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頁
既然大家都不太行,暫時沒她喜歡的,不值得將大盛江山與蒼生黎民悉數託付,那她可就要認真考慮一下其他可能了。
鄭潮拿不準她口中的「知會一聲」是怎麼個意思,但也還是應了下來。
這個話題讓他感覺越來越危險,於是及時岔開了:「對了,鄭某這裡有一封信,需轉交給寧遠將軍。」
鄭潮說話間,將手探入衣襟內,卻先摸出了幾張銀票來,面色赧然一瞬,沒辦法,外甥給的太多了,他回頭得找個包袱來裝。
如此翻找了片刻,鄭潮才將一封書信取出,交給常歲寧。
信是鄭潮離開鄭家後,在來此處的路上拿到的,送信之人自洛陽而來。
是元淼的道謝信——此前常歲寧救下的那個士族逃犯小姑娘。
元淼的祖父與父母,皆先後死在了牢中,她在信上慶幸自己的弟弟雖斷了兩指,好在僥倖活了下來。她和弟弟及元氏族人也即將被遣離洛陽,因而無法當面向常歲寧道謝,只盼日後有機會相見,再報答這份恩情。
當晚常歲寧與崔璟,同鄭潮商議計劃時,元淼始終在旁,別人不知,但她很清楚自己和元家欠下了當晚那三人一份怎樣的恩情。
這三人,一個被唾罵,一個被除族,一個不被人知曉做了什麼。
但她會記得,她也會告訴她的弟弟,他們會永遠銘記。
看罷書信末尾的「後會有期」四字,常歲寧將信收起。
「說來,我也有一件事要多謝鄭先生。」對上鄭潮不解的視線,常歲寧看向他身後的萬民傘:「那日,若非先生拉住我一同祈福,我也不能白得了一把萬民傘。」
一把傘不當緊,倒叫她成為了說書先生口中的傳奇人物。
鄭潮:「正所謂有福同享嘛。」
實則有福同享是假,有難同當才是真,畢竟他當時沒想著祈福成功,只想著有個能打的人保護他。
這自是玩笑話,後一句才是真心的:「將軍做的,比鄭某多太多了。」
還有令安,令安也做了太多,甚至背負了罵名。
想到他那倒霉但仍舊富有的外甥,鄭潮別有居心地嘆息起外甥的經歷,將威風凜凜的大都督,說成了世間罕見的小可憐。
「……寧遠將軍必然也是知道的,令安這孩子,從小便沒有了阿娘。」
「他那阿爹,歷來是個容他不下的……」
「現如今又被除族,一個人從此孤零零的……」
總而言之,這倒霉孩子如果能被人多憐惜一二,那便再好不過了。
常歲寧同情地點著頭。
眼看大門就在眼前,鄭潮才停下了替外甥賣慘,同常歲寧施禮道別。
常歲寧也與他施禮,目送他離開。
等在外面的阿澈迎上前:「將軍,咱們要回去了嗎?」
不知在想些什麼的常歲寧下意識地點頭,旋即又回過神來:「不行,還忘了個人呢。」
說著,又轉身折回去。
阿澈也恍然,對哦,還有郎君呢,久不見郎君,他都習慣女郎出入皆是一個人了。
殊不知,常歲寧回神之初,一時竟還未想到常歲安身上。
直到她回到崔璟處,進得外堂,聽到自家兄長的說話聲——啊對,她還落個兄長在這兒沒帶走呢。
常歲寧走進去,與崔璟道:「我想與崔大都督借一個人。」
崔璟點頭,看向常歲寧身後的元祥,交待道:「將人暗中送去。」
「?」元祥一頭霧水。
誰啊?哪位?
大都督與常娘子有心照不宣的默契在,好似在心中交流過了,可是他並沒有那個本事聽到啊。
崔璟回過神來,解釋道:「那名活口。」
元祥這才恍然,應下後立即去安排了。
「那我便先回去了。」常歲寧與崔璟道:「你好好養傷,待審出了結果,我會告訴你的。」
崔璟點頭:「好,我知道了。」
「阿兄,走了。」常歲寧轉身離去。
常歲安應了聲「好」,才回過神來,站起身向崔璟行禮告辭。
他方才走神的原因是,他為何竟覺得現如今崔大都督在妹妹面前,竟有一股格外不同的溫順氣質呢?
邪門了,崔大都督怎會與溫順兩個字搭邊?
