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姚翼對此既感到震驚,又有複雜的欣慰,更多的卻是為人父母的忐忑不安。

  同時他又清楚的知曉,女兒這份野心的啟蒙之師,必然是最令他提心弔膽的另一隻領頭的羊羔。

  那隻羊羔從不給他寫信,只在冉兒的信中與他「對話」過一回,讓冉兒代為問候了他一句。

  姚翼一直在密切關注著江都的動向,將常歲寧在江都的每一個舉動都看在眼中。

  她膽大妄為地要了江都刺史之位,如今又先斬後奏地抄留了世家藏書……是,聖人皆準允了,甚至是力排眾議的准允,但准允不代表認可,只是迫於時局的「不得不」。

  這些猜忌與不滿,會在看不到的地方累積,待到造就了這份「不得不」的危機消失時,她便必有危機臨頭……

  她在江都所做的一切,漸漸都指向了一個地方官員最忌諱的字眼——集權。

  她先是自行選拔招募人才,藉此避開了朝廷耳目的分權與掣肘;又設法令富商捐銀、望族捐書,非但以此穩固了江都的局面,更順勢同這些江都的「土地主」們綁在了一起,讓對方不得不為她所用。

  現如今又以如此手段留下了江都的藏書,那些藏書固然本就屬於江都,可從前它們分散於各大族家中,但眼下,卻全部集於她一人之手……

  論起藏書數目,她自然遠遠比不得朝廷的藏書閣,尤其是朝廷收沒了中原藏書之後——

  可朝廷對藏書的使用會有著嚴苛的限制,將它們真正分給天下讀書人,這是個過於嘹亮理想的口號,想實現它,尚且需要一個註定漫長的過程。

  可她手中的藏書不同,那是可面向天下讀書人最直觀、最有希望觸碰到的一座藏書閣。

  而這座藏書閣唯一的主人,叫做常歲寧。

  這些藏書是無數文人眼中的聖物,而她將是唯一的分配者。

  兵權,財政,藏書,而今全在她手中,短短時日,她已是絕對名副其實的江都之主了。

  她的動作迅速而總能屢屢扼中要處命脈,別說那些只能在朝堂上以言辭討伐反對她幾句的官員了,便是心中已有預料的他,一時都未能反應得過來。

  他甚至覺得……她這些集權的手段太過熟練了!

  可這些手段,都是誰教她的?

  近日,姚翼時常於輾轉反側的深夜時分突然坐起來,擰眉思索此事。

  根據他的直覺判斷,他疑心常歲寧背後有能人在暗中指點教唆……

  可姚冉的來信卻頻頻表明,一切皆是常歲寧自己拿的主意,甚至她的屬官與門客,也時常因為她的大膽和出人意料之舉而感到惶恐茫然……

  但姚翼仍近乎堅信地認為,常歲寧背後定有深藏不露之人,只是隱藏在暗處未曾現身……否則發生在她身上的一切,根本無法用常理解釋。

  他身為大理寺卿,較之常人要更加敏銳,且他此前暗中尋人之時,也算詳細地知曉了常歲寧從小到大的經歷……那樣深鎖深閨之中,不與外人相通的經歷,單憑她一己之力,怎麼可能造就得出如今這深諳權術的江都刺史?

  既不是她身邊的佐官與門客,也不是常闊的作風……那究竟是何人在暗中引導她?

  姚翼拿不準極有可能存在的「那人」究竟抱有怎樣的心思,暗暗決定必須要將「那人」找出來。

  回到居院之後,他給常歲寧和姚冉各寫了一封信,給常歲寧的那封,意在試探與提醒;給姚冉的那封,則是再三交待讓女兒多加留意此事,凡是發現蛛絲馬跡,立即來信告知他。

  ……

  次日,肖旻率凱旋大軍入城之時,京中百姓夾道相迎。

  再一日,李獻率五萬兵力離京,前去支援洞庭,討伐剿殺以道州反賊卞春梁為首的亂軍。

  李獻策馬出城時,一路尚可見得官道兩側殘存的鮮花,那是昨日肖旻入城時,百姓們趕來相迎時留下的。

  而今日他出征之日,卻全無昨日的熱鬧景象,亦無官員相送,姨母只稱軍情如火,令他速速行軍……此刻所有人,應當都在早朝之上慶賀凱旋之師,為肖旻一行論功行賞。

  李獻握緊了韁繩,策馬踏過那些殘花,疾馳而去。

  此次,他必會提著卞春梁的首級歸京——

  他要向姨母、向所有人證明,他韓國公李獻,才是真正能助大盛力挽危局之人!

  至於那風光了太久的崔璟,及現下仗著與倭軍對戰,而有恃無恐的常闊父女之流,下場必會如此刻被他踩在腳下碾碎的花泥一般!

  大軍前行著,但並非人人皆有著如李獻一般的決心與信心。

  卞春梁麾下之師,殘暴程度更勝過徐正業。若說徐正業此前與世家交好共謀,所傷大多為尋常百姓,且打著匡復李氏江山的旗號,多少還會顧忌些許體面的話——

  那麼,相較之下,鹽販出身,公然大舉造反之旗的卞春梁之師則十分「一視同仁」,眼中無貧富貴賤之分,所經之處,縱是世家豪族,也皆被他搶掠屠殺殆盡。其手段野蠻殘酷,且待士族子弟極盡折辱,全無人性可言。

  又因屢戰屢勝,大挫朝廷大軍,一路勢如破竹,殺名漸起威勢,已隱約形成了「尚且未戰,便先令人心生惶然」的威懾。

  此刻跟隨李獻前行的五萬大軍便大多心中忐忑,不知此行洞庭之戰會是何等結果。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