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頁
「母女血親,是為天地間最深的羈絆,是割捨不斷的。」
聖冊帝略有些疲憊地閉上眼睛,想到常歲寧因擅自謄抄藏書而在朝堂之上惹起的非議,復緩聲道:「朕仍相信,吾兒必是回來助朕的,而非是與朕為敵的禍星。」
而遙想往事,一樁樁一件件,從小到大,阿尚所走的每一步,都從未令她失望過。
她至今仍能回想起,在她替阿尚穿上男孩衣袍的那一刻,懵懂的阿尚曾拿稚氣十足的聲音與她保證:【母嬪放心,阿尚絕不會讓您失望的!】
彼時如此,之後事事如此,她的孩子說到做到。
後來,陪伴她許久的嬤嬤也曾感慨,殿下是個好孩子,好似生來便不會讓人失望的好孩子。
她也這樣認為。
現下,她仍願意這樣認為——阿尚,是不會讓她失望的。
……
大雲寺中,各處在為住持方丈的後事而有條不紊地忙碌著。
暑天屍身不宜暴露停放太久,出家人了無牽掛,無絕當日午後便入了棺,入棺之際,天鏡始終在旁相送。
他對無絕始終是有相惜之心的,在他看來,二人本是同道中人,本該引為知己,共參此大道,可無絕待他始終有莫名的敵對之心。
天鏡時常回想,自己究竟何時得罪了此人,但總也想不出答案。
是因存有相爭之心嗎?也不是,無絕對功名利祿並無追求,這些年來之所以肯自困於此,不外乎是為了那座天女塔中的法陣而已,而今法陣已成……
思及此,天鏡不知想到了什麼,看著那即將合上的棺木,抬腳走上了前去。
棺蓋已推上大半,天鏡輕甩出拂塵,落在棺木邊沿處,惜別送道:「願友此行走好。」
一旁的僧人念了聲:「阿彌陀佛。」
一片誦經聲中,天鏡將拂塵收回,棺木被徹底合上。無人留意到,棺木與棺蓋嵌合處,留下了兩根銀白色的長須。
……
無絕下葬前夕,喬央自國子監下值後,換了身不起眼的常服,乘著一輛國子監內僕役外出採買時慣用的青驢車,掩人耳目地出了門。
青驢車在城中登泰樓後院處停下,喬央下車叩門,不多時,一名僕從將門從裡面打開,見得喬央,微吃了一驚,趕忙側身將人請進來。
登泰樓後院與前堂隔開,是為酒樓掌柜及東家居所,平日並不待客,此刻那僕從將後門合上後,即壓低聲音問:「……喬祭酒您怎麼親自過來了?」
登泰樓作為先太子殿下的暗線所在,能存留至今,靠的便是十年如一日的小心謹慎。這些年來,喬祭酒也好,常大將軍也罷,與他們東家私下都甚少往來,如此時這般直接從後院找上門的,還是頭一遭。
「我來看一看孟列。」喬央往裡走著,邊問:「他可在樓中?」
「東家他……」僕從欲言又止,但還是將喬央帶了過去。
說來,喬央雖曾與孟列共事多年,但說起孟列的住處,喬央尚且是第一次踏足。
喬央與孟列之交,並算不上多麼密切,前者是進士出身的正經文官,輾轉投入了先太子門下,成為了先太子身側的得力屬官;而後者乃暗衛出身,之後被先太子選為經營暗線的首領,明面上借的則是商人的身份。
二人一明一暗,各司其職,註定不會有太頻繁的交集。
而之後先太子故去,這交集便更少了些,這些年來,有關孟列之事,喬央大多是從無絕口中得知的。
因大雲寺的存在,孟列與無絕的往來,反倒是最為密切的。
喬央固然聽無絕說過,孟列無意成家,坐擁千萬家財,卻從無其它心思,只守著這座登泰樓,但此刻當真來了此地,喬央才忽然真正明白何為「從無其它心思」——
一路跟著那僕從來到孟列的居院,喬央甚至很難相信這座樸素到幾分荒蕪的小院,竟是堂堂登泰樓大東家的居所。
其內無半點奢侈器物,若說清雅,那也沒有,就只是樸素,一種純粹的樸素。
入得室內,喬央只覺酒氣熏天,天色已昏暗,僕從去點燈時,喬央扶起涼榻上已經醉倒的孟列。
僕從將燈點上,室內隨之變得明亮,喬央看清了那被自己扶坐起身的人,不禁一驚。
短短兩日未見……孟列的頭髮竟忽然白了大半。
第349章 一線生機
「老孟……」喬央無奈催促那僕從去取醒酒湯來。
「我此行本有話想問你,你倒好,醉成了這幅模樣……」喬央嘆息著,心中的那份「不對勁」卻越來越重。
孟列這般模樣,顯然是因為無絕的死,受到了打擊……
喬央看著孟列忽而變得花白的鬢角——這份打擊,怎好似比殿下離開時,來得還要重?
他會這麼想,並非是覺得無絕不重要,只是他還算了解孟列此人——無絕也曾多次說過,孟列對殿下的忠心,比起他們,大約只多不少。
且當年能被殿下選中經營暗線之人,不單八面玲瓏,更是警醒戒備,這樣的人,怎容許自己醉成此時這般模樣?
