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4頁
聽孟列不打算回去,阿澈忍不住問:「可是刺史大人回來了,您不回去看看嗎?」
孟列知他得常歲寧信任,便直言道:「我有不便之處,你們回去即可。」
今日刺史府中必然忙碌,他不便與喻增碰面,待明日,他再暗中回去見殿下便是。
阿澈聞言點了頭,稍作收拾後,叫上在隔壁練大字的小端小午,便向孟列告辭了。
阿澈離開後不久,孟列放下了筆,從書房中走了出去。
不大的院落被夕陽籠罩,院中一株杏子樹,開滿了粉白色的杏花,風一吹,幾片花瓣打著旋落下。
頭髮花白的孟列站在院中,靜望夕陽花落,臉上泛起了少見的笑意。
殿下平安回來,又升任了節度使,他自然也萬分欣悅。
此刻刺史府內必然很熱鬧。
他本是殿下身邊的暗衛出身,倒也習慣了遠離這些熱鬧,但今日他一想到刺史府中的熱鬧景象,竟也覺得令人心情很好。
大抵是老了吧。
孟列神思飄散間,只見阿澈又跑了回來。
「大人特意讓人傳話,讓蒙先生一同回去用晚食!」
孟列微微一愣,旋即點頭:「待我換一身衣袍。」
他有自己的思量不假,但殿下讓他回,那他便回。
常歲寧今日謝絕了江都官員們的宴請,以疲憊為由,將正式的接風宴推到了明日。
此一晚,和去年第一日來到這座刺史府時一樣,她仍只是在院子裡擺了十多張几案,和親朋及親信吃了一頓簡單的「家宴」。
院中多掛了幾盞燈,席間皆是隨意的說笑聲,熱鬧又。
無絕和孟列共用一案,仍以「容娘子」身份示人,但在場大多數人都對其身份心照不宣的宣安大長公主坐在貴客之位。
大半月前,李潼帶著元淼和一批制瓷坊的學徒出了江都城,去了壽州窯口研習最新的青瓷燒造,如今尚在趕回的路上。
常歲寧親自去請了駱觀臨,但駱觀臨婉拒了,用飯時總要摘下面具,麻煩能免則免。
常歲寧便面露恍然,道了句是她疏忽了,而後便允諾,來日再單獨為他設宴。
駱觀臨不置可否,算是默認答應了。
席至一半時,喜兒過來傳話:「女郎,喻常侍來了,正在院外等候。」
緊鄰常歲寧坐著的常闊,聞聲下意識地轉頭看向她。
「便道,今日時辰已晚,我實疲乏。」常歲寧語氣如常,看起來的確有些困懶地道:「喻常侍倘若有事,便讓他明早辰時,於後園亭中一敘。」
喜兒有些意外,但還是立即去回話了。
喻增聞罷,眼神微顫。
不見他?
並讓他明早再敘?
常家女娃待他,本不敢有,也不該有如此高人一等的傲慢姿態……
第448章 請賜奴一死
喻增離開後,心中久未能安。
今日常歲寧設下家宴,並未請他前來,但此舉無可厚非——他此行是以欽差的身份前來,她又升任淮南道節度使,與他適當避嫌是明智的選擇。
可他私下主動來此,她卻仍不肯見,且不問他為何事而來,便推至明日再敘,於情於理,卻是不通……
是,她是徹夜趕路回的江都城,疲乏固然是真,但也並不足以解釋她此舉之下的怠慢。
喻增走到今日,已不會因為一個與他並稱不上十分親近的小輩的怠慢之舉而動怒,他更多的是感到驚惑,驚惑於這怠慢之下所蘊藏的異樣。
心中湧現無數猜測,喻增看向深濃夜色,此刻他置身其中,只覺有一剎那,隱藏在黑暗中的萬物都失去了真實的形態,變得詭譎莫測,代表著今夕往昔的恆常歲月也在顛倒重疊。
廊下掛著的紙皮燈,在夜色中隨風輕動。
書房的門緊閉著,偶爾有女子愉悅的笑聲傳出。
宴散後,常歲寧留了宣安大長公主單獨說話。
年後初三,暗下留在江都過年的宣安大長公主即動身回了宣州處理事務,只是約五六日前,再次趕來了江都。
用大長公主的話來說,她估摸著常歲寧也該動身回江都了,所以特地再次趕來相賀。
常歲寧倒不知自己區區一州刺史,竟有這樣大的面子,能讓向來心高氣傲的宣安大長公主親自前來,且是兩回,且是私下——
但這面子既送到了她面前,她也沒有拆穿的道理就是了。
於是常歲寧向大長公主道謝,連帶著先前宣州諸多相助之舉。
「還說那些不值一提的作甚。」大長公主一笑,面容舒展:「往後我們小小宣州,還要勞煩常節使多多照拂了。」
「殿下折煞我了。」常歲寧笑著道:「殿下諸多雪中送炭之舉,晚輩自當銘記於心。」
哪怕知道那些舉動多是因常闊和常歲安之故,但常歲寧私心裡,也是很願意承這份人情的。
淮南道與江南西道相鄰,友好互往,利在雙方。
說到常歲安,在接下來的談話中,大長公主似偶然問起一般,打聽了兩句常歲安的近況。
常歲寧並未隱瞞自己去過了幽州,見過了兄長。此刻面對大長公主的關切,她心照不宣,將兄長近況告知,所言皆屬實,但多談常歲安的光鮮或有趣事跡,適當略去了較為兇險的那一部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孟列知他得常歲寧信任,便直言道:「我有不便之處,你們回去即可。」
