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頁
正如他先前所作之詩作文章,也曾有心借喬祭酒之手,讓褚太傅代為指教評看,但一直未有回音,想也可知,太傅瞧他不上。
可此次,他卻是太傅親定的頭名。
此中差別之大,非他頓悟不可達也。
這頓悟之契機源於何處,他比任何人都要清楚。
是他要多謝她,而不是她沾他的光。
加之此次汴水大捷,是為所有人都未曾預料到的奇勝,奇勝奇功奇才,她的名字必要傳遍江河四海,自此後,天下誰人敢不識君?
此等人物,又何須需借他區區宋顯之名?
她打贏了這樣一場漂亮的勝仗,而他接下來也還有一場仗要打。
他們各有戰場,他雖微渺,卻也當全力以赴。
有朝一日,再相見時,他會先道歉,再道謝。
……
晚間,榜上有名的新科進士們,共聚於登泰樓中,飲佳釀美酒,作得志之詩,風光無限,意氣風發。
酒過三巡,孟列難得親自出面,邀頭名會元留詩一首,懸掛於樓內,若會元肯賞光,今日便由他孟列做東。
眾人便圍著宋顯,請他作詩——此為光彩之事,且又能免好大一筆酒水銀子呢!
宋顯推辭不得,唯有當場賦詩一首,引來無數稱讚聲。
這些稱讚聲不單單只是出於恭維討好,或是飲了酒的緣故,在他們眼中向來沉定內斂的宋舉人,筆下此詩中竟有外放之浩蕩壯志,如千軍已發,江河奔騰。
孟列也驚艷稱嘆,他雖不懂作詩,但他有眼色啊,否則當初他家殿下怎會獨獨選中了他,讓他來做酒樓掌柜呢?
孟列從眾人的反應中看得出來這是首上佳的好詩,必能替他招來許多生意,遂立時讓人懸掛於樓內。
「且慢——」
兩名夥計登高懸掛時,忽聽圍欄邊的宋顯開口。
孟列含笑在旁問:「宋會元,可是有何不妥之處?」
宋顯看著那幅與夥計手中比量的位置同樣高的山林虎行圖,誠懇道:「煩請將宋某之拙作,再掛得低一些吧,有勞了。」
……
登泰樓中燈火通亮,早在今晨,城中已下令暫解宵禁,上下大賀七日。
為會試揭榜而解宵禁慶賀,這是往年未曾有過的,而杏榜之上舉子占數,其中十中之七皆是出自寒門,也是從未曾有過的。
這是帝王重用寒門的決心,且這決心終得實施並見收效,此番大賀,是皇權在與士族的爭奪中暫時勝出的揚威之舉。
再加之徐正業已死,其首級很快便要呈上御前,於帝王而言,近日實是雙喜臨門,理當大賀,一是以勝者姿態示威,二是予子民江山漸穩之象,以安近來動搖的民心。
至於一切是否果真如表面看來這般穩固繁盛,大多數人是無法判斷的,正如此刻這些歡呼慶賀的京師百姓,他們歷來不擁有跳出這燈火通亮的繁華地,去看更遠處的能力。
……
次日,宋顯及其他曾於國子監內受教的進士們,回了國子監中,叩謝恩師,及喬祭酒。
宋顯等人至喬祭酒住處,於外堂喝茶說話,許多監生們也跟來湊熱鬧沾喜氣,一時很是熱鬧。
午時,喬祭酒略備薄酒與肥魚,再加上宋顯他們提來的臘肉和果子,湊作一桌菜,師生同坐共飲。
喬玉綿單獨在自己院中用飯罷,趁著春光正好,帶著女使出去散步,走到了荷塘邊,便乾脆在塘邊的石頭上坐下來曬太陽。
午後春陽暖,春水裡似有荷葉舒展的氣息,眼睛上覆著軟紗的喬玉綿感受著日漸明亮的世界,只覺自己也與這天地在一同復甦。
她想到今昨兩日聽到的有關寧寧的消息,一時心情甚好,便交待女使:「小秋,你去取些果酒來吧,再拿些果子,咱們也慶賀一二。」
為寧寧慶賀。
小秋見她心情日漸明朗,也十分歡喜,此刻便笑著應下,叮囑了兩句,便回去取果酒了。
片刻,喬玉綿即聽得身後有腳步聲傳來。
她下意識地微轉頭,四下很安靜,聽覺被放大,她能聽得出,這不是小秋的腳步聲,反倒有些像是……
「崔六郎?」喬玉綿試探地出聲。
第289章 想有一技之長
但來人並未回應她,只依舊腳步緩慢地走近。
不說話,卻又繼續朝自己所在之處走來,無法視物的喬玉綿生出兩分緊張,摸著石頭站起身來。
很快,那道腳步聲幾乎已要來到她面前,憑她多年在黑暗中生活而積攢出的聽力經驗來看,二人相隔僅只剩下五六步遠了。
「……閣下是何人?」她再次開口問,聲音里有些戒備。
她起初聽這腳步聲像是崔琅,但崔琅按說不會不回應她。
他是喜歡捉弄人的性子,但他大約是知她膽小,從不會捉弄她。
而來人縱不是崔琅,腳步聲卻顯然是個男子,會是哪位監生嗎?
