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頁
魏叔易也在等。
這監軍太監方才答話時神情便猶豫不決,若她只是單單請旨抗倭,此等值得贊允之事,絕不至於讓這太監有如此反應。
果然——
「是……」那太監垂著頭,道:「奴此番臨行前,陛下曾有交代在先,讓奴見到寧遠將軍之後,代陛下問一句寧遠將軍立下如此大功,可有想要的賞賜,若是暫時沒有,可以先好好思量一番,待來日回京領賞時可當面向陛下言明——」
問有功之臣想要何等賞賜,這是帝王愛重功臣的體現,歷來並不少見。
但身為功臣,面對如此詢問,大多也只會象徵性地提一些分量不重的請求,亦或是稱一句「分內之事,不敢邀賞」。
但此刻見那監軍太監神態,大多官員們皆隱隱意識到了不對勁,直覺告訴他們,接下來怕是會聽到什麼不尋常的走向——
這名監軍太監,頭一回見到常歲寧,是在潤州。
那時三州皆平,他面對這位最大的功臣,自然百般恭敬諂媚,自然而然地,也就說出了帝王要他傳達的話。
在監軍太監看來,所謂的「將軍可有想要的賞賜」,實則並非是一句真正意義的問話,而是一種帝心甚悅的傳達。
彼時,那披著甲衣的少女對他點頭,道了句——【多謝公公,我好好想想。】
面對這客氣之言,監軍太監笑著點頭,截止到那時,一切都還很正常。
但他沒想到的是……她真想了。
且看得出來,她當真是「好好」想了。
「奴臨回京之前,寧遠將軍讓奴帶話……」
監軍太監儘量拿正常的語氣說道:「寧遠將軍說,抗倭非一日之功,一年兩載內她怕是都無法回京領賞……又為後續抗倭事宜,便於協調各處而思慮,因此,斗膽,想向聖人求一官職……」
四下已隱有議論聲響起,聖冊帝不動聲色地問:「如此,她可有想要的官職?」
「寧遠將軍說……」監軍太監聲音微低:「揚州江都刺史一職,她應當可以勝任。」
聖冊帝眼眸輕動。
那些低低的議論聲霎時間炸開了來。
——江都刺史!
——她可以勝任?
好大的口氣!
主動求官且罷了,竟要的還是刺史之位,且又是至關重要的江都刺史!
倒不知她究竟是年少天真,不知深淺,還是仗著這份年少天真,堂而皇之地行大肆圖謀之舉?
多少正經入仕的官員熬上大半輩子,也熬不到一個刺史之位!
聽著那些或驚或怒的議論聲,聖冊帝緩聲道:「縱然不提祈福之功,朕此前也的確曾布告允諾過,何人能取徐正業首級,即賜官三品——」
而一州刺史正是三品官職。
這個要求,看得出來的確是認真考慮過的,半點也沒有浪費機會。
立即有官員出列:「聖人,論功當賞,固然理所應當!可江都刺史之職至關緊要,況且我大盛朝,歷來沒有女子為刺史的先例啊!」
更何況,這女子才十七歲少齡!
「她以女子之身所立之功,也從無先例!往前數一數,如她這般功勞者,數月間由九品小吏升作堂堂一道節度使的先例也並非沒有——」褚太傅冷哼一聲:「立功時未依先例,輪到行賞時卻以男女先例說事,張口閉口以女子之身否之,此等酸言酸語,實乃人人得而笑之!」
那名文臣聞言臉色一僵,卻陰差陽錯地更添幾分醋色。
「老夫未曾料到,而今徐賊已死,卻酸賊難除。」褚太傅看向那些出言反對之人,冷笑著道:「酸賊亦不可小覷,時而久之,其酸言酸水,恐腐壞朝之棟樑,國之基業也!」
被冠以「酸賊」之名的官員們一時面色各異。
礙於老太傅的諸多語錄皆會被一些現眼貨色記下,而後整理成冊流傳開來,而大多數人並不想自己的名字出現在那冊子上,且是以被罵的身份——
但政事之爭,也不可能就此兒戲退卻,只是不敵之下,不免選擇改換戰術而已——
「太傅之言在理,此事或不該以男女之身論之。」有人選擇迂迴地道:「只論一州刺史,事關重大……眼下江都刺史之位空懸,論起資歷與能力,難道就沒有其他人更足以勝任了嗎?」
這全天下的要職怎好似成了老農筐里挑著的白菜,憑什麼就任她常歲寧隨意挑選了?
