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1頁
洞庭敗訊傳回京師,朝廷上下一片震怒恐慌。
聽官員上稟岳州戰後百姓慘狀,聖冊帝亦龍顏大怒,嚴斥李獻之過。
「陛下,荊州地處關鍵,乃是攔在山南東道前最有力的一道屏障……若荊州再失,東都洛陽,乃至京師,只怕都要成為亂軍囊中之物!屆時大盛危矣!」
聖冊帝聞言勃然大怒:「大膽!」
那名官員自知用詞不當,慌張跪伏下去請罪。
但他之言雖聽來不祥,卻也是擺在眼前的事實。
聖冊帝亦清楚此一點,故而也並未自欺欺人粉飾太平,發落責難這名官員,待冷靜下來之後,即與眾臣緊急商議對策。
感受著金鑾殿中瀰漫著的不安氣氛,在旁聽政的太子李智,半藏在袖中的雙手微微顫慄著。
除了卞春梁大軍的威脅之外,近來幾乎隔幾日就會有各地大大小小的戰報傳回京師,肖旻將軍也再次領兵平亂去了……
怎麼辦,大盛這是要亡了嗎?
太子心下戚懼,簡直快要哭了。
戶部的官員也要哭了。
別的官員或怒或驚或懼,而他們戶部,還要再另加上一條頭疼。
面對持續不斷的巨額戰事支出,他們真的快要頭疼死了!
湛侍郎看著面前堆積如山的催錢單子,突然理解了老師——老師動輒發瘋的精神狀態,領先他好幾十年!
每天面對這些,哪有不瘋的?
尤其是那韓國公的軍餉催要,他簡直恨不能撕碎嚼碎咽肚子裡才好,打了這許久,要了這麼多錢,結果憋了個這麼大的敗仗,一座城池都沒拿回來,還把岳州丟了!
這不是妥妥的賠錢貨嗎?
偏偏更賠錢的還在後面,敗仗並非結束,而是意味著更多的藥材補給,更巨額的傷亡撫恤,甚至是被拉得更長的戰時消耗……
且聽著早朝上眾臣所議,因卞春梁的兵力再度壯大,接下來免不了還要再往荊州增派兵力。
不增派怎麼能行,荊州是一定不能丟的!
湛侍郎嘆著氣,縱有千般頭疼,卻也只能加緊處理。
湛侍郎翻看公務間,眉頭越皺越緊,不禁就想到了不久前江都常刺史要建官營作坊之事。
建作坊無疑是筆大支出,他剛準備頭疼時,卻聽聞常刺史在奏請中事先已主動言明,一切支出,她自己可以想辦法墊付——
墊付……多麼動聽的兩個字!
第394章 必有大戰
且這作坊若是真辦了起來,今年人家可以墊付,明年說不定就能交稅充盈國庫!
之後如能覆蓋抗倭支出,便是實打實的自給自足了!
還有先前,人家說殺徐正業就殺了,且為了縮短作戰時間,減少傷亡與開支,甚至把人引去了汴水上殺,就此一戰定乾坤……多麼善解人意,多麼省錢省力的殺法兒!
真該叫那些賠錢貨們都好好學學!
面對如此擅於給戶部省錢的常刺史,若非規矩不允許,湛侍郎簡直都想弄一幅畫像來,掛在戶部大堂中以旺國庫了。
現如今,能省錢的就是財神啊。
同樣在戶部任職的譚離也有類似想法,他們這一批新人格外地難,剛進了戶部做事,便遭遇了戶部最窮最難的一年。
爹娘根本不用擔心他會貪污,這麼幹淨的國庫,他縱然是想貪,都覺得無從下手。
且戶部為了「開源」,最近已私下悄悄聯合御史台,打算揪些貪官來充盈一下國庫了。
從前是貪官盯著國庫,而今是國庫盯著貪官……這樣的戶部,怎麼不算窮到家了呢?