被喬央拖到一旁的榻上,勉強支撐靠坐著的孟列口中發出夢囈般的醉語:「沒了,一切都沒了……」
喬央低頭去細聽時,只見孟列緊閉的眼角有一滴淚淌了下來,人雖閉著眼,神態卻仍給人萬念俱灰之感——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聖冊帝略有些疲憊地閉上眼睛,想到常歲寧因擅自謄抄藏書而在朝堂之上惹起的非議,復緩聲道:「朕仍相信,吾兒必是回來助朕的,而非是與朕為敵的禍星。」
而遙想往事,一樁樁一件件,從小到大,阿尚所走的每一步,都從未令她失望過。
她至今仍能回想起,在她替阿尚穿上男孩衣袍的那一刻,懵懂的阿尚曾拿稚氣十足的聲音與她保證:【母嬪放心,阿尚絕不會讓您失望的!】
彼時如此,之後事事如此,她的孩子說到做到。
後來,陪伴她許久的嬤嬤也曾感慨,殿下是個好孩子,好似生來便不會讓人失望的好孩子。
她也這樣認為。
現下,她仍願意這樣認為——阿尚,是不會讓她失望的。
……
大雲寺中,各處在為住持方丈的後事而有條不紊地忙碌著。
暑天屍身不宜暴露停放太久,出家人了無牽掛,無絕當日午後便入了棺,入棺之際,天鏡始終在旁相送。
他對無絕始終是有相惜之心的,在他看來,二人本是同道中人,本該引為知己,共參此大道,可無絕待他始終有莫名的敵對之心。
天鏡時常回想,自己究竟何時得罪了此人,但總也想不出答案。
是因存有相爭之心嗎?也不是,無絕對功名利祿並無追求,這些年來之所以肯自困於此,不外乎是為了那座天女塔中的法陣而已,而今法陣已成……
思及此,天鏡不知想到了什麼,看著那即將合上的棺木,抬腳走上了前去。
棺蓋已推上大半,天鏡輕甩出拂塵,落在棺木邊沿處,惜別送道:「願友此行走好。」
一旁的僧人念了聲:「阿彌陀佛。」
一片誦經聲中,天鏡將拂塵收回,棺木被徹底合上。無人留意到,棺木與棺蓋嵌合處,留下了兩根銀白色的長須。
……
無絕下葬前夕,喬央自國子監下值後,換了身不起眼的常服,乘著一輛國子監內僕役外出採買時慣用的青驢車,掩人耳目地出了門。
青驢車在城中登泰樓後院處停下,喬央下車叩門,不多時,一名僕從將門從裡面打開,見得喬央,微吃了一驚,趕忙側身將人請進來。
登泰樓後院與前堂隔開,是為酒樓掌柜及東家居所,平日並不待客,此刻那僕從將後門合上後,即壓低聲音問:「……喬祭酒您怎麼親自過來了?」
登泰樓作為先太子殿下的暗線所在,能存留至今,靠的便是十年如一日的小心謹慎。這些年來,喬祭酒也好,常大將軍也罷,與他們東家私下都甚少往來,如此時這般直接從後院找上門的,還是頭一遭。
「我來看一看孟列。」喬央往裡走著,邊問:「他可在樓中?」
「東家他……」僕從欲言又止,但還是將喬央帶了過去。
說來,喬央雖曾與孟列共事多年,但說起孟列的住處,喬央尚且是第一次踏足。
喬央與孟列之交,並算不上多麼密切,前者是進士出身的正經文官,輾轉投入了先太子門下,成為了先太子身側的得力屬官;而後者乃暗衛出身,之後被先太子選為經營暗線的首領,明面上借的則是商人的身份。
二人一明一暗,各司其職,註定不會有太頻繁的交集。
而之後先太子故去,這交集便更少了些,這些年來,有關孟列之事,喬央大多是從無絕口中得知的。
因大雲寺的存在,孟列與無絕的往來,反倒是最為密切的。
喬央固然聽無絕說過,孟列無意成家,坐擁千萬家財,卻從無其它心思,只守著這座登泰樓,但此刻當真來了此地,喬央才忽然真正明白何為「從無其它心思」——
一路跟著那僕從來到孟列的居院,喬央甚至很難相信這座樸素到幾分荒蕪的小院,竟是堂堂登泰樓大東家的居所。
其內無半點奢侈器物,若說清雅,那也沒有,就只是樸素,一種純粹的樸素。
入得室內,喬央只覺酒氣熏天,天色已昏暗,僕從去點燈時,喬央扶起涼榻上已經醉倒的孟列。
僕從將燈點上,室內隨之變得明亮,喬央看清了那被自己扶坐起身的人,不禁一驚。
短短兩日未見……孟列的頭髮竟忽然白了大半。
第349章 一線生機
「老孟……」喬央無奈催促那僕從去取醒酒湯來。
「我此行本有話想問你,你倒好,醉成了這幅模樣……」喬央嘆息著,心中的那份「不對勁」卻越來越重。
孟列這般模樣,顯然是因為無絕的死,受到了打擊……
喬央看著孟列忽而變得花白的鬢角——這份打擊,怎好似比殿下離開時,來得還要重?
他會這麼想,並非是覺得無絕不重要,只是他還算了解孟列此人——無絕也曾多次說過,孟列對殿下的忠心,比起他們,大約只多不少。
且當年能被殿下選中經營暗線之人,不單八面玲瓏,更是警醒戒備,這樣的人,怎容許自己醉成此時這般模樣?
被喬央拖到一旁的榻上,勉強支撐靠坐著的孟列口中發出夢囈般的醉語:「沒了,一切都沒了……」
喬央低頭去細聽時,只見孟列緊閉的眼角有一滴淚淌了下來,人雖閉著眼,神態卻仍給人萬念俱灰之感——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