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頁
潘公公一顆心忽下忽上,那塊肉剛要被他試著塞回肚子裡時,又聽那道聲音道:「既如此,那我使人來抄,我只取抄本,不動這些原書。」
剛站起身的潘公公聞言雙腿險些又是一軟:「常刺史……」
常歲寧:「橫豎日後抄本也是要送來江都的,我自提早抄留一份,也可給翰林院省去諸多麻煩——潘公公,這下總可以了吧。」
她拿「吾已退了一萬步」的語氣在說這件事。
潘公公神情為難,但還真別說,相較於方才對方要直接留下這些藏書的惡匪之舉,此刻這個提議,竟叫他覺得還怪考慮人的。
就好似方才是要拆房子,此刻只要開一扇窗……此中「退讓」,便令人好接受得多。
潘公公欲言又止間,又聽常歲寧拿提醒的口吻說道:「且公公總要為自己多想一想的。」
潘公公試探著問:「……不知常刺史此言何意?」
「現如今世道不穩,之後潘公公護送這些藏書回京時,萬一路上出了點什麼差池,以致藏書被截或是毀損……」常歲寧道:「屆時至少我這裡還有一份留存在。」
潘公公聽得心驚肉跳——這是威脅還是提醒?亦或是二者皆有?
也是,之前湛侍郎一行欽差,自中原護送藏書回京時,路上便遇到過殺手截道,幸而最終有驚無險。
敬酒與罰酒皆擺在面前了,但潘公公始終不敢擅自做主,只能道:「那……那不如咱家讓人快馬加鞭送一封奏信回京,先請示了陛下……如何?」
常歲寧點了頭,看向那些堆積如山的藏書,道:「只是這麼多書,抄寫起來實在不是易事,還須越快越好。為了不耽擱潘公公之後回京,我明日便使人前來抄書——」
潘公公:……這是要先斬後奏?且她這邊若已經開抄了,還要靠著她來打倭兵的聖人,還能叫她銷毀不成?
這是鐵了心不達目的不罷休了。
「但潘公公放心,在聖人准允之前,我絕不會帶走半個字。若聖人最終還是不允,我即將已完成的抄本原地焚毀,絕無二話。」
話已至此,潘公公即便是再不識趣,也知不能再攔了,否則莫說這塊肉能不能保得住了,他自己也不能有什麼好果子吃,十之八九要落得個「一屍兩命」的下場。
橫豎他也盡力了,餘下的,就讓聖人來思量吧。
常歲寧出了此處書庫,眼前頓覺明亮。
她並非是沒有耐心,非要爭這個先,而是她比這個潘公公要清楚,這些藏書待送回京師後,具體會被如何歸分——
不單要依書籍種類來分,更要以緊要程度做區分,譬如有些書會被抄送往國子監,有些書則會單獨存放於集賢殿內,只允許天子皇室,及高官翻閱。
換而言之,這些藏書的使用範圍與對象,仍會分出三六九等,會有著一層層明面上不為人知的限制。這繁雜漫長的過程中,倘若再有哪個大臣人物摻雜著私心,待分到各府學時,還剩下些什麼,便也不難想像了。
再者,如今這局面,朝廷焦頭爛額,政令瞬息萬變,這些書三五年內能不能分到各州手中,都是未知之事。
且戰火下一步會燒向哪裡,誰也說不定……她將這些書籍盡力多留存一份,總歸更穩妥一些。
而此時,她的確也需要用這些藏書來達成自己的目的——她與江南藏書,如何不算彼此成全呢?
一心想與江南藏書相互成全的常歲寧,回到刺史府,剛見著王長史和駱先生等人,便要準備謄抄藏書事宜。
「……什麼藏書?」駱觀臨覺得自己沒聽懂。
常歲寧在書案後坐下,呂秀才湊上前去磨墨,只聽常歲寧道:「欽差抄沒而來的。」
駱觀臨一愣:「哪些?」
「當然是全部。」
呂秀才研墨的動作猛然一頓,王長史驚詫難當,姚冉也停下了書寫。
駱觀臨腦中嗡的一聲響,只下意識地問:「……你不是去營中巡查海防了嗎?」
「是啊,方才回城時,順道定下了此事。」常歲寧拿起筆,準備書寫名單。
駱觀臨不可置信地看向她:「你如何定下的?同誰定下的?」
如此大事,誰要是沒百八十個腦袋,怎麼敢同她定下!
常歲寧提筆寫了起來,一邊將大致經過言明:「……總之,我先抄著,再待聖人點頭。」
書房中有著短暫的寂靜——這就是先斬後奏的清新說法嗎?
