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1頁
這一點無需朝臣提醒,聖冊帝已然早一步傳令而去。
東羅若起異動,再往北上方向,黑水靺鞨部落恐怕也不會安分守己……到時異族之亂連結,大盛或面臨山河破碎之危。
想著這些,聖冊帝心緒沉沉,不敢有絲毫鬆懈大意。
聽著帝王與百官皆將抵禦東羅的重點壓在了安東都護府的東面防線之上,褚太傅凝神思索片刻,剛要進言時,只聽一道年輕的聲音先他一步開口——
身穿朱色官袍的魏叔易出列,道:「陛下,臣以為,東羅若起兵,未必只有陸攻這一個可能。」
聖冊帝示意他說下去。
「東羅身為依附大盛多年的屬國,自知國力不敵,未必膽敢獨自對陣安東邊陲重鎮……」魏叔易正色道:「臣恐東羅會南下入海,與倭軍合力攻往江南腹地。」
「魏侍郎所慮不無道理。」馬行舟沉吟片刻後,亦道:「我朝東北疆域雖廣,但地闊人稀,是為苦寒之地。相較之下,江南富庶,又剛遭受過徐正業之亂,在倭國眼中正值薄弱之時,又焉知東羅不會心動?」
富有而薄弱之處,最易招來豺狼覬覦,此乃亘古不變的道理。
有朝臣聞言心生憂慮:「若果真如此……到時面對倭國與東羅合攻,忠勇侯與常刺史又要如何抵擋?」
魏叔易抬手:「臣請陛下再為常刺史增派兵力,用以加強海防,以御倭兵,並威懾東羅!」
此言出,立時招來了反對之聲。
「還要增派兵力?魏侍郎可知如今用兵之處幾何,養兵消耗之大,已非戶部能夠調轉!」
「那常刺史如今手中已有八萬大軍,更不必提沿海各州防禦水師也可由她調動,她還要多少兵?當年先太子殿下大敗八萬倭軍水師,統共也才用兵不足四萬!」
魏叔易微擰眉:「可當年先太子殿下所率乃是玄策軍,精銳程度遠非這八萬士兵可比,而今時之局面,艱難危急更勝過當年,豈可一概而論。」
有官員冷笑著道:「要我說,最不可一概而論的,還當是領軍之人!想當年,我大盛朝儲君威名遠揚,還未對戰,便足以叫倭軍聞風喪膽!」
「而今卻由一個十七歲的女娃領軍,不知道的,還要當我大盛無人可用了。這般情形下,叫倭軍和東羅覺得我大盛江南水師軟弱可欺,於是合力攻之,倒也是順理成章之事了!」
這番話,讓那些早已不滿常歲寧的官員紛紛附和起來,很快,便有人提議易帥,至於用來頂替的人選,在他們口中好似只要是個男子,名號上傳出去,怎麼著也比一個弱質女娃聽起來有威懾力。
「……戰場不比它處,令女子為帥,本就是漲他人威風,滅自身士氣之舉,萬望陛下重新擇帥!」
「請陛下重新擇帥!」
一片提議易帥聲中,馬行舟一時也陷入了思索,魏叔易獨木難支時,褚太傅不急不緩地出了列。
他看向聲音最響亮的那名官員,拿討論的語氣問:「『令女子為帥,是為漲他人威風,滅自身士氣之舉』,這個說法,不知邱大人是如何得來的?」
「太傅,這是顯而易見之事……」那名官員不願與褚太傅嗆聲,語氣乖順了許多:「女子為帥,總歸缺乏威懾力。」
褚太傅笑了一聲:「你口中的威懾力,怕不是你的想像力吧。」
那官員一噎,剛要說話,只見褚太傅已收起了平和之色,眉眼漸變得沉肅起來:「據老夫所知,倭軍在海上反覆徘徊近兩月之久,才敢出兵試探,若果真如邱大人所言,他們認定我朝抗倭元帥軟弱可欺,為何遲遲才敢伸出爪牙?」
「倭軍之所以觀望良久,正是因為常刺史是為橫空出世之將星奇人,橫空出世便意味著未知,未知即為不可測!故而倭軍遲遲未敢輕舉妄動,反而先令探子反覆試探!」
「老夫不認為,換一個資歷戰功比街頭乞丐的錢袋還乾淨明了的男子武將頂上,會令倭軍觀望至今!」
「什麼是威懾力?讓倭軍觀望良久,為整肅海防操練水師爭取到了最大的時間,這便是她的威懾力!」
「何又為『滅自身士氣』?常刺史如今所領八萬士兵,當初人人都願留下跟隨常刺史一同抗倭,最後甚至只能抓鬮留人,此事在軍中已成一則美談!試問,如此得將士信服之人,邱大人說她滅自身士氣,究竟何來依據?」
面對這一聲聲咄咄之問,邱姓官員已經臉色青白,說不出話來。
末了,褚太傅環視四下,拿厭蠢症發作得很徹底的語氣道:「在朝為官,商榷要事,單憑一廂情願之空想,便敢妄加提議易帥大事,是為德不配位之舉,上愧天下,下愧黎民,既蠢且惡也!」
若說方才只罵姓邱的,現下便是在罵所有提議易帥之人了。
一名門生低聲勸道:「太傅消氣……」
「消什麼氣,老夫聽著這些自私自利的蠢話便來氣!」褚太傅怒氣難消,又道:「時局使然,增派兵力,又有何不可?何為當年先太子殿下只率不足四萬兵力,當年之事豈可相提並論?諸位『當年』穿開襠褲的還大有人在,今時為何要披官服?」