「正是此理……江都刺史之職並非是僅憑軍功便可勝任,想要將一州事務料理妥當,便少不了資歷二字。」
「沒錯,寧遠將軍資歷實在太淺……」
褚太傅聞言未急著反駁,反而道:「這話不假,論起資歷,她的確連這大殿之外的一隻鳥兒都不如——」
緊接著,他去問那監軍太監:「寧遠將軍自稱可以勝任,那她可有說,她如何能夠勝任?憑什麼能越過那些比她資歷深厚之人?」
自己的學生自己了解,她敢揚言要這江都刺史之位,那就必然還有招人嫌的後話——憑經驗來看,她自己拿不到的東西,旁人也休想舒舒服服地拿到。
見聖人默許了自己往下說,那監軍太監才又道:「寧遠將軍道……此時的江都最需要的,非是有資歷者,而是有能力守得住江都,甚至整個江南,淮南道,及東海黃海海域之人……」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這監軍太監方才答話時神情便猶豫不決,若她只是單單請旨抗倭,此等值得贊允之事,絕不至於讓這太監有如此反應。
果然——
「是……」那太監垂著頭,道:「奴此番臨行前,陛下曾有交代在先,讓奴見到寧遠將軍之後,代陛下問一句寧遠將軍立下如此大功,可有想要的賞賜,若是暫時沒有,可以先好好思量一番,待來日回京領賞時可當面向陛下言明——」
問有功之臣想要何等賞賜,這是帝王愛重功臣的體現,歷來並不少見。
但身為功臣,面對如此詢問,大多也只會象徵性地提一些分量不重的請求,亦或是稱一句「分內之事,不敢邀賞」。
但此刻見那監軍太監神態,大多官員們皆隱隱意識到了不對勁,直覺告訴他們,接下來怕是會聽到什麼不尋常的走向——
這名監軍太監,頭一回見到常歲寧,是在潤州。
那時三州皆平,他面對這位最大的功臣,自然百般恭敬諂媚,自然而然地,也就說出了帝王要他傳達的話。
在監軍太監看來,所謂的「將軍可有想要的賞賜」,實則並非是一句真正意義的問話,而是一種帝心甚悅的傳達。
彼時,那披著甲衣的少女對他點頭,道了句——【多謝公公,我好好想想。】
面對這客氣之言,監軍太監笑著點頭,截止到那時,一切都還很正常。
但他沒想到的是……她真想了。
且看得出來,她當真是「好好」想了。
「奴臨回京之前,寧遠將軍讓奴帶話……」
監軍太監儘量拿正常的語氣說道:「寧遠將軍說,抗倭非一日之功,一年兩載內她怕是都無法回京領賞……又為後續抗倭事宜,便於協調各處而思慮,因此,斗膽,想向聖人求一官職……」
四下已隱有議論聲響起,聖冊帝不動聲色地問:「如此,她可有想要的官職?」
「寧遠將軍說……」監軍太監聲音微低:「揚州江都刺史一職,她應當可以勝任。」
聖冊帝眼眸輕動。
那些低低的議論聲霎時間炸開了來。
——江都刺史!
——她可以勝任?
好大的口氣!
主動求官且罷了,竟要的還是刺史之位,且又是至關重要的江都刺史!
倒不知她究竟是年少天真,不知深淺,還是仗著這份年少天真,堂而皇之地行大肆圖謀之舉?
多少正經入仕的官員熬上大半輩子,也熬不到一個刺史之位!
聽著那些或驚或怒的議論聲,聖冊帝緩聲道:「縱然不提祈福之功,朕此前也的確曾布告允諾過,何人能取徐正業首級,即賜官三品——」
而一州刺史正是三品官職。
這個要求,看得出來的確是認真考慮過的,半點也沒有浪費機會。
立即有官員出列:「聖人,論功當賞,固然理所應當!可江都刺史之職至關緊要,況且我大盛朝,歷來沒有女子為刺史的先例啊!」
更何況,這女子才十七歲少齡!
「她以女子之身所立之功,也從無先例!往前數一數,如她這般功勞者,數月間由九品小吏升作堂堂一道節度使的先例也並非沒有——」褚太傅冷哼一聲:「立功時未依先例,輪到行賞時卻以男女先例說事,張口閉口以女子之身否之,此等酸言酸語,實乃人人得而笑之!」
那名文臣聞言臉色一僵,卻陰差陽錯地更添幾分醋色。
「老夫未曾料到,而今徐賊已死,卻酸賊難除。」褚太傅看向那些出言反對之人,冷笑著道:「酸賊亦不可小覷,時而久之,其酸言酸水,恐腐壞朝之棟樑,國之基業也!」
被冠以「酸賊」之名的官員們一時面色各異。
礙於老太傅的諸多語錄皆會被一些現眼貨色記下,而後整理成冊流傳開來,而大多數人並不想自己的名字出現在那冊子上,且是以被罵的身份——
但政事之爭,也不可能就此兒戲退卻,只是不敵之下,不免選擇改換戰術而已——
「太傅之言在理,此事或不該以男女之身論之。」有人選擇迂迴地道:「只論一州刺史,事關重大……眼下江都刺史之位空懸,論起資歷與能力,難道就沒有其他人更足以勝任了嗎?」
這全天下的要職怎好似成了老農筐里挑著的白菜,憑什麼就任她常歲寧隨意挑選了?
「正是此理……江都刺史之職並非是僅憑軍功便可勝任,想要將一州事務料理妥當,便少不了資歷二字。」
「沒錯,寧遠將軍資歷實在太淺……」
褚太傅聞言未急著反駁,反而道:「這話不假,論起資歷,她的確連這大殿之外的一隻鳥兒都不如——」
緊接著,他去問那監軍太監:「寧遠將軍自稱可以勝任,那她可有說,她如何能夠勝任?憑什麼能越過那些比她資歷深厚之人?」
自己的學生自己了解,她敢揚言要這江都刺史之位,那就必然還有招人嫌的後話——憑經驗來看,她自己拿不到的東西,旁人也休想舒舒服服地拿到。
見聖人默許了自己往下說,那監軍太監才又道:「寧遠將軍道……此時的江都最需要的,非是有資歷者,而是有能力守得住江都,甚至整個江南,淮南道,及東海黃海海域之人……」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