如此環境下,擅於省錢的常刺史,難免叫人心生偏愛。
不過……想到抗倭之事,譚離也忍不住心生憂愁。
韓國公李獻此番戰敗,四下常提及「久攻不下,兵家大忌」這八字,而常刺史的抗倭之戰,從雙方首次交鋒開始,也有數月之久了。
不過水戰不同於攻城之戰,倭軍擅游擊,戰線拉得更長是難免之事。
只是如今大盛危機四伏,各處都緊繃著一口氣,生怕哪一日江都也忽然傳回戰敗的消息。
若當真由倭軍攻入江南之地,大盛會四分五裂成何等模樣……簡直叫人不敢往下深想。
因而,常刺史肩上的擔子,實在尤其地重,並且不被大多數人看好。
昨日,他和宋顯還聽到幾個官員私下議論,都嘆息著說江都境況不妙,不過只是艱難支撐而已,倒不知能否撐過今年……
如今倒無人再嚷嚷著易帥了,戰事頻發,縱然換下常歲寧,也沒有很合適的武將頂上,且常家是父女二人共同禦敵,好歹還有個常闊在。
在一片慘澹不安的氣氛中,今年京師的桂花,謝得格外地早。
八月末尾,城中已無桂香。
重陽將至,一場雨打落下來,已有稍許寒意襲身。
國子監里的阿無的狗窩,已將涼蓆換作了軟褥。近兩日喬祭酒帶狗子去釣魚時,也會帶一張小被子,把狗子裹起來,因覺得不方便,便和夫人商量著給阿無做一身衣裳穿穿。
好不容易磨得夫人答應了,喬祭酒又提起要求來,須得夾棉,面子要細綢的,最好再繡兩隻酒壺在上面……
王氏不耐煩起來:「我看你像只酒壺!」
眼看夫人要撂挑子,喬祭酒趕忙使出賣慘大法:「夫人是知道的……無絕他從小便沒了母親,早早被他師父撿了回去,如今好不容易托生到咱們跟前來,你說說……」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聽官員上稟岳州戰後百姓慘狀,聖冊帝亦龍顏大怒,嚴斥李獻之過。
「陛下,荊州地處關鍵,乃是攔在山南東道前最有力的一道屏障……若荊州再失,東都洛陽,乃至京師,只怕都要成為亂軍囊中之物!屆時大盛危矣!」
聖冊帝聞言勃然大怒:「大膽!」
那名官員自知用詞不當,慌張跪伏下去請罪。
但他之言雖聽來不祥,卻也是擺在眼前的事實。
聖冊帝亦清楚此一點,故而也並未自欺欺人粉飾太平,發落責難這名官員,待冷靜下來之後,即與眾臣緊急商議對策。
感受著金鑾殿中瀰漫著的不安氣氛,在旁聽政的太子李智,半藏在袖中的雙手微微顫慄著。
除了卞春梁大軍的威脅之外,近來幾乎隔幾日就會有各地大大小小的戰報傳回京師,肖旻將軍也再次領兵平亂去了……
怎麼辦,大盛這是要亡了嗎?
太子心下戚懼,簡直快要哭了。
戶部的官員也要哭了。
別的官員或怒或驚或懼,而他們戶部,還要再另加上一條頭疼。
面對持續不斷的巨額戰事支出,他們真的快要頭疼死了!
湛侍郎看著面前堆積如山的催錢單子,突然理解了老師——老師動輒發瘋的精神狀態,領先他好幾十年!
每天面對這些,哪有不瘋的?
尤其是那韓國公的軍餉催要,他簡直恨不能撕碎嚼碎咽肚子裡才好,打了這許久,要了這麼多錢,結果憋了個這麼大的敗仗,一座城池都沒拿回來,還把岳州丟了!
這不是妥妥的賠錢貨嗎?
