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頁
「你喊我了嗎?」崔琅歉意地一笑:「抱歉,我好像沒聽著。」
又因一直低著頭走路,便也沒能瞧見她。
便連忙問她:「沒嚇著你吧?」
「有一點。」喬玉綿誠實地道:「一點點而已。」
到底不是在陌生環境,而是在自家院中,想來也不會有什麼危險的人物能摸到此處來。
「我沒想到你在此處,下回我一定多加留意!」崔琅認真與她保證。
「崔六郎……為何獨自一人來此處?」喬玉綿不由問:「宴席應當剛散吧?為何不留在前廳同宋會元他們說話?」
他一向不是最喜歡熱鬧的嗎?
「我出來透一透氣。」雖知她仍然看不到,但崔琅與她說話時,總習慣笑著,哪怕他此刻並不是那麼想笑:「不知怎的便走到此處了。」
喬玉綿莫名便想到去年那日,她哭著獨自跑來此處,他追來安慰她,他還說,這一池青荷,與他平生所見都不相同。
她問何處不同,他神秘兮兮地與她道,日後待她眼睛好了,只需親眼一見便知了。
她那時只是笑笑,並不覺得自己有這個機會。
可現如今……在不久的將來,她或許當真可以親眼看一看這池青荷的不同之處了。
但此時她的注意力,在面前的崔琅身上,她先是問:「崔六郎喝了很多酒嗎?」
「不多,兩三盞而已!」崔琅下意識地退開兩步,又連忙往後方揮扇衣袖:「可是酒氣熏到你了?」
喬玉綿輕搖頭:「不曾。」
她「看著」他,聲音輕輕地試著問:「你近日可是有什麼心事嗎?」
崔琅被她問的怔住。
沒聽到他的回答,喬玉綿輕聲道:「你若不想說也無妨。」
她本不是多管閒事之人,恰恰相反的是,她因眼盲多年,養成了將自己封閉在一間小屋子裡的習慣,除了自家人之外,她幾乎不與外人接觸交流。
她此刻之所以會主動問崔琅,是因他在她眼裡,他與那些外人早已不同了。
他是有名的紈絝子弟,平日裡咋咋乎乎大大咧咧,卻會在花心思逗她開心時,時刻留意分寸,從不驚擾她,從不讓她感到惶然無措。
她還知道,有很多次,他都會悄悄走在她身後,護著她,替她擋去雜亂的人群。
那樣的耐心與細緻,她只在阿兄,歲安阿兄,寧寧身上感受到過。
但是,崔琅給她的感覺卻又很不同。
總而言之,除了大雲寺初見,和國子監再見那次之外,二人之間的相處都很愉快。
於是,她便也想關心一下他的心情,如果他願意與她分享的話。
「喬小娘子是……是如何看出來的?」崔琅未答先問,幾分期期艾艾,眉眼間些許低落,像是被人察覺到了委屈的狗子。
他看著那坐在石頭上的少女,她穿著丁香色襦裙,月白輕紗覆目,膚色白淨,身形纖弱,比身後那初舒展開的青青荷葉還要乾淨出塵。
雖看不到她的眼睛,但她的臉龐仍給人認真之色:「我的眼睛雖看不到,但我的心看得到。」
崔琅看著她,嘴巴動了動,而後慢慢癟起。
「前些時日我便察覺到了,那時我只當,咱們都是在憂心寧寧的事,便未有特意問你。」喬玉綿道:「直到昨日寧寧的消息傳回,一切都已落定,可你的心事卻好像仍未能全部卸下……」
她知他心性,尋常事根本不會被他這般長久地掛在心上,料想這心事必然是有些緊要的。
癟著嘴巴的崔琅漸漸紅了眼圈。
片刻,他朝喬玉綿走過去,在她坐著的那塊巨石旁邊的草地上屈膝坐下,垂著腦袋,聲音有些沙啞地道:「是我長兄……」
他的聲音很低:「他極有可能出事了。」
喬玉綿微驚:「崔大都督?」
崔琅聲音悶啞地「嗯」了一聲。
「是在北境嗎?」喬玉綿揪著手中帕子:「北境也起戰事了?」
「不是,長兄此前奉密旨,趕往洛陽率兵抵擋徐正業,卻在中途遭人刺殺……各處傳回的消息,都說長兄已經出事了……」
安北都護府那邊的消息最詳細,說長兄受了重傷後跌入冰湖,那種情形,很難再有轉機了……
思及此,崔琅用力抓著腦後的頭髮,將頭抵在膝蓋上,有眼淚冒了出來。
喬玉綿雖有不忍,但還是與他問了詳細。
得知是「死不見屍」,她便道:「既如此,結果如何且說不定……崔大都督本就非常人可比,定能逢凶化吉的。」
「我也這般盼著……」崔琅幾乎已是哭著道:「可長兄若無事,定會傳信回家中的。」
「或許是尚未擺脫危境,不敢貿然有動作呢?也或許,信已經在途中,很快便能送到京中了呢?」
少女的語氣不是虛無的安慰,而是在很認真地在分析著這個可能。
「就像當初誰都不信寧寧能殺得了徐正業一樣……」喬玉綿拿堅信的語氣道:「在我看來,崔大都督和寧寧一樣,許多我們想都想不到的事情,他們卻總可以辦得到,這一次,必然也是如此。」
崔琅當真被她說動了,抬起頭來看向她:「當真嗎?」
喬玉綿難得做出信心外露的神態,肯定地與他點頭。
崔琅扯出一個不太好看的笑來:「那就借喬小娘子吉言。」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又因一直低著頭走路,便也沒能瞧見她。
便連忙問她:「沒嚇著你吧?」
「有一點。」喬玉綿誠實地道:「一點點而已。」
到底不是在陌生環境,而是在自家院中,想來也不會有什麼危險的人物能摸到此處來。
「我沒想到你在此處,下回我一定多加留意!」崔琅認真與她保證。
「崔六郎……為何獨自一人來此處?」喬玉綿不由問:「宴席應當剛散吧?為何不留在前廳同宋會元他們說話?」
他一向不是最喜歡熱鬧的嗎?