縱有造反經驗在身的駱觀臨,此刻也忍不住道:「……刺史這般舉動,必會遭帝王猜忌,朝臣非議。」
「沒有此事,便無猜忌與非議了嗎。」常歲寧道:「先生放心,我踩著分寸呢,此事在如今這般局面下,並算不上什麼大事。」
她當然知道,有許多人恨不能捏死她才好,可惜捏不死啊。
常歲寧頓筆間,抬首向駱觀臨一笑,寬慰道:「先生放心,我很難殺的。」
即便是女帝也好,如今二人之間也在維持著某種平衡,女帝用得上她,便暫時不會因區區小事而打破這份平衡。如今誰願意退讓,誰能更進一步,看的不是對與錯,而是利與弊。
既然是相互利用,她當然也要藉此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
天子有天子的政治需求,她也有她的。
王長史悄悄擦了擦汗,想到了來之前老太傅那句話——【能耐是真能耐,折騰也是真折騰】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剛站起身的潘公公聞言雙腿險些又是一軟:「常刺史……」
常歲寧:「橫豎日後抄本也是要送來江都的,我自提早抄留一份,也可給翰林院省去諸多麻煩——潘公公,這下總可以了吧。」
她拿「吾已退了一萬步」的語氣在說這件事。
潘公公神情為難,但還真別說,相較於方才對方要直接留下這些藏書的惡匪之舉,此刻這個提議,竟叫他覺得還怪考慮人的。
就好似方才是要拆房子,此刻只要開一扇窗……此中「退讓」,便令人好接受得多。
潘公公欲言又止間,又聽常歲寧拿提醒的口吻說道:「且公公總要為自己多想一想的。」
潘公公試探著問:「……不知常刺史此言何意?」
「現如今世道不穩,之後潘公公護送這些藏書回京時,萬一路上出了點什麼差池,以致藏書被截或是毀損……」常歲寧道:「屆時至少我這裡還有一份留存在。」
潘公公聽得心驚肉跳——這是威脅還是提醒?亦或是二者皆有?
也是,之前湛侍郎一行欽差,自中原護送藏書回京時,路上便遇到過殺手截道,幸而最終有驚無險。
敬酒與罰酒皆擺在面前了,但潘公公始終不敢擅自做主,只能道:「那……那不如咱家讓人快馬加鞭送一封奏信回京,先請示了陛下……如何?」
常歲寧點了頭,看向那些堆積如山的藏書,道:「只是這麼多書,抄寫起來實在不是易事,還須越快越好。為了不耽擱潘公公之後回京,我明日便使人前來抄書——」
潘公公:……這是要先斬後奏?且她這邊若已經開抄了,還要靠著她來打倭兵的聖人,還能叫她銷毀不成?
這是鐵了心不達目的不罷休了。
「但潘公公放心,在聖人准允之前,我絕不會帶走半個字。若聖人最終還是不允,我即將已完成的抄本原地焚毀,絕無二話。」
話已至此,潘公公即便是再不識趣,也知不能再攔了,否則莫說這塊肉能不能保得住了,他自己也不能有什麼好果子吃,十之八九要落得個「一屍兩命」的下場。
橫豎他也盡力了,餘下的,就讓聖人來思量吧。
常歲寧出了此處書庫,眼前頓覺明亮。
她並非是沒有耐心,非要爭這個先,而是她比這個潘公公要清楚,這些藏書待送回京師後,具體會被如何歸分——
不單要依書籍種類來分,更要以緊要程度做區分,譬如有些書會被抄送往國子監,有些書則會單獨存放於集賢殿內,只允許天子皇室,及高官翻閱。
換而言之,這些藏書的使用範圍與對象,仍會分出三六九等,會有著一層層明面上不為人知的限制。這繁雜漫長的過程中,倘若再有哪個大臣人物摻雜著私心,待分到各府學時,還剩下些什麼,便也不難想像了。
再者,如今這局面,朝廷焦頭爛額,政令瞬息萬變,這些書三五年內能不能分到各州手中,都是未知之事。
且戰火下一步會燒向哪裡,誰也說不定……她將這些書籍盡力多留存一份,總歸更穩妥一些。
而此時,她的確也需要用這些藏書來達成自己的目的——她與江南藏書,如何不算彼此成全呢?
一心想與江南藏書相互成全的常歲寧,回到刺史府,剛見著王長史和駱先生等人,便要準備謄抄藏書事宜。
「……什麼藏書?」駱觀臨覺得自己沒聽懂。
常歲寧在書案後坐下,呂秀才湊上前去磨墨,只聽常歲寧道:「欽差抄沒而來的。」
駱觀臨一愣:「哪些?」
「當然是全部。」
呂秀才研墨的動作猛然一頓,王長史驚詫難當,姚冉也停下了書寫。
駱觀臨腦中嗡的一聲響,只下意識地問:「……你不是去營中巡查海防了嗎?」
「是啊,方才回城時,順道定下了此事。」常歲寧拿起筆,準備書寫名單。
駱觀臨不可置信地看向她:「你如何定下的?同誰定下的?」
如此大事,誰要是沒百八十個腦袋,怎麼敢同她定下!
常歲寧提筆寫了起來,一邊將大致經過言明:「……總之,我先抄著,再待聖人點頭。」
書房中有著短暫的寂靜——這就是先斬後奏的清新說法嗎?
縱有造反經驗在身的駱觀臨,此刻也忍不住道:「……刺史這般舉動,必會遭帝王猜忌,朝臣非議。」
「沒有此事,便無猜忌與非議了嗎。」常歲寧道:「先生放心,我踩著分寸呢,此事在如今這般局面下,並算不上什麼大事。」
她當然知道,有許多人恨不能捏死她才好,可惜捏不死啊。
常歲寧頓筆間,抬首向駱觀臨一笑,寬慰道:「先生放心,我很難殺的。」
即便是女帝也好,如今二人之間也在維持著某種平衡,女帝用得上她,便暫時不會因區區小事而打破這份平衡。如今誰願意退讓,誰能更進一步,看的不是對與錯,而是利與弊。
既然是相互利用,她當然也要藉此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
天子有天子的政治需求,她也有她的。
王長史悄悄擦了擦汗,想到了來之前老太傅那句話——【能耐是真能耐,折騰也是真折騰】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