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0頁
「春白是比你資質更佳,可你最不如春白的,卻是心性二字——」
「且須知,春白的出色,並非是從你身上搶來的,而是她本有之物。春白如此,那位常刺史更是如此,她們不曾劫掠你分毫,她們只是憑己能拿到了你沒能力拿到的東西而已。」
「你歷來容不得別人稱讚春白,你自認身為男兒不如胞妹,便是奇恥大辱,於是待其他出色的女子也處處貶低,自欺欺人,徹底被蒙了心!」
「今日我身為你的祖父,且言盡於此。你若再不懂得反省思過,便一輩子爛在酒里,爛在你的狹隘里,就此做一個廢人罷了!」
吳家老太爺言畢,不再多看孫兒一眼,就此帶著兒子和孫女離開此處。
吳昭白含淚呆在原處,片刻後,再支撐不住,靠在門板上,一點點癱坐了下去。
吳家少夫人來尋時,正見丈夫倚門掩面哭泣。她勸丈夫回去休息,畢竟思想已經很病態了,至少保住身體吧。
「……春白,還有那常歲寧,人人都在稱讚她們,她們果真就有那麼好嗎?」吳昭白抓住妻子的手,含淚問:「宛娘,我要聽實話!」
吳家少夫人認真反問:「她們若不好,怎能叫夫君哭成這樣呢?」
能者才招小人妒啊。
領會了這重話的意思,吳昭白愣了片刻後,哭得更大聲了。
此一夜,吳昭白徹夜未眠。
次日,有友人登門,邀他去詩會,他縮在床榻上未起身,令下人拒之。
下人送來飯菜,他也未曾動用,只失魂落魄地躺在床榻上,耳邊迴響著祖父那些錐心之言,每每想到,都要顫著嘴唇哭起來。
如此躺了三日,也未等到家中人來看一眼,祖父自然不可能來,父母也未見人影,春白那沒良心的更不必提,但竟然連妻子都搬去了書房睡……還讓人同他傳話,說什麼,反正書房他也用不上。
這一日,吳昭白透過半開的窗,看到了一顆熟悉的小腦袋在偷看,他心中一喜,剛要招手叫兒子進來,卻見那小身影飛快離開了,邊走邊大聲道——
「阿瓊,我就說我阿爹沒死吧!你還不信!你賭輸了,快給我三顆松仁糖!你別跑!」
阿瓊是吳家族中給阿憲送來的伴讀。
孩童的追逐聲遠去,房中吳昭白乾裂的嘴唇顫顫,再次流下了兩行淚水。
吳春白無暇理會消沉的兄長,她近來一直在讓人留意江都的戰報,每日都要讓人去打聽消息,但遲遲未有所得。
此一日,有一則捷訊傳回京師,但並非來自江都,而是自洞庭傳回。
李獻在洞庭打了勝仗,逼退了卞春梁大軍,得以保下了洞庭要地。
聖冊帝聞訊,龍顏大悅,在早朝之上令報信的士兵宣讀捷報,當著文武百官的面,褒揚了李獻一番。
褚太傅聽在耳中,在心中哼了一聲,只是暫時逼退而已,先前他學生大勝徐正業時,也沒見誇成這樣。
第372章 只要阿尚開口
褒揚罷李獻,聖冊帝後又談到東羅之事。
此前倭兵接近大盛海域,東羅卻隱匿不報之舉,令大盛朝廷甚為驚怒,遂遣使者前去查問此事,然而東羅卻也並不曾給出確切說法。
但使者帶回了其它消息,老東羅王病故,東羅國內在經過了一番血腥內鬥之後,新任東羅王才得以繼位,但這番內鬥帶來的動盪至今仍未止息。
而據大盛安插在東羅國內的暗線官員回稟,新任東羅王一直暗中與倭國往來密切,其人能夠順利繼位,疑也有倭國勢力暗中插手相助。
至此,東羅與倭國珠胎暗結已成為擺在大盛眼前的事實。
「看來這新任東羅王,是與倭國早有勾結了……難怪先前知情不報!」
「十多年前,東羅險些滅國於鄰國百濟之手!是我朝先太子殿下帶兵相助,才解了東羅滅國之憂!彼時,與倭人狼狽為奸的百濟向倭國求援,倭軍率八萬水師逼近我朝疆域,又是先太子殿下以少克多,在白江口大敗倭軍!此一戰,不單保下了東羅,也助東羅一雪多年之恥,一舉吞併了百濟。自此,百濟亡國,東羅才終於再不必受欺壓之苦!」
也是自那之後,東羅奉大盛為宗主國,年年納貢,兩國之間一直往來友好。
「我朝待東羅有諸多恩情在先,此番東羅竟然勾結倭國,欲對我朝不利,實是忘恩負義!」
對此,百官無不唾棄。
但再如何唾棄又能如何,這世間本就沒有永恆不變的敵友,唯有利益最為長久。
國君易主,向來是兩國邦交最易出現變動的關頭,偏偏又值大盛內亂衰弱……
聖冊帝看向眾官員:「朕眼下最擔憂的是,新任東羅王所圖不單是謀取東羅王位,更有與倭國合謀犯我大盛之野心——」
唾罵解決不了問題,這才是眼下亟需考慮應對的關鍵。
自百濟與高句麗相繼滅國之後,東羅便代替高麗,成為了與大盛東北疆域接壤的唯一鄰國,若東羅起兵,要遠比與大盛隔著茫茫海域的倭國更易搶占先機。
到那時,倭軍揮刀逼入大盛東南腹地,東羅咬住大盛東北咽喉……雙面遭受異敵侵入,後果不堪設想。
思及此中後果,百官私語交談間,無不心驚。