常歲安拿「不確定,再偷偷看一眼」的神情又偷瞄了崔璟一眼。
恰逢崔璟也看向他,對上那雙依舊令人不敢直視的眉眼,常歲安連忙乖乖將視線縮了回去,行禮離開,去追妹妹。
……
兩日前,常歲寧派去的人,回到了汴州大營。
聽聞肖旻派人押送一名「內奸」前去滎陽,董副將自薦前往:「……既是寧遠將軍要的人,斷不可有閃失,屬下願前去押送。」
此前在壽州大營時,他便時常跟隨肖旻左右,但肖旻與常歲寧動身前往汴水之際,並未將他帶上。
他原本是跟隨常闊在後方追擊徐正業的,只是前不久奉常闊之命來給肖旻傳信,才來到了汴州。
此刻聽他自薦,正忙於手頭其它要事的肖旻不假思索地應允了:「也好,速去速回,切記不可出紕漏。」
董副將應下,很快帶著一行十餘人動身離開了大營。
那名內奸頭上蒙著布袋,被塞在馬車裡,幾乎沒有掙扎的動作。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鄭潮拿不準她口中的「知會一聲」是怎麼個意思,但也還是應了下來。
這個話題讓他感覺越來越危險,於是及時岔開了:「對了,鄭某這裡有一封信,需轉交給寧遠將軍。」
鄭潮說話間,將手探入衣襟內,卻先摸出了幾張銀票來,面色赧然一瞬,沒辦法,外甥給的太多了,他回頭得找個包袱來裝。
如此翻找了片刻,鄭潮才將一封書信取出,交給常歲寧。
信是鄭潮離開鄭家後,在來此處的路上拿到的,送信之人自洛陽而來。
是元淼的道謝信——此前常歲寧救下的那個士族逃犯小姑娘。
元淼的祖父與父母,皆先後死在了牢中,她在信上慶幸自己的弟弟雖斷了兩指,好在僥倖活了下來。她和弟弟及元氏族人也即將被遣離洛陽,因而無法當面向常歲寧道謝,只盼日後有機會相見,再報答這份恩情。
當晚常歲寧與崔璟,同鄭潮商議計劃時,元淼始終在旁,別人不知,但她很清楚自己和元家欠下了當晚那三人一份怎樣的恩情。
這三人,一個被唾罵,一個被除族,一個不被人知曉做了什麼。
但她會記得,她也會告訴她的弟弟,他們會永遠銘記。
看罷書信末尾的「後會有期」四字,常歲寧將信收起。
「說來,我也有一件事要多謝鄭先生。」對上鄭潮不解的視線,常歲寧看向他身後的萬民傘:「那日,若非先生拉住我一同祈福,我也不能白得了一把萬民傘。」
一把傘不當緊,倒叫她成為了說書先生口中的傳奇人物。
鄭潮:「正所謂有福同享嘛。」
實則有福同享是假,有難同當才是真,畢竟他當時沒想著祈福成功,只想著有個能打的人保護他。
這自是玩笑話,後一句才是真心的:「將軍做的,比鄭某多太多了。」
還有令安,令安也做了太多,甚至背負了罵名。
想到他那倒霉但仍舊富有的外甥,鄭潮別有居心地嘆息起外甥的經歷,將威風凜凜的大都督,說成了世間罕見的小可憐。
「……寧遠將軍必然也是知道的,令安這孩子,從小便沒有了阿娘。」
「他那阿爹,歷來是個容他不下的……」
「現如今又被除族,一個人從此孤零零的……」
總而言之,這倒霉孩子如果能被人多憐惜一二,那便再好不過了。
常歲寧同情地點著頭。
眼看大門就在眼前,鄭潮才停下了替外甥賣慘,同常歲寧施禮道別。
常歲寧也與他施禮,目送他離開。
等在外面的阿澈迎上前:「將軍,咱們要回去了嗎?」
不知在想些什麼的常歲寧下意識地點頭,旋即又回過神來:「不行,還忘了個人呢。」
說著,又轉身折回去。
阿澈也恍然,對哦,還有郎君呢,久不見郎君,他都習慣女郎出入皆是一個人了。
殊不知,常歲寧回神之初,一時竟還未想到常歲安身上。
直到她回到崔璟處,進得外堂,聽到自家兄長的說話聲——啊對,她還落個兄長在這兒沒帶走呢。
常歲寧走進去,與崔璟道:「我想與崔大都督借一個人。」
崔璟點頭,看向常歲寧身後的元祥,交待道:「將人暗中送去。」
「?」元祥一頭霧水。
誰啊?哪位?
大都督與常娘子有心照不宣的默契在,好似在心中交流過了,可是他並沒有那個本事聽到啊。
崔璟回過神來,解釋道:「那名活口。」
元祥這才恍然,應下後立即去安排了。
「那我便先回去了。」常歲寧與崔璟道:「你好好養傷,待審出了結果,我會告訴你的。」
崔璟點頭:「好,我知道了。」
「阿兄,走了。」常歲寧轉身離去。
常歲安應了聲「好」,才回過神來,站起身向崔璟行禮告辭。
他方才走神的原因是,他為何竟覺得現如今崔大都督在妹妹面前,竟有一股格外不同的溫順氣質呢?
邪門了,崔大都督怎會與溫順兩個字搭邊?
常歲安拿「不確定,再偷偷看一眼」的神情又偷瞄了崔璟一眼。
恰逢崔璟也看向他,對上那雙依舊令人不敢直視的眉眼,常歲安連忙乖乖將視線縮了回去,行禮離開,去追妹妹。
……
兩日前,常歲寧派去的人,回到了汴州大營。
聽聞肖旻派人押送一名「內奸」前去滎陽,董副將自薦前往:「……既是寧遠將軍要的人,斷不可有閃失,屬下願前去押送。」
此前在壽州大營時,他便時常跟隨肖旻左右,但肖旻與常歲寧動身前往汴水之際,並未將他帶上。
他原本是跟隨常闊在後方追擊徐正業的,只是前不久奉常闊之命來給肖旻傳信,才來到了汴州。
此刻聽他自薦,正忙於手頭其它要事的肖旻不假思索地應允了:「也好,速去速回,切記不可出紕漏。」
董副將應下,很快帶著一行十餘人動身離開了大營。
那名內奸頭上蒙著布袋,被塞在馬車裡,幾乎沒有掙扎的動作。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