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3頁
究竟要怎麼贏呢?李潼日日夜夜在想,卻怎麼也想不到。
但是,她是她,常妹妹是常妹妹啊,常妹妹總能做到旁人做不到的事,這次,必然也不會例外的吧?
李潼懷此想法,才得以保持鎮定,這些時日仍能做到每日帶著元淼和駱溪學習作坊事務。
四大作坊,今已初具雛形。
沈三貓和阿澈也每日忙得腳不沾地,時時跟隨孟列身後,招納安置工匠,置辦各坊所需用具,乃至開始著手擬定坊規。
孟列沈三貓等人,也在時刻憂慮戰況,但誰也不曾停下手中的差事。
孟列每日都會問起軍中有無消息傳回,在心中默數著對戰的日子。
此一日,天色黑透後,忙了一整日的孟列,回到刺史府中,方才得知喻增來此的消息。
聽到這個名號,想到殿下此前提及的懷疑之言,以及這些時日他令京中暗樁深挖到的,有關喻增家中之人的一些可疑之處……孟列於夜色中轉頭,看向喻增一行欽差下榻的前院。
作為殿下曾經的親信,喻增自然是見過他的。
如今殿下未歸,為免除不必要的麻煩,他暫時不宜與此人相見。
出于謹慎,接下來兩日,孟列再未回刺史府。
如此等了兩日,仍未等到確切軍情傳回,喻增並未著急提及接管陸地兵權之言,但那些跟隨前來的官員們,卻已經沒了耐心。
他們其中有人開始不客氣地質疑道:「……如此要緊關頭,按說前線至少每隔三日便須傳訊回營,可如今爾等卻道遲遲沒有戰報傳回,本官是否該懷疑,江都刺史府有刻意瞞報之嫌?!」
「三日一傳訊?那這位大人可知,前線開戰處,距離岸邊有多少海程?船隻多久可以抵達返回?」姚冉冷靜反問。
那名官員被她問住,神情不禁氣惱,他如何能知曉得這般清楚?
「大人一概不知,但大人張口便敢有問罪之言。」面紗下,姚冉嘴角勾起一個諷刺的角度:「且現如今海上多見西北風,由前線返回,需逆風行船,速度較之平日更慢倍余,消息傳回滯緩,並非人力可以左右。」
被一個年少的女史如此態度對待,那名官員面色愈發難看,拿發難的語氣問:「……但若因此延誤陸地布防,試問誰能擔待得起?你一個區區女史嗎?」
姚冉目不斜視:「我家大人出海之前,已將各處防禦布置妥當,斷無因海上戰況延誤陸地布防之說。」
「布置妥當?」有官員意味不明地笑了一聲,道:「縱然如此,卻也還須有人主持大局,常刺史遠在海上,勝負不明,只恐屆時鞭長莫及。」
他渾然一副不與女子多言的面孔,轉頭向喻增拱手,道:「喻公,我等奉聖命而來,如今海上戰況危急,為穩固江都局面,您還須及早應對才是。」
是在催促喻增儘早接手江都兵權防務了。
一直未曾言語的喻增,終於開口,拿幽沉無起伏的語氣道:「再等一日。」
他道:「明日天亮之前,若再無確切戰況傳回,即由我等奉命接管江都防務,以備倭軍攻來。」
於公於私,他都必須這麼做。於公不必多言,奉命行事。於私,如若任由江都陷入更糟糕的局面,來日她和常闊亦要擔下更大的罪責。
雖然他清楚地知道,這些隨行的官員各懷心思。
離開前廳之際,那名被姚冉堵了幾句的官員,睥睨地瞥了姚冉一眼,拂袖冷笑而去。
明日之前,縱然等來消息也是無用,除非是大勝的消息!
但是,大勝?那常歲寧拿什麼大勝?
倭軍大肆進攻,她只以三萬兵力應對,倒不知這三萬人,在她這自大狂妄的主帥的帶領之下,如今還剩幾人在苦苦支撐?
她願意逞強趕赴前線,如此也好,恰給了他們順理成章取回兵權的機會。
一個借著亂世這股東風,迅速揚名的小女郎,打了兩場勝仗,便當真以為自己本領了得,能獨吞得下江都這處寶地嗎?
她怕是根本不知道,她的種種霸道之行,以及在江都的諸多出格舉措,究竟得罪了多少人,又觸犯了哪些人的利益……
那些提議讓監軍接管江都兵權的官員,哪個不是早已視她為眼中釘?
如此不自量力之人,到頭來,卻根本無需他人出手,眼看便要亡於自己的狂妄之下了。
不是放下大話,倘若江都有失,她便提頭來見嗎?
能否履行諾言,端看她是否能夠全須全尾地回來了!
眾人離開後,姚冉站在原處,無聲收緊了十指。
這些所謂朝廷官員,真正關心的根本不是戰事,而是剛嗅到江都危急的氣息,便急於派出各自爪牙,試圖來分食江都了……
口口聲聲為國為民而慮,實則全是唯利是圖,以及狹隘的傲慢。
從這數日的態度來看,姚冉覺得自己甚至可以認為,他們已認定、更甚是希望海上傳來戰敗的消息,以此滿足自己分食利益的企圖,及心中對她家大人的不滿。
他們不滿那個行事張揚自我的「小女子」處處壓在他們頭上,他們很樂見那個「小女子」就此跌落,然後他們便可以傲慢地說一句「早就說過,區區女流,何堪大任」。
哪怕,那個「小女子」的跌落,要以無數將士的性命鮮血作為代價,他們也依舊樂見,並不吝為之竊喜。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但是,她是她,常妹妹是常妹妹啊,常妹妹總能做到旁人做不到的事,這次,必然也不會例外的吧?