「陛下,趁著東羅內亂未除,還須儘快傳令於安東都護府,讓他們加強邊防,以備抵禦東羅!」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且須知,春白的出色,並非是從你身上搶來的,而是她本有之物。春白如此,那位常刺史更是如此,她們不曾劫掠你分毫,她們只是憑己能拿到了你沒能力拿到的東西而已。」
「你歷來容不得別人稱讚春白,你自認身為男兒不如胞妹,便是奇恥大辱,於是待其他出色的女子也處處貶低,自欺欺人,徹底被蒙了心!」
「今日我身為你的祖父,且言盡於此。你若再不懂得反省思過,便一輩子爛在酒里,爛在你的狹隘里,就此做一個廢人罷了!」
吳家老太爺言畢,不再多看孫兒一眼,就此帶著兒子和孫女離開此處。
吳昭白含淚呆在原處,片刻後,再支撐不住,靠在門板上,一點點癱坐了下去。
吳家少夫人來尋時,正見丈夫倚門掩面哭泣。她勸丈夫回去休息,畢竟思想已經很病態了,至少保住身體吧。
「……春白,還有那常歲寧,人人都在稱讚她們,她們果真就有那麼好嗎?」吳昭白抓住妻子的手,含淚問:「宛娘,我要聽實話!」
吳家少夫人認真反問:「她們若不好,怎能叫夫君哭成這樣呢?」
能者才招小人妒啊。
領會了這重話的意思,吳昭白愣了片刻後,哭得更大聲了。
此一夜,吳昭白徹夜未眠。
次日,有友人登門,邀他去詩會,他縮在床榻上未起身,令下人拒之。
下人送來飯菜,他也未曾動用,只失魂落魄地躺在床榻上,耳邊迴響著祖父那些錐心之言,每每想到,都要顫著嘴唇哭起來。
如此躺了三日,也未等到家中人來看一眼,祖父自然不可能來,父母也未見人影,春白那沒良心的更不必提,但竟然連妻子都搬去了書房睡……還讓人同他傳話,說什麼,反正書房他也用不上。
這一日,吳昭白透過半開的窗,看到了一顆熟悉的小腦袋在偷看,他心中一喜,剛要招手叫兒子進來,卻見那小身影飛快離開了,邊走邊大聲道——
「阿瓊,我就說我阿爹沒死吧!你還不信!你賭輸了,快給我三顆松仁糖!你別跑!」
阿瓊是吳家族中給阿憲送來的伴讀。
孩童的追逐聲遠去,房中吳昭白乾裂的嘴唇顫顫,再次流下了兩行淚水。
吳春白無暇理會消沉的兄長,她近來一直在讓人留意江都的戰報,每日都要讓人去打聽消息,但遲遲未有所得。
此一日,有一則捷訊傳回京師,但並非來自江都,而是自洞庭傳回。
李獻在洞庭打了勝仗,逼退了卞春梁大軍,得以保下了洞庭要地。
聖冊帝聞訊,龍顏大悅,在早朝之上令報信的士兵宣讀捷報,當著文武百官的面,褒揚了李獻一番。
褚太傅聽在耳中,在心中哼了一聲,只是暫時逼退而已,先前他學生大勝徐正業時,也沒見誇成這樣。
第372章 只要阿尚開口
褒揚罷李獻,聖冊帝後又談到東羅之事。
此前倭兵接近大盛海域,東羅卻隱匿不報之舉,令大盛朝廷甚為驚怒,遂遣使者前去查問此事,然而東羅卻也並不曾給出確切說法。
但使者帶回了其它消息,老東羅王病故,東羅國內在經過了一番血腥內鬥之後,新任東羅王才得以繼位,但這番內鬥帶來的動盪至今仍未止息。
而據大盛安插在東羅國內的暗線官員回稟,新任東羅王一直暗中與倭國往來密切,其人能夠順利繼位,疑也有倭國勢力暗中插手相助。
至此,東羅與倭國珠胎暗結已成為擺在大盛眼前的事實。
「看來這新任東羅王,是與倭國早有勾結了……難怪先前知情不報!」
「十多年前,東羅險些滅國於鄰國百濟之手!是我朝先太子殿下帶兵相助,才解了東羅滅國之憂!彼時,與倭人狼狽為奸的百濟向倭國求援,倭軍率八萬水師逼近我朝疆域,又是先太子殿下以少克多,在白江口大敗倭軍!此一戰,不單保下了東羅,也助東羅一雪多年之恥,一舉吞併了百濟。自此,百濟亡國,東羅才終於再不必受欺壓之苦!」
也是自那之後,東羅奉大盛為宗主國,年年納貢,兩國之間一直往來友好。
「我朝待東羅有諸多恩情在先,此番東羅竟然勾結倭國,欲對我朝不利,實是忘恩負義!」
對此,百官無不唾棄。
但再如何唾棄又能如何,這世間本就沒有永恆不變的敵友,唯有利益最為長久。
國君易主,向來是兩國邦交最易出現變動的關頭,偏偏又值大盛內亂衰弱……
聖冊帝看向眾官員:「朕眼下最擔憂的是,新任東羅王所圖不單是謀取東羅王位,更有與倭國合謀犯我大盛之野心——」
唾罵解決不了問題,這才是眼下亟需考慮應對的關鍵。
自百濟與高句麗相繼滅國之後,東羅便代替高麗,成為了與大盛東北疆域接壤的唯一鄰國,若東羅起兵,要遠比與大盛隔著茫茫海域的倭國更易搶占先機。
到那時,倭軍揮刀逼入大盛東南腹地,東羅咬住大盛東北咽喉……雙面遭受異敵侵入,後果不堪設想。
思及此中後果,百官私語交談間,無不心驚。
「陛下,趁著東羅內亂未除,還須儘快傳令於安東都護府,讓他們加強邊防,以備抵禦東羅!」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