「再者,爾等也知當年先太子殿下所率乃是玄策軍,如若可將如今玄策軍中兩萬水師調派至江南,交由常刺史調遣,將那八萬大軍撤回也無不可!」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東羅若起異動,再往北上方向,黑水靺鞨部落恐怕也不會安分守己……到時異族之亂連結,大盛或面臨山河破碎之危。
想著這些,聖冊帝心緒沉沉,不敢有絲毫鬆懈大意。
聽著帝王與百官皆將抵禦東羅的重點壓在了安東都護府的東面防線之上,褚太傅凝神思索片刻,剛要進言時,只聽一道年輕的聲音先他一步開口——
身穿朱色官袍的魏叔易出列,道:「陛下,臣以為,東羅若起兵,未必只有陸攻這一個可能。」
聖冊帝示意他說下去。
「東羅身為依附大盛多年的屬國,自知國力不敵,未必膽敢獨自對陣安東邊陲重鎮……」魏叔易正色道:「臣恐東羅會南下入海,與倭軍合力攻往江南腹地。」
「魏侍郎所慮不無道理。」馬行舟沉吟片刻後,亦道:「我朝東北疆域雖廣,但地闊人稀,是為苦寒之地。相較之下,江南富庶,又剛遭受過徐正業之亂,在倭國眼中正值薄弱之時,又焉知東羅不會心動?」
富有而薄弱之處,最易招來豺狼覬覦,此乃亘古不變的道理。
有朝臣聞言心生憂慮:「若果真如此……到時面對倭國與東羅合攻,忠勇侯與常刺史又要如何抵擋?」
魏叔易抬手:「臣請陛下再為常刺史增派兵力,用以加強海防,以御倭兵,並威懾東羅!」
此言出,立時招來了反對之聲。
「還要增派兵力?魏侍郎可知如今用兵之處幾何,養兵消耗之大,已非戶部能夠調轉!」
「那常刺史如今手中已有八萬大軍,更不必提沿海各州防禦水師也可由她調動,她還要多少兵?當年先太子殿下大敗八萬倭軍水師,統共也才用兵不足四萬!」
魏叔易微擰眉:「可當年先太子殿下所率乃是玄策軍,精銳程度遠非這八萬士兵可比,而今時之局面,艱難危急更勝過當年,豈可一概而論。」
有官員冷笑著道:「要我說,最不可一概而論的,還當是領軍之人!想當年,我大盛朝儲君威名遠揚,還未對戰,便足以叫倭軍聞風喪膽!」
「而今卻由一個十七歲的女娃領軍,不知道的,還要當我大盛無人可用了。這般情形下,叫倭軍和東羅覺得我大盛江南水師軟弱可欺,於是合力攻之,倒也是順理成章之事了!」
這番話,讓那些早已不滿常歲寧的官員紛紛附和起來,很快,便有人提議易帥,至於用來頂替的人選,在他們口中好似只要是個男子,名號上傳出去,怎麼著也比一個弱質女娃聽起來有威懾力。
「……戰場不比它處,令女子為帥,本就是漲他人威風,滅自身士氣之舉,萬望陛下重新擇帥!」
「請陛下重新擇帥!」
一片提議易帥聲中,馬行舟一時也陷入了思索,魏叔易獨木難支時,褚太傅不急不緩地出了列。
他看向聲音最響亮的那名官員,拿討論的語氣問:「『令女子為帥,是為漲他人威風,滅自身士氣之舉』,這個說法,不知邱大人是如何得來的?」
「太傅,這是顯而易見之事……」那名官員不願與褚太傅嗆聲,語氣乖順了許多:「女子為帥,總歸缺乏威懾力。」
褚太傅笑了一聲:「你口中的威懾力,怕不是你的想像力吧。」
那官員一噎,剛要說話,只見褚太傅已收起了平和之色,眉眼漸變得沉肅起來:「據老夫所知,倭軍在海上反覆徘徊近兩月之久,才敢出兵試探,若果真如邱大人所言,他們認定我朝抗倭元帥軟弱可欺,為何遲遲才敢伸出爪牙?」
「倭軍之所以觀望良久,正是因為常刺史是為橫空出世之將星奇人,橫空出世便意味著未知,未知即為不可測!故而倭軍遲遲未敢輕舉妄動,反而先令探子反覆試探!」
「老夫不認為,換一個資歷戰功比街頭乞丐的錢袋還乾淨明了的男子武將頂上,會令倭軍觀望至今!」
「什麼是威懾力?讓倭軍觀望良久,為整肅海防操練水師爭取到了最大的時間,這便是她的威懾力!」
「何又為『滅自身士氣』?常刺史如今所領八萬士兵,當初人人都願留下跟隨常刺史一同抗倭,最後甚至只能抓鬮留人,此事在軍中已成一則美談!試問,如此得將士信服之人,邱大人說她滅自身士氣,究竟何來依據?」
面對這一聲聲咄咄之問,邱姓官員已經臉色青白,說不出話來。
末了,褚太傅環視四下,拿厭蠢症發作得很徹底的語氣道:「在朝為官,商榷要事,單憑一廂情願之空想,便敢妄加提議易帥大事,是為德不配位之舉,上愧天下,下愧黎民,既蠢且惡也!」
若說方才只罵姓邱的,現下便是在罵所有提議易帥之人了。
一名門生低聲勸道:「太傅消氣……」
「消什麼氣,老夫聽著這些自私自利的蠢話便來氣!」褚太傅怒氣難消,又道:「時局使然,增派兵力,又有何不可?何為當年先太子殿下只率不足四萬兵力,當年之事豈可相提並論?諸位『當年』穿開襠褲的還大有人在,今時為何要披官服?」
「再者,爾等也知當年先太子殿下所率乃是玄策軍,如若可將如今玄策軍中兩萬水師調派至江南,交由常刺史調遣,將那八萬大軍撤回也無不可!」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