不小,前七堂單是他王氏族人就有六個,如今竟又要往書院裡鑽營了!
人比人氣死人,他兒子怎就如此不知上進?
王岳喝了不少酒,此刻聞聽駱母此言,面帶惋惜地搖頭,解釋道:「晚輩此為家中族人長久紮根而慮,而觀臨不同……」
駱觀臨眼皮一跳,忽生出不祥預感,想要阻止,卻已來不及——
「觀臨與大人早有約定,只為大人效力三年,三年後便要離開……」王岳說著,又粗略一算,嘆息道:「而今算一算,至多只剩兩年時間了。」
金婆婆端著的湯碗突然離手,「啪」地一聲摔得粉碎。
金婆婆看也未看一眼,只拿圍裙擦著手,笑著走到兒子跟前,稍彎下腰詢問:「……兒啊,跟娘說說,什麼三年兩年?」
話語神態,甚至還稱得上耐心慈愛。
駱觀臨的身形卻頃刻僵硬石化。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