今日刺史府中必然忙碌,他不便與喻增碰面,待明日,他再暗中回去見殿下便是。
阿澈聞言點了頭,稍作收拾後,叫上在隔壁練大字的小端小午,便向孟列告辭了。
阿澈離開後不久,孟列放下了筆,從書房中走了出去。
不大的院落被夕陽籠罩,院中一株杏子樹,開滿了粉白色的杏花,風一吹,幾片花瓣打著旋落下。
頭髮花白的孟列站在院中,靜望夕陽花落,臉上泛起了少見的笑意。
殿下平安回來,又升任了節度使,他自然也萬分欣悅。
此刻刺史府內必然很熱鬧。
他本是殿下身邊的暗衛出身,倒也習慣了遠離這些熱鬧,但今日他一想到刺史府中的熱鬧景象,竟也覺得令人心情很好。
大抵是老了吧。
孟列神思飄散間,只見阿澈又跑了回來。
「大人特意讓人傳話,讓蒙先生一同回去用晚食!」
孟列微微一愣,旋即點頭:「待我換一身衣袍。」
他有自己的思量不假,但殿下讓他回,那他便回。
常歲寧今日謝絕了江都官員們的宴請,以疲憊為由,將正式的接風宴推到了明日。
此一晚,和去年第一日來到這座刺史府時一樣,她仍只是在院子裡擺了十多張几案,和親朋及親信吃了一頓簡單的「家宴」。
院中多掛了幾盞燈,席間皆是隨意的說笑聲,熱鬧又。
無絕和孟列共用一案,仍以「容娘子」身份示人,但在場大多數人都對其身份心照不宣的宣安大長公主坐在貴客之位。
大半月前,李潼帶著元淼和一批制瓷坊的學徒出了江都城,去了壽州窯口研習最新的青瓷燒造,如今尚在趕回的路上。
常歲寧親自去請了駱觀臨,但駱觀臨婉拒了,用飯時總要摘下面具,麻煩能免則免。
常歲寧便面露恍然,道了句是她疏忽了,而後便允諾,來日再單獨為他設宴。
駱觀臨不置可否,算是默認答應了。
席至一半時,喜兒過來傳話:「女郎,喻常侍來了,正在院外等候。」
緊鄰常歲寧坐著的常闊,聞聲下意識地轉頭看向她。
「便道,今日時辰已晚,我實疲乏。」常歲寧語氣如常,看起來的確有些困懶地道:「喻常侍倘若有事,便讓他明早辰時,於後園亭中一敘。」
喜兒有些意外,但還是立即去回話了。
喻增聞罷,眼神微顫。
不見他?
並讓他明早再敘?
常家女娃待他,本不敢有,也不該有如此高人一等的傲慢姿態……
第448章 請賜奴一死
喻增離開後,心中久未能安。
今日常歲寧設下家宴,並未請他前來,但此舉無可厚非——他此行是以欽差的身份前來,她又升任淮南道節度使,與他適當避嫌是明智的選擇。
可他私下主動來此,她卻仍不肯見,且不問他為何事而來,便推至明日再敘,於情於理,卻是不通……
是,她是徹夜趕路回的江都城,疲乏固然是真,但也並不足以解釋她此舉之下的怠慢。
喻增走到今日,已不會因為一個與他並稱不上十分親近的小輩的怠慢之舉而動怒,他更多的是感到驚惑,驚惑於這怠慢之下所蘊藏的異樣。
心中湧現無數猜測,喻增看向深濃夜色,此刻他置身其中,只覺有一剎那,隱藏在黑暗中的萬物都失去了真實的形態,變得詭譎莫測,代表著今夕往昔的恆常歲月也在顛倒重疊。
廊下掛著的紙皮燈,在夜色中隨風輕動。
書房的門緊閉著,偶爾有女子愉悅的笑聲傳出。
宴散後,常歲寧留了宣安大長公主單獨說話。
年後初三,暗下留在江都過年的宣安大長公主即動身回了宣州處理事務,只是約五六日前,再次趕來了江都。
用大長公主的話來說,她估摸著常歲寧也該動身回江都了,所以特地再次趕來相賀。
常歲寧倒不知自己區區一州刺史,竟有這樣大的面子,能讓向來心高氣傲的宣安大長公主親自前來,且是兩回,且是私下——
但這面子既送到了她面前,她也沒有拆穿的道理就是了。
於是常歲寧向大長公主道謝,連帶著先前宣州諸多相助之舉。
「還說那些不值一提的作甚。」大長公主一笑,面容舒展:「往後我們小小宣州,還要勞煩常節使多多照拂了。」
「殿下折煞我了。」常歲寧笑著道:「殿下諸多雪中送炭之舉,晚輩自當銘記於心。」
哪怕知道那些舉動多是因常闊和常歲安之故,但常歲寧私心裡,也是很願意承這份人情的。
淮南道與江南西道相鄰,友好互往,利在雙方。
說到常歲安,在接下來的談話中,大長公主似偶然問起一般,打聽了兩句常歲安的近況。
常歲寧並未隱瞞自己去過了幽州,見過了兄長。此刻面對大長公主的關切,她心照不宣,將兄長近況告知,所言皆屬實,但多談常歲安的光鮮或有趣事跡,適當略去了較為兇險的那一部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