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9頁
得崔璟此言,眾官員們自然而然地便將讚嘆奉承的中心轉移到了常歲寧身上。
譚離真心實意地讚嘆道:「原來薊州城中之計,竟出自常刺史!這數日來,竟也未曾聽常刺史提起過……如此環環相扣,兵不血刃之妙計,實乃謀道奇才也!」
常歲安聽得這「奇才」二字,不禁眼睛一亮,看向譚離——知己!
常歲安與有榮焉地道:「妹妹倘若不做將軍,做個軍師也是一等一的奇才!」
常歲寧從善如流地點頭:「嗯,哪日若不打仗了,我便改行做個軍師。」
「如此軍師,出世必引四方爭奪!」
「豈非大材小用了?」
眾官員們打趣說笑起來,氣氛是別樣的融洽。
大盛文臣與武將之間歷來算不上和諧,但此時此處此境,卻造就了這不同的氣氛。
於吳寺卿一眾官員而言,他們得常歲寧與崔璟搭救在先,而此時又逢大捷,且是這樣難得的大捷——
他們此番身處關東之境,這場勝仗也直接保障了他們的安危,否則若幽州失守,任由靺鞨鐵騎踏入內境,他們想要折返京師都是難事。
國朝利益固然是一方面,但更加容易使人心生感激慶幸的,還是眼前自身的安危,這是最切實的人性使然。
再者,他們這一路來,見到了太多戰亂之下的悲慘之象,愈發能夠體會到殘暴的戰事對國力及百姓民生的摧殘之重,此番能夠如此安穩地收復薊州與營州,便顯得實在可貴。
此次,除了擊退驅逐靺鞨異族,這一遭不得不戰的對外戰事,對內,的確當得起兵不血刃四字。
魏叔易看向了常歲寧。
所以,她那時說「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竟是為這兵不血刃而來嗎?
在心中念著這沉甸甸的四字,再加上此刻在一眾佩甲將士們的圍繞下,他似乎看到她「從前」領軍時的模樣了。
去歲一整年裡,他曾多次翻閱過她煊赫的戰績,卻終究只是翻看而已,直至此時,看著這樣一個人站在她昔日創立的軍中,那一切記載的文字有了實形,從那些功績冊中走了出來,成為了她的刀,她的甲,她的戰馬,她的意氣風發與不拔之志,同時也終於凝成了一個真切而完整的「她」。
魏叔易忽然覺得,他好像,終於真正認識「她」了。
世人懼鬼,懼的是惡鬼與怨鬼,可這樣一個「她」,何曾示之世間以怨,又何曾示之世人以惡?
面對這樣無比粲然生輝的靈魂,他若只有畏懼,似乎過於愚昧淺薄了,不是嗎?
「魏侍郎?」
一聲輕喚,讓魏叔易遲遲得以回神。
譚離一笑,並不深究這位魏侍郎何故會在這熱鬧中走神,只道:「魏侍郎,咱們也走吧。」
魏叔易這才留意到,眾人已跟隨著崔璟,往帳走而去。
大多官員只是將崔璟送至帳內,寒暄數句後,便適時告辭了,未有過多占用崔璟歸營後的時間。
崔璟邀他們再留兩日,待軍中慶功宴結束之後,再動身不遲。
吳寺卿等人欣然應下。
待一眾官員都先後離開後,帳內只剩下了幾名相熟的武將,常歲安再忍不住,同妹妹大肆說起了自己此番戰績,他殺敵勇猛,甚至還殺了一名靺鞨軍中有些名姓的將領。
常歲安形容狼狽,卻不耽誤他繪聲繪色地復原當時的情形:「……用得正是京中咱們對練過的那套槍法!」
「寧寧,我待上了戰場才知,昔日你與我對練時所使那些槍法,看似無太多出奇處,卻勝在實用,制敵狠准!」
站在常歲寧身側的康芷聽得神情振盪,滿臉嚮往之色。
聽常歲安不知疲倦地一口氣說完,其他幾名部將也讚不絕口,常歲寧才笑著點頭:「如此聽來,阿兄著實勇猛,此行斬獲不俗戰功。」
「女郎。」這時,劍童突然開口,沖常歲寧抱拳間,目不斜視地道:「屬下要揭發郎君罪狀有三——」
臉上笑意未消的常歲安不可思議地看向劍童:「?」
怎麼就要揭發他了?
劍童拿剛正不阿的神態道:「一是郎君不聽勸阻,曾擅自離隊一次。二是郎君無視危險,橫衝直闖入敵軍陣中。三是中途休整之際,郎君仍偷偷練槍徹夜,全然不知保存體力。」
常歲安聽得瞠目結舌:「劍童,你……」
他竟不知劍童何時記下了他這麼多黑帳!
好一個戰場判官!
常歲寧嘆了口氣,她就知道,她這阿兄身上臉上的傷,總有那麼幾塊是自找的。
原先她還覺得,歲安的性情相較老常遠要平和得多,可這一上戰場,不正是老常年輕時的衝動做派嗎?
真乃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沒錯了。
聽得妹妹這聲嘆氣,常歲安心虛起來:「寧寧,我……」
察覺到氣氛變化,虞副將輕咳一聲,找了藉口告退離去,其他幾名部將也連忙跟隨,方才齊聲稱讚常歲安的熱鬧景象不復存在。
這氣氛,就跟抱孩子似得,笑嘎嘎的孩子大家都樂意搶著抱,但若這孩子瞧著想哭,那還是有多遠趕緊抱多遠吧。
見人都走了,常歲安愈發心慌了。
常歲寧盤坐在那裡,看向那不安的少年人:「我固然也說過阿兄肖似阿爹,很有將才之相,可將才也是磨礪出來的,若磨礪到一半,人便沒了,還談何為將呢?」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譚離真心實意地讚嘆道:「原來薊州城中之計,竟出自常刺史!這數日來,竟也未曾聽常刺史提起過……如此環環相扣,兵不血刃之妙計,實乃謀道奇才也!」
常歲安聽得這「奇才」二字,不禁眼睛一亮,看向譚離——知己!