李潼懷此想法,才得以保持鎮定,這些時日仍能做到每日帶著元淼和駱溪學習作坊事務。
四大作坊,今已初具雛形。
沈三貓和阿澈也每日忙得腳不沾地,時時跟隨孟列身後,招納安置工匠,置辦各坊所需用具,乃至開始著手擬定坊規。
孟列沈三貓等人,也在時刻憂慮戰況,但誰也不曾停下手中的差事。
孟列每日都會問起軍中有無消息傳回,在心中默數著對戰的日子。
此一日,天色黑透後,忙了一整日的孟列,回到刺史府中,方才得知喻增來此的消息。
聽到這個名號,想到殿下此前提及的懷疑之言,以及這些時日他令京中暗樁深挖到的,有關喻增家中之人的一些可疑之處……孟列於夜色中轉頭,看向喻增一行欽差下榻的前院。
作為殿下曾經的親信,喻增自然是見過他的。
如今殿下未歸,為免除不必要的麻煩,他暫時不宜與此人相見。
出于謹慎,接下來兩日,孟列再未回刺史府。
如此等了兩日,仍未等到確切軍情傳回,喻增並未著急提及接管陸地兵權之言,但那些跟隨前來的官員們,卻已經沒了耐心。
他們其中有人開始不客氣地質疑道:「……如此要緊關頭,按說前線至少每隔三日便須傳訊回營,可如今爾等卻道遲遲沒有戰報傳回,本官是否該懷疑,江都刺史府有刻意瞞報之嫌?!」
「三日一傳訊?那這位大人可知,前線開戰處,距離岸邊有多少海程?船隻多久可以抵達返回?」姚冉冷靜反問。
那名官員被她問住,神情不禁氣惱,他如何能知曉得這般清楚?
「大人一概不知,但大人張口便敢有問罪之言。」面紗下,姚冉嘴角勾起一個諷刺的角度:「且現如今海上多見西北風,由前線返回,需逆風行船,速度較之平日更慢倍余,消息傳回滯緩,並非人力可以左右。」
被一個年少的女史如此態度對待,那名官員面色愈發難看,拿發難的語氣問:「……但若因此延誤陸地布防,試問誰能擔待得起?你一個區區女史嗎?」
姚冉目不斜視:「我家大人出海之前,已將各處防禦布置妥當,斷無因海上戰況延誤陸地布防之說。」
「布置妥當?」有官員意味不明地笑了一聲,道:「縱然如此,卻也還須有人主持大局,常刺史遠在海上,勝負不明,只恐屆時鞭長莫及。」
他渾然一副不與女子多言的面孔,轉頭向喻增拱手,道:「喻公,我等奉聖命而來,如今海上戰況危急,為穩固江都局面,您還須及早應對才是。」
是在催促喻增儘早接手江都兵權防務了。
一直未曾言語的喻增,終於開口,拿幽沉無起伏的語氣道:「再等一日。」
他道:「明日天亮之前,若再無確切戰況傳回,即由我等奉命接管江都防務,以備倭軍攻來。」
於公於私,他都必須這麼做。於公不必多言,奉命行事。於私,如若任由江都陷入更糟糕的局面,來日她和常闊亦要擔下更大的罪責。
雖然他清楚地知道,這些隨行的官員各懷心思。
離開前廳之際,那名被姚冉堵了幾句的官員,睥睨地瞥了姚冉一眼,拂袖冷笑而去。
明日之前,縱然等來消息也是無用,除非是大勝的消息!
但是,大勝?那常歲寧拿什麼大勝?
倭軍大肆進攻,她只以三萬兵力應對,倒不知這三萬人,在她這自大狂妄的主帥的帶領之下,如今還剩幾人在苦苦支撐?
她願意逞強趕赴前線,如此也好,恰給了他們順理成章取回兵權的機會。
一個借著亂世這股東風,迅速揚名的小女郎,打了兩場勝仗,便當真以為自己本領了得,能獨吞得下江都這處寶地嗎?
她怕是根本不知道,她的種種霸道之行,以及在江都的諸多出格舉措,究竟得罪了多少人,又觸犯了哪些人的利益……
那些提議讓監軍接管江都兵權的官員,哪個不是早已視她為眼中釘?
如此不自量力之人,到頭來,卻根本無需他人出手,眼看便要亡於自己的狂妄之下了。
不是放下大話,倘若江都有失,她便提頭來見嗎?
能否履行諾言,端看她是否能夠全須全尾地回來了!
眾人離開後,姚冉站在原處,無聲收緊了十指。
這些所謂朝廷官員,真正關心的根本不是戰事,而是剛嗅到江都危急的氣息,便急於派出各自爪牙,試圖來分食江都了……
口口聲聲為國為民而慮,實則全是唯利是圖,以及狹隘的傲慢。
從這數日的態度來看,姚冉覺得自己甚至可以認為,他們已認定、更甚是希望海上傳來戰敗的消息,以此滿足自己分食利益的企圖,及心中對她家大人的不滿。
他們不滿那個行事張揚自我的「小女子」處處壓在他們頭上,他們很樂見那個「小女子」就此跌落,然後他們便可以傲慢地說一句「早就說過,區區女流,何堪大任」。
哪怕,那個「小女子」的跌落,要以無數將士的性命鮮血作為代價,他們也依舊樂見,並不吝為之竊喜。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