偏偏更賠錢的還在後面,敗仗並非結束,而是意味著更多的藥材補給,更巨額的傷亡撫恤,甚至是被拉得更長的戰時消耗……
且聽著早朝上眾臣所議,因卞春梁的兵力再度壯大,接下來免不了還要再往荊州增派兵力。
不增派怎麼能行,荊州是一定不能丟的!
湛侍郎嘆著氣,縱有千般頭疼,卻也只能加緊處理。
湛侍郎翻看公務間,眉頭越皺越緊,不禁就想到了不久前江都常刺史要建官營作坊之事。
建作坊無疑是筆大支出,他剛準備頭疼時,卻聽聞常刺史在奏請中事先已主動言明,一切支出,她自己可以想辦法墊付——
墊付……多麼動聽的兩個字!
第394章 必有大戰
且這作坊若是真辦了起來,今年人家可以墊付,明年說不定就能交稅充盈國庫!
之後如能覆蓋抗倭支出,便是實打實的自給自足了!
還有先前,人家說殺徐正業就殺了,且為了縮短作戰時間,減少傷亡與開支,甚至把人引去了汴水上殺,就此一戰定乾坤……多麼善解人意,多麼省錢省力的殺法兒!
真該叫那些賠錢貨們都好好學學!
面對如此擅於給戶部省錢的常刺史,若非規矩不允許,湛侍郎簡直都想弄一幅畫像來,掛在戶部大堂中以旺國庫了。
現如今,能省錢的就是財神啊。
同樣在戶部任職的譚離也有類似想法,他們這一批新人格外地難,剛進了戶部做事,便遭遇了戶部最窮最難的一年。
爹娘根本不用擔心他會貪污,這麼幹淨的國庫,他縱然是想貪,都覺得無從下手。
且戶部為了「開源」,最近已私下悄悄聯合御史台,打算揪些貪官來充盈一下國庫了。
從前是貪官盯著國庫,而今是國庫盯著貪官……這樣的戶部,怎麼不算窮到家了呢?
如此環境下,擅於省錢的常刺史,難免叫人心生偏愛。
不過……想到抗倭之事,譚離也忍不住心生憂愁。
韓國公李獻此番戰敗,四下常提及「久攻不下,兵家大忌」這八字,而常刺史的抗倭之戰,從雙方首次交鋒開始,也有數月之久了。
不過水戰不同於攻城之戰,倭軍擅游擊,戰線拉得更長是難免之事。
只是如今大盛危機四伏,各處都緊繃著一口氣,生怕哪一日江都也忽然傳回戰敗的消息。
若當真由倭軍攻入江南之地,大盛會四分五裂成何等模樣……簡直叫人不敢往下深想。
因而,常刺史肩上的擔子,實在尤其地重,並且不被大多數人看好。
昨日,他和宋顯還聽到幾個官員私下議論,都嘆息著說江都境況不妙,不過只是艱難支撐而已,倒不知能否撐過今年……
如今倒無人再嚷嚷著易帥了,戰事頻發,縱然換下常歲寧,也沒有很合適的武將頂上,且常家是父女二人共同禦敵,好歹還有個常闊在。
在一片慘澹不安的氣氛中,今年京師的桂花,謝得格外地早。
八月末尾,城中已無桂香。
重陽將至,一場雨打落下來,已有稍許寒意襲身。
國子監里的阿無的狗窩,已將涼蓆換作了軟褥。近兩日喬祭酒帶狗子去釣魚時,也會帶一張小被子,把狗子裹起來,因覺得不方便,便和夫人商量著給阿無做一身衣裳穿穿。
好不容易磨得夫人答應了,喬祭酒又提起要求來,須得夾棉,面子要細綢的,最好再繡兩隻酒壺在上面……
王氏不耐煩起來:「我看你像只酒壺!」
眼看夫人要撂挑子,喬祭酒趕忙使出賣慘大法:「夫人是知道的……無絕他從小便沒了母親,早早被他師父撿了回去,如今好不容易托生到咱們跟前來,你說說……」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