常歲安與有榮焉地道:「妹妹倘若不做將軍,做個軍師也是一等一的奇才!」
常歲寧從善如流地點頭:「嗯,哪日若不打仗了,我便改行做個軍師。」
「如此軍師,出世必引四方爭奪!」
「豈非大材小用了?」
眾官員們打趣說笑起來,氣氛是別樣的融洽。
大盛文臣與武將之間歷來算不上和諧,但此時此處此境,卻造就了這不同的氣氛。
於吳寺卿一眾官員而言,他們得常歲寧與崔璟搭救在先,而此時又逢大捷,且是這樣難得的大捷——
他們此番身處關東之境,這場勝仗也直接保障了他們的安危,否則若幽州失守,任由靺鞨鐵騎踏入內境,他們想要折返京師都是難事。
國朝利益固然是一方面,但更加容易使人心生感激慶幸的,還是眼前自身的安危,這是最切實的人性使然。
再者,他們這一路來,見到了太多戰亂之下的悲慘之象,愈發能夠體會到殘暴的戰事對國力及百姓民生的摧殘之重,此番能夠如此安穩地收復薊州與營州,便顯得實在可貴。
此次,除了擊退驅逐靺鞨異族,這一遭不得不戰的對外戰事,對內,的確當得起兵不血刃四字。
魏叔易看向了常歲寧。
所以,她那時說「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竟是為這兵不血刃而來嗎?
在心中念著這沉甸甸的四字,再加上此刻在一眾佩甲將士們的圍繞下,他似乎看到她「從前」領軍時的模樣了。
去歲一整年裡,他曾多次翻閱過她煊赫的戰績,卻終究只是翻看而已,直至此時,看著這樣一個人站在她昔日創立的軍中,那一切記載的文字有了實形,從那些功績冊中走了出來,成為了她的刀,她的甲,她的戰馬,她的意氣風發與不拔之志,同時也終於凝成了一個真切而完整的「她」。
魏叔易忽然覺得,他好像,終於真正認識「她」了。
世人懼鬼,懼的是惡鬼與怨鬼,可這樣一個「她」,何曾示之世間以怨,又何曾示之世人以惡?
面對這樣無比粲然生輝的靈魂,他若只有畏懼,似乎過於愚昧淺薄了,不是嗎?
「魏侍郎?」
一聲輕喚,讓魏叔易遲遲得以回神。
譚離一笑,並不深究這位魏侍郎何故會在這熱鬧中走神,只道:「魏侍郎,咱們也走吧。」
魏叔易這才留意到,眾人已跟隨著崔璟,往帳走而去。
大多官員只是將崔璟送至帳內,寒暄數句後,便適時告辭了,未有過多占用崔璟歸營後的時間。
崔璟邀他們再留兩日,待軍中慶功宴結束之後,再動身不遲。
吳寺卿等人欣然應下。
待一眾官員都先後離開後,帳內只剩下了幾名相熟的武將,常歲安再忍不住,同妹妹大肆說起了自己此番戰績,他殺敵勇猛,甚至還殺了一名靺鞨軍中有些名姓的將領。
常歲安形容狼狽,卻不耽誤他繪聲繪色地復原當時的情形:「……用得正是京中咱們對練過的那套槍法!」
「寧寧,我待上了戰場才知,昔日你與我對練時所使那些槍法,看似無太多出奇處,卻勝在實用,制敵狠准!」
站在常歲寧身側的康芷聽得神情振盪,滿臉嚮往之色。
聽常歲安不知疲倦地一口氣說完,其他幾名部將也讚不絕口,常歲寧才笑著點頭:「如此聽來,阿兄著實勇猛,此行斬獲不俗戰功。」
「女郎。」這時,劍童突然開口,沖常歲寧抱拳間,目不斜視地道:「屬下要揭發郎君罪狀有三——」
臉上笑意未消的常歲安不可思議地看向劍童:「?」
怎麼就要揭發他了?
劍童拿剛正不阿的神態道:「一是郎君不聽勸阻,曾擅自離隊一次。二是郎君無視危險,橫衝直闖入敵軍陣中。三是中途休整之際,郎君仍偷偷練槍徹夜,全然不知保存體力。」
常歲安聽得瞠目結舌:「劍童,你……」
他竟不知劍童何時記下了他這麼多黑帳!
好一個戰場判官!
常歲寧嘆了口氣,她就知道,她這阿兄身上臉上的傷,總有那麼幾塊是自找的。
原先她還覺得,歲安的性情相較老常遠要平和得多,可這一上戰場,不正是老常年輕時的衝動做派嗎?
真乃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沒錯了。
聽得妹妹這聲嘆氣,常歲安心虛起來:「寧寧,我……」
察覺到氣氛變化,虞副將輕咳一聲,找了藉口告退離去,其他幾名部將也連忙跟隨,方才齊聲稱讚常歲安的熱鬧景象不復存在。
這氣氛,就跟抱孩子似得,笑嘎嘎的孩子大家都樂意搶著抱,但若這孩子瞧著想哭,那還是有多遠趕緊抱多遠吧。
見人都走了,常歲安愈發心慌了。
常歲寧盤坐在那裡,看向那不安的少年人:「我固然也說過阿兄肖似阿爹,很有將才之相,可將才也是磨礪出來的,若磨礪到一半,人便沒了,還談何為將呢?」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