「我出來透一透氣。」雖知她仍然看不到,但崔琅與她說話時,總習慣笑著,哪怕他此刻並不是那麼想笑:「不知怎的便走到此處了。」
喬玉綿莫名便想到去年那日,她哭著獨自跑來此處,他追來安慰她,他還說,這一池青荷,與他平生所見都不相同。
她問何處不同,他神秘兮兮地與她道,日後待她眼睛好了,只需親眼一見便知了。
她那時只是笑笑,並不覺得自己有這個機會。
可現如今……在不久的將來,她或許當真可以親眼看一看這池青荷的不同之處了。
但此時她的注意力,在面前的崔琅身上,她先是問:「崔六郎喝了很多酒嗎?」
「不多,兩三盞而已!」崔琅下意識地退開兩步,又連忙往後方揮扇衣袖:「可是酒氣熏到你了?」
喬玉綿輕搖頭:「不曾。」
她「看著」他,聲音輕輕地試著問:「你近日可是有什麼心事嗎?」
崔琅被她問的怔住。
沒聽到他的回答,喬玉綿輕聲道:「你若不想說也無妨。」
她本不是多管閒事之人,恰恰相反的是,她因眼盲多年,養成了將自己封閉在一間小屋子裡的習慣,除了自家人之外,她幾乎不與外人接觸交流。
她此刻之所以會主動問崔琅,是因他在她眼裡,他與那些外人早已不同了。
他是有名的紈絝子弟,平日裡咋咋乎乎大大咧咧,卻會在花心思逗她開心時,時刻留意分寸,從不驚擾她,從不讓她感到惶然無措。
她還知道,有很多次,他都會悄悄走在她身後,護著她,替她擋去雜亂的人群。
那樣的耐心與細緻,她只在阿兄,歲安阿兄,寧寧身上感受到過。
但是,崔琅給她的感覺卻又很不同。
總而言之,除了大雲寺初見,和國子監再見那次之外,二人之間的相處都很愉快。
於是,她便也想關心一下他的心情,如果他願意與她分享的話。
「喬小娘子是……是如何看出來的?」崔琅未答先問,幾分期期艾艾,眉眼間些許低落,像是被人察覺到了委屈的狗子。
他看著那坐在石頭上的少女,她穿著丁香色襦裙,月白輕紗覆目,膚色白淨,身形纖弱,比身後那初舒展開的青青荷葉還要乾淨出塵。
雖看不到她的眼睛,但她的臉龐仍給人認真之色:「我的眼睛雖看不到,但我的心看得到。」
崔琅看著她,嘴巴動了動,而後慢慢癟起。
「前些時日我便察覺到了,那時我只當,咱們都是在憂心寧寧的事,便未有特意問你。」喬玉綿道:「直到昨日寧寧的消息傳回,一切都已落定,可你的心事卻好像仍未能全部卸下……」
她知他心性,尋常事根本不會被他這般長久地掛在心上,料想這心事必然是有些緊要的。
癟著嘴巴的崔琅漸漸紅了眼圈。
片刻,他朝喬玉綿走過去,在她坐著的那塊巨石旁邊的草地上屈膝坐下,垂著腦袋,聲音有些沙啞地道:「是我長兄……」
他的聲音很低:「他極有可能出事了。」
喬玉綿微驚:「崔大都督?」
崔琅聲音悶啞地「嗯」了一聲。
「是在北境嗎?」喬玉綿揪著手中帕子:「北境也起戰事了?」
「不是,長兄此前奉密旨,趕往洛陽率兵抵擋徐正業,卻在中途遭人刺殺……各處傳回的消息,都說長兄已經出事了……」
安北都護府那邊的消息最詳細,說長兄受了重傷後跌入冰湖,那種情形,很難再有轉機了……
思及此,崔琅用力抓著腦後的頭髮,將頭抵在膝蓋上,有眼淚冒了出來。
喬玉綿雖有不忍,但還是與他問了詳細。
得知是「死不見屍」,她便道:「既如此,結果如何且說不定……崔大都督本就非常人可比,定能逢凶化吉的。」
「我也這般盼著……」崔琅幾乎已是哭著道:「可長兄若無事,定會傳信回家中的。」
「或許是尚未擺脫危境,不敢貿然有動作呢?也或許,信已經在途中,很快便能送到京中了呢?」
少女的語氣不是虛無的安慰,而是在很認真地在分析著這個可能。
「就像當初誰都不信寧寧能殺得了徐正業一樣……」喬玉綿拿堅信的語氣道:「在我看來,崔大都督和寧寧一樣,許多我們想都想不到的事情,他們卻總可以辦得到,這一次,必然也是如此。」
崔琅當真被她說動了,抬起頭來看向她:「當真嗎?」
喬玉綿難得做出信心外露的神態,肯定地與他點頭。
崔琅扯出一個不太好看的笑來:「那就借喬小娘子吉言。」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