「……喬小娘子?」
來人終於開口,聲音略有些剛回過神的意外。
喬玉綿一怔後,舒了口氣:「原來還是你呀。」
她身上的緊張感散去,甚至又極自然地坐回到了石頭上,眼盲之人與常人的生活大有不同,這是她在外人面前甚少能有的放鬆狀態,或許她自己此刻都未曾意識到。
她有些不解地問:「方才我喊你,你怎都不說話的?」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可此次,他卻是太傅親定的頭名。
此中差別之大,非他頓悟不可達也。
這頓悟之契機源於何處,他比任何人都要清楚。
是他要多謝她,而不是她沾他的光。
加之此次汴水大捷,是為所有人都未曾預料到的奇勝,奇勝奇功奇才,她的名字必要傳遍江河四海,自此後,天下誰人敢不識君?
此等人物,又何須需借他區區宋顯之名?
她打贏了這樣一場漂亮的勝仗,而他接下來也還有一場仗要打。
他們各有戰場,他雖微渺,卻也當全力以赴。
有朝一日,再相見時,他會先道歉,再道謝。
……
晚間,榜上有名的新科進士們,共聚於登泰樓中,飲佳釀美酒,作得志之詩,風光無限,意氣風發。
酒過三巡,孟列難得親自出面,邀頭名會元留詩一首,懸掛於樓內,若會元肯賞光,今日便由他孟列做東。
眾人便圍著宋顯,請他作詩——此為光彩之事,且又能免好大一筆酒水銀子呢!
宋顯推辭不得,唯有當場賦詩一首,引來無數稱讚聲。
這些稱讚聲不單單只是出於恭維討好,或是飲了酒的緣故,在他們眼中向來沉定內斂的宋舉人,筆下此詩中竟有外放之浩蕩壯志,如千軍已發,江河奔騰。
孟列也驚艷稱嘆,他雖不懂作詩,但他有眼色啊,否則當初他家殿下怎會獨獨選中了他,讓他來做酒樓掌柜呢?
孟列從眾人的反應中看得出來這是首上佳的好詩,必能替他招來許多生意,遂立時讓人懸掛於樓內。
「且慢——」
兩名夥計登高懸掛時,忽聽圍欄邊的宋顯開口。
孟列含笑在旁問:「宋會元,可是有何不妥之處?」
宋顯看著那幅與夥計手中比量的位置同樣高的山林虎行圖,誠懇道:「煩請將宋某之拙作,再掛得低一些吧,有勞了。」
……
登泰樓中燈火通亮,早在今晨,城中已下令暫解宵禁,上下大賀七日。
為會試揭榜而解宵禁慶賀,這是往年未曾有過的,而杏榜之上舉子占數,其中十中之七皆是出自寒門,也是從未曾有過的。
這是帝王重用寒門的決心,且這決心終得實施並見收效,此番大賀,是皇權在與士族的爭奪中暫時勝出的揚威之舉。
再加之徐正業已死,其首級很快便要呈上御前,於帝王而言,近日實是雙喜臨門,理當大賀,一是以勝者姿態示威,二是予子民江山漸穩之象,以安近來動搖的民心。
至於一切是否果真如表面看來這般穩固繁盛,大多數人是無法判斷的,正如此刻這些歡呼慶賀的京師百姓,他們歷來不擁有跳出這燈火通亮的繁華地,去看更遠處的能力。
……
次日,宋顯及其他曾於國子監內受教的進士們,回了國子監中,叩謝恩師,及喬祭酒。
宋顯等人至喬祭酒住處,於外堂喝茶說話,許多監生們也跟來湊熱鬧沾喜氣,一時很是熱鬧。
午時,喬祭酒略備薄酒與肥魚,再加上宋顯他們提來的臘肉和果子,湊作一桌菜,師生同坐共飲。
喬玉綿單獨在自己院中用飯罷,趁著春光正好,帶著女使出去散步,走到了荷塘邊,便乾脆在塘邊的石頭上坐下來曬太陽。
午後春陽暖,春水裡似有荷葉舒展的氣息,眼睛上覆著軟紗的喬玉綿感受著日漸明亮的世界,只覺自己也與這天地在一同復甦。
她想到今昨兩日聽到的有關寧寧的消息,一時心情甚好,便交待女使:「小秋,你去取些果酒來吧,再拿些果子,咱們也慶賀一二。」
為寧寧慶賀。
小秋見她心情日漸明朗,也十分歡喜,此刻便笑著應下,叮囑了兩句,便回去取果酒了。
片刻,喬玉綿即聽得身後有腳步聲傳來。
她下意識地微轉頭,四下很安靜,聽覺被放大,她能聽得出,這不是小秋的腳步聲,反倒有些像是……
「崔六郎?」喬玉綿試探地出聲。
第289章 想有一技之長
但來人並未回應她,只依舊腳步緩慢地走近。
不說話,卻又繼續朝自己所在之處走來,無法視物的喬玉綿生出兩分緊張,摸著石頭站起身來。
很快,那道腳步聲幾乎已要來到她面前,憑她多年在黑暗中生活而積攢出的聽力經驗來看,二人相隔僅只剩下五六步遠了。
「……閣下是何人?」她再次開口問,聲音里有些戒備。
她起初聽這腳步聲像是崔琅,但崔琅按說不會不回應她。
他是喜歡捉弄人的性子,但他大約是知她膽小,從不會捉弄她。
而來人縱不是崔琅,腳步聲卻顯然是個男子,會是哪位監生嗎?
「……喬小娘子?」
來人終於開口,聲音略有些剛回過神的意外。
喬玉綿一怔後,舒了口氣:「原來還是你呀。」
她身上的緊張感散去,甚至又極自然地坐回到了石頭上,眼盲之人與常人的生活大有不同,這是她在外人面前甚少能有的放鬆狀態,或許她自己此刻都未曾意識到。
她有些不解地問:「方才我喊你,你怎都不說話的?」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