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8頁
而此刻問起她的見解,她卻道兵不血刃?
短暫的意外後,有謀士點頭:「自是想過的,只是……」
不戰而屈人之兵,是身為謀者,最能體現自身價值的不二選擇。
但想要實施並且取得成功,卻也是最難的。兵不血刃之法,受太多條件局限,更多時候是不得不戰。
另外兩名謀士也跟著搖頭,其中一人看向常歲寧,有些慚愧地請教道:「常刺史可是已有良計?」
「尚無具體良計。」常歲寧看向他們:「我並無遠超諸位的眼界與智計,只是恰巧掌握了一些情報,才覺此法或可一議。」
「究竟是否可行,還需依仗諸位的意見與判斷。」
那風光威名加身的少女,出乎他們意料的謙遜有禮,目光中有著坦然與尊重。
她言畢,即讓身側的一名娘子軍奉上她口中提到的情報,交給他們過目。
事實上,常歲寧起初並未打算出現在此處,她只欲將所得情報及自己的想法告知崔璟,再由崔璟與他的部下們商議,她則學一學從前崔璟對待她時的做派,做個只在背後幫忙而不搶風頭的人,以免有「鳩占鵲巢」的嫌疑——
但那鵲,不,那崔令安卻不肯答應,拿出了雙重標準來——他可以在背後,但她不行。
在崔璟看來,她提供的一切,情報也好,智謀也罷,只當由她親自示於眾人之前,而無他代勞的道理。
常歲寧讓郝浣分下去的那些情報,看得出已經過整理,但仍然稱得上繁多,眾人單是看完,便花費了近兩刻鐘之久。
而越是往下看,他們便越是驚奇……其中大多是康定山家中及其麾下心腹部將的構成,列明了這些人的出處,性情,以及各自分屬的派別等等。
戰時,搜集敵方重要人員情報,固然不足為奇,但這麼短的時日內,得到如此繁多而詳細的情報,卻一點也不常見。
有謀士試著問:「請恕在下冒昧,不知這些情報,常刺史是從何處得來?可信程度有幾分?」
「因要保證提供情報者的安危,故而從何處得來,請恕我不便詳細言明。」
少女並未給出答案,但也直接而坦白。
那謀士猶豫了一瞬,也理解地點頭。
常歲寧接著道:「但我能向諸位保證的是,此十中之八九,皆為真實可信的消息。」
這些情報大多是登泰樓養在營州和東北部的暗樁提供,他們深紮營州經營多年,但常歲寧無法向這些人解釋她手下情報組織的存在,也不想讓它有暴露的可能。
情報組織的存在,一貫越暗越好越安全。
這時,崔璟正色道:「我信常刺史所贈情報無誤。」
聽得這「贈」之一字,眾人大多有所思索,是了,這位常刺史是贈予者,是好心相助他們的一方。
且大都督都已經開口了,他們也不必再試圖質疑。
信任主帥的決策與判斷,是他們玄策軍上下歷來存有的首要共識。
也有少數幾個人,有些憂心自家大都督會不會被私心沖昏了頭,但到底只是少數,未敢當面說出口。
於是眾人根據這些情報,開始認真商議兵不血刃之策的可行性有幾分。
在戰事中,情報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有了情報,看似滴水不漏的敵軍布防,便有了可突破之處。看似無堅不摧的敵人,也有了可加以利用的弱點。
所謂上戰伐謀,首先要知曉對方所謀,次之伐交,也要知曉對方所交。一切上上兵法,皆與「知彼」二字密不可分,知己知彼者,註定領占先機,擁有更多勝算。
但並非所有的情報都能被善加利用,想要將情報轉化為制敵之策,往往需要苦心鑽研,實施的過程中,亦會受到諸多具體情形局限。
「諸位將軍的提議固然皆可一試……」一名謀士猶豫著道:「但若想有足夠成算,卻總歸還少了一位內應。」
兵謀之事,非一人可成。
尤其是主動謀之,想要從康定山內部攻破的話,便最好能有可用之人作為內應。
這內應之人,固然可以試著去找,或遊說,或軟硬兼施,使對方為他們所用……具體人選則需要仔細斟酌選擇,至於能否成功,還需試了之後才能知道。
這需要一些時間來經營滲透,他們不缺這個耐心,但他們擔心康定山和靺鞨沒有耐心等下去,在此之前對方即有動兵的可能。
已有謀士準備從那情報名單上擇選可突破之人時,常歲寧開口說道:「我有一內應人選,可以一試。但如何發揮此人最大的用處,還需聽一聽崔大都督和諸位的看法。」
立即有謀士一喜,忙問:「不知常刺史口中所指何人?可在這情報名單之上?」
常歲寧點頭:「康定山第八子,康叢。」
帳中靜了一靜,旋即響起倍覺意外的聲音。
「康八子……如何能成為我軍內應?」
「常刺史與此人莫非是舊識?」
總不能,這些情報,皆是此人提供?
