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常歲寧面上無波動,只垂下眼瞼。

  歸家?

  這個「家」字,算是表態示好嗎?還是在告訴她,她已經確認了是她?

  想等她回京,再續「家人」前緣?

  話說的當真很好聽,尚且試圖以家人自居,但實際上,卻連兵權都不敢試著交付——因為對方很清楚,若以老常為帥,這兵權便也等同交給了她。

  常歲寧對此談不上有分毫不滿,更無失望可言,對方是一位帝王,在沒看到她真正的、可以掌控的「忠心」之前,多疑謹慎,無可厚非。

  各人皆有選擇,對方選擇做一位帝王,為此做出的諸多舉措,她都很能夠理解。

  但屢屢以親情作為誘餌,要她獻出可信的忠心,此舉她實在很難苟同。

  況且,既然人人都有選擇,她如今二世為人,也理應可以擁有自己的選擇,不是嗎?

  她們都是自由的,誰都沒有立場去綁架對方做任何事,她兩世皆不曾試圖要求對方去做一位所謂世俗意義上的「母親」,同理,在還清了對方的生恩之後,名為「女兒」的這個枷鎖也絕不能再困縛於她。

  二人互不虧欠,也不必互相感化,日後如何,各憑本事造化便是。

  常歲寧抬手,只道:「多謝聖人看重。」

  那欽差太監笑著與她點頭。

  而後,又關切問起了常歲安的傷勢情況。

  關切罷,即問道:「不知如今常郎君在何處養傷?臨行前,聖人多次提起常郎君,實是掛心,特命我等帶來了藥材補品,以代為探望……」

  「阿兄如今在一位神醫處靜養,一切皆好。」常歲寧道:「只是那神醫住處,距此地有數百里遠,沿途又時有亂軍蹤跡出沒,各位公公皆是有聖命在身的欽差貴人,很容易被亂軍暗中盯上,實不宜冒險前往。」

  「這……」那欽差太監面露思索遲疑之色。

  他聽得出來,這小娘子話中在傳達兩重意思,一是擔心他們會落入亂軍手中,二是不願因他們而暴露了常歲安的養傷之所。

  這就是不想他們去打攪的意思了。

  常闊也緊隨道:「聖人的心意,常某心領了。無奈如今局面特殊,唯有待來日常某歸京之際,再帶犬子一同入宮叩謝聖恩。」

  話已至此,再堅持去見,反倒顯得意圖不明了,欽差太監只有道:「既如此,那咱家便先不打攪常郎君養傷了。」

  又寒暄了幾句之後,肖旻適時道:「諸位公公一路風塵僕僕而來,必已疲累,下榻之處已經令人備妥,公公不若先去歇息一二,待晚間宴上,再把酒敘舊不遲。」

  敘舊自然只是客套說辭,在肖旻看來,你來我往間,全是心眼子,聽著就心累——替常大將軍和常家娘子感到心累。

  那一行宦官們道謝之後,便先離開了此處。

  看著那些消失的背影,常歲寧與常闊幾不可察地交換了一記眼神。

  女帝命人探望常歲安這件事,除了做好一位仁君的面子功夫之外,多半另有企圖。

  誰知見了之後,會不會以「江南之地局面險峻」為由,「勸」常歲安回京養傷?

  為防此類可能出現,當然還是不見為好。

  且人在宣安大長公主府上呢,也沒法兒見。

  那些太監們剛離開,元祥與金副將等人便全都涌了上來。

  「恭喜女郎!」

  「什么女郎,該改口喊將軍了!」

  「對,該喊小常將軍!」

  「……」

  常歲寧被賜封為寧遠將軍之事,很快即傳遍了整座軍營,四下轟動起來。

  秉承著好事成雙的好意頭,肖旻與常闊簡單合計罷,覺著擇日不如撞日,乾脆趁熱打鐵,將任命常歲寧為行軍總教頭之令也一併下達。

  常歲寧與方大教頭比試之事,尚被熱議著,眼下聽聞此事,上下將士們已不再感到意外,也未有質疑的聲音響起,至少明面上沒有。

  此一日,常歲寧身邊熱鬧極了,全是恭賀的聲音。

  她也很有新官上任的自覺,加上正值初一,便很是闊綽了一把,給喜兒阿稚阿澈,及阿點元祥,常刃他們,都發了壓歲錢。

  但發到一半,有士兵進來送炭,於是也給了一份。

  彼時常歲寧還未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那士兵離開後,她的帳中開始不停進人,起初是兩三個找著由頭求見,後來則是成群結隊前來恭賀她。

  可憐寧遠將軍兼總教頭常歲寧出門在外,隨身備下的銀錢有限……於是,派頭由闊綽逐漸寒酸,碎銀改為了銅板。

  得了銅板的將士們仍然十分欣喜。

  金副將轉頭便將那枚銅板串起來,掛在了脖子上,美滋滋地藏在盔甲下頭。

  本命年在身的方大教頭見狀,覺得拿來辟邪消災也不錯,於是有樣學樣。

  眾將士遂紛紛效仿。

  於是,「戴開光銅板,沾將星之氣,立非凡之功,行耀祖之路」的風氣,由此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沒有拿到銅板的,嫉妒的眼睛都要紅了,有甚者,委婉詢問同袍——大兄弟既然如此寶貝此物,晚間睡覺時打算放在何處啊?

  聽到的人立刻捂緊了衣袍。

  ……

  晚間,營中設下了宴席,招待那些宦官。

  宴席散後,肖旻再三恭賀常歲寧。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