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近距離八卦不得,大家便唯有巴結起了元祥,一口一個元祥哥,試圖從元祥這裡聽點兒什麼,哪怕是邊角料也好。

  元祥今日的地位便格外超群。

  眾人在後竊竊私語,而又默契地分為兩派,玄策軍屬於熱情豪放派,「寧遠軍」則五分矜持,三分含蓄,以及死也沒想到的、有生之年能在玄策軍面前生出來的兩分優越感。

  豪放派屢屢熱情誇讚:「你們寧遠將軍可真是厲害……」

  提到自家大都督,則拿出王婆賣瓜的姿態:「你們瞧,我們大都督他眼裡多有活兒啊!」

  又是給披風,又是牽馬的……殷勤到是能隨機氣暈幾位清河崔氏族人的程度。

  「徐正業那一萬精銳騎兵,可是被你截下了?」常歲寧問崔璟。

  「是。」崔璟答她:「我暗中調遣了一千部下,阻截徐正業的騎兵。」

  常歲寧看向他。

  試圖拿一千阻截一萬,換作旁人來說這話,便要落得一個狂妄無知的評價,但他是崔璟,他手下所領是玄策軍。

  若說尋常玄策軍可以一擋十,那在他的手中,便可有一敵百之勢。

  正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正是如此了。

  常歲寧又問他:「你怎這般清楚他們的行軍路線?」

  從前與他說話,她句句都要帶一句崔大都督,但自天女塔那夜告別後,她即知曉,他知曉了她的秘密,此刻無旁人在,便心照不宣而又自然而然地改了稱呼。

  她左一聲「崔璟」,右一聲「你」,旁人聽了或覺有些失禮,但崔璟聽來,卻是格外地順耳。

  回答她的問題時,語氣也格外溫和耐心:「他們的行軍路線,不難得知。」

  至少對他來說不難。

  常歲寧便又問:「那些徐軍歸降於你了?」

  「是降了,但此刻仍在後方,正在被押來此處的路上。」崔璟與她解釋:「你方才見到的並非徐軍,只是穿了徐軍兵服的山匪。」

  常歲寧看向他:「山匪?」

  崔璟便與她說起其中經過:「自北境趕來的路上,遇得一群山匪攔路,要搶我的馬……」

  中間的過程不必贅述,總之,最後的最後,這些山匪便收拾了家當,投誠跟隨於他了。

  常歲寧:「……」

  被劫時,一無所有,被劫後,家大業大?

  這些山匪,也是會挑人來劫的。

  崔璟:「這些人當中,不乏有本領之輩,落草為寇並非是他們所願,你若不嫌棄他們的出身,可以收作己用,日後讓他們留在你麾下辦事。」

  所以,這算是在替她拐人嗎?

  很缺人才的常歲寧很不客氣地與崔璟道謝。

  所以,是那些山匪扒下了徐軍的兵服,騎上了徐軍的戰馬。

  而徐正業遠遠瞧去,只當是自己的兵馬,便生出了誤會來。

  當然,也不排除是崔璟故意為之,刻意混淆視線,否則為何要讓那些穿著徐軍兵服的人在前面開路呢?

  行軍者自有自己的謀算,這些不必細問,常歲寧更好奇的是:「方才徐正業既已自投羅網到你面前了,你為何不殺他?」

  「這是你的功勞。」崔璟道:「只當由你來取。」

  常歲寧一怔後,問他:「所以,你也是因為這個,才遲遲不曾現身露面,不曾去洛陽見李獻與玄策軍?」

  都是因為,不想搶她的功勞?

  想來也是,若有他坐鎮洛陽,徐正業一旦聽聞,沒準兒就會打退堂鼓,不往她布好的陷阱里鑽了。

  方才她想了許多原因,唯獨沒想到,這原因這般簡單,卻又是她見所未見過的。

  崔璟默認了。

  「我若露面,恐會打草驚蛇。」他道:「況且,若由玄策軍參與進這場戰事中,來日功勞冊上縱然有你之姓名,卻也至少要與各處平分,倘若再由朝堂之上有心之人搬弄是非,模糊了你的功勞與籌謀,到頭來恐怕仍要將徐正業前來洛陽之過歸咎到你身上。」

  尤其是,他還算了解李獻。

  此人若參與進來,必會最大程度攬下一切功勞。

  到那時,留給她的,大約至多就只剩下「將功抵過」四個字了。

  這一切本就是她自己謀劃好的,外人不說相助,至少不該貿然打亂她的布局,再拿走本屬於她的功勞,並替她安上本不存在的過錯。

  在這件事上,他也是「外人」。

  他之所以「置身事外」,是因他清楚,她並不需要於危難之際從天而降的英雄,因為她自己就是。

  他要做的,便是保證她的計劃不被打亂,在暗處替她處理一些有可能出現的變故。

  事後也不會有人知道他曾出現在此處,在這場屬於她的榮光中,他本不需要有任何姓名。

  常歲寧扶著馬背,好一會兒,才道:「但是,你怎知道我在此處設下了埋伏?」

  他失去消息的這段時日,並不曾與元祥聯絡過,為防消息有走漏的可能,事先她也不曾讓元祥走漏任何風聲。

  崔璟側首,看向馬上的少女:「你很早便告訴我了。」

  常歲寧一愣:「我如何告訴你的?」

  夢裡嗎?

  「你在檄文上告訴我了。」崔璟道:「你說會取徐正業性命,便必然會做到。」

  常歲寧莞爾:「那我豈非也告訴天下人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