但,不應該啊……
常歲寧一笑:「來幽州的路上,剛結下的一樁善緣。」
有謀士垂首重新細看手中情報,手指一行行點到有關康叢的那幾行情報之上——
康定山第八子,康叢,又名木生,生母乃一胡姬,傳言身世存疑,不為其父所喜,多遭排擠,性好強,不安於現狀……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短暫的意外後,有謀士點頭:「自是想過的,只是……」
不戰而屈人之兵,是身為謀者,最能體現自身價值的不二選擇。
但想要實施並且取得成功,卻也是最難的。兵不血刃之法,受太多條件局限,更多時候是不得不戰。
另外兩名謀士也跟著搖頭,其中一人看向常歲寧,有些慚愧地請教道:「常刺史可是已有良計?」
「尚無具體良計。」常歲寧看向他們:「我並無遠超諸位的眼界與智計,只是恰巧掌握了一些情報,才覺此法或可一議。」
「究竟是否可行,還需依仗諸位的意見與判斷。」
那風光威名加身的少女,出乎他們意料的謙遜有禮,目光中有著坦然與尊重。
她言畢,即讓身側的一名娘子軍奉上她口中提到的情報,交給他們過目。
事實上,常歲寧起初並未打算出現在此處,她只欲將所得情報及自己的想法告知崔璟,再由崔璟與他的部下們商議,她則學一學從前崔璟對待她時的做派,做個只在背後幫忙而不搶風頭的人,以免有「鳩占鵲巢」的嫌疑——
但那鵲,不,那崔令安卻不肯答應,拿出了雙重標準來——他可以在背後,但她不行。
在崔璟看來,她提供的一切,情報也好,智謀也罷,只當由她親自示於眾人之前,而無他代勞的道理。
常歲寧讓郝浣分下去的那些情報,看得出已經過整理,但仍然稱得上繁多,眾人單是看完,便花費了近兩刻鐘之久。
而越是往下看,他們便越是驚奇……其中大多是康定山家中及其麾下心腹部將的構成,列明了這些人的出處,性情,以及各自分屬的派別等等。
戰時,搜集敵方重要人員情報,固然不足為奇,但這麼短的時日內,得到如此繁多而詳細的情報,卻一點也不常見。
有謀士試著問:「請恕在下冒昧,不知這些情報,常刺史是從何處得來?可信程度有幾分?」
「因要保證提供情報者的安危,故而從何處得來,請恕我不便詳細言明。」
少女並未給出答案,但也直接而坦白。
那謀士猶豫了一瞬,也理解地點頭。
常歲寧接著道:「但我能向諸位保證的是,此十中之八九,皆為真實可信的消息。」
這些情報大多是登泰樓養在營州和東北部的暗樁提供,他們深紮營州經營多年,但常歲寧無法向這些人解釋她手下情報組織的存在,也不想讓它有暴露的可能。
情報組織的存在,一貫越暗越好越安全。
這時,崔璟正色道:「我信常刺史所贈情報無誤。」
聽得這「贈」之一字,眾人大多有所思索,是了,這位常刺史是贈予者,是好心相助他們的一方。
且大都督都已經開口了,他們也不必再試圖質疑。
信任主帥的決策與判斷,是他們玄策軍上下歷來存有的首要共識。
也有少數幾個人,有些憂心自家大都督會不會被私心沖昏了頭,但到底只是少數,未敢當面說出口。
於是眾人根據這些情報,開始認真商議兵不血刃之策的可行性有幾分。
在戰事中,情報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有了情報,看似滴水不漏的敵軍布防,便有了可突破之處。看似無堅不摧的敵人,也有了可加以利用的弱點。
所謂上戰伐謀,首先要知曉對方所謀,次之伐交,也要知曉對方所交。一切上上兵法,皆與「知彼」二字密不可分,知己知彼者,註定領占先機,擁有更多勝算。
但並非所有的情報都能被善加利用,想要將情報轉化為制敵之策,往往需要苦心鑽研,實施的過程中,亦會受到諸多具體情形局限。
「諸位將軍的提議固然皆可一試……」一名謀士猶豫著道:「但若想有足夠成算,卻總歸還少了一位內應。」
兵謀之事,非一人可成。
尤其是主動謀之,想要從康定山內部攻破的話,便最好能有可用之人作為內應。
這內應之人,固然可以試著去找,或遊說,或軟硬兼施,使對方為他們所用……具體人選則需要仔細斟酌選擇,至於能否成功,還需試了之後才能知道。
這需要一些時間來經營滲透,他們不缺這個耐心,但他們擔心康定山和靺鞨沒有耐心等下去,在此之前對方即有動兵的可能。
已有謀士準備從那情報名單上擇選可突破之人時,常歲寧開口說道:「我有一內應人選,可以一試。但如何發揮此人最大的用處,還需聽一聽崔大都督和諸位的看法。」
立即有謀士一喜,忙問:「不知常刺史口中所指何人?可在這情報名單之上?」
常歲寧點頭:「康定山第八子,康叢。」
帳中靜了一靜,旋即響起倍覺意外的聲音。
「康八子……如何能成為我軍內應?」
「常刺史與此人莫非是舊識?」
總不能,這些情報,皆是此人提供?
但,不應該啊……
常歲寧一笑:「來幽州的路上,剛結下的一樁善緣。」
有謀士垂首重新細看手中情報,手指一行行點到有關康叢的那幾行情報之上——
康定山第八子,康叢,又名木生,生母乃一胡姬,傳言身世存疑,不為其父所喜,多遭排擠,性好強,不安於現狀……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